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旅游业总体发展规划doc

来源:www.xysxzl.com时间:2021-04-12 09:58

江苏旅游计划

目 录

TOC \o '1-3' \h \z \u 第一章 规划总纲1。

江苏省旅游业总体发展规划doc

二、规划期限1

第三节 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2。

一、规划指导思想2

二、规划原则2

第四节 规划方法和技术路线3。

一、规划方法3

二、规划技术路线3

第五节 规划依据4

一、技术规范4

二、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4

三、相关成果5

第六节 规划成果6

第二章 旅游业发展基础环境7。

第一节 规划区域背景7。

一、区域总貌7

二、自然环境结构7

三、社会经济环境8

第二节 旅游业发展现势分析9。

一、旅游业发展历程9

二、旅游业现状分析评价10

第二节 宜兴旅游发展面临的新态势11。

一、大区域环境11

二、宜兴旅游发展独特的战略地位15。

第三章 旅游业发展环境分析17。

第一节 旅游发展条件RLMP分析17。

一、旅游资源禀赋分析(Resources analysis)17。

二、旅游区位空间分析(Location analysis)18。

三、潜在市场层次分析(Market analysis)18。

四、旅游知名度搜索分析(Popularit analysis)22。

第二节 旅游发展条件SWOT分析24。

一、优势(Strengths)24。

二、劣势(Weaknesses)25。

三、机遇(Opportunities)25。

四、威胁(Threats)25

五、宜兴旅游SWOT分析矩阵25

第三节 区域竞争与合作分析27。

一、宜兴旅游发展与环太湖区域旅游竞争格局27。

二、宜兴融入长三角旅游区域合作大势——长三角无障碍旅游区27。

三、利用文化发展区域间的旅游联合28。

四、以环境优势发展生态型休亲度假之旅游28。

第四章 旅游资源普查与综合评价29。

第一节 普查旅游资源数量特征29。

第二节 旅游资源普查类型基本特征30。

第三节 旅游资源空间配置格局31。

第四节 旅游资源总体评价32。

第五节 资源开发中值得注意的问题34。

第五章 旅游市场分析37。

第一节 旅游客源市场现状分析37。

一、长三角江浙沪旅游市场分析37

二、宜兴市国内客源市场基本现状38。

三、现有客源的基本特征39

四、旅游地产品感知评价40

第二节 宜兴市旅游市场定位41。

一、按客源地进行市场选择与定位42。

二、按人口统计因素进行市场选择与定位44。

三、按游客行为和心理因素进行市场选择与定位45。

第三节 旅游市场规模预测46。

第六章 旅游业发展目标与主体战略49。

第一节 发展目标49。

一、总体目标49

二、阶段目标50

三、旅游发展指标体系预测50

第二节 旅游业发展战略51。

一、大项目带动战略51

二、全方位的联动战略51

三、多元化旅游战略52

四、高品质旅游战略52

五、可持续旅游战略52

第三节 旅游发展行动计划52。

第七章 旅游空间布局与区域联动体系规划54。

第一节 旅游空间布局54。

一、一个中心54

二、两个核心区54

三、三条走廊54

四、四个开发板块55

五、九个明星旅游区55

第二节 区域联动规划56。

一、政府主角的联动56

二、旅游区主角联动56

第三节 旅游线路设计58。

一、市内游线58

二、跨境旅游线:58

第八章 旅游产品规划与项目设计59。

第一节 旅游产品谱群59。

第二节 旅游项目主题和内容策划60。

一、“秀山系列”旅游项目规划60

二、“丽水系列”旅游项目规划61

三、“名都系列”旅游项目规划63

四、“浓情系列”旅游项目规划65

第三节 “十一五”旅游行动计划66。

一、“中国陶都”旅游工程66

二、“江南水城”旅游工程67

三、双太绿色生态走廊旅游工程67

四、善卷洞、张公洞旅游升华工程68。

第九章 旅游形象策划69。

第一节 旅游形象地位分析69。

一、宜兴在环太湖旅游圈中的形象地位69。

二、环太湖区域城市旅游形象对宜兴的辐射与影响69。

第二节 旅游本底形象分析70。

一、“宜兴”本义的旅游分析70

二、旅游资源本底分析71

三、旅游市场形象本底76

第三节 旅游总体形象设计78。

一、总体形象设计78

二、辅助形象设计79

第四节 旅游营销口号设计80。

第五节 旅游节庆策划81。

一、国际·生态·宜兴环保论坛81

二、陶·茶·怡然休闲节81

三、陶文化系列节庆81

四、生态景观+名人文化系列节庆81。

五、梁祝故里——中国宜兴观蝶节82。

第十章 旅游市场营销规划83。

第一节 概 述83

一、指导思想83

二、营销目标83

第二节 营销主客体83。

一、营销主体83

二、目标受众84

第三节 阶段性重点与策略86。

一、阶段性市场重点86

二、近期营销战术87

第四节 国内市场开发策略88。

一、长三角市场88

二、环渤海市场89

三、珠三角市场90

四、华中城市群91

第五节 宜兴旅游产品营销模式选择91。

第六节 宜兴旅游网络营销战略---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DMS)99。

一、宜兴DMS建设目标100

二、主要使用者100

三、主要功能101

四、营销平台101

五、应用系统需求102

六、基本设计思路103

第十一章 旅游要素产业规划105。

第一节 旅游接待设施规划105。

一、现状分析105

二、存在问题106

三、发展规划思路106

第二节 旅行社规划108。

一、旅社社行业现状分析108

二、存在问题109

三、发展规划110

第三节 旅游餐饮规划113。

一、现状分析113

二、发展规划113

第四节 旅游商品开发规划116。

一、现状分析116

二、存在问题116

三、发展规划117

第十二章 旅游支持体系规划128。

第一节 旅游交通规划128。

一、交通运输现状格局128

二、主要存在问题130

三、旅游交通发展规划131

五、规划措施135

第二节 人力资源规划138。

一、旅游人力资源现状分析138

二、人力资源需求旺盛141

三、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规划142

四、旅游专业人才培训方案143

第三节 解说系统规划145。

第四节 旅游信息系统规划147。

第十三章 生态环境保育规划149。

第一节 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149。

一、宜兴生态系统现状149

二、宜兴生态系统存在问题149

三、生态系统修复目标150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150

五、生态保护分区规划152

六、绿地系统与景观生态规划152

七、生态修复建议153

第二节 环境保护规划155。

一、环境现状155

二、旅游环境保护规划目标157

三、水环境治理与保护158

四、固体废弃物与大气污染治理163。

五、旅游环境保护建议164

第十四章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168。

第一节 重视实施“政府主导”战略168。

一、提升旅游产业地位168

二、创新旅游管理体制168

第二节 花大力气抓旅游环境建设169。

一、切实抓好自然环境治理任务169。

二、加大旅游资源保护力度,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69。

第三节 建立良好的旅游人才培养和引入机制170。

第四节 树立宜兴旅游品牌战略170。

第五节 加强旅游区域合作170。

第一章 规划总纲

第一节 规划目的

《宜兴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5)年》编制目的,借助大长三角旅游网络起始建设之机,借助《宜兴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之机,充分利用不断成长和优化中的社会、经济、生态地缘区位,从而把旅游业提升为宜兴市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新兴强力支柱产业,加快全市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加快把宜兴培育成太湖旅游新明珠、长三角旅游网络西拓前沿的新枢纽、中国陶都新形象、江南旅游新水城,历经多年奋斗所积累的发展态势及强烈的旅游突破之愿,以其地理结构中心和山水生态优势,是在全面建设富裕型小康社会及和谐社会的指引下,依托宜兴市所独具的地脉与文脉,革新机制、整合资源、突出创新。

第二节 规划范围和期限。

一、规划范围

