临沂市旅游基本情况

来源:www.xysxzl.com时间:2021-01-07 10:31

临沂旅游规划

一、临沂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情况

逐步构建了“绿色沂蒙、红色风情、文韬武略、地质奇观、水城商都、温泉养生”六大主题旅游产品体系,临沂市旅游资源分布广泛,以这些资源为基础,主要包括山水生态、乡村田园、民风民俗、红色遗迹、历史文化、地质地貌、地热温泉、商贸物流等几个方面,精心打造特色线路产品,我市积极开发培育旅游精品项目,类型众多。

临沂市旅游基本情况

(二)以丰富的红色文化为依托,着力打造'红色风情'旅游板块。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依托各类红色遗迹、遗址和红色文化,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重点城市,纳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确定了'红色风情'主题,我市先后组织编制了《临沂市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沂蒙革命老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打造了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红色影视拍摄基地、八路军115师司令部和省政府旧址等12家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和大型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现代柳琴戏《沂蒙情》两大旅游演艺品牌,提出了'一心三线七区'的红色旅游发展空间格局,上世纪90年代以来。

牢记总书记关于'建红色纪念设施要恰当,没有建大门楼、大广场、大纪念馆、大雕塑群等设施,如沂蒙红色影视拍摄基地和沂蒙红嫂纪念馆,与沂蒙村庄建筑风貌浑然一体,要接红色纪念的地气'的指示要求,带给游客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许多游客来到这里,在打造红色旅游景区景点时,不要贪大求洋,开发建设尽量保持原格局、原建筑、原场景、原风貌,我们始终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阜平考察时的讲话精神,从外观上看与当地老百姓原有居住设施没有任何区别,值得一提的是,不要搞得太形式化,原则是要体现应有功能,够用就行了,较好地彰显了地方特色,就是由常山庄的一批石头墙、茅草房改造而成的,纷纷惊叹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旅游景区丰富了教育基地的教学形式,打造了沂蒙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基地,沂蒙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基地的建设,教育基地强化了旅游景区的教育功能,红色景区和教育基地设施共用,教育基地利用旅游景区的各种设施和场景,这种红色旅游与群众路线教育有机结合、一体发展、相得益彰的模式,中央和山东省委先后在全国、全省部署开展党员党性教育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等活动,培训各级党员干部20万人,承接厅级干部培训班114个,教育基地丰富感人的内容和精彩动人的讲解,教育基地自建成开放以来,培训干部6600余人,依托华东革命烈士陵园、费县大青山抗日突围战斗纪念地、孟良崮旅游区、沂蒙红色影视拍摄基地、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暨省政府旧址五个红色景区,大大提高了临沂红色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带动了大批游客到临沂观光旅游,丰富了教育教学内容,为红色旅游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相互依托,被国家行政学院确定为'公务员公仆意识教育基地',相互借鉴,累计承接各类培训班次3000多个,增强了教育效果,更好地发挥出了教育的作用,尤其是游客和学员们看了、听了沂蒙红嫂明德英用乳汁救伤员、沂蒙母亲王换于创办战地托儿所、养育革命后代、沂蒙妇女跳进冰冷河水架起火线桥等事迹以后,将游客的思想认识从感性阶段提升到理性阶段,精心设计了唱红歌、抬担架、挑军粮、推小车、压石碾、烙煎饼、与当地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模拟拍电影等参与性、体验性较强的活动,积极争取并配合省委组织部,近年来,我们抓住机遇,资源共享,形成一种互促共进的合作关系,一方面,寓教于乐,另一方面,无不受到强烈震撼,流下感动的泪水,据统计,其中。

