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综述

来源:www.xysxzl.com时间:2021-03-04 10:58

民俗旅游学

一、 民俗旅游基本问题界定  1. 民俗及民俗旅游发展民俗旅游首先需要搞清民俗是什么,时至今日 ,对于民俗旅游的概念还是百家争鸣 ,几乎在所有以民俗旅游为主题的文献中都有对民俗旅游的解释,[3 ]“ 民俗旅游 ” 概念最早是由西敬亭、 叶涛于 1990年提出的 ,“ 顾名思义 , 民俗旅游是民俗与旅游的结缘 ,是以民俗事项为主体内容的旅游活动 ” [4 ],具体来说 ,其要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游者出游观赏的主要对象是民俗 ,即旅游客体是民俗风情,尽管学者对民俗旅游的内涵认定不一致 ,但对于民俗旅游的本质认定还是达成了共识 :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 ,是一种具有民族或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中国的民俗旅游发轫于 20世纪 80年代初期 ,民俗旅游以其浓郁的文化气息、 可观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在各地迅速兴起 ,甚至民俗旅游成为各地参与旅游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伴随着民俗旅游的发展 ,国内学者对此也给予了关注,民俗旅游的发展及其开发中出现的新问题已经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 ,加强对民俗旅游及其开发的研究已成为当今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1998年以来各种学术性杂志上发表了许多有关民俗旅游研究动态的文章 ,对其进行梳理和归纳 ,可以发现 ,民俗旅游研究在某些方面还有需要加强的地方,如果用“ 泛民俗 ” 来代替民俗 ,那么其所导致的对传承的背离是与民俗精神背道而驰的,但无论如何 ,民俗与旅游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古代开始 ,观风察俗 ,考察民间文化 ,就是推动旅游的一种动力,[2 ]对于朝礼和宗教是否属于民俗 ,一种观点认为 ,将祭孔仪典、天子朝拜仪礼归入民俗项目有欠妥当 ,将历史遗迹、佛道寺观统入民俗旅游有失偏颇,摘要 :近年来民俗旅游成为各地旅游发展中的一个亮点 ,甚至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本文试图对 1998年以来在各种学术性杂志上发表的有关民俗旅游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 把握和评价 ,希望能够对今后国内民俗旅游发展的研究有所启示,遍观近年来的旅游论著 ,在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中对民俗旅游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关键词 :民俗旅游 ;开发模式 ;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 : F590. 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671 - 4989(2007) 04 - 0024 - 05   当前 ,国际旅游趋势在向文化旅游发展 ,以弘扬民族民间文化、 展现民族地域风采的民俗旅游越来越受到重视,[1 ]钟敬文认为 :“ 民俗 ”是人民大众参与创造、 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它既包括农村民俗 ,也包括城镇和都市民俗 ;既包括古代民俗 ,也包括新产生的民俗事项 ;既包括口语传承的民间文学 ,也包括以物质形式和行为、 心理等形式传承的物质、 精神及社会组织等民俗,对于民俗及其内容的理解 ,学界至今见仁见智,但是 ,更多的学者认为 ,还是应将朝礼和宗教归入到民俗旅游资源之列 ,因为朝礼和宗教经过漫长岁月的沉淀 ,事实上已成了当地居民的文化传统 ,与生活息息相关,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综述苘茂兰 ,王   峥(山东大学 管理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0)收稿日期: 2007 - 09 - 03作者简介:苘茂兰 (1963 - ) ,女 ,山东威海人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旅游产业经济和旅游市场开发研究,迄今 ,中国民俗旅游的发展趋势呈现以下六大特点:规模从小到大 ;内容从单一向多样化、 复合型发展 ;地域上从少数民族聚居区向内地和全国范围扩展;形式上从单纯观光向体验、 参与发展;游客以境外为主到国内外游客并重;层次上从初级水平向专业化水平发展,巴兆祥认为 ,民俗是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集体性文化 ,表现在富有情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的一种程式化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惯例,二是旅游地向旅游者提供的核?42?2007年 12月第 22卷第 4期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OURNAL OF ZHENGZHOU ECONOM ICS &MANAGEMENT I NSTITUTEDec. 2007 Vol . 22 No. 4。