宜兴市行政区范围,总面积约2038.7平方公里,2001年普查人口108万人。

二、规划期限

为了使本规划与《江苏省旅游发展规划》、《无锡市旅游发展规划》和即将出台的《宜兴市国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协调衔接,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并保持一定程度的弹性,本《宜兴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将规划期限的时段选定为2005年---2025年。

近期(2005——2010),夯基发展期。

中期(2010——2020),快速发展期。

远期(2020——2025),提升优化期。

第三节 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龙头产业、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和优先发展,把宜兴市建设成与国际全面接轨的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同时注重提高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充分挖掘宜兴市各方面优势,大力推动旅游业持续健康、优质、高效发展,成为江苏省的旅游强县(市),宜兴市正在争创全省“两个率先”(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先导区和示范区,为此在小平理论和旅游经济思想及“三个代表”精神的指引下,整合资源、突出特色,科学规划、精心组织。

二、规划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

即在充分把握市场规律、了解市场消费特征和趋势的基础上,本规划首先遵从市场导向的原则,市场是检验产品开发成功与否的试金石,进行旅游产品设计和相关产业链的配套规划,以避免出现主观臆断和失误,保证规划成果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2.打造精品、实施品牌战略原则。

培育宜兴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旅游精品品牌,宜兴的旅游资源与周边的无锡市、湖州市和常州市等毗邻地区差异性不大,是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如果宜兴的旅游产品设计只停留在低水平雷同、近距离重复的初级阶段,打造精品,实施品牌战略,故本规划注重突出宜兴旅游的亮点、卖点和拳头产品,旅游产品是一种奢侈消费品,就不可能脱颖而出发展起来,只能是浪费和糟蹋资源,粗制滥造的旅游区无法获得市场的认同,强化特色。

3.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原则。

让旅游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参与到旅游开发工作中来,宜兴的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目前旅游开发处于提升阶段,必然要求与旅游相关的产业群进行统筹规划,旅游作为综合性很强、关联度很大的产业,旅游经济也必须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使宜兴的旅游经济充满活力和竞争力,更需要发挥政府在旅游宏观布局、时序统筹、区域营销、招商引资等全局和战略层面上的主导作用,需要政府各主管部门的协调配合和大力支持,与其他领域的经济一样。

第四节 规划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规划方法

1.充分吸取已有规划成果之所长。

规划组对宜兴市原有规划做了反复深入研究,又通读了《江苏省旅游总体规划》,分别研究了苏州、无锡、常州、吴县、昆山以及长兴(浙江)、黄山(安徽)的相关规划,对长三角、环太湖旅游发展走势把握较准。

2.借鉴近年国外专家做中国旅游规划的先进经验。

二、规划技术路线

1.运用传统有效的调研技术。

包括旅游资源普查,游客抽样调查、访谈、座谈、讨论等,集各家之所长。

2.运用高新技术的集成,提升成果质量。

如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技术分析)、DS(数码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以及TIS(旅游信息系统)等。

3.遵照国家标准执行。

对1000名游客抽样填表调查(几十个项目,为策划新项目,如按国标进行旅游资源普查(共普查240处精品旅游资源),对现有旅游六大要素的评价以及游客需求趋势等,查明游客地域、职业、年龄、结构、消费特征,改进老景区提供科学依据。

4.突出创新系列

例如国标中有一些不完善之处,规划组根据多年规划经验,创新性的提出新的细化评价方法。

5.从宜兴实际出发

规划组对市情调查较详细,制定了实事求是而又可行的规划方案,听取了从市委书记、市长、各有关局长、专家学者和管理者的意见。

第五节 规划依据

一、技术规范

1.《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005—1999。

2.《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国家旅游局规划与财务司,2003年5月。

3.《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国家旅游局规划与财务司,2003年5月。

4.《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国家旅游局规划与财务司,2003年5月。

5.《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0001.1—2000》。

二、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84年9月20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89年12月26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9年1月1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84年5月11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0年4月29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1年6月29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2年10月28日。

8.《旅游度假区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旅游局,1993年颁布。

9.《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2000年10月26日。

10.《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国家建设部,2000年1月1日实施。

11.《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1985年6月7日。

12.《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国家建设部,1993年12月。

13.《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林业部,1994年9月2日。

14.《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旅游局,1990年2月20日。

15.《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规定》,国家旅游局,2001年4月25日。

16.《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国家旅游局,1994年1月22日。

三、相关成果

1996年公布,1.《中国旅游业发展“氿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旅游局。

2.《江苏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江苏省旅游局。

3.《无锡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无锡市旅游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3年。