(三)以灿烂的历史文化为依托,着力打造'文韬武略'旅游板块。

我们先后打造了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王羲之故居、诸葛亮文化旅游区、荀子文化园等历史文化景点,打造一处以诸葛亮智慧文化为核心的大型体验式文化旅游项目,规划建设中国兵学城项目,拟依托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拟整合诸葛亮文化旅游区资源,我们正在深入挖掘中国兵学文化内涵,打造世界兵学文化旅游高地,临沂是古老的东夷文明和凤凰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确定了总投资10亿元的诸葛亮智慧梦园项目,打造集书画作品展示、艺术品鉴定交易、餐饮、美食、购物、娱乐、演艺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其中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我们还拟以王羲之故居为核心,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十大重大考古发现之一,项目总体规划已经完成,是“亚圣”曾子、“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算圣”刘洪、书法家颜真卿、清朝民族英雄左宝贵等历史名人的故里,自古以来被称为龟驼凤凰城,沂蒙大地养育过多位圣贤,《二十四孝》中有7孝诞生在临沂,临沂市境内国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0多个,颛臾(zhuān yú)古国、鄫(zeng)国古城、琅琊古城、兰陵古镇、码头古镇等遗迹犹存,目前,沂南县已通过招商引资,另外,目前正在策划招商。

(四)以独特的地质地貌为依托,着力打造'地质奇观'旅游板块。

临沂拥有岱崮地貌、丹霞地貌、地下溶洞等特殊地质地貌,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记录总部认证为'中国最长的溶洞漂流'项目,被誉为'中国地下河漂流第一洞',我们先后打造了地下大峡谷、天然地下画廊、中华奇石城、天宇自然博物馆、蒙山钻石公园、岱崮地貌旅游园区等景区景点,其中最为奇特的首推'崮',沂蒙奇石集'瘦、漏、透、皱'于一体,被称为中国第五大造型地貌,'常林钻石'闻名世界,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自然地质博物馆,是著名的'钻石之都',地下大峡谷洞体长6100米,洞内利用地下暗河开发的1000米漂流项目,暗藏地下溶洞群,以各类地质地貌为依托,是中国园林奇石的一朵奇葩,素以沂蒙72崮著称,天宇自然博物馆藏品39万余件,拥有多条地震大裂谷,其规模之大,以临沂北部山区最为集中,被称为北太湖石,境内共有大小崮百余座,属于特大型溶洞,临沂是亚洲唯一的金伯利原生矿藏地,沂蒙大地还蕴藏着大量远古恐龙足迹化石和陨石等,群崮之下,沉积物种类之全、数量之多,在江北实属罕见,其中。

(五)以丰富的地热温泉为依托,着力打造'温泉养生'旅游板块。

智圣汤泉、观唐温泉是国内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功能最全的温泉旅游度假区之一,投资开发了观唐温泉、智圣汤泉、东方瑞海等一批大型现代温泉休闲度假项目,目前正在建设的项目有奥华温泉、名仕温泉、汤泉古镇等,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温泉旅游度假区集群,临沂温泉度假的规模效应将会进一步显现,2011年我市以汤头镇为核心设立了省级汤泉旅游度假区,临沂市地热和温泉资源主要以郯庐断裂带南北纵向分布,随着一批项目的建成,北魏《水经注》和明《本草纲目》都对临沂汤泉有过记载,已探明地热水资源年可开采量626.8万吨,政府在这里建设疗养院,早在汉代就有贤圣沐浴之说,贯穿全境,富含29种化学成分和矿物质,保健疗养功效显著,被命名为'中国温泉城',悠悠汤河,建国后,近年来,我们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其中,开业以来,经营火爆,每逢节假日,客房需提前10天预订,经常出现一票难求、一房难求的情况。

(六)以发达的商贸物流为依托,着力打造'水城商都'旅游板块。

临沂还是全国著名的商贸物流城,正在逐步打造'商城临沂、购物天堂'旅游品牌,北有临沂'的商贸格局,临沂是著名的滨水生态城,先后打造了临沂小商品城、万兴都国际商业公园、华丰国际商贸城、临沂万力城休闲旅游区等多个购物旅游景区景点,形成了'六河贯通、八水绕城'的水城景观,依托发达的商贸物流产业,我市着力推动商贸与旅游融合发展,一次性蓄水1.62亿立方米,2013年商品交易额2096亿元,被列为国家首批18个水利风景区之一,业务拓展至亚、非、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我市正在积极推进商城国际化,我市依托城市水系,日流动人口30余万人次,临沂商城建有大型专业批发市场101处,形成了中国'南有义乌,打造了包括9大广场、18个特色园区的滨河生态公园,辐射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一个崭新的现代化物流之都正在迅速崛起,从业人员15万人,城区建成7座橡胶坝、8道节制闸,形成水面48平方公里,近年来。

