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太原市经济运行情况汇报

来源:www.xysxzl.com时间:2021-03-24 09:56

太原旅游市场

第一部分 经济运行总体评价。

一是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的增长态势不变,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

2018太原市经济运行情况汇报

全市百亿元企业数量由上年的4户增加到6户,前10户重点工业企业中,全市前10大行业增加值均实现增长,9户企业增长,美锦集团、山西天然气集团产值突破百亿元,对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65.5%,产值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4.4%,其中6个行业增速比上年有所加快,多点支撑工业增长的格局逐渐形成,除太重集团小幅下降0.1%之外。

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成本84.79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18元,比上年同期(64.92亿元)增盈21.21亿元,比上年同期(185.79亿元)增长16.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216.39亿元,前11个月,企业亏损面由上年同期的34.7%下降至33.3%,工业企业盈利状况持续改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利86.13亿元。

三是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走势不变,投资结构进一步趋优。

增长26.2%,国有投资增长33.2%,民间投资增长27.1%,增速连续4个月保持20%以上的增长水平,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217.82亿元,其中。

连续8个月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5.3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63.4%,其中,转型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投资增长70.1%,转型项目投资增长23.7%,新兴产业投资增长22.8%,连续10个月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率超过55%。

工业投资高速增长,工业投资增长53.1%,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19.3%,工业技改项目投资增长40.6%,连续8个月保持在50%以上的高位增长,还是近3年来首次出现连续高位增长的趋势,不但扭转了自2016年6月以来连续18个月持续负增长的走势,其中。

四是引领全省发展的示范效应不变,中部省会城市排位进一步前移。

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4项指标增速居第1位,2018年,在全省11市中,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外贸进出口总额等5项主要指标速度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比2017年(第五位)前移4位,排位比2017年(第六位)前移5位,比2017年(第四位)前移3位,比2017年(第三位)前移1位,比2017年(第六位)前移3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前11个月增长10.7%)居第二位,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速(前11个月增长21.7%)居第三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前11个月增长25.5%)居第一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前11个月增长16.1%)居第一位,太原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前三季度增长9.1%)居第一位,中部省会城市排位赶超态势初显,从前11个月数据看。

第二部分 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一、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比上年全年(7.5 %)加快1.7个百分点,增速比前三季度(9.1%)加快0.1个百分点,是2015年上半年以来连续15个季度的最高点,分别高于全国(6.6%)2.6个百分点、全省(6.7%)2.5个百分点,2018年,比上年增长9.2%,在全省11市中居第1位,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884.48亿元。

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由上年全年的1.2:37.6:61.2演变为1.1:37.0:61.9,增速比上年全年(7.0%)加快3.3个百分点,增速比上年全年(7.9%)加快0.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1%、41.7%和58.2%,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1.05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439.13亿元,第三产业(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404.30亿元,三次产业同向发展,分别拉动GDP增长0.01、3.83和5.36个百分点,增长0.7%,增长10.3%,增长8.8%。

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24.0%的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576.94亿元,占比16.0%的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384.77亿元,占比21.7%的金融业增加值522.52亿元,占比8.8%的房地产业增加值210.99亿元,服务业六大行业全面增长,占比21.4%的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516.68亿元,占比8.0%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91.57亿元,增长25.0%,增长1.0%,增长5.4%,增长5.0%,增长4.8%,增长10.0%。

二、农业经济平稳发展

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04亿元,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80.64亿元,农业产值47.89亿元,林业产值8.71亿元,增长4.3%,增长6.8%,增长3.5%,增长3.3 %,比上年增长0.8%,渔业产值0.31元,畜牧业增加值19.69亿元,2018年,其中,下降7.0%。

三、工业经济发展持续向好

(一)全市完成情况

高于全省(4.1%)6.7个百分点,今年以来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势头,高于全国(6.2%)4.6个百分点,在全省11市中居第1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8%,2018年。

中央企业增加值增长9.9%,省属企业增加值增长8.5%,市属及以下企业增加值增长19.3%,从隶属关系看。

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8.5%,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值增长20.5%,从经济类型看。

(二)主要运行特点

1、非传统产业增速加快

非传统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1.6%,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9.7%,增速比上年全年(9.5%)加快8.3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个百分点,2018年,增长17.8%。

2、传统产业增长稳定

2018年,传统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8.4%,增长8.0%,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3个百分点。

钢铁行业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增速比上年全年(7.6%)加快2.4个百分点,钢铁行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4.8%,增长10.0%,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个百分点。

炼焦行业增加值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1%,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9%,炼焦行业增速较快,煤炭行业增速趋稳,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6个百分点,电力行业保持增长,增长4.1%,增长5.6%,增长12.7%。

