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发现最美龙城太原市西山旅游公路游玩指南

来源:www.xysxzl.com时间:2021-01-12 14:23

太原西山旅游

沿着西山旅游公路去感悟高楼大厦外的另一个太原吧,而“古晋阳八景”中的“天门积雪”、“崛围红叶”、“土堂怪柏”、“冽石寒泉”、“西山叠翠”等景观,就矗立于西山之麓,太原人杰地灵,自然人文景观众多,人称龙城,从春秋战国,到唐末宋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晋阳古城,也位于这一区域,盛夏将至,不妨带着家人和朋友。

金代诗人元好问有诗赞曰:“水上西山如挂屏,西山属于吕梁山系,山山清秀,山山有名,地理上,山脉绵延数十公里,冽石山、崛围山、婴山、石室山、蒙山、太山、龙山、悬瓮山、天龙山(方山)、象山、庙前山(尖山)、蚕石山、苇谷山、银牛山、黑驼山、七苦山,从上兰村汾河出水口向南一路排开去,郁郁苍苍三十里”。

西山发现最美龙城太原市西山旅游公路游玩指南

北部

路线

第一站:汾河二库

汾河二库位于汾河干流上游下段,距离太原市三十公里,是一座以防洪、泄洪为主并有发电、旅游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上列岩崖石檐,岩崖造修,下列百尺汾水,汾水引流,悬泉寺千年古刹坐落在二库景区内的悬崖峭壁上,古人赞其曰:“鸟飞聚散,鱼跃沉浮,樵子担荷,渔翁钓游,秀峰环绕,深谷建立,恍如云梦,不啻瀛州,”。

明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晋王府又增修正殿、藏经殿、地藏殿等建筑20余间,”后因山景秀丽,后迫于民声返院还寺,明英宗八年(公元1433年)又成为“晋藩国主香火院”,晋王朱棡据为“晋王府柴炭之地”,据碑文记载:“在唐、宋、元、明、清各代规模不同,寺庙始建年代不详,兴衰不一,气候宜人,归还民众。

在寺庙西20多米的崖壁上有一摩崖刻石一处,即公元1000年)”和“明昌三年三月二十六日(金章宗完珲蝗昌三年,并刻有“咸平三年三月十八日(北宋真宗赵恒咸平三年,即公元1192年)”等文字,笔墨题记也有十几处,悬泉寺早有人来赏景游玩,如“悬泉胜景”、“胜景壮矣”,从这些残存的题记中不难看出在宋金时期,刻有鱼、剑、轮回等佛宝文字残迹,高宽各一米,而摩崖石刻极有可能镌于唐初,为正方形。

第二站:窦大夫祠

窦大夫祠又称英济祠、烈石神祠,故祠庙又名英济祠,是祀奉春秋时晋国大夫窦犨(chōu)的祠庙,窦犨,宋代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神宗封之为英济侯,位于太原市西北20公里的上兰村,在汾河峡谷左侧,北靠二龙山,左傍“冽石寒泉”,右临赵戴文祠,字鸣犊,封地在今太原,曾于狼孟(今阳曲黄寨)开渠兴利,因而得到后人的纪念。

“烈石寒泉”成为太原名胜之一,人称“寒泉”,祠周围环境更是十分优美:清泉自烈石山苍崖下汩汩而出,寒泉旁小庙前有“灵泉”二字碑刻,祠庙建筑巍峨壮观,古朴幽深,大殿中塑有窦犨坐像,神态自若,清澈见底,游鱼可数,泉水温度较低,与翠柏古祠交相辉映,古雅有趣,相传为宋徽宗赵佶所书。

当年的“冽石寒泉”,就是“古晋阳八景”之一的“冽石寒泉”,汾河得冽石泉,窦大夫祠右侧,李频前诗中有云:“泉分石洞千条碧,人在玉壶六月寒,”据前人的记载,水量极大,势始汹涌,泉口蓄水为潭,潭水清澈见底,冰冷刺骨,泉北有小庙,刻有“灵泉”二字,相传是宋崇宁元年以瘦金体见长的宋徽宗赵佶御书,遗憾的是,加之对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泉水已经干涸,只有遗迹尚存。

崛围山

多福寺

第三站:崛围山、多福寺。

“崛围山”之名由此而来,崛围山位于太原市西北24公里尖草坪区柴村镇呼延村西,势如入山门户,海拔1400米左右,南有青峰,北有飞云峰,二峰高峻挺拔,夹一东西走向的深沟,隔沟对峙,从山顶向下俯视,四周群山如涛似浪,宛转盘旋,形成一个巨大的旋涡,像倒立的喇叭,又如硕大的圆盘。

崛围山自古桦柏成林,崛围山便换上了一身轻纱般的红装,一棵棵都披着一身火苗似的红叶,尤以秋色优美的红叶最为著名,漫山遍野的黄芦,是“古晋阳八景”之首,深秋来临,如云似霞,在秋风中轻轻摇曳,发出一片飒飒的响声。

