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我国旅游研究热点分析

来源:www.xysxzl.com时间:2021-03-22 10:05

安徽旅游热点

不仅有利于科研人员高效地梳理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框架,而且还有助于科研人员直观地得出研究领域的重点和热点,促使学科领域不断丰富和完善,并能预测未来研究的趋势,[2]因此分析论文的研究主题,统计数据的使用已成为评估任何一门学科发展成熟度的关键因素之一,[1]论文是统计数据的重要来源,因为我们可以利用科学方法研究多元变量之间的关系,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得出科学研究成果,也是科学研究成果产出的重要形式。

《旅游管理》作为人大复印资料之一,对其进行文献研究能够反映我国旅游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旅游实践的新问题,《旅游管理》转载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旅游学科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人大复印资料是国内具有较高权威的二次文献刊物之一,涵盖了我国近4 000种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来源期刊近400种,每一专题都是多种期刊的缩影,解决了如何从海量的期刊中发掘出高质量论文的难题,资料源十分广阔,基本上囊括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所有一级学科,因此。

近十年我国旅游研究热点分析

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把握我国旅游科学领域的研究主题和发展趋势,以此探析我国旅游研究的发展趋势,以期对我国旅游研究的现状和格局做出全面的把握,把我国旅游学术研究的成果归纳为热点与前沿、学科建设与基本理论以及旅游产业转型、集聚和融合等十个方面,以时间阶段的划分来梳理我国旅游研究热点的演化和变迁脉络,综上所述,但其中也不乏创新性强的文章,[14]因此,本文试图以一个较新的视角对人大复印资料《旅游管理》2006-2015年十年间转载的1 607篇有效论文的研究主题进行探讨,无论是国外研究还是国内研究,[13]李经龙、王亚茹等从载文数量变化、载文来源期刊、载文作者的地理归属和个体差异等多个角度分析了《旅游管理》2005-2014年转载的文献,目前针对转载文献的研究多集中于其他学科,普通期刊虽然整体上学术影响力比较小,忽视了普通期刊的学术价值,忽视了二次转载文献的学术影响力,仅张凌云、冉亚楠通过研究2009年人大复印资料《旅游管理》转载的176篇论文,除了知名核心期刊外,同样也值得学者们研究和重视,旅游学者以人大复印资料《旅游管理》为样本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其次旅游学者大多只关注文献原始来源期刊,学者们的研究样本大多只关注国内外知名权威期刊。

二、数据收集和研究方法

(一)数据选取

非学术论文主要包括:文摘、新闻报道和社论、笔谈、书评、评述、会议纪要、人物传记与访谈、转载来自报纸但字数少于A4纸规格2页的文章等,剔除一些非学术论文,数据选取2006-2015年《旅游管理》共120期转载文章,文章以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中检索的《旅游管理》为研究对象,并对有效论文分别按照作者姓名、职称、学位、作者所在单位、单位所属省份、文献来源期刊、论文关键词等进行汇总,[15]筛选后最终得到1 607篇有效论文,经过严格的筛选。

(二)研究方法

1.知识图谱

知识图谱是在综合运用数学、图论、信息技术等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16]本文对获取的1 607篇有效文献信息利用知识图谱CitespaceⅢ软件进行了数据处理,用可视化技术直观地展示科学知识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系列图形。

2.关键词共现分析

说明两个关键词之间联系越紧密,关键词共现是指两个关键词同时出现在一篇文章中,[17]文章利用SATI(Statistical Analysis Tool for Infometrics)软件创建共现矩阵,出现的频次越高,并借助Ucinet软件中的Nedraw工具绘制关键词网络图谱,进而反映了两个研究主题之间的关系。

三、研究结果

(一)《旅游管理》转载文献研究热点分布。

“旅游”以词频出现97次位居首位,“旅游资源”和“入境旅游”都以词频出现48次并列第三位,从表1可知,例如将“发展”与“旅游发展”“饭店”与“酒店”等同义词合并为一个关键词,“旅游业”以词频出现85次排名第二位,例如“分析”“研究”“方法”“问题”等,关键词高度概括了文章的研究主题,创建高频关键词分布表(见表1),本文对关键词进行了一系列的规范化预处理:首先剔除对旅游研究概括性的关键词,最后按照关键词出现的频次从高到低排列,1 607篇论文中共统计得到3 874个关键词,凝聚了文章的精髓和核心,其次合并同义异形的关键词,为了确保数据结果更加准确。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近十年人大复印资料《旅游管理》研究热点的分布,本文在高频关键词分布表的基础上借助CitespaceⅢ软件绘制了高频关键词聚类图谱(图1)。