3、装备制造业贡献率近五成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8%,增速比上年全年(17.6%)加快2.2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个百分点,2018年,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其中:通信及计算机设备制造业增长20.8%,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8.3%,增长19.8%。

4、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势良好

2018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9%,增长16.6%,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个百分点。

5、综改示范区发挥引领作用

综改示范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4.1%,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0.7%,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8%)6.9个百分点,2018年,增长17.7%。

6、多元化增长的态势进一步优化

在煤炭行业增速趋缓、增长贡献率下降的同时,对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65.5%,产值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4.4%,百亿元企业数量由上年的4户增加到6户,前10户重点企业中,9户企业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在保持多元化增长态势的同时,平均增速达到12.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炼焦行业、汽车制造业等多个行业补位发力,2018年,增长动力的配置有了进一步的优化。

7、工业企业效益不断好转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利86.13亿元,比上年同期(盈利64.92亿元)增盈21.21亿元,前11个月。

从亏损面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33.3%,亏损企业亏损额64.31亿元,增长17.8%。

从资产负债率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73.43%,比上年同期(75.05%)下降1.62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成本84.79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18元,从生产成本看。

四、建筑业保持较快增长

2018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 2750.71亿元,增长12.7%,增速比上年(4.5%)提高8.2个百分点。

省内产值1485.25亿元,省外产值 1265.46亿元,增长20.6%,增长4.7%,从施工地域看。

中央企业产值 1151.93亿元,省属企业产值669.93亿元,市属及以下企业产值928.85亿元,增长18.7%,增长2.9%,增长24.4%,中央、省属、市属及下企业产值比例为41.9:24.3:33.8,从隶属关系看。

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产值99.77亿元,增长8.1 %,增长21.6 %,增长20.7 %,房屋建筑业产值1220.36亿元,土木工程建筑业产值1272.89亿元,建筑安装业产值157.69 亿元,增长16.1%,从行业看。

比上年增加50家,比上年增加50 家,增长4.0 %,增长4.6 %,全市资质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 1293家,其中有工作量的企业1139 家,从企业看。

五、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一)全市完成情况

高于全省(5.7%)21.5个百分点,在全省11市中居第1位,增速比前11个月(25.5%)加快0.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5.9%)20.3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6.8%)加快19.4个百分点,2018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217.82亿元,增长26.2%。

第一产业投资9.04亿元,增长8.0%,第二产业投资204.80亿元,增长50.9%,第三产业投资1003.98亿元,增长22.3%,从三次产业看。

省属项目投资160.92亿元,市属及以下项目投资992.86亿元,增长36.6%,增长27.2%,央属项目投资64.04亿元,从隶属关系看,下降3.7%。

国有投资696.52亿元,非国有投资521.30亿元,增长33.2%,增长17.9%,从经济类型看。

(二)主要运行特点

1、转型项目投资较快增长、占全市投资比重达六成以上。

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投资19.85亿元,转型项目投资772.61亿元,新兴产业投资752.76亿元,2018年,其中,增长23.7%,增长22.8%,增长70.1%,拉动转型项目投资增长1.3个百分点,拉动转型项目投资增长22.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5.3个百分点,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58.5%,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63.4%,占转型项目投资的比重为97.4%,占转型项目投资的比重为2.6%。

2、省、市重点工程占全市投资比重达三成以上。

全市省重点工程26个,全市市重点工程99个,其余22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其中89个已开工建设,2个跨省项目和1个跨市项目外,除1个竣工项目。

省、市重点工程完成投资371.45亿元,省重点工程计划总投资共计578.26亿元,完成投资272.11亿元,完成投资99.34亿元,2018年,其中,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30.5%,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8.2%,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22.3%,比前11个月(248.15亿元)增加23.96亿元,比前11个月(89.96亿元)增加9.38亿元,比前11个月(338.11亿元)增加33.34亿元,比前11个月(30.8%)下降0.3个百分点,市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1334.49亿元。

3、高技术与技改型投资助推工业投资实现高速增长。

拉动全市投资增长7.4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增长53.1%,比上年(下降13.2%)加快66.3个百分点,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28.3%,增速高于全市投资26.9个百分点,2018年,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16.9%,工业投资206.06亿元。

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12.3%,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29.1%,比上年提高6.4个百分点,从转型结构看,增长219.3%,增长40.6%,拉动工业投资增长12.9个百分点,拉动工业投资增长12.8个百分点,工业技改项目投资59.89亿元,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成倍增长,技改项目投资高速增长,高技术制造业投资25.34亿元。

下降16.8%,采矿业投资21.88亿元,采矿业投资同比下降,从主要行业看,占比为28.2%,占比为10.6%,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58.13亿元,增长137.5%,增长5.3%,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缓速增长,占全市工业投资的比重为61.2%,下拉工业投资增速3.3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126.05亿元,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拉动工业投资增长54.2个百分点,拉动工业投资增长2.2个百分点。

