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资源分类研究述评

来源:www.xysxzl.com时间:2021-01-04 09:40

旅游本体

邹伏霞

一、生态旅游资源分类的研究现状

生态旅游资源分类研究述评

1.基于学科依据视角的分类

李海军等认为目前主要将生态学、旅游地理学、环境学3个学科做为生态旅游资源分类的理论依据,并按时间分为两大类:一是依据传统的旅游地理学分类;二是旅游地理学、生态学和环境学相结合的分类。

分为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以及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两大类,一种是生态旅游资源本体属性“两分法”,不仅包含了“二分法”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两大类,分为景观恢复、自然生态、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三大类,另一种是生态旅游资源本体属性“三分法”,此分类中又包含两种方法,袁书琪(2004),如袁书琪(2004),①按生态旅游资源本体属性分类,田里、李常林(2004),如张建萍(2008)在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增加了人工自然生态旅游资源,赛江涛、张宝军(2004)将其命名为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可分为以下五种,代表学者有杨桂华(1999、2000),但也有学者持有不同意见,如郭来喜(1997) 等,马乃喜(1997),可分为民俗型、观赏型、探险型、科学型、狩猎型、保健型生态旅游资源六大类,可分为河湖、滨海、湿地、山岳、荒漠绿洲、冰雪地带、草原等七大类生态旅游资源,②按生态旅游资源形成原因分类,李俊清、石金莲(2007)根据当地的地域特色和属性,④按生态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分类,③按生态旅游资源主体功能差异分类,还增加了第三类:保护生态旅游资源,将生态旅游资源分为生态观光、生态科考、生态休闲、生态文化、生态运动、生态度假、生态探险旅游资源等,可分为内生型生态旅游资源和外生型生态旅游资源,程道品(2004)从旅游产品开发角度,乌兰、李玉新(2010)等,如张建萍(2001、2003),陈秋华、陈桂松(2009),唯有白光润(2002),方怀龙(2005),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1)以旅游地理学为学科依据。

2.基于生态旅游资源定义的分类

可以从多方面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分类,从资源范畴上又可以分为人文生态旅游资源、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从成因上又包含了次生型和原生型;从对旅游者的作用形式又包含了可视的、可感觉的;从旅游目的来看包含了度假、科考、观光、探险等生态旅游资源,程道品、阳柏苏(2004)认为根据生态旅游资源的定义,包含资源范畴、资源成因、资源对旅游者所表现的形式、旅游目的和动机四大类。

3.基于资源系统角度的分类

此分类思想是从某一目的或者需要根据资源之间的不同和差异从生态资源系统的归属性进行分类的一个过程,对水域进行分类又包含了瀑布、河流、滨海、温泉、湖泊等五大类,并对陆地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包含森林、荒漠、农业、草原、湿地等五个小类,并对这五大类更进一步进行划分,程道品、王金叶等(2009)依据旅游资源景观外貌特征及开发利用功能的相似性,并附以其他标准分成了两大类水域、陆地生态旅游资源。

(二)侧重实用性研究的生态旅游资源分类。

1.微观、专题或局部区域视角

分成人文和自然生态两个主类,除了主类亚类之外还有24种基本类型,龚克(2011)则从微观的角度,以桂林喀斯特地区为例,还有文化、沉积与构造、水域、山石、建设工程、洞穴、生物7个亚类。

分为了31个小的类别;在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分类上又分为生物生态、水体、地文、气候天象4个亚类;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分为人工自然型和人造文化型生态旅游资6源丰2个亚类,对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又进行了分类,陈洁(2006)则是根据属性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对亚类再次细分31小类,在此基础上,主要包含了人造文化、人工自然型两大类,对武陵源生态旅游风景区进行分类,分为人文生态和自然生态两大类、六小类,并又对这两大类进行了分类。

其中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又分为分为法律保护、地文生态、生物生态、天象生态旅游资源4类;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又从法律保护、经济产业型、文化获取型3方面进行细化,其中包含了15个生态旅游资源亚型,从自然和人文的角度对和龙市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分类,裴洪淑、吕弼顺等(2007)参照国家关于旅游资源分类标准和杨桂华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分类。

杨文凤、卓嘎、师学萍(2009)根据对藏东南生态旅游资源的实地调查,在对杨桂华(1999)生态旅游资源分类系统的基础上,其中第一级有3类,第二级有8类,利用创新型生态旅游资源分类的理念进行分类,主要采取的是三级分类的方法,全面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分类,第三级有37小类。

2.宏观、省域或跨省域视角

傅岳瑛、刘琴(2002)并不是从全国的范围进行分类,而是针对西部地区的生态资源进行分类,主要分为5类,除此之外还具有名族特色的民俗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历史价值的古遗址建筑、种类多样的生物生态、独特的地质地貌、交错的水体生态。

将山东省的旅游资源分为海滨海域、保护区、地质地貌、河流湖泊、生物5类,其中属于保护区的有地质公园、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等,田红(2005)以山东省为例。

从人文生态和自然生态进行分类,自然生态方面又包含了气候天象、地文生态、生物生态、水体生态4类,其中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又包含了人造文化以及人工自然等,张昕(2005)则是以黑龙江为例。