图1

高频关键词聚类图谱

表明此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多,图1中节点代表了高频关键词,关键词出现的频次与节点的大小成正比,这说明近十年人大复印资料《旅游管理》转载文献围绕核心主题“旅游”“旅游业”涉及了众多旅游研究领域,旅游资源、入境旅游、旅游产业、旅游目的地、旅行社、旅游企业、可持续发展、旅游开发等成为转载的优势领域,这也进一步彰显了近十年我国旅游研究热点的聚集领域,从图1不难发现“旅游业”“旅游资源”“入境旅游”“旅游产业”“旅游目的地”等关键词的节点较大,表1中展示了出现频次大于等于9的高频关键词共56个作为分析样本,节点越大。

(二)研究热点的演化和变迁。

运用CitespaceⅢ软件可以得出各个时间段里研究热点的演变(见图2),进而可以对近十年的旅游研究热点演化和变迁进行可视化分析。

图2

研究热点演变图谱

不断地对旅游业、旅游资源、旅游企业、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产业等研究领域深入探究,2013-2015年间文化遗产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智慧旅游等方面出现了更多的研究成果,2007-2009年间旅游规划、旅游景区、旅游消费以及区域旅游等关键词的出现频次较高,2010-2012年间游客满意度、旅游者、旅游市场、旅游产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等关键词更多地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近10年我国旅游研究热点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2006年及以前的研究热点仍然持续关注传统旅游研究领域,通过分析图2可以进一步发现。

2006年及以前我国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积极吸取和借鉴国外旅游业发展的经验等,学者们也在努力提出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旅游业在拉动内需、增加外汇、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不断研究影响旅游业竞争力水平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三大市场均取得长足的发展。

2007-2009年间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可忽视的细节问题,旅游景区面临过度开发、容量超载、空间结构不和谐等不利因素,例如:旅游规划评审过程中出现了“潜规则”,[18]规划文本质量低、实施难等一系列问题,此外,旅游消费和区域旅游在这一时期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旅游市场越来越细分,人们针对特定的旅游细分市场和用户群进行产品设计,旅游者越来越重视自我的体验和感受,大而全的传统旅游产品不再适应新兴市场,2010-2012年间旅游业已成为一种综合性的产业,与此同时,不断深化旅游产品,旅游者对旅游的态度和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比如:学者们对农民旅游、老年旅游、自驾车旅游以及医疗、养生旅游等不同旅游市场开发策略开展深入地研究,随着旅游需求的多样化。

如何在信息化、数据化的时代发展旅游,各地区不断挖掘地方特色,寻求主题鲜明化、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出入境旅游依然是旅游界高度关注的热点,也成为旅游界非常关注的话题,纷纷开展智慧旅游项目,2013-2015年间我国旅游业发展逐渐走向成熟阶段,各旅游要素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2014年被誉为“智慧旅游年”,能够形成地方独有的形象和吸引力,各地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近年来我国出境旅游人数剧增,文化遗产旅游依托当地独特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而入境旅游却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一方面,另一方面,此外。

(三)《旅游管理》转载文献研究主题分析。

1.研究主题的划分

根据表1提取的高频关键词,如表2所示,利用SATI(Statistical Analysis Tool for Infometrics)软件创建共现矩阵(56×56)。

共现频次越高,表2中的共现矩阵代表了两两关键词共同出现在一篇文章中的次数,说明这两个关键词之间的联系越密切,并分别用字母A~H表示,如图3所示,根据联线的密切程度可以把热点关键词划分为旅游业、旅游资源、入境旅游、旅游产业、旅游目的地等8个热点研究主题领域,把表2的数据导入Ucinet软件中,借助Ucinet软件中的Nedraw工具绘制关键词网络图谱,矩阵的对角线数据代表了对应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其他每行、列对应的关键词数据代表了出现在同一篇文章的次数。

2.《旅游管理》转载文献研究主题具体分析。

(1)旅游业

“旅游业”研究领域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区域旅游、智慧旅游、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等四个方面。

图3

《旅游管理》转载热点图谱。

有学者对区域旅游合作的模式进行了归纳,在区域旅游竞争的环境下,[21]马波归纳为市场互换模式、市场-产品共享模式、要素协同模式和一体化发展模式等4种模式,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学者提及区域旅游协作,马晓冬归纳为协作模式、竞合模式、联动模式、互动模式和联盟模式等5种模式,区域旅游,对区域内各旅游要素进行合理整合和规划,发展至今已形成多种模式,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旅游竞争力水平呈梯形分布[19],避免恶性竞争,各地区需打破行政体制和区划的限制,21世纪将成为研究热点领域,发生“同类质资源悲剧”[20],从而实现双赢和多赢的目的,[22]。

