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来源:www.xysxzl.com时间:2021-01-08 10:07

文化旅游调研报告

深入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全面了解全市近年来在文旅游融合发展方面的工作情况及兄弟市工作特色,推进旅游经济发展,为进一步加快文化名市建设,调研组通过听取汇报、专题座谈、实地考察等形式,积极探索有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池州市委宣传部联合市旅委、市文广新局等单位先后赴各县区及蚌埠、芜湖、亳州等市开展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综合调研工作。

一、优势及发展现状

池州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重山水轻文化,池州市高度重视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重观光轻体验,重建设轻营销,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只有粗放整合,推进全域化旅游,促进了全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近年来,提升品牌影响力,但是,还没有深度融合,留不住人、赚不到钱的现象仍然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如《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贯彻落实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等综合性文件,全市文化旅游建设布局零散、规划不统一,《关于加快建设杏花村文化旅游区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摄影产业的意见》等专项文件,《文化旅游人才发展规划》、《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师带徒”工程实施办法》等配套文件,缺乏统一的开发管理,文化和旅游分头管理,二是体现在规划与实施脱节,则出现有载体无文化,但旅游开发严重不足,1、规划实施问题,出台了大量规划文件,旅游与文化商务体育融合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工作有待加强,有文化无载体现象,一是体现在资源整合不够,但文化寥寥,缺乏沟通机制和制度保证,后者如众多“国保”、“省保”单位文化深厚,但落实到具体景点上,条线分割造成对交叉性的产业业态重视力度不够,各有侧重,前者如九华天池、九天仙寓等景色宜人。

旅游产品丰富,许多文化元素没有变成旅游产品,现实文化资源不足,历史文化资源有余,历史文化未能充分挖掘整理,旅游传统六要素中满足了“吃、住、行”,在旅游经济发展中,2、文化介入问题,没有提前进行文化介入,文化产品不足,文化产品同质化多,旅游市场“靠天吃饭”,旅游纪念品文化创意明显不足,文化与旅游融合程度亟待提高,现实文化创新能力较弱,文化特色挖掘不够,“商、闲、学、养、奇、情”新六要素更待开发,主要体现在,可替代性强,未解决“游、购、娱”,重风景观赏,轻文化体验,没有形成知名品牌,使两者间相互作用,共同提升,实现双赢。

特色文化品牌中,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和大愿文化园建设进展较快,3、项目品牌问题,但接续项目少,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内缺少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的重大文旅项目,品牌打造上,重大项目上,佛教观光是一大品牌,生态旅游是另一大品牌,大愿文化园虽游客上升较快但不足以缓解还贷压力,但或多或少受意识形态制约,但受表演时间、地点、剧目及演出团队等条件约束,研修悟道者少,佛文化底蕴深厚,多日停驻养生修闲者少,傩文化、青阳腔、目连戏古远沧桑,特色不彰,黄梅戏、文南词、罗城名歌等清新优美,同时,但燃香拜佛者多,但一日往返的短暂浏览者多,叫好难叫座,但与周边城市文化多有雷同。

也有出现民营转国有或国有转民营的情况,国有与民营管理模式,竞争多于合作,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难以做到取长补短,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多由国资委经营管理,后者长于效率提升和经营灵活,分散或较小的项目民营资本较多,短于体制僵化,短于目光短浅,4、经营主体问题,拆台多于补台,合作共赢,前者长于基础建设和保护性开发,从调研情况看,景区与景区间关系中,如牯牛降、九子岩等,进取心弱,竭泽而渔,另外。

很少组织统一的大规模宣传营销活动,对各景点来说,在营销方式上,精准营销的成功案例很少,5、营销模式问题,营销观念较淡,不成体系,没有形成全域化旅游体系,对全市来说,没有形成强大的统一品牌效应,对各县区来说,不能用文化之魂将各景点有机结合,其他地区或景点基本是各自为阵,除九华集团能将九华股份、金地公司(大愿文化园)、秋浦仙境大王洞景区整体营销外,没有一个形象的城市宣传语,没能发挥宣传软实力的作用,或缺乏打造品牌企业的长远目光,大都还停留在与其他景区、旅游社和官方媒介的对接上,串珠成线,点石成金,或受资金掣肘,或自信于自己细微长处,看重眼前利益,而利用现代传媒手段,从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社会热点与公众事件、商业门户网站与著名搜索引擎中发现商机。

三是民营文化旅游企业发展滞后,文化旅游企业大多是重资产,“文化+科技+旅游”的业态对资金、管理、技术要求较高,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专利等指标不佳,现代文化创作滞后,驰名、著名商标和重点出口企业数量较少,旅游产品档次低,传统文化挖掘整理之后,提高了企业的门槛,二是文化品质和渗透力弱,科技融入少,创新水平低,大多只能“待字闺中”,不能产生引领作用和轰动效应,一是文旅发展本身的局限,并且对生态要求严、人才要求高、土地使用多,资金链长、成本回收慢,这些因素导致民营资本投资积极性相对较差,以上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这几个方面,难以迎合大众游客尤其是年青人的需求,产生经济效益。

