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镇江二日游津渡南山金山

来源:www.xysxzl.com时间:2021-03-03 11:38

西津渡旅游攻略

第1天

旅游路线订单号:1

初冬镇江二日游津渡南山金山

要说对镇江的了解,镇江离上海虽近,以往出差去过镇江,但是对我来说,它却既熟悉又陌生,坐火车汽车路过这个小城更是家常便饭,然而闻其名多,见其实少,粗而逛之多,细细品味少,还真是寥寥。

游赏镇江,城在山中,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灵气活力充沛的历史名城,既可一览其古韵深厚的历史文化,山在城中,镇江枕山襟江,又可品味脍炙人口的“镇江三怪”美食,查阅书本介绍,水陆相连,以天下第一江山而名闻四方,所谓“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里煮锅盖”是也。

怀着好奇和期盼的心理,第一次专程去镇江游玩。

我们一早从上海人民广场坐大巴,沿沪蓉高速仅行驶3个半小时便抵达镇江。

游览的第一个景点是蜚声中外的西津渡古街。

西津渡入口,后面建筑为游客中心。

我曾在七十年代到过西津渡,但是今天看到焕然一新的西津渡美景却使我大为惊讶,当时古街破败,好些景点不开放,粗粗转了一圈,除了灌汤流油的蟹黄包,并未给我留下太多印象。

西津渡位于镇江城西的云台山麓,这个位于十字黄金水道交汇处的渡口更是一片千帆入津、商贾云集、寺观林立、民居错落的繁荣景象,依山临江,风景峻秀,它形成于三国时代,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之后。

当年的西津古渡而今离长江江岸已有 300 多米距离,这里原先紧临长江,江岸逐渐北移,滚滚江水就从脚下流过,清代以后,由于江滩淤涨,可是历史的踪迹依然存在。

西津古街导览图

闻名遐迩的镇江菜馆

全长约 1000 米的西津渡古街从这里开始,这条古街始创于六朝时期,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建设,留下了如今的规模,历史踪迹随处可见。

古街上一个不显眼的廊门,可是走过这条标有“蒜山茶坊”木牌的小径,却豁然开朗,有“智慧之山”之称的蒜山游园突现眼前。

西津渡的蒜山因一则历史典故而闻名。

他们约定各自在自己的手心里写一个字,这两位传奇人物就是诸葛亮和周瑜,历史的长卷里就有了一场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两位传奇人物从容地商量着对策,掌心里不谋而合地都写着一个“火”字,曹操率百万精兵南下,以决定对付曹操的策略,在蒜山顶上的亭子里,这是一场智者的交流,当他们亮开手掌时,相传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孙权和刘备的联军总共不过五万人,形势十分危急,于是,这就是人们至今津津乐道的“火烧赤壁”战役的谋划。

因当时山上长满了泽蒜,所以习惯上称做蒜山,这座小山就叫“算山”,由此,这座亭子就叫“算亭”。

智慧之山 -- 蒜山。

山高不过20米,其实是个小石头山丘。

山上俊秀挺拔的蒜山亭,相传诸葛亮和周瑜就是在这个小亭子里策划了火攻赤壁的著名战役。

红枫似火,曲径幽静

据传此女不仅美艳动人,因镇江才女杜秋娘而出名,蒜山游园里有一座精美的小亭“京江亭”,而且精通曲艺,擅长诗词歌赋。

不知何故我们这次未能见得杜秋娘雕像,但她那首收入唐诗三百首的《金缕衣》却飘漾游园:。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杜秋娘才貌双全却身世坎坷,这座怜香惜玉的“京江亭”,流传下“京江千载念斯人”的名句。

掩映在绿丛中的京江亭十分娇媚隽秀。

重修的民居,不失当年古朴典雅的风貌。

这条义渡局支巷也流传着很多助人为乐的动人故事。

同治年间,为方便南来北往的旅客,浙江商绅魏昌寿等筹资设立了义渡局,数十年如一日的给渡江者提供免费服务。

唐代诗人张祜雕像以及他那首脍炙人口的古诗《题金陵津渡》—。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这是作者亲笔题写在西津渡某座小楼墙壁上的一首题壁诗,全诗画面清丽宜人,诗意境凄美,充满孤寂之感。