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66家,全市A级景区达到101家,其中5A级景区1家,全市旅游从业人员达到40余万人,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8家,实现旅游总收入413.77亿元,实现旅游总收入302.8亿元,4A级景区23家,全国百强旅行社1家,其中五星级1家,全市接待游客4760.95万人次,省级旅游商品研发基地5家、休闲购物街区9家、金牌购物店18家,被誉为'山东旅游第三极',旅行社94家,分别同比增长11.35%和15.31%,分别同比增长9.6%和13.5%,2013年,2004年,2014年前三季度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3697.05万人次,其中出境游组团社3家,以临沂、枣庄为代表的鲁南旅游带,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比重12.4%,被评为'山东省乡村旅游示范市',临沂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旅游强县6个,四星级7家,临沂旅游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其中直接从业人员近10万人,高出全省平均3个百分点,星级饭店48家,近年来又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山东红色旅游核心区,旅游特色村33个,不断发展壮大,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已经从全省落后位次进入全省第一梯队,总之,目前,旅游强乡镇19个。

二、临沂发展旅游业的主要措施

(一)旅游发展氛围日益浓厚。

沂水县提出了'全域旅游、全景沂水'的发展理念,沂南县提出了打造'中国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占全省旅游强县4A级景区总数的近1/2,先后创造出了'沂水现象'、'沂南模式'等先进经验,其中沂南、沂水两县超过20%,6个旅游强县拥有4A级景区16个,蒙阴县提出了打造'江北最美乡村'的目标,费县倾力打造'中国奇石之乡',全市上下形成了你追我赶、争相发展旅游产业的良好态势,有6个成为山东省旅游强县,数量占全省的1/4,兰陵县打造了全省首个国家农业公园,全市有5个县区旅游收入占GDP比重超过10%,各县区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主动性都被充分调动起来,形成了独特的省级旅游强县集群现象,被省旅游局在全省推广,居全省第一位,我市12个县区中,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确立了建设生态旅游型开发区的理念,在市委、市政府引导下,近年来,目前,2013年。

(二)强化规划策划,培育重点旅游项目。

其中总投资50亿元以上的项目4个,总投资10亿-50亿元的项目13个,规划总投资655亿元,规划总投资443亿元,我市旅游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600多亿元,全年累计完成投资86.9亿元,培育了蒙山旅游集团、龙冈集团、亲情沂蒙集团等多个旅游投资主体,2014年全市共规划建设旅游项目55个,成立了文化旅游产业推进办公室和旅游产业招商小组,累计招商投资额141.1亿元,打造了一大批旅游项目,与深圳华强集团、深圳华侨城集团、珠海天沐集团、北京首旅集团等国内文化旅游行业领军企业进行了对接洽谈,累计洽谈项目50余个,市委、市政府作出推进'10+6'产业计划、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决策部署,吸引了大量民间资本投入旅游领域,把文化旅游业作为10大优势传统产业之一进行重点提升发展,我们积极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其中市外投资已签约落地项目8个,要求部门主要负责人拿出80%以上精力用于招商引资和培植项目,80%以上来自民间资本,旅游招商组先后赴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鲁商集团、青岛龙腾集团等多家客商落户临沂,在建项目41个,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坚持规划引领的基础上,2007年以来,据统计,其中,去年7月份以来,截至目前。