洞前石壁上傅山的遗墨和清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镌刻的“傅青主读书处”石碑犹存,池内有植于唐代的千年牡丹,阁内塑3尊高约5米的佛像,藏经楼东侧文殊阁面阔3间,千佛殿两侧石阶梯左右各有方形牡丹池,称为“真三院”,前后左右看皆为3院,现存建筑有三进院落,为下洞上阁式双层建筑,洞前两侧的明石柱上有傅山手迹,上阁藏经楼为重檐悬山顶,四周明代壁画保存尚好,殿内三壁绘有释迦牟尼本生故事壁画84幅,阁下石砌窑洞为傅青主读书处,共有9院,寺院创建于唐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原建筑规模宏大,为明代杰作,二进院正面为藏经楼,大殿主像后塑有倒坐观音1尊,俗称红叶洞,多福寺位于崛围山上,坐北朝南,布局别致,采用沥粉勾勒衣纹,并用自然景观连缀单幅,造型精致逼真,为古代泥塑艺术之珍品。

第四站:土堂净因寺

净因寺又名大佛寺,净因寺始建于北齐,位于崛围山东麓8公里处的土堂村西,在尖草坪区柴村北7.5公里处,依山而筑,东临汾水,古柏参天,杂树交荫,据考证,金太和五年(公元1205年)重建。

洞前有高台,前院主要建筑为西南部的大佛洞,大佛的雕塑和高敞窑洞的砌建,洞内土丘高及10丈,“土堂大佛”为古阳曲县外八景之一,寺院坐北向南,旧时分南、中、北三进院,裂陷成洞,当地有关大佛出世的神话传说,雕塑技艺精湛,汉时土山崩坏,阁前台阶下有一对石狮为金代雕刻,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重建土堂阁楼记》碑记载,现存二进院,台上依高峭的土崖筑有重檐歇山顶式楼阁1座,内供一泥塑的阿弥陀佛像,佛像雄伟壮观,既有天竺(今印度)古佛神采,又显中华古代乡民风貌,确切年代无考,至今仍广泛流传,传为山崩佛现,乃佛教净土之因缘。

被称为“土堂怪柏”或“土堂神柏”,寺院旁昔日翠柏丛生,留有《土堂杂诗》10首,枝干虬曲,长势奇异,亦为“古晋阳八景”之一,清初,著名思想家和学者傅山曾在此隐居,来描写此处幽雅秀美的风景。

南部

第五站:蒙山大佛

晋阳西山大佛坐落于蒙山北峰之阳,开凿了高200尺的摩崖大佛(按唐普通尺计算约合今63米),高53米)高10米,主峰高1325米,“蒙山晓月”为“古晋阳八景”之一,称为西山大佛,蒙山在太原西南约20公里处,比以往西方所说“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扬大佛(Bamiyan,比目前全国最大的乐山大佛略低,晋祠以北的寺底村,北齐高洋帝于天保二年(公元551年)将东魏大庄严寺扩建为开化寺。

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来幸并州,经两年时间,显庆五年(公元660年),显赫了八百年的“西山大佛”便从此埋没六百余年,瞻仰开化寺和童子寺大佛,轰动了并州,由皇帝内宫做了两件袈裟,给这两寺大佛像赐披袈裟,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礼敬瞻睹,“道俗瞻睹,派专使驰马飞送并州,寺毁阁倾,袈裟上装饰的金银珠宝大放异彩,但大佛未损,二人回到长安后,唐武宗灭佛时,残砖破瓦和山间泥石掩覆了佛像下部,嗟叹希奇,大舍珍宝财物衣服”,“放五色光,流照崖岩,洞烛山川”,数千万众”,大阁虽然失修破败,元末,火佛头部掉落,晋恭王朱棡只重修了前寺院,称法华寺。

第六站:太山

“太山”之名,故名太山,两山夹峙,叫风峪沟,从风峪沟走进去,循滩约行两华里,就连这座山也跟着出了名,太山位于太原西南方向,漫山遍野,山取“泰山石敢当”的音义,始见于南朝梁文学家沈约的《宋书》,相传,五代时有山民“石敢当”,以勇敢称著于北汉,因而闻名遐迩,在晋源镇乱石滩西,有一条长而深的山沟,中有河滩,直到太山脚下,举目瞭望,山峦突兀峥嵘,苍翠欲滴,溪泉涌流,叮咚作响,环境幽雅,景色秀丽。

龙泉寺原名昊天观,龙泉寺坐落在太山的山腰上,明初重建,初为道教道观,改为佛寺,寺因山势而造,寺西有墓塔六座,上院为明代重建的观音阁,分上、下两院,始建于唐景云元年(公元710年),金元时期被毁,下院大雄宝殿为双层楼阁式建筑,下层奉观音菩萨,上层奉释迦牟尼佛,院东立无字唐碑。

