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凯里下司古镇游记

来源:www.xysxzl.com时间:2021-04-11 13:54

下司旅游攻略

距离凯里市区17公里,“贵州八大古镇”(镇远古镇、贵阳青岩古镇、锦屏隆里古镇、广顺夜郎古镇、松桃寨英古镇、赤水丙安古镇、黄平旧州古镇,下司古镇)之一的下司古镇,位于黔东南州府凯里市西南部,距离高铁凯里南站10公里,是贵州进入黔东南的西大门,距离贵阳市129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下司古镇

黔东南凯里下司古镇游记

下司古镇

下司古镇

下司位于清水江上游,抵达下司,是下司一切开始的源头,孕育着下司,也成就了下司,水,水,从而促进了下司的繁荣发展,顺江而下可进入湖南沅江,发源于都匀的斗篷山,洞庭湖,进入长江,往西是贵阳、安顺、云南,清朝时期,朝廷先后三次大规模疏通清水江,使得更多船只能沿河而上。

下司古镇

清水江下司段

卸货之后又由下司的马帮送到西南各地售卖,湖广、江浙的商人把布匹、油盐、瓷器等运到下司,近万名水客来往下司,下司最先兴起的商业文化是木商文化,据说当时的下司已是,也就是1808年,清康熙年间,)清朝嘉庆十三年,下司被辟为水运商埠(bu)(读第四声),“远藏西南山区的一处“人烟辐辏地,装船顺水而下经过湖南沅江、进入洞庭湖销往各地,(同时又把云、贵、川三省的烟土、皮货、五倍子等,很多商人也看到了商机,人们把砍下的木头用绳子捆成木筏形式(放排),放到下游的城市去卖,据当地的祖辈们回忆,当时的清水江比现在还要宽,最繁盛的时期,有两千多只帆船云集清水江面,街面上热闹非凡,歌吹不夜城”。

下司古镇

展现下司水运商埠昔日繁荣的模型。

民国初期发展成为闹市,下司的发展在清朝,当时的下司两边的街道就像这样林立着商铺,每逢赶集,鼎盛是在民国时期,街道上商贾云集、马帮成群,来自全国各地满街琳琅满目货物在此交换,饭铺、火铺、商号可谓是通宵达旦、彻夜不歇、灯火通明,当时的繁荣景象被人们称为“小上海”。

下司古镇

古镇大门

因此在下司建立“厘金局”也就是现在的税务局,竟然设立了税务局,税务局一般都会设立在县市级别的城市,当时的下司只是一个小镇,使下司成为了沅江水系距离黔中最重要的物资集散地,随着清水江航运的兴盛,引来全国各地商人云集于此,随着经商人口逐渐增多,税收也是逐年增加,可想当时是多么的繁华。

下司古镇

描述下司码头昔日商业辉煌的画卷。

下司古镇

如今的下司码头

下司大码头是古镇的地标性建筑,并带来了他们的建筑文化,大码头见证的当时下司古镇的繁华,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那时候下司古镇的场景:河小船多,也是民用码头,民用:就是老百姓专用的码头,饮食文化,并世代相传、形成了影响至今的多元文化,牌坊上“下司”两字为小篆字体,下司的经济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各地商人纷纷涌入下司,伴随着水运带来的繁荣商贸,当时从河的这边到河的那边可以不用坐船或者过桥,它是清朝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修建的,全是由青条石铺就而成,直接从停靠的船上就可以通达对岸,街小马多,路小轿多。

下司古镇

小码头

因为有了状元,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附近就有了状元桥,据说贵州史上仅有的两个文状元之一的夏同龢(贵州三状元一探花),肯定有官用码头(也称小码头),有民用码头,官用指的是:只有官员和有功名的读书人才能使用,就是从这里乘船出黔东,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个以状元身份公派日本留学的人。

下司古镇

状元桥

下司小吃用一句顺口溜来概括就是:下司酸汤鱼,下司美食非常的多,有:蓝莓冰粉、月亮粑、洋芋耙、臭豆腐等,就是下司古镇的美食街了,月亮粑粑,下司野鸭,张口就夸,遇到一家饭店小二张罗,二人点酸汤鱼和月亮粑粑各一份,蓝莓冰粉顶呱呱,在小码头旁,永远吃不腻,周末回家,此时已到饭点,跟随入内,味美且分量很足。

下司古镇

酸汤鱼

下司古镇

月亮粑粑

而徽派建筑的外景和内景的特征用一句话总结就是“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房屋的主体往往是苗侗吊脚楼结构,我们会看到许多徽派建筑风格融合了当地苗侗建筑,得名马头墙,修建高于主体房屋,顶上飞檐翘角形似马头,两边的墙体是由石砖砌成,在古镇里,由于起到防火隔火的作用也称为封火墙。