智慧旅游是在智慧城市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的重大服务创新,[23]智慧旅游具有四大服务对象:以政府为代表的旅游公共管理与服务部门、旅游者、旅游企业以及目的地居民,智慧旅游,游客能够通过网络、手机轻松地获取有用的信息,为游客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的个性化服务,它把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信息技术应用到旅游业中,是城市旅游的延伸和推广,[24]。

城市旅游,[25]学术界对城市旅游的研究多集中于城市旅游竞争力、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旅游形象、城市旅游资源、城市旅游发展等领域,我国城市旅游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旅游目的地单一功能阶段、目的地和旅游流二元化阶段以及目的地、客源地和旅游流一体化阶段,[26]。

旅游发展创新是在旅游产业、旅游需求和旅游市场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的前提下,旅游业态上需做出重大突破和创新,贯穿旅游研究的各个领域,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旅游业不断创新,可持续发展,构建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更好地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其发展理念具有宏观性和普适性,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须考虑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和优势,为该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和建议,此外,为了实现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2)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研究领域热点主要体现在生态旅游、休闲旅游、乡村旅游和文化遗产旅游等资源的开发与规划。

实现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的转换,乡村旅游追求回归自然的原真性,是为了迎合当代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出现的一种旅游活动,休闲旅游重视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休闲体验,文化遗产旅游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生态旅游重视营造高质量的生态环境,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实现生态环境与旅游各要素的和谐统一,旅游主体对生态环境、社会文化、旅游产品、旅游设施和服务等都有更高的要求,满足都市居民追求纯真生活方式的需求,开发过程中禁止出现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

(3)入境旅游

“入境旅游”研究领域热点主要集中在入境旅游市场需求和入境旅游时空特征两个方面。

入境旅游的稳步增长体现了国家旅游竞争力的增强,我国入境旅游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总体上呈现从东部向西部递减的趋势,这种递减趋势正在逐步向更均衡的状态转变,[27],有不少学者探讨中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并对中国入境旅游市场需求做出科学的预测,深入分析入境旅游市场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入境旅游市场是拉动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有学者通过时间序列的研究发现。

(4)旅游产业

“旅游产业”研究领域热点主要体现在旅游产业集群和产业融合两个方面。

产业链上的高度集中有利于产生规模效益,为了形成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旅游业转型,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成长特征和驱动力,有学者研究发现我国旅游产业集群成长阶段大致可以划分为孕育阶段、快速成长阶段、逐步成熟阶段及稳定阶段等四个阶段,且旅游产业内部之间具有竞合关系,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各要素的相互协作,旅游产业链上相关企业、部门、旅游核心吸引物等往往会形成一定空间上的集聚。

旅游产业集群内部和产业集群间都会形成产业融合,产业融合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必然结果,推动旅游产业创新和结构优化,可分为不同产业间的纵向融合(如农业旅游)和同一产业内部不同行业的横向融合(如会展旅游)[28]。

(5)旅游目的地

“旅游目的地”领域研究热点主要体现在目的地营销上。

旅游目的地营销主要涉及了旅游目的地形象、旅游目的地品牌、旅游目的地竞争及游客感知等众多研究问题,新时期的旅游目的地营销是大数据视角下基于游客价值的创新营销,重视游客感知价值,树立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口碑形象和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充分发挥新媒体在网络营销的重大推动力,以满足游客需求为目标,灵活营销方式,提高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水平。

(6)旅游企业

“旅游企业”研究领域的热点主要集中在旅游企业管理与经营、酒店服务模式创新、旅游景区变革和创新等三方面。

随着大众旅游和在线旅游等业态的蓬勃兴起,注入智慧旅游资源,新型旅游企业开始不断壮大,旅游市场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开始创新商业模式和应用新技术,传统的产业经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兴旅游市场的发展,在此背景下,[29],传统旅行社和酒店等面临品牌意识不强、产品创新不足、市场敏感度低等众多问题。

把智慧服务融入到景区管理服务的所有环节,旅游景区以游客满意度为核心,提升顾客满意度,提高服务人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构建智慧旅游体系,用互联网思维发展智慧景区,酒店业不断进行服务模式的创新,基于信息技术和顾客价值的基础上,推出智能化、个性化的产品,[30]。