4.《宜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宜兴市人民政府,2001年。

5.《宜兴市城市总体规划》,宜兴市城市建局、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院,2004年。

第六节 规划成果

本规划将包括以下成果,所有成果都含文本和光盘。

1.规划文本·图集(纲要本)。

2.规划说明书(详细文本)。

3.重点项目策划

(1)中国陶都高端旅游项目策划。

(2)太湖兰山景区升华策划。

(3)江南水乡、水镇旅游与宜兴水城旅游的可行性研究。

(4)中国陶都“三茗”体系专题研究。

(5)宜兴经典爱情文化旅游产品策划。

(6)太湖石博览苑创新策划。

4.专题研究报告

(1)宜兴市旅游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规划。

(2)宜兴市客源市场分析报告。

(3)宜兴喀斯特旅游开发专题报告。

(4)宜兴城市旅游专题规划。

(5)宜兴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规划。

(6)宜兴市旅游形象设计与市场宣传策划。

(7)宜兴市与长三角地区旅游发展的空间竞争与合作。

(8)宜兴市旅游商品开发规划。

5.旅游资源普查信息库(上、下册)。

第二章 旅游业发展基础环境。

第一节 规划区域背景。

一、区域总貌

1.地缘区位

滆湖镶嵌其间,东隔太湖与苏州相望,宜兴市位于北纬31°07’~31°37’,东经119°31’~120°03’,地处江苏省南端,东濒太湖,东南邻浙江长兴,西南界安徽广德,西接溧阳,西北毗连金坛,北面与武进相傍,东北为无锡市所辖滨湖区。

宜兴既处于沪、宁、杭三大城市群区,又介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毗邻苏、锡、常等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为大长三角“15+1”旅游经济圈地理中心。

2.行政辖区

2004年调整行政区划后,2001年普查人口108万,全市土地面积2039平方公里,除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区外,下辖21个镇,市政府驻地宜城镇。

3.发展历程

1949年6月属常州专区,1953年1月属苏州专区,周元王四年(前472)属越,1956年2月属镇江专区,分为宜兴、荆溪二县,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属楚,宜兴古称荆邑,1988年1月,置义兴郡,废义兴郡,属常州,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改为宜兴县,次年改荆邑为阳羡县,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荆邑司会稽郡,1983年3月起,属无锡市,民国元年(1912年)荆溪撤消,并入宜兴县,西晋怀帝永嘉四年(310),清雍正四年(1726),撤县建立宜兴市,春秋时属吴,隋文帝开皇氿年(589),改称义兴县。

现代有19名两院院士,有分布全球各地一万多名高级知识分子,历史上出过10个宰相、7个状元、380多个进士,宜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自秦代建县至今已有2200余年,堪称其中教授4000多位“教授之乡”。

二、自然环境结构

有100万亩耕地,60万亩山地,40万亩水面,宜兴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丘陵山区,北部为平原区,东部为太湖渎区,西北部为低洼圩区,境内河流密布,水路运输方便快捷,是著名的江南水乡要地。

年平均无霜期240多天,年平均气温15.7℃,年平均降水量1177毫米,宜兴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491个属,农作物一年可2-3熟,无霜期长,生长期可达250天左右,全年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主要保护树种有144个科,844种。

宜兴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在宜兴南部丘陵山区蕴藏着大量的花岗石、白云石、石英石,矿藏极为丰富,其中尤以质地好、储量多的大理石为人所称道,由于碳酸岩分布广,喀斯特洞穴发育。

是江苏省最大的毛竹生产基地,不仅是江苏省最大的产茶基地,宜兴盛产茶叶、毛竹,足以表征宜兴茶的历史地位,阳羡雪芽被作为“贡茶”,流行有“天了未尝阳羡茶,宜兴省庄和太华山区,也是我国产茶的名地之一,百草不敢先开花”之说,故有“竹海”美称。

尤其是紫砂又被誉为“陶都之花”,所以人们称它为“中国陶都”,制作紫砂所用的紫砂泥深藏于岩石层底下的夹泥中,为宜兴所独有,生产有8大类共7000多个品种,宜兴历来就有“家家做坯、处处皆窑、遍地产陶”的景象,现在宜兴是我国陶瓷工业基地之一,其中紫砂、均陶、精陶、青瓷、彩陶被誉为宜兴陶瓷的“五朵金花”,有紫砂、均陶、精陶、青瓷、彩陶、美术陶以及日用陶瓷、工业陶瓷等等。

三、社会经济环境

作为经贸发达的工业基地,又形成环保、陶瓷、精细化工、电线电缆在全国乃至国际有影响的支柱产业群,宜兴经济发达,是江苏省工业十强县(市)和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一,既形成机电、化工、轻纺、 冶金门类的工业体系,电子信息、生物医药、 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异军突起,文化兴隆,社会文明,且居前列,第三产业迅猛发展。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9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29亿元,第三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第8位,分别比上年提升8位和5位,现价比上年增长17%,全口径财政收入30.06亿元,增长70.7%,增长14.5%,宜兴在全国最发达县(市)测评中列第18位,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62亿元,增长43.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5项指标中已达标16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2003年,全市呈现出各业兴旺、城乡繁荣、协调发展的喜人景象。

第二节 旅游业发展现势分析。

一、旅游业发展历程

位于西太湖之滨宜兴,素以“陶的古都、洞天世界、竹的海洋、茶的绿洲”而享誉海内外,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

至1934年11月11日两洞正式开放,作为我国近代旅游重要发源地之一的宜兴,开辟了现代宜兴旅游事业的先河,奠定了宜兴旅游业的发展基石,两洞开放后,宜兴县外事办公室成立,宜兴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了外事科,宜兴乡绅储南强倾巨资开发善卷、张公两洞,1978年12月,具体负责邀请、接待、安排外宾,为使接待工作专业化,新中国成立后,1976年,1921年,常有外宾来宜兴参观游览,处理涉外事务以及国际旅游业务,相传三国吴赤乌年间(238—250)善卷洞、张公洞就为人所知,成了苏、锡、常、江、浙、沪一带遐迩闻名的旅游胜地,旅游业起步很早,在海内外引起较大反响。

