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旅游开发持续发展对策

来源:www.xysxzl.com时间:2021-03-18 09:42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让蕴藏丰富旅游资源的贫困地区以旅游业为突破口振兴地方经济,而且与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密切相关,寻求既发展旅游业、又使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的“双赢”途径,探讨区域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一个地区的旅游业发展程度如何,这些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我国的贫困地区大多离经济发达区域相对较远,这却是发展旅游业的极好条件,不仅受当地的旅游资源状况及区位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这一特点对发展旅游业很不利,如何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生态系统较为脆弱,本文试图以吉林省的国家级贫困是一通榆县为例,贯彻党中央开发扶贫的方针,但从另一方面讲,远离喧嚣的城市、工业少且污染较轻,当人类进入21世纪之际,是摆在人们面前的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1丰富的旅游资源

贫困旅游开发持续发展对策

区内沙丘不断,区内大小湖沼星罗棋布,霍林河流域所形成的泛监平原,主要河流是季节河霍林河、额门太河,多形成闭流区,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与干燥少雨的气候特征的共同影响,生长着茂盛的植被,为通榆县提供了以湿地生态系统为其特色的旅游资源。

为多种野生植物资源提供了良好的生栖条件,在沼泽和沙丘岗地之间的羊草草原和五花草原上生长着各种禾本科植物,仅在这里栖息的以丹顶鹤为代表的大型湿地禽类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就有8种,这一切为通榆县开展旅游业提供了重要的资源条件,区内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达100多种,具有代表性的是位于本区西北部的国家级向海自然保护区,形成了本区特有的动植物种群,还有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白枕鹤、灰鹤、大天鹅等十多种,而沙丘地上生长着蒙古黄榆、山杏等,通榆县处于我国动物地理区划中东北区松辽平原亚区和蒙新区东部草原亚区的交界处,保护区内湖泡与草地沙丘的广布,水生植物以极具观赏价值的睡莲、菱角、眼子菜、灯心草为代表,这里水草丰美,且有部分森林,是通往大兴安岭的鸟类迁徙通道。

1.2社会经济状况与特殊的风土人情。

工业落后且总量很小,其中农业人口24.0万人,占70.4%,农牧业占主导地位,全县总人口34.1万人,人口密度只有40人/km[2],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属于相对落后的县份,通榆县目前共有5个建制镇、18个乡,在吉林省各市、县中,几乎没有什么第三产业。

大部分居民仍延续着多年来不变的生活方式与习俗,人们过着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这里仍保留着较为传统的自然经济发展模式,通榆县是吉林省的国家级贫困县,它远离大都市的地理位置、对外交往较少、经济不发达等因素所致,现代农业对这里影响甚微,如碱土砌成的平形房顶,农家肥种田,牛羊以散放为主。

常举行极具草原特色的那达幕大会,这一古朴的文化特征以及草原民居景观和生活习俗形成了通榆特殊的风土人情,有3个蒙古族自治乡集中在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的西北部,蒙古族有着开朗的性情,该县是多民族聚居区,能歌善舞,喜欢奶茶美酒,每年农闲时节,进行马术表演及各项活动。

除上之外,通榆县还有向海乌兰塔拉辽金文化遗址、清代公主坟遗址、城郊二郎庙遗址,有标志着现代文明与科学技术的风力发电厂,有“引霍分洪入向”水利工程,这些均是潜在的旅游资源。

1.3发展旅游业的区位条件分析

一个地区的旅游业能否兴旺发达,不仅取决于资源的绝对价值,而更取决于资源的相对价值,即取决于旅游区在空间位置中与邻近区域资源的组合结构,对于通榆县的旅游资源来说,从省内的空间区位看,吉林省有世界闻名的以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为依托的旅游风景区,有众所周知的以白山、红石、松花湖为背景的旅游风景区,从资源的结构来看,吉林省中东部的旅游资源多以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和大型水库为旅游对象,因而,通榆县的西部草原风光、向海自然保护区的湿地生态系统以及丰富的鸟类资源、独具特色的蒙古族风土人情,与省内其它旅游资源具有互补性,东部山区与西部草原共同构成了吉林省丰富多彩旅游资源。

