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生态旅游研究开发现状建议

来源:www.xysxzl.com时间:2021-01-12 14:21

生态旅游内涵

并提出在生态旅游概念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实现生态旅游理论的本土化,采取重视旅游地质学等学科的研究,加强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社会人文生态旅游资源整合研究等措施,拓宽基础理论研究建立全新的理论体系,完善旅游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引导生态旅游企业贯彻“社会市场营销”理念促进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生态旅游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生态旅游,研究开发,问题,建议。

剖析生态旅游研究开发现状建议

1.生态旅游内涵界定生搬硬套国外学者研究成果多,缺乏创新,实际上外国学者对生态旅游的界定到“目前还是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许多研究者频频引用某某外国专家对生态旅游的定义以示正统或经典,创新少。

张广瑞(1998)从旅游需求的角度,有代表性的有卢云亭(1996)从旅游开发和经营的角度强调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旅游是一种旅游活动形式或旅游产品,强调生态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生态旅游是一种将生态学思想贯穿于整个旅游系统并指导其有序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旅游是可持续旅游方式之一,2.我国学者对生态旅游概念界定争议很多,王兴国(1998),王尔康(1998),刘健生(1997),杨富泉(1995),李绪萌(1995),是一种“有目的的旅游活动”,刘家明(1999)的观点与这相近似,张延毅(1997),但是绝大多数研究者对生态旅游概念内核的理解是一致的,郭锦超(1997)持类似的观点,经营者)的角度看,陈立军(1998),从需求者(旅游者)来看,即旅游与环境的协调,李东和等(1999)认为从供给者(开发者,笔者认为虽然存在上述争议,沟通少,金鉴明(2002)。

例如有人认为生态旅游既是生态工程又是旅游活动,将与生态环境有关的旅游均称为生态旅游,最终导致消费者对生态旅游失去兴趣引发生态旅游市场的崩溃,认为中国生态旅游占全部旅游的70%,中国生态旅游真得那么旺吗,世界旅游组织(WTO,1997)在“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中指出生态旅游在全球旅游市场中仅占3%~7%,生态旅游概念泛化是将生态旅游内涵外延的拓展而使其概念主体泛延,生态旅游概念泛化的结果是引起认知混乱,3.存在严重的生态旅游概念泛化倾向,(冯天驷等,2000),然而,其具体所指模糊化的现象。

(二)生态旅游理论基础研究系统性不足。

定量研究较少,研究方法上以描述性分析为特征的定性研究为主,理论基础研究系统性不够,我国生态旅游研究历史短,只在旅游容量(环境承载力)等个别领域开展研究工作,如崔凤军[7]等(1999)在泰山名胜风景区案例研究基础上提出一套由生态承载量、资源空间承载量、心理承载量、经济承载量四部份组成的适用于山岳风景区不同功能类型区的量测模型,目前尚未到形成一个大家普遍认可的理论体系。

生态旅游企业营销环境研究,针对生态旅游市场客体(有形的,无形的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研究,我国生态旅游理论基础研究比较零散,我们在以生态旅游市场主体(生态旅游业从业人员和消费者)为研究对象的理论(如消费行为理论)研究不足,尤其是社会人文生态旅游环境的研究更少,尤其是自然、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的整合研究方面几乎空白,如资源规划与管理、旅游地学等方面不够全面,其次是文明社会中人类所共同追求的具有生态哲学意义的“生态美理论”和建立在人与自然协调论和生态人文论基础上的“人与自然关系理论”,显然,公认的基础是有关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二、对策

积极参与生态旅游的开发,在实践中实现创新,(一)搁置生态旅游内涵的争议。

但是理论源于实践,到实践中去领会生态旅游的真谛的态度,目前,从案例研究和实证研究及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总结归纳符合中国国情的生态旅游内涵,它的内涵和本质特征有待于人们深入研究,“生态旅游”是一个正处于发展的概念,我们的研究者应该采取搁置生态旅游内涵的争议。