宜兴成立了中国国际旅行社宜兴支社,又成立了宜兴中国旅行社,标志着宜兴旅游事业的发展又迈出了一步,宜兴县出台了《宜兴县发展旅游事业十年规划》(1981—1990),宜兴县园林管理处在旅游热潮中成立,1978年12月,1979年2月,标志宜兴国际旅游业务正式开始,1980年6月14日,宜兴的旅游开始走上快速发展之路,成立后的园林管理局同时肩负旅游管理的政府职能,陆续开发建设了灵谷洞、瀛园、慕蠡洞、玉女山庄(联营)等著名旅游景点,10月,两社成立,投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经“两社”组织接待的外国游客、华侨、港、澳、台同胞人数以年平均10%的幅度增长,大力兴修景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并新辟了太湖兰山疗养区。

1997年旅游人数不到1985年的三分之一,宜兴旅游表现出旺季不旺、收入锐减的萎缩局面,成为江苏省11个旅游城市之一,国务院正式批准太湖风景区,1982年,1990年,太湖风景名胜区的游览城市,宜兴旅游从此开始显示了较强的品牌效应,阳羡景区成为太湖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国务院确定宜兴市的城市性质为著名的陶都,全市旅游形象得到显著提升,到宜兴的游客量逐年减少,门票收入有所下降,但是,由于受宏观控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9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衰落滑坡的情景。

为宜兴旅游业发展重新注入生机,宜兴市委、市政府更把旅游业列入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积极发展旅游业的议案》(简称《旅游议案》),通过对重点景区的交通道路、环境绿化、经营秩序进行一系列的彻底整治,宜兴市十三届一次人代会审议并通过了由46名人民代表联名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阳羡景区建设管理,1998年初,此后。

宜兴市正式参加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实行“三创联动”(即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宜兴市以名列前茅的高分跨入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行列,同年,并结合实施《旅游议案》,2001年1月。

2004年宜兴市接待旅游人数递增至254.7万人次,旅游涉外饭店12家,宜兴旅游接待人数达230.68万人次,旅游涉外饭店13家,旅行社12家,旅游总收入29.16亿元,旅游总收入28.54亿元,(其中入境游客2.13万人次,级8家)旅行社16家(其中国际社2家),2002年,(其中四星级一家,经过2003年的非典冲击,旅游从业人员1.72万人,创汇654.5万美元,三星。

二、旅游业现状分析评价

宜兴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中一些特色资源甚至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其“陶、洞、竹、茶”四大资源蕴藏丰富而特色鲜明,在无锡市乃至江南地区的旅游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宜兴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生态资源优势,宜兴旅游的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正在迅速扩大,近几年,特别是随着生态旅游热的兴起,建成并开放了多个以生态旅游为主要特色的旅游景点,受到了游客的广泛好评。

宜兴旅游已走出了单一溶洞观光旅游的格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悠久的开发历史为宜兴的旅游业格局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无锡市总体旅游规划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特色,旅游客源量和旅游经济都得到了逐年的攀升,被旅游市场广泛青睐,通过产品结构调整,针对市场需求,形成了以“生态园林游”、“陶都文化游”、“农业休闲游”、“人文景观游”等特色旅游的全新的格局。

国内旅游收入25.2亿元,全社会旅游总收入达到 28.5亿元,旅游收入相当于全市GDP的9.0%左右,全市旅游从业人员已达到1.68万人,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仍达到254万人次,人均花费1128元,全市已拥有善卷风景区、竹海公园、龙背山森林公园等主要景区(点)28多处、旅行社16家、星级宾馆(饭店)12家,到目前为止,以2004年为例,虽然受到“非典”的影响,其中,宜兴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后花园”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第二节 宜兴旅游发展面临的新态势。

一、大区域环境

1.长三角世界级超级城市群的崛起。

长三角同样具有上述优势,经济总量的增加,创造全国18.66%的国内生产总值(19105亿元:亿元),外向性经济发达,而其财政收入更高占21.39%(4046亿元:18914亿元),长三角以全国1%的土地,人口总量大,进一步提升了长三角建设世界第六城市群的魅力,强大的经济实力,无一不具有优势的区位,发达的交通讯设施,5.89%的人口(7570万人:万人),世界公认的纽约、北美五大湖区、东京、伦敦、巴黎五大超级都市群,而且它更具有面向辽阔海洋、依托长江广大腹地,宜人的气候,以及对高端人才的强吸引力,投资环境优良,吸纳外资多等,2002年。

全国高等院校1/3的研究经费,全国大中型企业1/4的研究经费,集中了全国科研机构1/5的研究经费,在长三角的人才资源优势更是突出,1/5的高中级科技人员,13个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国1/6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还有2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新技术出品额占全国的1/5,创办了15个国家级高升科技产业开发区,如它汇聚了全国科研院所1/7的科技人才。

2.中国“新氿州”经济的主板块。

中国自古便有“氿州”之说,将构筑“经济新氿州”——即当代中国氿大经济区,这氿大经济板块是:大台北、大香港、大上海、大北京、大青济、大沈大、大成渝、大武汉、大西安,在向“十一五”时期挺进之际,它们皆以大都市为核心形成中国和平崛起的强大支撑板块。

在中国50个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中,在氿大经济区中的最大优势在于区域内的产业合作机制已经基本形成,预计2000——2010年发展速度居前10位城市中,也就是说在全国50座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中增长指数长三角有15座城市入选,则发展速度前10座城市中长三角仍保有4座,形成中国最大的工业制造中心,另有2座城市排第十一和十六位,大上海人口排第一位(9744万人),表明了这一区域发展的整体优势将担当起中国经济“新氿州”的主体板块,劳动生产率为第三(元)(《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2》2004),2003年经济增长率排第二(13.37%),国内生产总值排第三(21200亿元),大上海都市区城市拥有四座(分别排名第一、七、八、十位),还有3座排在第二十一、二十四、二十七和第二十八位,发展潜力大,而经济腹地大,如果在分析“十一五”期间的新情势,在氿大经济区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第三(22369元),大上海都市的核心部位正在显著曼哈顿化,专家们分析,成为中国崛起强力的支柱,工业地域分工圈层等级明显,产业结构加快升级,劳动力资源充沛,江、河、海、公、铁、航空交通发达,成为外资投向的热区,据测算,占30%,而其余的位次则普遍有所提升。