从客源区位来看,通榆县旅游区客源主要来自国内、东北区及省内,旅游风景区游人的多少并不完全取决于资源的吸引,由于通榆距这些客源潜力较大的特大城市相对位置较远,旅游客源极为有限,经济并不发达,而更多的是由于多数游人的“钱”与“闲”有限,目前我国的假日旅游与假日经济格外兴旺,虽然通榆县的交通较为方便,远离了客源市场,通榆距吉林省会城市长春、辽宁省会城市沈阳、黑龙江省会城市哈尔滨的距离分别为240km,420km,340km,若扩展一点看,这是区位条件不利的地方,根据中国的国情,选择近地游览的人较多,有铁路与公路与其它地区相连,但与通榆相邻近的白城、松原、乌兰浩特、通辽等均为中小城市。

2旅游资源与开发现状评价。

2.1丰富的旅游资源与脆弱的生态环境。

存在于极为脆弱的环境之中,通榆县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然而这些资源均存在于干旱、多风的生态系统中,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各类资源,如草原、湖泊、湿地、林地以及各种野生生物资源等,多年来,生态环境已遭到严重破坏。

造成了各类自然资源、特别是可更新资源的破坏,草原、湖泊、湿地、林地面积逐年缩小,而作为草原明珠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受到附近居民的蚕食与威胁,这也是全县发展旅游业的巨大障碍,已成为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严重的制约因素,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自然资源的不断破坏,其后果是旅游资源质与量所发生的变化,目前,多年来粗放的农牧业生产方式,某些珍稀野生动植物种类减少或消失。

2.2丰富的旅游资源与贫穷的地方经济。

这说明其资源条件与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经济是不可持续发展的,丰富的旅游资源并未给地方经济带来丰厚的回报,地方经济贫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现实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却居全省末位,若从旅游资源的利用上存在着如下问题:,该区作为吉林省以土地资源和其它可更新资源为主的资源大县,通榆县是吉林省最贫穷的地区之一,而人们的生活并不富裕,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产业优势,国家每年要拿出数千万元资金进行扶贫,显然。

使旅游收入极为微薄,丰富的旅游资源与其收入并不相称,全县的旅游收入也只达到7万元,虽然每年的游客不断地增加,目前通榆县吸引游客的主要项目基本上就是位于北部的国家级向海自然保护区,从20世纪90年代初旅游业开展以来,但直至1999年底,单一的旅游产品与单一的旅游开发模式,单一的旅游产品。

因而游客构成以国内外学者、科学家、研究人员为主,该保护区1986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该保护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日益提高,几乎所有的游客都是为着向海自然保护区而来,真正意义上的游客并不很多,同年又被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评定为“具有国际意义的A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国务院指定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名册》中,该保护区确实有它独特的魅力,单一的游客构成,偶尔也有来通榆办事的公务人员及其它人士,1993年加入中国生物圈保护网,通榆县的旅游业还远未形成规模。

对于旅游设施与相关配套项目的投入极为微薄,相关设施的滞后阻碍了旅游业的发展,投入不足与配套设施欠缺,通榆县的旅游开发处于自然发展阶段,旅游业的开发缺乏规划,少有建设项目,目前,一方面是资金不足,另一方面,保护区所在地和县城内的接待能力有限。

但旅游管理人员严重欠缺,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开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领导认识上的局限性以及旅游从业人员水平偏低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3发展旅游业总体战略与目标的建议。

3.1总体战略与指导思想

通榆县旅游事业发展的战略方针应该是:充分利用全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并促进通榆县的生态示范区建设各项目标的实现,全县旅游业有较大的发展,通榆县的旅游业应初具规模,努力发展与之配套和协调的旅游业,通榆县应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旅游资源是通榆县一大尚未很好开发的潜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湿地、草原生态系统及草原民俗民风为特色的旅游业,配合正在进行的生态示范区建设,搞好全县重点旅游设施的建设,到2005年,到2010年,让旅游业逐步成为通榆县的支柱产业,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形象设计与调整,应以向海自然保护区旅游热线为依托,努力引进资金,对已破坏的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进行恢复与重建,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选择以旅游业为突破口振兴地方经济,适应国家由资金扶贫转向开发扶贫的需要,做好各项服务,为了尽快摆脱贫困,开拓客源。