龙泉寺存一樽疑为盛放佛舍利的金棺,对相关年代的佛教、政治情况的研究,但银椁金棺舍利宝函无疑对研究晋阳2500年文化和历史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虽然现在金棺中有何物外界尚不得知。

第七站:龙山

前连悬瓮山,西接天龙山,龙山景区主要包括龙山石窟、燃灯石塔、童子寺遗址,龙山为吕梁山支脉,位于太原市西南二十余公里处。

但道教石窟保存完好,这些石窟内,这些都是研究元代道教发展史以及石窟艺术的重要资料,有的龛内两侧、前壁上留有元代题记,部分龛内,与佛教石窟的雕塑风格有明显的差别,都保存完好,是我国仅有的道教石窟,雕像内容各不相同,共有石雕像40余尊,由全真教道士宋德芳(道号披云子)主持兴建,分别是:虚皇龛、三清龛、卧如龛、玄真龛、三大法师龛、七真龛及另外两处道龛,石窟顶部雕有莲花、龙凤等图案,龙山石窟位于龙山山巅,开凿于元代初年,风格朴实、庄重,同时兴建的道观“昊天观”已经残破,现存八个洞窟,这些石雕,手法凝练,衣饰雕饰简洁、素净。

童子寺是龙山最早的建筑之一,是我国已知最古老的燃灯石塔之一,故叫童子寺,燃灯石塔始建于公元556年,现只有童子寺的遗址和其身后的摩崖佛雕群,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传说开始建筑时,有二个仙童巡游至此,也是北齐遗作。

第八站:天龙山

北齐皇建元年(公元560年)兴建天龙寺,天龙山原名方山,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山以寺得名,晋藩靖安王题有“天龙八景”,天风景秀丽,海拔1370米,位于晋祠西11公里处,气候宜人,即重山环秀、佛阁停云、龙潭灵泽、虬柏蟠空、鼎峰独峙、石洞栈道、高欢暑宫、柳跖旗石。

除东峰、西峰25窟外,体现了天龙山雕塑艺术不同于其它石窟艺术的独特风格,其中除第11窟面东外,其中有佛像的30窟,是中国古代石窟雕塑艺术的一颗灿烂明珠,天龙山石窟造像以“小而精”著称,首推石窟艺术,东峰12个窟,西峰13个窟,南坡柳子沟滩地悬崖上有五代至元、明时期的5窟,展现着东魏、北齐、隋、唐、五代近三个世纪的艺术杰作,在中国十大石窟中排名第六位,东、西两峰南坡的山腰间,共有25个佛教石窟,雕刻大小佛像500余尊,总计33窟,天龙山胜迹,因而被誉为“天龙山式样”,其余都是坐北向南,在北坡史家峪福慧寺还有3个唐代石窟,画像、浮雕、藻井1144尊(幅),石质完整,光源充足。

第九站:晋阳古城、晋阳湖。

晋阳古城遗址位于晋源区古城营村附近,由城池遗址、古墓葬遗址、宗教祭祀遗址组成,地面现存遗迹有西墙残垣、西南城角、宫城基址及城址腹地的古村落,在古城营村内还保存有创建于隋唐、明代重修的惠明寺塔和金代创建、明清重修的九龙庙等建筑。

大禹请妇人上船躲避风浪,晋阳湖上波涛汹涌,原来是一老妇人在打渔,老妇人也不见了,才形成今天的太原盆地,老妇人一语不发,“晋阳湖”之名由来已久,唤作晋阳湖,空出晋阳湖”这么一句古语,相传远古时期的太原地区是一大片汪洋水泽,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禹将大船靠近,让人们在这块沃土上生存,并且非常恭敬地递上一杯酒,大禹很是惊疑,晋阳湖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南端金胜镇内,只是不知如何才能将水退掉,大禹治水想把这里开发出来,却有一只小船在风浪中随波起伏,一天晚上狂风暴雨,伸出手指将酒杯弹了个豁口,酒流了个净光,随即恍然醒悟,他经过勘察,在今灵石县一带开山凿口,让水归河槽,于是就留下了“打开灵石口。

第十站:晋祠

晋祠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晋祠选择了晋阳城西南的悬瓮山麓,晋祠,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原为晋王祠(唐叔虞祠),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背负悬山,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为纪念晋(汾)王及母后邑姜而兴建,极具汉族文化特色,面临汾水,依山就势,依地势的显露,山势的起伏,构成了壮丽巍峨的景观,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

  • 旅游虚拟现实VR旅游业影响
  • 美国旅游15需要多少美国15日游
  • 郑州开封两市居民使用开封旅游年票
  • 高考旅游哪儿十个地方为了美食一次
  • 一次旅游作文400
  • 经典旅游景区营销策划方案宁海景区策划方案
  • 济南碰上青岛海信同是为何现状截然不同
  • 中国哪些好看海滩中国十大最美海滩推荐
  • 旅游句子
  • 旅游市场营销实训指导书
  • 精品行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