3.长三角正建设为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

合计总接待游客2.78亿人次,旅游创汇43.32亿美元,旅游总收入2725.4亿元,接待入境旅游者699.2万人次,以长三角为核心的江浙沪,是中国旅游业发达区,按未受非典影响的2002年统计资料,在全国总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份额,远大于国土和人口所占比重。

粤港澳旅游产业体系协同发展区、大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发展区、环太湖健身度假旅游项目、东三省老工业基地旅游产品开发区,正在加快建设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的进程,大湄公河跨国区域旅游及丝绸之路旅游区,中国伴随着和平崛起,发挥比较优势,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重点规划和建设氿大区域旅游项目:大北京都市休闲旅游区(京津冀旅游一体化),青藏铁路沿线旅游发展区、大香格里拉区域旅游区,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

4.长三角旅游区域联合跨入新时代。

加强长三角旅游城市的联合与合作,凸现长三角旅游整体优势,从而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向高级化发展,优势互补为原则实现产业联动,认定“长三角各城市旅游资源丰富,充分利用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经济优势、服务优势和发展优势,实现区域优势互补,推进长三角旅游业的整体协调发展,其同打造长三角旅游经济品牌,共同构筑长三角旅游经济圈,合力打造长三角旅游经济强区,2003年夏天共商区域旅游合作与振兴大计,旅游业发展水平在中国处于领先水平,长三角社会变革发展的关键,实现基础设施联动,在世界旅游业发展中抢占先机,以畅通的立体交通体系为载体,交通方便快捷,顺应旅游业发展的趋势,“15+1”必须深化合作内容,是我国旅游业最先从初期阶段向高级阶段转型的区域之一,“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15+1高峰论坛”的代表,以协力合作分工,拓展合作方式,近期合作的重点有:,也是最有条件率先实现转型的区域之一,以互补、互动、互利、互赢为原则,城市互动,发展同愿,由于长三角地缘相近,无障碍之旅游,在世界上也具有相当号召力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15+1”系指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镇江、南通、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嘉兴、湖州、舟山和黄山市政府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负责人达成共识,以商品和要素流动为基础实现市场联动,使之成为中国最具知名度、美誉度,把它建设成为中国新型产业孵化器和对外开放的基地,服务设施完善,联合发表了:《杭州宣言》,是突破行政界线束缚,因此,文缘相似,经缘相通,人缘相亲,实施强强联合。

发展长三角区域高速大巴旅游,构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四小时旅游经济圈,“互为市场、互为腹地、互送客源、提高区域内旅游的效率和水平,整合资源。

共同开发旅游市场,打造长三角旅游的整体品牌。

开放市场和服务,推出旅游便利化旅游服务措施,把长三角建成中国首个跨省市无障碍旅游区。

实现信息的交流、沟通共享,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的旅游信息化服务。

开展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导游人员培训,积极融入世界旅游竞争体系中去”,实现长三角旅游业发展趋势和方向。

2004年金秋江苏省旅游局、浙江省旅游局和上海市旅游管理委员会联合策划,编制了跨省市的《江浙沪旅游交通图》,提出了“同游江浙沪,阳光新感受”的理念。

都市旅游资源丰富,尤以人文化旅游资源见长,江浙沪三地有江河湖海舟辑之利,江浙沪,安全、便捷、熟识的旅游目的地形象,自然旅游资源脍炙人口,江浙沪地区地域相连,已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占全国的1/4,尤其是长三角将率先在全国进入区域联合,旅游产业十分发达,文化相近,文化底蕴深厚,无障碍旅游的信息化新时代,三省市各具特色,特别是三地高速公路里程达3525公里,上海以国际化都市的形象闻名海内外,人缘相亲,经济相融,互补性强,如江苏古迹众多,胜景迭出,浙江山川秀丽,风光旖旎,五座国际航空港和多条国家铁路干线,快速的交通,大大方便了自助游和自驾车游,使三地游客观光休闲、走亲访友如同串门。

5.江苏沿江开发战略。

江苏的长江走廊的长江岸线1175公里,人均GDP5万元左右,原本江苏意向把全省划分为苏北与苏南,2003年6月江苏省启动了长江沿江带开发战略,奋斗目标是到2010年长江走廊GDP达到1.28万亿元,等于再造一个2002年的江苏(当年GDP1.06亿元),是比全省平均值高46%,人均GDP18874元,人口2409万(2001年),GDP4548亿元,洲岛岸线314公里,努力题高苏南”的方针,分别占全省的32.7%、24.0%和47.8%,其总体开发战略,总面积2.46万平方公里,其中主江岸861公里,长江以北的扬州、泰州、南通6个市区和句容、扬中、丹阳、江阴、张家港、常熟、太仓、仪征、江都、泰兴、靖江、如皋、通州、海门、启东15个县(市),20世纪90年代实施 “积极发展苏北,淮河以南,就是大搞工业,整体规划,资源整合,品牌共享,建立国际制造业基地。

如何与长三角大区域战略协调发展,以更大的精力集中建设世界级品牌“大长三角”这一国家重点,江苏实施长江走廊开发战略即是江苏省自身战略也是全国性战略,除关心各省自身发展外,如同浙江的“环杭州湾计划”那样。

6.环太湖是长三角旅游的核心区。

太湖流域以占全国国土面积的0.4%,人口的3%和国内生产总值的11%,财政收入的13.8%,而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贡献度最大的小流域。

00顷的浩渺太湖,岸线曲折,岛屿棋布,山辉川媚,湖光潋滟,烟云变幻,扑朔迷离,流光溢彩,自古便是著名的风景胜地。

构造沉陷——海陆交替——堰塞淡化说、风暴成因说、气象说和天外来客撞击说等不一而足,构造说,诸如泻湖说,太湖成因,从说纷云,尚无定论,作为未解之谜,又为旅游者留下追踪探奇的悬念。