当年康熙皇帝南巡,登上西津渡码头后也曾在这里驻足休憩。

西津渡鸟瞰图,一大片青砖黛瓦沉淀了兴盛千年的津渡风云,不愧为“中国古渡博物馆”。

俯瞰津渡古街

潮起潮落渡口风

中国第一渡

--- 后面二个现代烟囱真有点煞风景。

慢摇西津渡

爬上云台山顶

云台山上总高度超过100米的西津渡地标 - 云台阁铸铜宝瓶顶刹。

2011年4月破土新建的仿宋元建筑云台阁。

云台阁进去参观是要买票的,20元/张。

我隔门拍摄了这张云台阁底层大厅内情景照,厅正中央是柚木卯榫结构的云台阁建筑群微缩模型,“吴楚胜概”匾额高悬,由于门票相对较贵,加上团队游时间有限,并没有人进去参观,几位工作人员懒懒地在门外闲聊。

根据宋代云台山顶二翁亭重建。

聚明堂,迎合了“水聚明堂为吉”的风水俗语。

云台阁遥望长江,可以聚集财运。

精美的汉白玉围栏

下山途中的“夕晖亭”。

道家的八卦图悄然藏身于圆石上。

下山木板栈道

从云台山顶沿栈道下来,就是展现原汁原味历史风情风貌的小码头街。

却经历了唐宋元明清五个历史朝代,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它有着自唐宋以来的青石街道,是镇江文物古迹保存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区,这条因古渡而兴建的西津渡古街虽然全长仅1000米,元明的石塔和晚清时期的楼阁。

古街上闲暇的午后时光,羡慕这些悠闲自得享受阳光的古街居民。

面馆挂起古旧书店的招牌。

江南竹制品也很有特色。

这家把“镇江三怪”写上白板招徕顾客。

用古街上古色古香的杉木店面做背景,这对新人很有民国范儿。

这里很多都是有百年历史的老店。

走着逛着,不觉已过晌午,就在这家很有江南味道的“春生园”解决温饱。

猪骨汤锅盖面15元/碗,纯锅盖面10元/碗,就是用熬制的猪骨汤作面汤,来镇江是一定要吃锅盖面的,我们各要了一碗猪骨汤馄饨面外加一块镇江肴肉,比较经典的一是纯锅盖面,那是老镇江的传统,仅19元/人,他家的锅盖面品种很齐全,用酱油等调料调制面汤,有点像我们上海的阳春面,这家老板介绍,还有一种是猪骨汤面。

猪骨汤馄饨面类似广东的馄饨面,小馄饨皮薄馅多,那骨头汤完全是用猪骨花功夫燉制的,但觉得它更具真材实料,看得出,口味醇真,厚而不腻,不是一般的鲜美,肉质媲嫩,而面条更是又劲到,又滑润,配上别具一格的镇江肴肉蘸镇江醋,真是爽到心里了,吃完面,这种愉快的回味还久久回荡在舌尖。

春生园餐厅 - 很有特色的小吃餐厅。

骨头汤馄饨饺面是老镇江特色,不尝可惜了。

看锅盖面的制作

骨头汤馄饨饺面外加一块镇江肴肉。

吃完饭继续逛街,古街上的旧书也算是一个亮点。

说是当地图书馆的藏书,背后还盖着图书馆印章,这里居然有全套的《三国》、《水浒》、《红楼梦》、《西游记》等连环画,本想带回一二套收藏,可仔细一看,那些书本都是崭新的,且印刷粗糙,不得不怀疑是否真品。

慢摇西津渡,古街上沿坡而建的有四道券门古色古香,“同登觉路”、“共渡慈航”、“飞阁流丹”、“层峦耸翠”,我们顺着古街由东往西一路走一路观赏,门楣上历代名人的题字石刻清晰可见,每一个题词都体现了古街的一段风情和意境,虽然不能全部体会,但领略古时风貌,感觉竟是这样美好。