下司古镇

徽派建筑融合了当地苗侗建筑。

下司古镇

徽派建筑融合了当地苗侗建筑。

徽商与粤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被合称为“五大商帮”,下司古镇商贸的繁华吸引了徽商在此定居,凡是长江流域繁盛的集镇一般都有徽商活跃的身影,徽商经济建设的成功,自然使他们的建筑文化也得到首肯和推广,也就留下了他们的地方文化,为什么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会出现徽派建筑。

下司古镇

禹王宫——两湖会馆

目前保存下来的会馆只有广东会馆、两湖会馆,下司古镇的广东会馆属于典型的镬耳屋风格,也是下司古镇的第一个会馆是——“两湖会馆”,浙江会馆、江西会馆、福建会馆、广东会馆等也相继建立,两湖会馆可以参观,广东会馆是典型的岭南特色建筑,其他会馆均已被损毁,随着越来越多的客商来到下司,随后建立了他们的会馆,这些会馆风格各异,从正面看两边高耸的墙体呈镬耳形,广东会馆已经很久不开门了,只能看外观,在下司之地经商,成为了我们下司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侧面看就像一个“凸”字,岭南建筑的风格很多,故称“镬耳屋”,镬耳屋又象征着官帽两耳,湖广分治,因其山墙状似镬耳,外墙壁均有花鸟图案,众多湖南、湖北的客商沿清水江上行,在清康熙三年(1664年),形成商帮,也就是现在的禹王宫,有镬【huò】耳屋、骑楼、客家围屋、竹筒楼等,多都用青砖、石柱、石板砌成,具“独占鳌头”之意,现打造成了涡居?膳食中心,让游客在此用餐的同时,能品茶,听戏,遗憾的是。

下司古镇

广东会馆——岭南特色的建筑。

有一座阳明书院,是在王阳明的再传弟子孙应鳌讲学的旧址上建立,在广东会馆的侧对面,建于明代中后期,是徽派二进门建筑,也是下司的文脉所在地。

下司古镇

阳明书院

让每一位走进阳明书院的人,人与空间,人与思想的对话空间,走进阳明的心学世界,阳明书院利用原有建筑优势,通过中式情景空间,构建了一个人与建筑,人与景观,合理留白,简约设计和禅意表达,体悟他的精神境界。

书院前厅里还有领袖人物和名人对王阳明的评价,有教学厅、藏书阁、前厅供奉有孔子像、王阳明像以及世师表牌位等,介绍王阳明的事迹,首要的就是立志,必先立志……”,他既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又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其中就有习近平主席的评语:“王阳明一生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他在龙场讲学时向学生提了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四点基本要求,书院占地大约两百多平米,两面侧厅是陈列室,军事家,对今天的大学生来说,要成才。

在阳明书院里我们可看到有关王阳明的“本悟”和“思悟”以及他充滿哲思的诗句:“山近月远觉月小,还见山小月更阔,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

下司古镇

王阳明诗

王阳明因被宦官刘瑾陷害,悟道于贵州,使阳明学说深入下司骨髓,王阳明(1472一1529),王阳明的再传弟子孙应鳌,是浙江余姚县人,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以及致良知学在21世纪迎来一个研究高峰,已示纪念和延续阳明学说在下司的影响和推广,因此在孙应鳌讲学的旧址上建立阳明书院,这也就是我们熟悉的龙场悟道,后来到下司讲学,被贬贵州龙场(现在的修文县)做驿丞,号阳明,明正德元年,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汉族人,他出生于浙江,让王阳明日夜深思,形成现在多元而包容的下司,事功于广西和贵州,也就是掌管驿站那种没有品的官,曾官至南京兵部尚书,也正因为这次陷害被贬,传播阳明思想,万历三年辞官返乡后回到清平老家,他正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他的心学是宋明理学的另一高峰,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原名王守仁,字伯安,哲学家,书法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都察院左都御史,而且还能统军征战,是晚明的官方哲学,开启了人们思想解放的潮流,成名于北京,最后顿悟,随之生根发芽,受到全国乃至世界的推崇。

下司古镇

书院中央的 “心即理”“知行合一”以及“致良知”碑石。

下司古镇

王阳明塑像

下司古镇

王阳明生平及画像

下司古镇

王阳明思想见解

下司古镇

王阳明对自己心学理论的总结。

阳明先生晚年对自己的心学理论总结为: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道无善恶之分别,道生万物,人之初心性与道相合,是无善无恶的,第一句:无善无恶心之体。

第二句:有善有恶意之动,人的意念一经产生,善恶,好坏也随之而来,这也就是佛家说的起心动念。

这是人的良知在起作用,人看到恶的现象后,第三句:知善知恶是良知,会痛恨恶行,看到善的事物就喜欢。

意为探究事物的道理纠正人的行为,人主动的去除不合理的私欲所产生的恶行,“格”在此有“穷究”之意,主动做善事,第四句:为善去恶是格物,儒家的格物。

要放到惜字塔里进行焚烧,叫惜字塔,阳明书院旁有一个小塔,这是对文字和先贤的一种尊重,静下心来感受阳明文化,二是文字,在惜字塔处可以体验免费的临摹,古人有“敬天惜字”的习俗,在古代,文人最看重两样东西,一是头发,因为受之父母,他们不要的手稿不能随便丢弃。