太湖石更美,成为太湖石极品,中国造园艺术山水主体的“太湖石”,太湖水美,以瘦漏透皱造型奇特多样而驰名,杭州西湖的“皱云峰”,太湖沿岸山丘和岛礁岩体多属石英砂岩,流水蚀石,苏州大渚山丘则多花岗岩,大自然雕琢成许多奇峰怪石,无锡鼋头渚一带留有海蚀平台的遗迹,它对中国园林享誉世界而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长期风浪朴击,构成不少陡峭奇景,宜兴阳羡景区与吴县西山多石灰岩,洞天府地是其特色,北京颐和园的“青芝岫”,苏州留园“冠去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南京瞻园的“仙人峰”,无不玲珑别致,多姿多彩。

名景荟萃的太湖风采独具,桔、梅、茶、竹是太湖景区四大名产,而“太湖三白”以及光福桂花、无锡水蜜桃、洞庭山枇杷、横山石榴、太华板栗,连同江南水乡的百里荷香,更让包孕吴越,文化深邃。

二、宜兴旅游发展独特的战略地位

1.近代旅游的先行者。

亦系中国近代旅游的先行者,成为沪宁苏锡地区最早开发旅游景点,早在1934年宜兴善卷洞、张公洞便开展旅游,作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后花园。

2.新世纪国家旅游发展双重点的叠合区。

长三角及环太湖两大旅游圈属于国家“十一五”计划的大力重点发展旅游的项目,将纳入国家旅游重中之重的发展区域,宜兴正在其核心带。

3.长三角与黄山(15+1)的地理中心。

长三角将以经济龙头的身份向内陆扩展,拥有《世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双品牌的黄山将借势联合,由上海、苏州、无锡、常州等驾车旅游西行,或水陆兼程,宜兴则正处在交通要道。

4.大长三角“15+1+3”新模式出台。

处在长江中游及鄱阳湖周围的南昌、氿江和景德镇三市要求加入长三角旅游网络,而宜兴内联外拓的任务进一步加重,长三角“15+1”的模式刚出台,进一步扩展长三角旅游网络,形成“15+1+3”(增加南昌、九江、景德镇)的新模式。

5、环太湖西岸旅游待开发区

而宜兴太湖岸线长于长兴,唯宜兴与长兴“双兴”空间最大,(据说仅200米)故宜兴属于环太湖旅游圈发展最具潜力的地段,尤其是太湖水上旅游可达浙江近岸200米处水域,而且浙江所辖太湖水域只是近岸带,浙江湖州虽有一定潜力,宜兴正处在太湖西岸要部,地缘利于长兴,生态环境优于长兴,文化底蕴深于长兴,潜力最雄,发展空间小,岸线占据多,人口密度大,北岸与东岸的马山、滨湖、林渎、吴江、吴县等景点密集,开发强度高,后备资源少,但景区朝向差,坐南朝北,位置稍偏,入湖范围有限。

6.宁杭产业带的中坚节点。

A.构筑宁杭快速公铁通道。

目前应把强化与加快宁杭经济走廊作长三角经济西拓的重点,目前虽有新(沂)长(兴)铁路建成,减轻沪宁、沪杭铁路压力,首先加快宁杭高速公路通车进程,它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新(沂)长(兴)铁路之不足,长三角以沪宁杭三个中心城市为支撑点,其次应规划建设宁杭铁路,联通宁杭铁路可以改变国家路网结构,新(沂)宜(兴)高速公路在建,宜兴地处宁杭经济走廊中部,沪宁、沪杭(甬)是两条主轴,使京杭、京福等不再绕行,将发挥中坚节点功能,况且铁路建成后数年,因质量问题尚未正式通车,争取“十五”期内全线通车,使国家铁路网布局更加合理,难以发挥大作用,可进一步培育为长三角西拓旅游亚枢纽,这对浙江、福建强化与华北、华中、西北的交流合作大有裨益,而宁杭轴较弱,但它的走向与大宗客货流不一致,另外,把客源市场拓展致电苏中和苏北,又滨临太湖,位置显赫。

B.提高芜申运河和武宜运河(含蠡河)的通达性。

也是江苏省内河水网的骨干工程,也是江苏省两横三纵水网的骨干工程,这两条运河呈十字型在宜兴交汇,武(进)宜(兴)运河是宜兴连通京杭大运河的重要水上通道,芜申运河是由芜湖至上海的内河水运干线,对于塑造宜兴“江南水乡”、“中国水城”意义深远,绕城段已提前动工,按四级航道,通行500吨级驳船整治,同时可使长三角基部的水陆通达性提高,经济腹地扩大,减轻陆上运输压力。

C.建设宜兴大城(都)市。

从宁杭沿线发展条件而论,湖州和宜兴均具有发展成大城市(50万人以上)的条件,也不及沪杭甬线上的松嘉余杭绍甬的城市密集,作为长三角基部的宁杭经济带,其城市化基础薄弱,中国崛起将要求加快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人民生活的富裕化和优质化进程,宜兴的大都市发展思路要突破传统的摊大饼的扩展模式,既和沪宁线上的苏锡常镇无法相比,预留下发展空间,甚至在本世纪中期有发展至百万级人口都市的可能性,发展宜居型、舒适型、健康型、生态型的圈层组团式的新都市,必须慎重规划,顺应时代要求。

第三章 旅游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旅游发展条件RLMP分析。

一、旅游资源禀赋分析(Resources analysis)。

宜兴旅游资源主要是“陶、竹、茶、洞”四大块,吴越文化在此交融,文化流长,以及太湖湖滨旅游与乡村旅游,宜兴历史积淀深厚,人文荟萃,特色突出,范(蠡)西(施)传说,梁祝情爱更成为华夏情爱不朽的篇章,还有大型山地蓄能电站与水库。

可以相结合成为国际吸引力的旅游线路,国际大都市——上海的都市旅游,但陶文化需进一步深化与挖掘,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这些资源中的以紫砂壶为代表的陶文化世界闻名,特别是面向汉文化圈的国家,以及来华旅游较多的美国与欧洲,合作后推向国际市场,与周边的天堂——苏州的园林,如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并以适当的形式予以展示与参与。