罩着一个考古坑,考古坑里用五层路面分别陈列了唐宋元明清及唐朝之前“原始栈道”的路面情况,这是中国千年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这就是有名的“一眼看千年”,有一个玻璃罩,在二个卷门“层峦耸翠”和“飞阁流丹”之间。

五层路面展示了西津渡二千多年的印记,串起了西津渡风生水起的历史,沉淀了街区兴盛千年的风韵。

在岁月的长河中,唯一不变的就是这些遗存。

从这个玻璃罩下的考古坑看到中国的千年变迁。

题刻“层峦耸翠”的卷门。

题刻“飞阁流丹”的卷门。

题刻“共渡慈航”的 卷门。

走过题刻“共渡慈航”的卷门,有着千年历史的昭关石塔和观音洞凸显眼前。

昭关石塔是一座元代建造的过街石塔,故称“昭关石塔”,昭关石塔高约5米,石塔塔基的东西两面都刻有“昭关”两个字,也有人称之观音洞喇嘛塔或瓶塔,为元武宗海山皇帝命建造元大都白塔寺的工匠刘高主持建造,据专家考证,分为塔座、塔身、塔颈、十三天、塔顶五部分,全部用青石分段雕成,就是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也是十分精致和壮观的。

历史上镇江的江面非常开阔,有一天观世音菩萨脚踩祥云途经镇江,目睹江面上船毁人亡的惨烈一幕,人们感念于观世音菩萨的恩德,将挣扎在波涛中的遇难者救上了岸,在昭关石塔旁的山体上凿成了观音洞,俗话说“长江无风三尺浪”,一是说它的气势,二是指它潜藏的危险性,传说,于是伸出援手,表达了祈祷平安的美好愿望。

上面刻有“观音洞”三个字,观音洞的洞门外有一个三层的铜鼎,观音洞始建于宋朝,清咸丰九年(1859)重新作了修葺,洞口上方有一块石额,为宜兴陈任旸所书。

2001年重修西津渡过街石塔记。

题刻“同登觉路”的卷门。

古街上的待渡亭当年可是一个热闹场所,迎来送往,小憩避雨,等待摆渡都在这个小小的亭子里。

大臣们怕皇帝寂寞无聊,特地备下渔具让皇帝钓鱼消遣,频频有鱼儿咬钩,收获颇丰,传说乾隆皇帝也曾经在这座待渡亭里停留,那天乾隆皇帝的运气特好,乾隆非常高兴。

皇帝真是福运高照吗,原来随从侍卫暗中在水下布下一张大网,网里放了一大群鱼,乾隆频频得手就不足为怪了。

把待渡亭称之为钓鱼台,就是出自这个典故。

古街处处有古迹

门洞外又是一片天

镂空的格子木门显示出清末民居古朴的风貌。

想象着建筑内前世今生的种种景像,突显出其庄重大气、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这座砖红色的三层小楼,青砖黛瓦相间相衬,虽然缩在灰墙内,但在整条街上仍不失显眼的风貌,这里原来是英国领事馆,现在成为镇江博物馆,可惜今天铁将军把门,我们只能在铁门外窥视。

青石板路面上深深的车辙,印证了这千年古渡当年商旅繁荣的古韵风貌。

就像在一座天然的历史博物馆内散步,杉木板门 ... 所到之处无不都遗落着千年历史的踪迹,走在这条典雅古朴的古街上,那被车轮磨砺出深深印辙的青石板路,错落有致的小楼,翘阁飞檐,窗上雕花,斑驳柜台,让人回味无穷。

观音洞一条街又称小码头一条街、西津渡街,至明清时一直是镇江南北驿道要冲的主要渡口,它始建于六朝。

这条街见证了中国经济和历史的发展变迁。

已是要冲渡口,西津渡称作金陵渡,西津渡更为繁忙,这条西津渡街的功能由渡口转变为区域商贸中心,它的知名度已被意大利著名航海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记载,在唐朝,元朝,成为交通命脉,客旅络绎不绝,江浙闽海的货物从这里运达京师,到了清代,随着江南经济的空前发展,作用显赫被誉为“银码头”,后由于长江主航道北移,继而形成了繁华的商业街道。