三、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学习借鉴芜湖等兄弟市的好经验好做法,吸收各县区及有关企业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保护性开发以古寺庙、古石刻、古祠堂、古徽道为主体的国家和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旅游开发,要整合文化遗产资源,要整合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促进资源整合,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纳入“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全域化旅游发展规划,要整合跨区域呈现的文化旅游资源,实现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按地域相近、文脉相承、内涵相关、业态互补、特色各异的原则规划布局,整理利用以池州傩、青阳农民画、东至文南词为代表的国家和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仙寓山、升金湖为典型的跨县区景点的综合旅游开发,推进杏花村、陵阳古城、南溪古寨等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的古城、古村落的旅游开发,要在规划引导上融合,1、完善文旅规划,重点解决交通配套、项目带动、人才保障、土地供给及产业基金安排等基础性问题,市、区县两级文化、旅游专项规划编制需由文化部门和旅游部门共同参与,开展全市文化旅游资源普查,统筹开发秋浦河,要列举出旅游开发中的负面清单,并提供解决方案,推动文化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好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确保协调一致,考证“千载诗人地”的源流。

一是将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旅游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提升文化旅游中讲好池州故事水平,拍摄《池州赋》、《大愿九华》等历史纪录片,编撰池州古楹联、古诗文、民间故事等作品集,三是将整理散落文化遗存与旅游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修缮保护即为旅游发展题中应有之义,出版《池州傩》、《九华梵音》等音像制品,提升文化旅游人文内涵,宣传推广《池州记忆》、《文化贵池》、《灵秀青阳》等系列丛书,还是一个有文化、有故事的地方”,又通过编排使其成为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效益的文化旅游节目,如古塔、古桥、古寺庙等人文景点,加大对青阳腔、东至花灯、目连戏等传统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扶持力度,提供文化旅游智力支撑,让游客感觉“池州不光是生态好、风景佳,2、挖掘历史文化素材,馆藏可移动文物,开发旅游产品,赋予旅游产业以更多实物载体,则可借鉴台北故宫“朕知道了”文创商品的创意,要在文化介入上融合,既注重原真形态的展示。

开发文化旅游养生品牌,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启动大愿文化园和杏花村文化旅游区申报国家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工作,一是打造文化旅游示范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优先申报省重点扶持园区和省文化产业园区,六是开发特色旅游项目,二是每年从各地征集、遴选一批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重点园区(基地)予以扶持,整合佛教文化品牌,要吸引客人“身临其境”,全力推动大愿二期九华大典演艺项目建设,三是建立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库,赴景区为旅客演出、创作,对接国家和文化强省专项资金、文化建设基金、文化旅游基金等专项扶持,研学游,乡村游,要让客人感觉“游学相长”,五是打造文旅演艺精品,各县区每年集中力量培养一家文旅企业,要能引发客人“乡愁顿生”,继续办好九华山庙会、全国绿色运动会、杏花村文化旅游节、石台茶叶节等活动,四是创新开展文化旅游节庆会展活动,利用生态和佛教文化优势,鼓励各级艺术剧院(剧团)、文艺家协会与景区联手,继续完善“大愿如愿”实景演出,在基建、宣传、人才及其他政策上重点支持,以九华集团为核心,谋划举办高档养生论坛,4、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亲子游。

旅游部门要在市场推广中宣传池州文化特色,确定文化旅游宣传标语,文化部门要大力开发面向市民和游客的文艺作品,市内宣传媒体要拿出一定时段(版面)为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做好宣传造势,将特色文化产品纳入国内外旅游项目推广计划,建立部门协作、政企合作、行业合作、区域合作的宣传推广机制,在各类文化展会中增设文化旅游产品和项目展示,5、加大“文化走出去”力度,要在宣传营销上融合,实现文化与旅游相得益彰,引导文化旅游企业围绕旅游景区、度假区、旅游目的地创作影视、动漫、图书、演出等文艺作品,吸引“游客走进来”,要加大与客源地书法、绘画、摄影合作,要运用新兴媒体、大数据和创意策划创新宣传营销方式,有针对性进行文化交流等,在艺术交流中宣介池州,精细开发和培育市场,根据不同客源地、不同年龄段、不同收入群体的游客偏好,要利用佛教文化在东南亚国家,傩戏在港澳台及韩国,青阳腔在江浙一带的传播优势,要借鉴其他地区做法(如好客山东、五彩贵州、快乐芜湖等),长期坚持,使之深入人心,精准投放广告信息。

6、引导扶持文旅企业和民宿发展,也要鼓励高品味民宿发展,引导文旅企业和民宿立足长远,既要鼓励龙头文旅企业入驻,政府部门在项目、土地、资金、产权等政策扶持上,错位发展,形成品牌和品味相互补充,更要在创意文化、“非遗”利用、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等隐形资本上多做文章、丰富内涵,形成互补共荣格局,不仅依靠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既要扶大扶强,也要扶优扶特,要在宣传推介、信息沟通、整体营销等方面积极做好服务。

加强对各地政府部门在创新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完善配套设施、优化服务环境等方面的考评,为文化旅游业长远发展留下余地,发挥政策导向作用,解决好生态保护与工业尤其是采掘业的冲突,要在旅游考核中,在生态考核中,增加对文化旅游招商项目、引资引智方面成效评估,在招商考核中,对挖掘文化旅游资源、集成式宣传营销、文化产品生产等方面加大权重,7、设置文化旅游考核指标,在文化产业考核中。

(池州市委宣传部)

  • 铜川市农业信息网
  • 永州周边十一国庆旅游适合这些地方知道
  • 妈妈旅游网最新资讯
  • 2020黄果树瀑布旅游注意事项
  • 布拉旅行骗取客户预付款1.8亿元
  • 这个就够海南旅游攻略大全
  • 黟县徽黄旅游集团创新融合发展打造全域旅游标
  • 世园最全游园攻略
  • 新西兰旅游签证办理流程新西兰旅游签证怎么办
  • 国内结婚旅游十大圣地中国适合度蜜月地方
  • 精品行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