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故里感受传承解码乡村文化振兴

来源:www.xysxzl.com时间:2021-03-18 09:57

赫哲旅游

赫哲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作为赫哲族群众聚居地之一,黑龙江同江市街津口乡近年来加大对赫哲族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力度。

修建文物展览馆……通过传承民族文化记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成立歌舞艺术团,改造民俗风情园,街津口乡不仅留住了根,还焕发出新的风采。

赫哲故里感受传承解码乡村文化振兴

“文化的延续和传承离不开群众基础,赫哲族的传统文化传承面临断档,群众的日常文化生活有所匮乏,”吴玉梅是街津口乡渔业村土生土长的赫哲族人,“一方面,另一方面,我就琢磨用什么样的形式把大伙组织起来,”。

2011年,吴玉梅从同江市文化馆退休后回到家乡,在乡政府支持下创办了伊玛堪艺术团,主要从事赫哲族歌舞节目的编排和表演。

但过不了几天就被家里拉走打鱼或者外出打工了,有时甚至发不出工资,自己在租下的几间店面开起了饭馆,饭馆的经营情况时好时坏,起初,响应者寥寥,“来报名的十几个人,年龄基本都在50岁以上,偶尔有几个年轻人参加,”吴玉梅说,团员一边做服务员,一边给客人表演,这样才能够保证一定的收入,然而。

街津口乡开始重点打造‘赫哲故里’品牌,”街津口乡党委书记王利兵说,“党的十八大后,提出了赫乡唱赫歌习惯化、地标建筑景观民族元素化等目标,同江市也对建在乡里的同江赫哲族风情园进行了升级改造。

通过有关部门牵线搭桥,伊玛堪艺术团被风情园聘为固定演艺团队,在旅游旺季一天演出两场,吴玉梅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创作中,相继编排了《赫哲族人的婚礼》《江畔赫哲渔歌》等10多个民族文艺节目。

赫哲族和汉族演员各占一半左右,20多岁的年轻人占一半以上,艺术团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现在艺术团的固定团员有20人,随着游客越来越多,还有80多名群众演员,都是邻近几个村的村民,”吴玉梅说,“晚上点燃篝火,大家聚在一起唱唱跳跳,再不像以前一样窝在家里了,”。

她已经为8对新人主持了赫哲族传统婚礼,体现出赫哲族渔猎文化的特色,一些曾经被“丢掉”的赫哲族传统也在逐渐恢复,令吴玉梅欣喜的是,”吴玉梅说,随着文化活动的丰富,“婚礼当天,江面上多条彩船往来迎亲,还有歌舞表演,2017年至今。

传承民族语言,非遗技艺后继有人。

60岁的伊玛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吴宝臣准时打开手机视频聊天软件,吴宝臣即兴表演了一段伊玛堪,晚上8点,已经有20多个学员在线,镜头前,嗓音浑厚,音调铿锵顿挫,引来一片热烈掌声。

吴宝臣表演的伊玛堪,伊玛堪在传承民族历史、风俗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是赫哲族一种独特的说唱艺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由于赫哲语只有语音而没有文字。

包括伊玛堪在内的多项赫哲族传统文化技艺却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一个月还得掏出一半的工资补贴学生的‘误工’费用,“那时候为了收个学生,这些技艺都属于小众,“赫哲族人口太少,必然会导致文化传承的断档,再加上传统渔猎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可前些年,”吴宝臣退休前曾任乡文化站站长,我挨家逐户去做工作,”。

转变,也在发生,“2012年底,乡里成立了伊玛堪传习所,一方面对赫哲族的传统文化进行整理和挖掘,另一方面邀请非遗传承人进站授课,”乡文化站站长吴宝利说。

现在是学员主动上门,水平最高的学员能够连续说唱1个多小时,自己在传习所有24名固定学员,“以往是上门找学生,”吴宝臣说,还有100多名全国各地的伊玛堪爱好者通过网络平台在线学习,每周上两次课。

整理出了包含1000多个词汇的简明赫哲语言教材,2005年开始,之后的十几年间,毕立勇边教课边学习,街津口乡中心小学教师毕立勇专职做起了赫哲语老师,基础在语言,把乡里还能说赫哲话的老人拜访个遍,伊玛堪的传承,保证每周每个班级都能上至少一堂课。

“大部分孩子小学毕业后能够掌握三四百个赫哲语词汇,同江市在市区的4所小学开设赫哲语言课,可以进行比较简单的日常对话,”毕立勇说,从2016年开始,学习、传承赫哲族传统文化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依托民俗特色,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乌苏里船歌》唱出了世代以渔猎为生的赫哲族人忙碌劳作的情景。

如今,凭借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民族特色,街津口乡正在招徕越来越多的游客,自古传唱的渔歌以全新的方式得以演绎。

竞技传统体育游戏,吃着鲜美的“塔拉卡”(赫哲族的一道传统名菜),每年农历五月十五,街津口乡都会庆祝乌日贡节,赫哲人穿上盛装,载歌载舞庆祝节日。

2019年街津口乡游客接待量约为40万人次,街津口乡依托赫哲民俗优势,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旅游总收入近1800万元,“每年举办的‘呼日堪’文化节、赫哲冰雪节等活动,以小节会带动大旅游,吸引了众多游客,”王利兵说,据介绍。

“游客还可以到街津口赫哲族文物展览馆进一步了解民族历史文化,”王利兵说,馆内展物都是渔业村村民徐国的个人收藏,大到桦树皮船,小到做工精致的鱼鳞帽、薄薄的鱼皮衣,各类藏品达3000余件。

徐国说:“从事收藏业40多年,我曾经为了收藏一个小陶器,把这些老物件留下了,赫哲族的根也就留下了,差点磨破嘴皮子,但我总想着,”。

同样迷上赫哲族传统文化的还有“城里来的媳妇”王妃,开始琢磨赫哲族传统鱼皮画技艺,把鱼皮反复搓洗后再在室外冰冻15天,这样鱼皮才不会透油,”王妃说,我连最基础的生鱼皮制熟也要反复练习,2005年,她从同江市区嫁到街津口乡后,“一开始,数九寒天。

鱼皮画生意也越来越好,我还通过软件线上直播制作鱼皮画,“随着来街津口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去年营业额达到70多万元,”王妃说,“除了现场售卖外,每场可以吸引近千名观众,”。

(责编:刘佳、李?P)。

  • 辽宁省铁岭市清河区
  • 安徽石台县秋浦河牯牛自助游攻略
  • 2019暑假孩子旅游
  • 日本深度旅游必访经典五大连锁复古咖啡厅
  • 郴州十大旅游景点排行榜郴州好玩景点排名
  • 酒店服务旅游专业粤语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 旅游吸引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关系思考
  • 韩国游轮旅游产业现状解析
  • 南非旅游美食攻略南非一直精彩
  • 走进南京浦口知青故里追忆青葱岁月
  • 精品行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