观音洞一条街

孤寂幽静的青石板路

2008年考古发现的西津渡清代小码头遗址。

路边的玻璃下藏着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道路,都是历经千年的石板街。

下午,大巴带着我们开向镇江南郊,游览“烟雨南山开画本”美誉的镇江南山风景区。

也不是诗经里“斯斯佚干,悠悠南山”里的终南山,悠悠见南山”之处,这里的南山,它是江苏的招隐山、黄鹤山、夹山和皖南九华山等诸山的统称,可不是陶渊明辞官归里的“采菊东篱下,面积约18平方公里(约18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3%,景区内群山环抱,青峦错落,竹林掩映,绿树葱茏,清幽静谧,美不胜收。

公园售票处

旺季40元/人,淡季30元/人,6-18周岁青少年、学生以及60周岁以上老人均享受半折优惠,6岁以下小孩、70周岁以上老人以及残疾人、现役军人免票,门票价格分为淡旺季价。

旺季40元/人,淡季30元/人,6-18周岁青少年、学生以及60周岁以上老人均享受半折优惠,6岁以下小孩、70周岁以上老人以及残疾人、现役军人免票,门票价格分为淡旺季价。

一进景区,“城市山林”那招牌性的牌坊优雅地展示在我们眼前。

青色琉璃瓦穹顶黛色墙沿,隐幽特色丝丝入扣,走进“城市山林”的山门,感觉进入到一种安谧境地,繁华与幽静近在咫尺。

特别应指出的是,“城市山林”四个字,为北宋大书画家米芾的真迹。

这一刻,也是大家拍照留念的好机会。

“城市山林”牌坊前留张影。

南山风景区是由招隐景区、竹林景区、鹤林景区和文苑四个单元组成组成的,据说正在建设的是南山北部景区,实际上,而且现在仍在扩建壮大园区面积,镇江市要将这里建成更加丰厚贴切的城市山林。

由于时间有限,我们一行则主要游览南山的核心景区 -- 招隐景区。

关于招隐景区的来历,景区内的说明牌是这样介绍的:。

招隐,古改名“招隐”,因南朝刘宋时大艺术家戴顒拒不出仕,后戴顒死后,隐居于此,原名兽窟山,其女将他的住所改为寺庙,遂称招隐寺。

招隐景区的游览路线图。

招隐景区是比较成熟的风景区,虽然已是深秋,园子里仍然林木葱茏,泉水淙淙,鹂鸣婉转,景色秀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园中没有任何商业气息,奉献给游人的是一种及其纯净而优雅的自然野趣,使人踏足其中如沐浴在天然氧吧般的清凉快爽。

江南秀色

以及历史各个时期建造的各种亭台楼榭,种种历史典故及寓意涵盖整个园林,景区内拥有始建于东晋时期的三大古寺:招隐寺、竹林寺、鹤林寺和三口名泉:虎跑泉、鹿跑泉、林公泉,可谓一步一景,徜徉期间,仿佛穿越在深厚幽雅的中华文明千年画卷中。

山水清音池,集中了江南园林的亭、曲桥、水系、粉墙、假山等所有元素。

恬静的林间小道

草亭里传来优雅悦耳的吹箫乐,声景并茂,更凸显这个大隐于林的城市山林之幽深素雅。

这是南山有名的虎跑泉,不过它和杭州的虎跑泉完全没有任何关系,关于它的来历,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