竹海旅游资源在宜兴很丰富,不能很好支撑国际旅游因此只能做为国际旅游中陶文化中的部分进行融合,茶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但这一旅游资源与周边旅游强市的旅游资源相比缺乏国际吸引力,竹与茶在区域内是有相当优势的,另外就是开发成旅游纪念品参与进国际旅游中,对长三角城市的休闲旅游是很好的吸引物,同样的还有茶,这与宜兴秀丽江南水乡风光结合,另一方面,在国内市场。

同时可作为休闲度假旅游,蓄能水库将是宜兴新的旅游景观,溶洞与乡村旅游资源主要针对周边城市的近程观光、度假市场,这一资源在长三角地区对当地居民具有一定吸引力。

现有资源也不能与周边旅游强市的旅游资源相比,自然景观资源虽然与周边沿太湖城市差别不太大,另外宜兴在太湖旅游带上,创造出新的旅游吸引物对此进行改善,可以与太湖其他地区差异性开发,若是和相关资源集成开发,宜兴一些单项文化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如徐悲鸿故居等,可通过精心策划出新的亮点,打造西太湖核心景区,整体营销可以形成高端乃至极品旅游产品如书画之旅,吸引力不足。

1992年宜兴市又进行新十景、最佳十景的评选,经公众与专家结合评出的宜兴新十景是:,宜兴古代向有评十景之习,使“宜兴好地方”在口头上与书面上有了新内容,鉴于历史久远,历史上曾评出荆溪十景:周侯古祠、蛟桥夜月 、铜峰叠翠、洴浰雪蓑、龙池晓云、画溪花浪、国山烟寺、张公福地、玉潭凝碧、阳羡茶泉,(2)历史胜迹,新的再现,从而推出了评选“双十景”,评选条件是:(1)风景奇异,风光不在,秀色天成,富有新意,(3)旧时景物,(4)新辟景点,可供旅游。

陶都博览(宜兴陶瓷博物馆景区)、灵谷天府(灵谷洞景区)、省庄竹海(湖氵父 省庄竹海景区)、磬山幽谷(慕蠡洞、西施洞、崇恩寺景区)、兰山烟波(兰山太湖疗养区)、东坡书院(蜀山东坡书院旧址)、西氿揽胜(西氿公园景区)、氿滨华灯(市郊氿滨夜景)、横山夕照(西渚横山水库景区)、滆湖秋色(南新镇滆湖畔秋景)。

宜兴最佳十景(由荆溪十景和宜兴新十景中遴选):陶都博览、善卷灵迹、张公福地、灵谷天府、阳羡茶泉、玉潭凝碧、省庄竹海、磬山幽谷、兰山烟波、西氿揽胜。

二、旅游区位空间分析(Location analysis)。

宜兴处在太湖西岸,未来的太湖旅游区的西部增长极,是环太湖旅游圈发展最具潜力的地段,也将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旅游度假区。

宜兴的地理中心和宁杭产业带上的重要节点。

伴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区域旅游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宜兴将成为太湖旅游圈、上海—黄山旅游带以及宁杭多维聚合旅游带上的重要旅游节点。

三、潜在市场层次分析(Market analysis)。

1.入境旅游大势分析。

全年入境旅游人数达1.09亿人次,比2002年增长11.37%,比2002年增长25.99%,我国入境旅游全面恢复振兴并有新的突破性大发展,其中:外国人1693.25万人次,2004年,比2003年增长18.96%,比上年增长48.49%。

根据2004年入境游客花费抽样调查结果及2004年入境人数的具体构成,比2003年增长47.87%,比2002年增长26.26%,主要方式是分流入境长三角的外国游客,2004年,经测算,我国旅游外汇收入为257.39亿美元,宜兴陶文化主要的国际市场是日、韩、新、欧、美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

2.长三角市场分析判断。

度假旅游和专项旅游发展迅速已经占到半壁江山,据长三角16城市统计快报资料显示,2004年长三角16城市生产总值28775.4.亿元,观光旅游继续发展,经济规模占全国的21.1%,长三角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比全国的9.5%高出5.9个百分点,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5.4%。

3.观光旅游市场

如新水城的打造、陶文化主题公园的建设、太湖第一景的打造、对善卷洞情爱文化的挖掘与深化等,在挖掘现有观光旅游产品的潜力的同时,宜兴在今后的市场发展规划中,这一市场对于宜兴的知名度提高及其它旅游产品的开发具有开拓意义,观光旅游产品适合向海内外任一客源市场推介,在今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应依然将之列为重点之一,宜兴亦有进一步开拓观光旅游市场的条件,观光旅游仍在市场中占主流地位,观光旅游市场是我国的传统旅游市场。

4.度假旅游市场

度假旅游是国际旅游的主流,说明在宜兴周边已形成对度假旅游产品较为普遍的需求,我国公民外出度假旅游的比例显著增加,据调查,随着双休日的推广及“五·一”、“十·一”、春节长假的实施,我国亦在大力发展度假旅游市场,上海、南京、苏锡的城市居民分别有84.5%、90.3%、84.8%的人愿意外出度假2-5天,根据上海、杭州、南京市场调查结果显示:,实现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

有39.49%的人有拥有度假房产的愿望,34.87%的人愿意购买度假房产的产权,理想的度假房产的建筑形式排名前三位的是西式别墅、中式民居、公寓,希望度假房产所处环境排名前三位的是田野乡村、城郊结合部、湖荡湿地,影响购买度假房产的最重要因素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环境质量、交通条件、安全性,三地居民最感兴趣的旅游产品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江南古镇观光游、水乡度假游、江南小城风情度假游。

江南古镇观光游是三地居民最感兴趣的旅游产品,兼顾入境旅游市场,环境质量已成为影响购买度假房产最重要的因素,本产品主要面向国内游客(重点是长江三角洲市场),宜兴的兰山渚、梅林、横山水库旅游度假区具备开发度假旅游市场的条件优势,一部分人已经有拥有度假房产的愿望,而且希望把度假房产建于田野乡村之中,这些都显示出城市居民对度假旅游的向往和理解已经到达一个新的高度,在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中,可以看到。