拉动工业投资增长49.5个百分点,拉动工业投资增长3.6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投资的比重为68.2%,占比为31.8%,增长90.0%,增长8.1%,从产业类型看,非传统产业投资增长明显快于传统产业投资,传统产业投资65.50亿元,非传统产业投资140.56亿元。

4、民间投资活力显现

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2.0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增长27.1%,比上年(下降0.9%)加快28.0个百分点,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45.6%,增速高于全市投资0.9个百分点,2018年,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44.5%,民间投资541.35亿元。

5、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扩大、占比提升。

拉动全市投资增长9.9个百分点,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37.7%,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增速比上年(30.4%)加快9.2个百分点,增长39.6%,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27.6%,2018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36.40亿元。

6、市属及以下投资对全市投资增长贡献突出。

增速比上年(3.0%)加快24.2个百分点,对全市投资增长的拉动能力分别高于央属投资(下拉0.3个百分点)、省属投资(拉动增长4.5个百分点)22.3和17.5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2.0个百分点,2018年,增长27.2%,市属及以下投资992.86亿元,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83.9%,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81.5%。

7、综改示范区投资转型引领作用显著。

增速高于全市投资76.5个百分点,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31.0%,拉动全市投资增长8.1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12.7%,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综改示范区投资154.68亿元,增长102.7%,2018年。

增速高于全市转型项目投资(23.7%)47.4个百分点,综改示范区转型项目投资109.57亿元,新兴产业投资102.11亿元,增长62.2%,增长71.1%,增长71.8%,占全市转型项目投资的比重为14.2%,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投资7.46亿元,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其中。

增速高于全市工业投资增速(53.1%)250.5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13.32亿元,综改示范区工业投资100.82亿元,增长303.6%,增长109.6%,比上年提高30.4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投资的比重为48.9%,其中。

六、消费市场平稳发展

(一)全市完成情况

增长8.1%,增速比上年(增长6.1%)加快2.0个百分点,201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1.90亿元。

增长8.0%,增长11.4%,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37.89亿元,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01亿元,从地域看。

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886.95亿元,增长4.1%,限额以下消费品零售额924.95亿元,增长12.3%,从规模看。

(二)主要运行特点

1、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保持较快增长。

拉动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个百分点,增长15.3%,占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比重为8.8%,增速比上年全年(下降5.3%)加快20.6个百分点,2018年,限额以上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77.73亿元。

2、消费升级类商品增势良好

三类型消费升级类商品合计拉动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18.21亿元,限额以上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4.71亿元,增速比上年全年(22.2%)加快4.0个百分点,增速比上年全年(9.2%)加快4.0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中西药品类商品零售额37.89亿元,增速比上年全年(下降3.8%)加快16.4个百分点,增长26.2%,增长13.2%,增长12.6%,占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比重为4.3%,2018年。

3、居住类商品拉动力显著

全市限额以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商品共实现零售额84.02亿元,占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比重9.4%,合计拉动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6个百分点,2018年,增长56.9%。

4、互联网零售不断发展

山西乐村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增长46.4%,山西贡天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增长18.3%,2018年,从企业看,增长30.9%,拉动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9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33.23亿元。

5、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增速加快

全市批发零售业销售额5083.63亿元,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4003.86亿元,增长12.6%,增长16.1%,增速比上年全年(下降2.1%)加快14.7个百分点,增速比上年全年(下降10.2%)加快26.3个百分点,2018年,其中。

七、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比上年增长4.1%,其中:国内旅游收入985.3亿元,国内游客8102.32万人次,增长19.9%,增长21.1%,增长20.8%,增长7.0%,实现旅游总收入995.57亿元,旅游外汇收入1.07亿美元,全市共接待入境游客23.88万人次,增速比上年全年(20.2%)加快0.9个百分点,2018年。

八、对外贸易较快增长

比上年增长18.7%,其中:出口总额663.25亿元,进口总额423.04亿元,高于全国(9.7%)9.0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7.8%)0.9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总额1086.29亿元,增长15.9%,增长23.3%,增速比上年全年(4.1%)加快14.6个百分点,2018年。

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较快增长

低于全省(22.8%)3.1个百分点,增速比上年全年(10.3%)加快9.4 个百分点,比上年增长19.7 %,在全省11市中居第7位,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3.23 亿元。

增长14.2 %,增长25.5%,县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9.61 亿元,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83.62亿元,从级次看。