王妍(2009)从6方面包括原生文化、地貌生态、生物生态、水体生态、地质生态、气候天象对四川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分类,作者认为原生文化以及自然资源都属于生态旅游的范畴。

陈佳平(2011)将河南省生态旅游资源分为人文生态、自然生态两种,其中人文生态划分有别于其他学者的划分,分别为古陵墓文化、殷商文化、黄河人文风情、宋文化、中华祖先人文生态等旅游资源;自然生态里包含了森林、花卉、黄河沿岸、野生、山水名胜等。

杨龙、殷红梅(1998)依据贵州的具体情况,分别把贵州的生态资源分为博物馆生态、森林生态、地质标准层型剖面、特殊自然景观珍、稀动植物生态,从5种类型进行划分。

王娜、王明黔(2011)则是从4方面,即珍稀动植物、森林生态、博物馆、自然景观生态旅游资源对贵州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划分。

生态景观型25个,其中还有内陆湿地、滨海、河流生态、草地、园林、森林、农业生态、湖泊8类生态景观区域,主要有两个景观类、水体、陆地生态资源,王力峰、王志文(2012)则是从属性方面对广西的生态进行分类。

吴琳萍(2012)在参考王力峰景观生态学分类的基础上,将福建省生态旅游资源分为陆地和水域2大类,河流生态、森林、草地、农业生态、滨海、园林、内陆湿地、湖泊8个亚类,还有32个细类。

二、生态旅游资源分类研究述评

对学术界影响较大的、研究成果较丰硕、应用最广泛的分类是按照生态旅游资源本体属性的分类,在按属性分类中,其他视角分类在研究数量和应用程度上都有待加强,综上所述,我们发现,正如学者们所认为,仍然存在问题和矛盾,主要体现如下。

(一)按属性“三分法”分类。

但却在科普生态旅游资源小类中增加了“生态现象”,这些目前都属于保护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与“三分法”中人与自然共同营造的生态旅游资源亚类相同,这又与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中科普生态旅游资源有重叠(李俊清、石金莲),这与保护生态环境资源有所交汇,自然生态旅游资源还有南极、北极和冰川、自然保护区,并且野生动植物园也属于保护生态旅游范畴,在人文生态中还包括宗教名山,此分类系统不够完善,在“三分法”中。

(二)按属性“二分法”分类中的矛盾。

1.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的“亚类”说法各一。

部分学者根据国家标准的旅游资源可以将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分为生物生态、地文、水体、气候天象等;部分学者则根据主导因素进行分类,包括水体、陆地生态两大类;还有学者则是根据生态旅游原始的定义,分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

2.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亚类”说法不一。

而文化生态旅游资源仅仅包含宗教和民俗文化两大类;还有学者认为人造文化生态旅游资源、人工自然生态旅游资源都是属于人文生态旅游资源,部分学者认为古典园林、世界文化遗产、民俗生态文化、宗教文化、农业生态都属于人文生态旅游资源;部分学者认为人工、文化都属于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其中城市或者景观恢复都属于人工生态旅游资源。

3.自然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亚类”中的矛盾。

人造文化型中包含民族风情外,人工自然型将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野营地纳入此类,增加了历史文化遗产(古建筑、古园林、古遗迹等)和特种纪念馆、纪念地,扩大了原生文化旅游资源的范围,与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中“公园和保护区是最典型的生态旅游资源”相冲突。

(三)学科视角分类的局限性。

从学科视角分类,更有利于生态旅游资源的優化利用和GIS技术在资源调查与规划中的广泛应用,利用“三学科”相结合的方法,特别是景观生态分类的理论引入,环境与资源并重的思想也符合生态旅游的内涵,虽然规避了上述争议,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景观生态分类理论局限性

这与生态旅游的对象是原生的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正如王建军所说:现有的景观生态学对生态旅游的研究成果并不做经济可行性研究,特别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即生态旅游资源内涵不一致,并没有包含人文资源,甚至将这种人文资源完全排除在外,不顾及“发展”的科学研究是不合适宜的,景观生态分类理论在进行分类时,此外。

2.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局限性

3.“三学科”结合所提出的环境分类理念在实际操作中不好把握。

特别是一些不可量化的类型,如生态美、环境资源、多样性、美学资源等,评价体系也在探索中应用较少。

三、结语

生态旅游资源分类应该以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概念与内涵为依据进行研究,从而保持与生态旅游理念的一致性;从各省、各地实用研究需要来看,从理论研究视角看,严格将当地的旅游资源与生态旅游资源区别开来,在自然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大类下依据本地旅游资源在亚类细分上自圆其说,仍需以理论为依据,避免根据当地的旅游资源胡编乱套,我们发现各种分类体系和理念均有相应的优势和不足之处,通过上面的研究,百花齐放。

(作者单位: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旅游学院)。

  • 金华再添一个高速互通建金高速曹宅互通选址
  •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
  • 北京之旅
  • 景区导视系统标识分类
  • 纽约十大必游
  • 众信旅游2020第二季度可转债转股情况公告
  • 骑过摩托车旅游
  • 为了美食哪里旅游比较
  • 大河网友走遍河南红色旅游走进固始
  • 秦皇岛哪些旅游景点
  • 精品行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