5.宗教旅游市场

形成吸引宗教旅游市场的强大合力,也是吸引宗教旅游者的重要旅游资源,而且蕴涵着高层次的宗教修学、研究、考察、交流等旅游市场开发潜力,不仅宗教朝觐和观光旅游潜力较大,尤其是港、澳、台及日本和东南亚宗教旅游市场,对一些汉文化影响较深的东南亚国家的信徒也有吸引,一方面吸引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国内其它地区的客源,尤其是传戒大法会不仅对周边地区的佛教徒有吸引,这些都可以发扬宗教文化优势,将能够吸引更多的客源,对于海外的韩国佛教徒有很大吸引力,开展这方面的旅游活动,与氿华山有很深渊源,另一方面可重点开发吸引入境对佛教浓厚兴趣的游客,张公洞的道教文化,宜兴市的太华山氿峰禅寺是地藏菩萨修行之地,另外还有江南古刹南岳寺,为海内外佛门弟子所称道,宜兴可与无锡的灵山大佛景区联合促销,此外。

6.文化旅游市场

宜兴历史悠久,有许多历史文化胜迹,还有众多名人故居和遗迹,对游客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如日本、韩国、新加坡、港澳台等,宜兴陶文化、梁祝文化、江南水乡的民俗文化、以及三种文化吴文化、越文化与徽文化的交汇融合之处,本产品主要面向国内旅游者和受汉文化影响强烈的国家和地区,文化旅游也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主题旅游项目,文化是旅游区的生命力。

7.生态旅游市场

开发生态旅游具有较好的资源基础,增强全人类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从而达到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效果,生态旅游作为一种较高层次的旅游活动,坚持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宜兴拥有太湖等湖泊生态系统、山林生态系统等良好的自然旅游资源,生态旅游已经成为全球旅游的热点,还应当增加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了解,除了欣赏、观察大自然以外,应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创造返璞归真的旅游氛围,适当开展对环境影响小的参与性活动(登山、野营、垂钓等),选择生物种类繁多、植被丰富颇富自然野趣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进行开发,以及陶冶情操、扩充知识。

8.修学旅游和传统教育旅游市场。

因此开发青少年旅游市场潜力巨大,是宜兴具有发展潜力的持久性市场,突出科技、文化含量和科技知识性、趣味性和参与性,开发周边城市甚至入境中小学生的修学旅游市场,开展传统教育旅游,结合宜兴地区的中、小学以及中专学校,依托中华陶文化、传统德文化以及历史名人文化资源,围绕学习、科技、环保、爱国主义等为主题,旅游已成为增长见识,这部分客源市场如果开发、引导得当,发展前景乐观,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家长都非常重视,开阔视野,提高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进行交流和联欢,选择相关的景点,具备数量大、稳定、持久的特点。

9.商务与会展(会议)旅游市场。

也是商务会议旅游发达地区之一,就有开展区域会议和商务旅游的条件,会议旅游市场每年以10%-20%的速度迅速发展,商务会议旅游兴起,另外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国际旅游市场表明,上海和江苏的苏锡常地区是全国经济最发展的地区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和稳定发展,又因其比邻上海、南京、苏州等会展旅游、商务旅游发达的城市,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往来也日益频繁,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显著,商务环境优越,宜兴应积极创造条件,宜兴拥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和工业基础,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山水自然风光,如未来在旅游接待设施上加大建设形成一定的接待规模,是宜兴未来的一个新兴市场,亚太地区趋势尤为明显,许多国际性的大会都在中国举行,主动迎接其辐射。

10.公务旅游市场

开发宜兴公务旅游市场,可以平衡宜兴地区旅游的季节差异,以宜兴经济为依托,公务客人到访时间不受季节的影响,国际公务客人在逐年增加,另外公务客人一般消费档次较高,宜兴市位于经济发达地区,随着开放式经济的发展,几乎与全国各地都有着经济联系和商务往来,以城市旅游和竹海景区、兰山渚与梅林、横山水库度假村等一批宜兴较成熟的旅游景点为吸引物,停留天数较一般观光客人长,市场潜力巨大,在加快旅游接待服务质量的基础上,经济基础良好。

11.家庭旅游市场

家庭旅游市场正在迅速兴起,家庭旅游将成为流行趋势,其中蕴涵着巨大的旅游商机,是一值得重视的潜在客源市场,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生活品位和质量的提高,以及家庭消费观念的转变,宜兴位于长江三角洲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12.银发旅游市场

同样对于宜兴市远程旅游市场的老年旅游者有一定的吸引力,宜兴旅游产品中浓厚的传统陶文化、和吴越徽文化的融合、江南水乡的特色,对宜兴市主要客源地的老年旅游者有一定的吸引力,文化气息浓厚,而且有较高的文化素养,“银色”旅游市场不断扩大,上海等地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是一个有钱、有时间、健康、活跃的阶层。

13.婚庆旅游市场

婚庆旅游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随着人们旅游意识的增强及传统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婚庆旅游,主要针对宜兴大市及周边城市的居民,这一市场具有较大的潜力。

四、旅游知名度搜索分析(Popularit analysis)。

1.苏中南旅游城市知名度网络搜索分析。

公众便不可能来旅游,二是实体形象认知,它有三重内涵:一是实体名称认知,首先是让公众知道江苏省宜兴市,三是旅游产品认知,知名度是一个区域、城市、企业的品牌,没有认知,所以。

  • 绵阳最佳赏花地点大全别错过这个春天
  • 马来西亚沙巴岛旅游多少
  • 泗阳走进文化旅游区一场别样工业
  • 武汉周边受欢迎十大景点人少景美欢乐
  • 芬兰极光怎么最美参考这份芬兰旅游攻略
  • 邛崃红军长征纪念馆旅游攻略大全
  • 浙江省松阳县
  • 西北旅游攻略回头西北自由
  • 西双版纳旅游概况
  • 丽江旅游全面信息化实现数字古城智慧
  • 精品行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