2.民俗旅游的内容根据民俗旅游涉及的民俗范畴差异 ,民俗旅游可分为物态民俗游、 动态民俗游、 心态民俗游和语态民俗游,根据民俗生活的空间差异 ,民俗旅游可分为市井民俗游、 水乡民俗游、 山村民俗游和渔村民俗游,依据旅游者的行为动机不同 ,民俗旅游可分为消遣观光型民俗旅游、 参与型民俗旅游、 考察型民俗旅游、 娱乐型民俗旅游和购物型民俗旅游,反之 ,不良的或低劣的民俗文化环境 ,则可能影响或阻碍民俗旅游的发展 ,甚至把民俗旅游带入死胡同,[5 ]   二、 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的关系   在对待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的主客体关系上 ,学界达成了共识 ,认为民俗文化是民俗旅游发展的基础 ,如果民俗旅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民俗文化遭到破坏 ,就会失去民俗旅游开发的资源 ,民俗旅游就会失去特殊的魅力,一方面 ,良好的民俗文化环境可以促进民俗旅游的发展 ,丰富旅游文化的内容 ,提高旅游文化的品位 ,使民俗旅游健康稳定地发展,根据民俗事项的性质不同 ,民俗旅游分为游艺的民俗 (口头文学、 民间歌舞、 民间音乐、 游戏、 民间技艺等 ) ,信仰的民俗 (节日和节日活动等 ) ,经济民俗 (生产活动事项等 ) ,社会民俗 (生活活动事项、 婚丧嫁娶和生老病死等人生民俗事项 ),对民俗旅游的社会价值 ,人们一般认为 ,民俗旅游在发挥经济功能的同时 ,具有传承文化的功能 ,也为弘扬民俗文化提供了契机和条件;民俗旅游能够促进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的保护以及城乡的美化,还有一些学者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作了更进一步的阐述 ,认为 :“ 民俗旅游与民俗文化是共生和相互促进的,另一方面 ,民俗旅游的发展可以带动民俗文化环境的改善 ,促进旅游地文化的建设 ,有利于保护和抢救民俗文化遗产,此外 ,民俗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竞争的一个新的手段,只有当旅游者享用和消费的产品是旅游地供给的以民俗风情为核心的系列产品 ,这样的旅游活动才能归入民俗旅游之列,” [6]   三、 关于民俗旅游的开发  1. 民俗旅游开发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学者对开发民俗旅游的经济价值一致认为 :民俗旅游的发展能够推进都市和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从而获得大量的旅游收入 ;民俗旅游为当地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民俗旅游具有强大的广告效应 ,推进了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极大地提高了当地的知名度 ,吸引众多的投资者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千?52?苘茂兰 ,王   峥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综述,四是民俗旅游产品的主要载体是旅游地的民众,此外 ,民俗旅游的信息交流过程开拓了当地人的视野 ,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和创新,民俗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有民众的广泛参与 ,民众的态度、 素质直接关系到民俗旅游产品的质量高低和旅游地的声誉,心产品是民俗产品,云南的纳西、 傣、 彝族民俗风情的保护和利用就是在民俗旅游业的推动下得以实现的,对此 ,近年来一些学者如李琳桂、 陈新华、 李万佰等就发展民俗旅游对解决“ 三农 ” 问题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予以了关注 ,认为民俗旅游对于解决“ 三农 ” 问题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开发民俗必须保持原味 ,切忌歪曲,2. 民俗旅游的开发模式(1)原生形态模式原生形态模式属于一种原地保护型的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即强调民俗的原版性 ,在民族居住区选择原有村寨加以保护和完善 ,展现其民俗的原有风貌和现实生活状况,三是民俗产品必须由纯正地道的民俗开发而成,如贵州省雷山县苗族村子郎德上寨、 山东泰安市埠阳庄民俗村、 湖南湘西德夯民俗村、 广东连南三排瑶寨等,发展乡村民俗旅游应该是为农业、 农民和农村发展服务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民俗旅游能够在解决山区半山区农村稳定、 农业结构调整、 农民致富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旅游产品的服务功能差异 ,民俗旅游可分成认识型、 教化型和满足型等支系,根据产品性质差异 ,民俗旅游可分为观览型、 参与型、 休闲型和运动型,它是在一个民俗文化相对丰富的地域中选择一个最为典型、 交通也比较便利的村落来开发旅游 ,是在有人和有人生活的区域 ,在不改变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前提下进行的,这种开发模式下又可依据开发资源及载体的不同分为三种开发方式 :实地民俗村,是指在保持旧貌的基础上原地恢复保护性开发或是依托原地现存的旧貌再仿古创造性开发 ,再现古代各时期的传统民俗文化风情,这不仅可以满足游客“ 求新、求奇、 求乐、 求知 ” 的心理需求 ,而且能够提高游客的返游率,古貌恢复型,这是一种最经济、 最原汁原味的开发模式。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综述

  • 北京周边个小众旅游清单
  • 十月份东北哪里旅游
  • 山东旅游出海捕鱼游记
  • 感悟黄山两重天
  • 圣彼得堡旅游必做十件事
  • 英国旅游注意事项旅游须知
  • 苏州吴中深度旅游特别适合因为这些独特资源
  • 畅游台湾自由台北高雄垦丁花莲
  • 福州--海南双飞五日游记录
  • 宜昌出发神农架三日
  • 精品行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