应坚持的原则是:保护、开发与利用相统一,旅游产业发展要在保护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为了使通榆县的旅游资源能够得到永续利用,分期分批地开发旅游资源,由于区域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密切,坚持近期、中期和远期开发建设相结合,坚持自然景观与民俗风情相结合,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坚持高起点、高效益的原则等。

3.2目标与任务

国内外旅游客接待量达到13万至15万人次,带动“三条线”开发“一个面”,近期目标的主要指标是:实行向海名牌带动战略,年创收2000万元至2500万元,完善“三个点,以向海自然保护区为重点,建立起完备的旅游服务和管理体系,建设设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完善通榆县城、风力发电厂、向海自然保护区景区3个点,主要景点和旅游区建设:近期与中期要以向海自然保护区及相邻区域为旅游观光重点,带动3点之间的3条旅游线,把这一区域建成通榆的“金三角”,开发由此形成的一个面,即充分利用三角区内的民族风情、草原及田园风光、历史文化遗迹。

4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

应开发生态旅游、庄园旅游、民俗风情旅游等特色旅游,努力开发适于人们旅游的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使人们的旅游时间得以延续,根据通榆县的自然条件与旅游资源,其旅游产品应囊括周围环境和风土人情,要使旅游资源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必须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

通榆县这一旅游产品的开发应以向海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及丰富的鸟类资源为重点,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以自然风光为基础,让游客观赏各种各样的鸟类,让每一个游客受到启迪,探索和认识自然的奥秘,最终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回归大自然的旅游行为,尽情地领略清新、宁静、轻松、舒畅的自然与人类和谐氛围,适度开发为原则,增进健康,陶冶性情,接受环境教育。

庄园旅游:庄园旅游是将农业用地包装成各色的庄园,开发庄园旅游,庄园旅游向旅游生产的侧重,让游客亲身体验和参与作物种植,不但有益于游客的身心放松,并使旅游资源的时间得以延续,观光农业给都市中紧张的人们开辟了一片接近自然、体验农业的乐土,吉林省是农业大省,而且有益于普及科学知识,为传统农业注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通榆县又是典型的具有西部特色的农业县,可以使其内涵得到升华,为旅游者提供劳作参与、果实享用的机会,是开发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这种真实的农村文化有着极为生动的吸引力。

民俗风情旅游:民俗风情旅游是通榆县应尽快开发的旅游产品,开发民俗风情旅游,让游客在旅游中体会和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亲自参与独具蒙古族风格的优美舞蹈,可以让旅游者领略蒙古族的生活方式,位于向海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的向海蒙古族乡以及相邻的西艾力蒙古族聚居地,亲自品尝香甜的奶茶与美酒、品尝特制的具有草原风味的牛羊肉,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悠久的历史,增长知识,促进民族团结。

5对策与措施

通榆县应在全面开发开放战略的前提下,配合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实施,凡在各旅游区和景点内的各种草地、动植物物种、地质地貌景观等都应在有关资源保护法规定下,使主要旅游区和旅游设施建设在规划的范围内进行,主要对策:为保证实现上述目标与任务的顺利实施,开发行动要准确、谨慎,制定和发布一系列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和规定,努力拓展各种资金渠道,由相应的管理部门严格保护与管理。

努力提高通榆县在国内外的知名度,都要考虑到旅游发展的需要,提高全县旅游业在国内外的竞争能力等,在全县第三产业发展中,有关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通讯和乡镇建设,主要保证措施:在进行全县范围内的生态经济建设中,与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培养旅游人才,要注意与旅游业发展相配合,都必须由建设单位和管理部门共同提出方案,各旅游区和景点的开发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大力进行通榆县的宣传,经政府批准后才能进行,积极拓宽客源市场。

  • 追随旅行--轻游大理
  • 股票休市不要买进股市配债
  • 这趟天翼超值
  • 甲米吃货天堂
  • 青岛适合游玩季节
  • 旅行wangsj博客CSDN博客
  • 陕西省42个城平台详尽数据挖掘
  • 突尼斯国家旅游局网站
  • 一个韩式田园风格婚纱郑州市哪家
  • 滑雪这边独好----沈阳白清寨滑雪场一日游
  • 精品行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