增长19.4%,增长19.8%,营业税增长6.4%,个人所得税增长18.5%,契税增长16.1%,税收收入296.93亿元,非税收入76.30亿元,国内增值税增长17.3%,企业所得税增长4.5%,房产税增长48.5%,城市维护建设税增长21.2%,从收入构成看,其中。

交通运输支出增长55.3%,科学技术支出增长35.2%,教育支出增长10.7%,其中增长的有: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135.8%,公共安全支出增长6.9%,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增长22.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0.6%,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18.7%,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16.5%,增长13.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42.53亿元,增速比上年全年(13.0%)加快0.2个百分点。

十、CPI处于温和上涨区间

12月份当月,涨幅比11月份(2.6 %)收窄0.5 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上涨 2.1%。

2018年CPI上涨1.8 %,涨幅与上年全年(1.8%)持平,低于全国(2.1%)0.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8%)0.3个百分点。

居住类上涨2.8%,衣着类上涨0.3%,八大类消费价格全面上涨,医疗保健类上涨1.6%,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5%,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0.4%,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7%,食品烟酒类上涨2.0%。

大于全国(3.5%)10.6个百分点,小于全省(6.7 %)7.4个百分点,涨幅比上年全年(14.1%)收窄13.1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上涨1.0 %。

大于全省(5.5%)11.1个百分点,大于全国(4.1 %)12.5个百分点,涨幅比上年全年(16.6%)收窄8.4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上涨8.2 %。

十一、其他要素指标

1、工业用电量稳定增长

2018年,全市用电量263.04亿千瓦时,增长8.8%,增速比上年全年(10.1%)减缓1.3个百分点。

增长8.4%,增长8.4%,工业用电量163.24亿千瓦时,建筑业用电量5.63亿千瓦时,第三产业用电量52.99亿千瓦时,第一产业用电量1.03亿千瓦时,第二产业用电量168.71亿千瓦时,居民生活用电量40.31亿千瓦时,增长16.8%,增长7.8%,增长31.3%,增长10.7%,其中,增速比上年全年(10.6%)减缓2.8个百分点。

2、金融贷款增速快于存款

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2019.50 亿元,增速比上年全年(5.0%)减缓1.6 个百分点,增速比上年全年(12.2%)减缓2.1 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12491.74 亿元,增长10.1%,增长3.4 %,增加1145.67亿元,比年初增加 398.45亿元,高于存款余额6.7个百分点,截止12月末。

3、铁路货运量实现增长

2018年,太原地区铁路货运量3596.82万吨,增长5.3%,增速比上年全年(0.3%)加快5.0个百分点。

2019年建议

这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对经济发展的科学决策,努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8年全市经济呈现了“平稳向好、稳中有进”的运行态势,全市上下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得益于各县区的共同努力,践行新发展理念,得益于各部门间的密切协作,主要经济指标均超过了年初的预期目标,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战略,2019年,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对照“两个走在前列”要求,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

以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合成加工、信息技术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轨道交通、煤机和煤化工装备、电子信息装备、新能源汽车和新材料产业,促进一批企业发展壮大并成为行业支柱,引导技术创新,一是发展工业实体经济,形成工业增长新格局,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以创新、引领、壮大为核心,充分发挥全市产业基础和技术、人才优势,积极打造多元化的支柱产业体系,要大力推动“工业强市”战略,提高产业的附加值,鼓励高新技术应用。

要深化企业主导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机制,二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整体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价值,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企业生存发展和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科技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支持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并具有良好社会经济效益的企业,综合运用无偿资助、股权投资、贷款贴息等多种财政资金支持方式。

人才是企业创新的核心要素,建立以素质高、创新力强为目标的创新人才培育体系,真正落实好出台的人才引进政策和10亿元人才发展资金,三是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构建优质的“用人、留人”环境,人才的引进、培养是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为高层次和短缺人才创业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政策环境,引进高学历、高层次科研人员。

严格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机制举措,确保让民营企业真正了解到优惠政策的细则等,四是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通过财政贴息和奖励等形式,通过举办讲座论坛和组织交流考察的形式,真正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加大对优惠政策的宣讲力度,鼓励金融单位推出更多针对民营企业的金融产品,建立信贷激励机制,帮助民营企业家拓宽视野、开阔眼界、转变思维,延伸“校市合作”战略,主动搭建银企合作桥梁。

  • 简朴自助游欧洲花费一览
  • 暑假北京旅游必看十个景点
  • 迪拜购物一定提前这篇攻略
  • 2020崇明旅游业发展如何
  • 英山文化人之力擦亮旅游名片
  • 黑龙江大兴安岭市新林区
  • 新浪确认12上线团购平台发展前景争议
  • 长沙旅游攻略景点必去去过长沙旅游
  • 黄山旅游---周边景点行程
  • 青海十大旅游景点排行榜
  • 精品行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