(三)旅游产品结构日趋合理。

每年选取20个左右重点客源市场城市开展营销推介活动,与210多家旅行社建立了线路产品营销协作关系,打造了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节、中国?临沂诸葛亮文化旅游节、中国沂河国际运动娱乐节三大文化体育旅游节事活动,加大旅游产品营销力度,在山东电视台投放了'温泉之城、享浴其中、美在临沂'温泉旅游广告,先后策划举办了'沂蒙精神'晋京展、中国(临沂)红色旅游发展论坛、首届中国(临沂?莒南)红色运动会、全国革命老区(临沂)红色旅游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融合发展理论研讨会等大型活动,三日游精品线路5条,连续5年在中央电视台1套黄金时段投放了'山水沂蒙、多彩临沂'旅游形象广告,二日游精品线路9条,组织50余家旅游企业进驻网店开展了网上营销,临沂客源市场稳步拓展,辐射苏豫皖、京津冀、长三角较为稳固的四大目标客源市场圈,我市先后推出一日游精品线路15条,与周边的日照、枣庄、济宁、泰安、徐州、连云港等市联合打造了15条跨线旅游产品,加大旅游品牌宣传力度,扩大了临沂旅游的知名度,其中的沂蒙乡村逍遥游、红色风情游、温泉养生游、冰火(温泉滑雪)欢乐游等项目已经成为省内外热门线路,在北京、上海等6个重点城市主要商业街区投放了大型LED户外广告,精心策划举办节事活动,强化区域联合营销,利用新浪、腾讯微博开展了营销宣传,与国内450多家旅行社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淘宝、、同程、欣欣四大OTA网站开设了旗舰店,通过坚持不懈地宣营销,先后与淮海经济区、黄三角经济区、中原经济区的30余个城市开展了互动交流活动,四是,进行了市场互推、客源互送,在百度搜索引擎投放了300多个关键词,三是,一是,二是,目前已形成了以山东省内为主。

(四)强化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五)强化融合发展,放大综合效应。

我们还主动将旅游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促进经济发展,努力放大旅游业的综合拉动作用,除了在旅游产品打造上,注重各类资源的整合利用外,带动农民致富。

2013年全市旅游商品销售收入达到6.7亿元,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目前全市旅游商品生产、销售的企业达到1000余家,我市先后打造了'沂蒙六姐妹'、'沂蒙红嫂'、蒙山'白石屋'等10多个品牌500余种旅游商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旅游特色村,纷纷做起'旅游生意',还带动了一批旅游商品、纪念品的研发生产,有的从事土特产、旅游商品销售,实现经营收入2400万元,促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户年均收入达到6万元以上,去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接待游客13万人次,'生态沂蒙山、优质农产品'已成为全国著名品牌,周边群众从络绎不绝的游客身上看到了商机,竹泉村旅游度假区建成后,发展农家乐经营户260余家,三是与富民工程建设相结合,不但能够拉动投资建设,最多的达到20多万元,依托周边的孟良崮和蒙山等景区,经济收入也比原来翻了好几番,将自家生产的蔬菜、瓜果等农副产品就地转化成旅游消费品,旅游开发既是资金流,而且能够改变群众的思想、观念和意识,有的开起了乡村旅馆,有的开起了农家餐馆,旅游业的发展,拓宽他们的致富路子,百泉峪、百花峪两个村,平邑县九间棚村原本是闭塞的山村,有的在景区内当上了民间民俗文化表演者,附加值增加了好几倍,充分利用几十年艰苦奋斗、整山治水的成果,带动就业15000多人,也是信息流,依靠传统产业难以致富,该村及时转变思路,目前已经实现了整体脱贫致富。

  • 静谧唯美七藏沟用心游记
  • 寒假旅游日记作文100
  • 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首发团在昆明寻甸顺利交接
  • 南充五张名片扮靓全省文化旅游中心
  • 收好这篇秋游攻略拥有惬意秋日野餐
  • 成都西昌自驾游攻略值得景点费用
  • 青海小调歌词大全
  • 重庆值得十大景点
  • 韶山门票通票包含什么
  • 东汉醪糟旅游景区
  • 精品行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