(7)旅游开发

“旅游开发”领域的热点主要集中在旅游开发模式和社区参与两个方面。

为我国旅游开发模式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旅游开发模式也要顺应新情况,随着旅游者消费观念的转变,[31],传统的旅游开发模式大体上可以归纳为资源导向、市场导向和产品导向三种类型,郑耀星在体验经济时代来临的背景下,提出了体验导向型旅游开发模式,注重游客的体验经历和心理感受,这种开发模式是以满足游客不同的体验需求为核心。

但旅游开发过程中由于利益协调等问题易与当地社区居民产生矛盾冲突,如:生态环境、管理体制、资源开发、利益协调、社区参与等,旅游业发展不仅会对当地的经济产生影响,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涉及到众多问题,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社区居民的支持,还会影响目的地的社会文化和居民心理感知,建立一套长效的社区居民参与旅游权利的保障机制显得格外重要,使居民利益受损,其中社区参与问题是学者们近年来讨论的重点,因此,[32]。

(8)旅游基础性研究。

“旅游基础性研究”领域的热点主要是从旅游学科、基础概念两个方面进行体现的。

从定性研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等多角度由点向面不断扩展,然而旅游研究成果的飞速增长并没有改善旅游基础理论研究薄弱的局面,出现了盲目追求学科知识体系的多元化、研究内容上本土化研究不足、研究方法上追求形式上的量化、研究对象分散、研究深度丧失等一系列比较突出的问题,随后旅游学科研究不断适应新情况、新问题,20世纪80年代,[33-34],我国开始创立旅游学科,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旅游学科体系,在引进国外部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实际上是旅游学自身对旅游现象的解释系统[35],旅游学科概念体系,比如:学术界对“旅游”的定义就存在很大的争议,有的学者认为离开惯常环境就是旅游,旅游学以旅游现象为研究对象,而有的学者认为旅游是一种休闲活动,概念共识和统一范式的缺乏势必会影响到旅游研究的深入发展,概念是人们运用理性思维把对外部现象的感性意识转化为理性意识的结果,目前学术界在一些基本的概念上仍存在争辩,是一种体验。

对其进行文献分析能够客观地反映我国旅游发展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旅游管理》转载的文献在某种程度上可称为“高影响力论文”,文章结合知识图谱、共词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近10年《旅游管理》转载文献进行定量化和可视化分析,较为全面地揭示了我国旅游研究领域在过去10年的研究热点演化和主题分布情况。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旅游业、旅游资源、入境旅游、旅游产业、旅游目的地、旅行社、旅游企业、可持续发展、旅游开发等方面,其中旅游业、旅游资源、旅游企业、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产业等主题研究领域一直是学者们持续关注的热点和重点,贯穿了整个旅游发展阶段,适应新情况,共同构成了我国旅游学科的研究框架和基本体系,各研究领域不断发现新问题,每个研究主题都涉及了众多方面,研究领域不断多元化,研究内容不断细分化。

研究成果是随着旅游发展阶段的热点事件、政策法规和前沿问题等的变化而改变,取得了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其次,最后,热点型、实证型和创新型的文章近年来更受《旅游管理》青睐,更多的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多运用定量和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我国旅游研究不再只注重定性地描述分析、理论和现状的解释说明等,通过分析近10年来研究热点的演化可以发现:首先,研究还发现近年来学者们不断从技术创新、视角创新、理论创新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例如《旅游管理》来源期刊虽然十分广泛,但毕竟是期刊文献的精选,难以反映我国旅游研究的全面情况,探究我国旅游研究热点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研究人大复印资料《旅游管理》,并不能涵盖所有的旅游文献,文章只研究了近10年的转载文献,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另外,缺少创刊以来载文信息,样本数据库不够完整。

参考文献:

[1]PALMER A L,SESE A,MONTANO J J.Tourism and statistics:Bibliometric study 1998—2002[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5,32(1),167-178.。

[2]隋鑫,王念祖.2009—2013年国内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热点分析[J].情报科学,2015,33(10):61-65.。

[3]DOREN V,HEIT C S.Where it's at:A content analysis and appraisal of th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J].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1973,5(1),67-73.。

[4]赵幼芳.1990年—1999年《旅游学刊》文献库统计分析初步[J].旅游学刊,2000(4):57-63.。

[5]张立生.近期国外旅游学研究进展——《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文献分析[J].旅游学刊,2004,19(3):82-88.。

[6]冯凌,石培华,刘佳峰.基于期刊论文时序特征的中国旅游研究30年历程与规律[J].地理科学进展,2011(2):239-248.。

[7]汪德根,陆林,刘昌雪.近20年中国旅游地理学文献分析——《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和《自然资源学报》发表的旅游地理类论文研究[J].旅游学刊,2003,18(1):68-75.。