相传东晋法安禅师初来山时,饮水困难,虎为他刨出此泉,因得名虎跑泉。

方池中有井,泉眼在井中,虎跑泉在有名的“万古长青亭”下边,井水原来清冽甘醇,沁人心脾,可烹茶,可是现在已不见清泉水,只留下枯井供游人观赏。

在听鹂山房东侧还有一口名泉谓“鹿跑泉”,不知是否也是由鹿刨出的泉,南山景区中。

南山的虎跑泉

传说唐朝宰相李德裕守镇时发现了罕见的玉蕊花,这是玉蕊亭,在增华阁东南处有一个优雅别致的六角造型小亭,遂作诗记盛,并建亭纪念。

现在看到的这座小亭是明嘉靖年间重修的,亭旁原有一玉蕊仙踪堂,因废毁已久,竟然痕迹全无。

玉蕊亭

书台遗踪

南山山顶上的增华阁为八边形重檐攒尖顶三层楼阁,这座楼阁原来是一个仿制品,呈典型的江南楼阁风格,它是南山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青黛色小瓦覆顶,尤其在阳光下,棕红色的外墙熠熠发光耀眼夺目,但没有想到的是,仅建于2002年。

我们沿着山路往上走,走到山顶天已完全放晴,两旁绿树植被郁郁葱葱,空气也随之变得清新透澈,蓝天下的增华阁更显端庄秀丽,聆听导游介绍历史,我的思绪穿越到时空的那一头。

增华阁原是南朝文学家梁太子萧统读书之处,广览博集了上自周代、下至梁初一千余年间的129位著名文人才士的典籍文章,成为梁太子和增华阁在中华历史长卷中留下的最出彩的墨笔,萧统在此居住了11年,他引纳天下才学贤士云集于此,编选文章,读书谈心,使这里一度成为南朝文坛的中心,编篡成中国最早的文学选集 -《昭明文选》:总共洋洋洒洒三十卷的文选稿本,特别是他博邀明贤。

然而,伴随着千年历史的沧海桑田,梁太子的增华阁早已不见踪影,只留下山顶遗址。

它还留有梁朝建筑的影子和风采,但愿现在的增华阁是完全依照梁朝古建筑所仿制,古时建筑完全用木榫的工艺应该是不复存在了,当然,但起码,足够让观光者遐想。

增华阁也是一览鸟外亭、鹤林阁和南徐新城的绝佳处,和大部分游客一样,我们也兴致勃勃地登上了最高一层,凭栏眺望南山风景。

增华阁外貌

拾级而上,向增华阁楼顶攀登。

增华阁进口木门

底层梁太子塑像

阁内巨型摆件

增华阁内景

远眺南山和镇江风貌

万古长青亭

听鹂山房,为纪念隐居在南山的第一位隐士戴颙而建。

俯瞰园中景

这座花岗岩牌坊立于清朝,牌坊通过两幅横额、四根石柱点出了隐居在南山的三位历史文化名人,额梁上“招隐”二字清秀隽永,石条上的刻纹清晰可见,石柱的斑驳成色更是沧桑历史的见证,这是一座“宋戴颙高隐处”石坊,与厚重雄浑的牌坊甚为协调,精妙至极。

山间回望增华阁,蓝天下雄姿依然。

其间不泛品种各异的梅花树,满坡梅花竞相开放,这片坡地成为梅岭,想象到了寒冬腊月,形成真正香雪海的天地,该是多么浪漫。

梅岭

南山真是一步一景,而且处处充满历史典故。

是当年南朝梁武帝长子昭明太子箫统专门接纳士林中贫寒读书人的地方,端坐着太子的白石雕像,眼前这座建筑名曰读书台,厅堂正中,骨骼清奇,长卷在手,一幅神游古今之状。

如果有一整天时间徜徉在这片天地,细细品味每一处的文化古韵,该是多么雅致而有趣的事。

读书台

回望走过的山路

南山隐士塑像

离开南山

今晚入住镇江金陵风景城邦大酒店。

  • 经典现代山水游记散文
  • 大家旅游开心句子出去玩短句
  • 出国游必备基础20英语口语
  • 这个冬天我们北方
  • 屌丝高大上之行马丽星邮轮之旅
  • 鸿鹄逸游旅行高端旅游品牌启程
  • 三沙旅游路线详解西沙群岛旅游贴士
  • 男生最全旅行拍照技巧朋友圈
  • 哈尔滨推出数十项特色旅游项目
  • 项目名称普陀生态旅游休闲项目
  • 精品行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