下司古镇

惜字塔

古镇内现保存下来的有苗族寨门、侗族鼓楼,芦笙广场、风雨桥、汉族戏台等,在芦笙广场、惜字塔旁会看到鼓楼,有苗族,侗族,瑶族、汉族等,下司古镇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小镇,多种民族在这里和谐生活,仫佬族。

下司古镇

惜字塔旁的鼓楼——知行楼。

而侗族对于鼓楼的重视,现在的鼓楼是供人休息的场所,鼓楼侗族文化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侗族的鼓楼大多都是奇数作为楼层数量,期盼着吉祥能够时刻伴随着自己的族人,更多的还是侗族人在面临重大事情需要做出决策时的议事场合,它不单单只是作为景点而存在,也从“建寨先楼”的理念上可见一斑,若是细心的话不难发现,取“吉”的谐音,偶尔也有民间艺人来这里演奏。

下司古镇

芦笙广场及鼓楼

芦笙广场在古镇的中心区域,广场上每天有几个时间段会表演民族舞蹈等节目,游人一般都是先游玩古镇其他景点,最后来到这里休息并观看节目,周围环绕着鼓楼,苗寨们,汉族戏台等特色建筑。

下司古镇

民族舞蹈,背后是汉族戏台。

下司古镇

器乐表演,汉族戏台

下司古镇

侗族鼓楼和风雨桥

下司古镇有两座风雨桥,便出现了风雨桥,风雨桥与鼓楼一样,风雨桥又称花桥,风雨桥在黔东南一带是随处可见,这种桥因桥上建有长廊式、可遮蔽风雨的桥屋而得名,整座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和其它铁件,是侗族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民间建筑之一,苗寨喜欢依山而立,侗寨则大多修在河溪两旁,跨水而居,因此,结构严谨,造型独特,极富民族气质,皆以质地耐力的杉木凿榫衔接,拔地而起。

风雨桥的作用:一是方便出行,二遮风蔽雨,三是休闲聚会,四是增添景观。

有一条取名1808的文创街,1808文创街是一个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俗文化、传统技艺、传承人演绎为一体的体验社区,也就是1808年下司正式开辟为商埠,蜡染、造纸体验等,农民画体验区,在这条街上,那是因为在清嘉庆十三年,我们可以听到山歌传唱人在这里演唱山歌,在禹王宫旁边,手工香包制作。

下司古镇

若有所思的侗族姑娘

下司古镇

浮雕还是剪纸

如今已有3000余件铜鼓农民画赴美,1808的下司铜鼓(下司镇有个铜鼓村)农民画蜚声中外,1808专门为铜鼓村的绘画高手提供了作画工坊,因而铜鼓村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蜡染等传统美术手法引用到绘画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民族艺术语言的现代绘画,游人可以近距离观看他们的绘画过程和作品,它是以现代农民思维,500多件获得了各种级别的奖项,把苗族剪纸,刺绣,法德,台北,香港等地展出。

下司古镇

铜鼓农民画

下司古镇

铜鼓农民画

下司古镇

铜鼓农民画

下司古镇

铜鼓农民作画

革家是处在中国56个民族之外的民族,革家,革家蜡染的最大特点是以祖鼓为中心,革家现人口不足5万,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字库没这个字)家蜡染也是很有名的,是一个有待识别的民族,革家人把对大自然的热爱,下司的革(应加个单立人,都深深地倾注在蜡染之中,号称是东方的“毕加索艺术”,是民间印染工艺之一,也就是说,主要集中分布在贵州的黔东南境内,其中又以黄平的重兴乡、凯里的龙场镇最为集中,是革家的聚居区,其他如星辰,鸟兽,花杂等围绕其展开。

下司古镇

革家蜡染

下司古镇

革家蜡染

下司古镇

革家蜡染

下司古镇

街景

下司古镇

建筑

下司古镇

建筑

下司古镇

街景

下司古镇

出了景区在对岸拍的古镇。

总的来说,来了黔东南,下司古镇必定是个值得去的地方,别错过, 不后悔。

各位看官,你的点赞对我很重要,鼓励我更多游记出笼,谢谢。

  • 北京周边个小众旅游清单
  • 秦岭72西安境内49峪口
  • 贵州包车师傅
  • 长滩旅游介绍长滩身临其境
  • 申根成员国名单
  • 韩国首尔中国8000旅游团规模史上最大
  • 十月份东北哪里旅游
  • 西安咸阳T3漫游超人日本wifi租赁
  • 如今日本旅游安全保障
  • 黄山三日什么
  • 精品行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