[8]李星群,赵伟兵.国外中国旅游研究进展——《Annals of Research》、《Tourism Management》和《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2007,22(3):90-96.。

[9]谢若龄,吴必虎.30年境内外宗教旅游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16,31(1):111-125.。

[10]孙业红,魏云洁,张凌云.中国旅游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分析——基于对2001—2012年国内外旅游类核心期刊论文的统计[J].旅游学刊,2013,28(7):118-128.。

[11]郭安禧,黄福才,黎微.香港旅游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Tourism Management等英语学术期刊的述评[J].旅游学刊,2012,27(11):89-96.。

[12]廉同辉,余菜花,宗乾进,袁勤俭.基于CSSCI的2000—2010年旅游学科研究知识图谱分析[J].旅游学刊,2013,28(3):114-119.。

[13]张凌云,冉亚楠.2009年旅游管理理论研究现状及热点问题窥探——基于2009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旅游管理》的统计分析[J].旅游管理,2010(8):86-92.。

[14]李经龙,王亚茹,詹染.近十年我国旅游研究转载文献分析——以人大复印资料《旅游管理》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32(5):608-613.。

[15]韩映雄.高等教育研究的主题分布——基于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1980-2007年)的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9(3):6-12.。

[16]郭宇,王晰巍,贺伟,杨梦晴.基于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可视化方法的国内外低碳技术发展动态研究[J].情报科学,2015,33(4):139-148.。

[17]张娟娟,宗乾进,袁勤俭,等.我国旅游管理学科研究热点、主题及方法演化[J].旅游管理,2013(5):86-93.。

[18]章尚正.旅游规划评审中的“潜规则”质疑[J].旅游管理,2007(6):40-44.。

[19]徐淑梅,杨铭铎.我国区域旅游竞争力分布格局[J].旅游管理,2009(1):9-15.。

[20]鲁明勇,尹贻梅.区域旅游开发中的“同类质资源悲剧”博弈分析[J].旅游管理,2011(6):61-66.。

[21]马晓冬,司绪华,朱传耿.199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旅游合作研究进展[J].旅游管理,2007(10):17-22.。

[22]马波.旅游业的转型与区域旅游合作——兼论中、日、韩旅游合作的推进[J].旅游管理,2007(8):22-26.。

[23]张凌云,黎巙,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27(5):66-73.。

[24]张凌云,黎巙,刘敏.理论与实践:智慧旅游建设的十个问题[J].旅游管理,2012(6):3-7.。

[25]郭为,朱选功,何媛媛.近三十年来中国城市旅游发展的阶段性和变化趋势[J].旅游管理,2009(1):28-35.。

[26]谢燕娜,石培基.近十年来国内城市旅游研究进展[J].旅游管理,2009(4):22-29.。

[27]丁娟,李俊峰.基于Web地理图片的中国入境游客POI空间格局[J].经济地理,2015,35(6):24-31.。

[28]丁雨莲,赵緩.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因、路径与主体探析——以深圳华强集团融合发展旅游主题公园为例[J].旅游管理,2013(12):8-14.。

[29]戴斌,李仲广,吴丽云,等.旅游经济转型升级进程中的市场主体论[J].旅游科学,2014,28(5):2-10.。

[30]金准,廖斌.我国智慧景区的变革与创新[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37(1):73-83.。

[31]郑耀星,周富广.体验导向型景区开发模式:一种新的旅游开发思路[J].人文地理,2007(6):16-20.。

郑艳芬.社区参与旅游的权利去哪了,——基于我国旅游法律法规条文的内容分析[J].旅游学科,[32]王华,2015,30(5):74-84.。

[33]董培海,李伟.国内当前旅游学术研究中的“问题意识”缺失之我见[J].旅游管理,2013(8):87-93.。

[34]宋子千.学科理论视野下旅游学科建设反思[J].旅游管理,2013(2):69-76.。

  • 西安咸阳T3漫游超人日本wifi租赁
  • 日本北海道旅行什么礼物
  • 马可遇菠萝路上邂逅千亿隐形市场
  • 淅川旅游景点之四渠首景区介绍
  • 昆明市区旅游攻略
  • 泰国游记作文400
  • 苏州好玩地方排行榜苏州旅游景点排名
  • 过年带火本地
  • 迪拜VPN使用须知迪拜旅游
  • 莫干山两日游小记重点徒步下山攻略
  • 精品行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