(二)中国传统文化应融入生态旅游理论中促进理论本土化。

建立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思想体系,天人合一源于“天人之际,这与我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历代诸子百家都力图以求天(大自然)人之协调,和谐与统一,首次明确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使自然生态失衡,尽管其概念界还无法统一,丽江古城之所以能保存完好与东巴文化强调人与自然协调的传统不无关系,自然与人为相通,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和“无为为之之谓天”(《庄子?天道》)等诸子观点,相类和统一,生态旅游理论源于欧美发达国家,强调人类与大自然要和谐共处,地法天,即旅游与环境的协调,但是其概念内核是很清楚的,一旦失衡必将自食其果,天法道,合而为一”指天道与人道,西汉董仲舒继承和发展了“人法地,只能有限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绝不能盲目地破坏自然规律。

我们应该将它融入到生态旅游理论研究中,有利于生态旅游理论的本土化,我们的传统文化与生态旅游理论有许多相似的理念,将对研究中国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发挥重要作用,综上所述,这将有利于挖掘和弘扬传统民族文化。

(三)拓宽生态旅游理论基础,提高生态旅游科技含量和文化品位。

生态旅游和地质旅游的对象也常常是相同的,规划开发及保护工作服务,沙漠景观探险旅游,目前已建立的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矿山公园无一不是科技含量高、文化品位高的生态旅游热点,面对生态旅游理论研究比较零散的现实,焦作市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开发及广西西部天坑群科考探险游和全国性的漂流旅游热等等,例如近年推出冰川探险游,旅游地学是运用地学的理论方法为旅游资源调查,从而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一门边缘学科,可见,生态旅游资源中的地质旅游资源、地貌旅游资源、水文旅游资源等均涉及旅游地学问题,旅游地学就是其中之一,拓宽理论基础研究十分重要,旅游地学与生态旅游资源研究开发密切相关。

(四)加强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社会人文生态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东巴文化与滇西秀美的自然旅游资源的整合研究有助于认识“香格里拉的魅力”,我们发现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社会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的分布是有某些规律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保存完整的地方都分布于相对封闭的地方(以滇西、湘西为代表的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社会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也常常保存有较完整的民族文化原出状态,加强两者的整合研究有助于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体会东巴文化“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协调美,有利于保护和继承民族文化,更有效地利用资源,一般情况下,例如。

(五)完善旅游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引导生态旅游企业贯彻“社会市场营销”理念。

生态旅游知识更是不足,从而造成我国生态旅游产品设计、开发和资源保障方面的人才不足的现状,真正实现以社会市场营销理念为生态旅游企业经营理念,主动地考虑社会长期利益即生态旅游环境保护,传统旅游管理类人才培养偏重于酒店管理和旅行社管理,让消费者在享受生态旅游乐趣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生态旅游的内涵提高生态环保意识,促使他们转变观念,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让政府管理层和旅游业从主人员在实施生态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更加深刻体会生态旅游环境效益外部化和内部化的内涵,并将之渗透到企业营销的各个环节,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企业乃至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开展消费者教育,正确处理好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及社会长远利益三者的关系,知识结构方面存在自然科学知识面不够宽的缺陷。

[参考文献]

[1]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自然保护区与生态旅游[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卢云亭.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J].经济地理.,1996,16(1).。

[3]张广瑞..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J].财贸经济,1998,(8).。

[4]陈忠晓,彭建.生态旅游内涵辨析[J].桂林旅游专科学校学报,2001,12(1).。

[5]李东和,张结魁.论生态旅游的兴起及其概念实质[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2).。

[6]崔凤军,杨永慎.泰山旅游环境承载力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利用强度研究[J]..地理研究,1997,16(4).。

[7]白光润.生态旅游[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8]杨桂华,钟林生,明庆忠.生态旅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9]陈忠晓,刘忠伟.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王仰麟,2001,16(4).。

  • 黄梅50亿建禅文化旅游区三年打造全国5A景区
  • 奥地利国家旅游局达成年度合作
  • 董耀会长城不能观光旅游老路
  • 团费游客低价旅游背后内幕惊人
  • 太行八陉考实
  • 开封旅游攻略开封一日游攻略河南开封旅游攻略
  • 奉化溪口景区小镇腾飞即将到来
  • 高考地理答题要点黄山庐山旅游问题
  • 广西5A景区名单大全最新广西5A景点几个
  • 青岛日照作文600
  • 精品行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