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保障措施

来源:www.xysxzl.com时间:2021-03-02 10:31

旅游规划措施

第十一章 旅游发展保障措施。

包括组织领导体系、政策支持、公共服务、战略合作、人力资源、企业创新、持续发展等保障体系,该部分为旅游发展保障体系规划。

旅游发展保障措施

分管旅游的县委常委、副县长任副组长的“蕉岭县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以蕉委办[2009]39号文下发),深化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负责旅游产业的日常工作,尝试将涉旅行政管理职能归口合并试点,蕉岭县于2009年成立了由县长亲任组长,建立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成员由交通局、公路局、林业局、国土局、文体旅游局等10多个职能部门一把手组成,以“四分开”(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为导向。

1.1.2 从监管为主向服务为主进行转变。

文体旅游局由原来对微观主体的指令性管理转换到为市场主体服务上来,而把微观主体经济活动的管理交给市场调节,转换到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维护旅游企业竞争活动的公平、公正,应当从监管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化,蕉岭县旅游行政部门为成立于2011年的文体旅游局,即重点加强政策法规、战略规划、法规标准、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等方面的工作,为了适应当前旅游业的发展,通过规制市场行为和规范市场秩序,增进市场效率,降低市场经济运行成本。

1.1.3 推动旅游行政部门相关职能的市场化和社会化。

积极推进旅游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各级各类旅游行业协会在联系行业、沟通政府、调研政策、引导自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发展行业协会等产业中介组织,把应当由企业、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承担的职能转移出去,加快培育和发展旅游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按时有序推进各级各类旅游行业协会的人员和财务关系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脱钩,支持各种旅游企业联合体的建立,蕉岭文体旅游局应当根据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意见》的要求,在各细分领域形成企业之间的协调组织。

1.1.4 创新旅游资源一体化体制。

蕉岭县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并结合当地的资源状况、发展需求和产业模式等具体情况进行统筹,探索建立产品与市场相结合、开发与保护相统一的旅游资源管理体制,最终扫除蕉岭旅游产业迅速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性障碍,以进一步解决行政职能与企业行为交叉的问题,积极探索旅游景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的分离。

1.2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改革

为了推动蕉岭旅游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需要对旅游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2.1 优化旅游产业结构

并相应布局旅游业的六大要素,旅游产业区域布局要合理,要合理确定旅游业六要素“ 吃、住、行、游、购、娱”的发展比例问题,例如长潭镇重点发展观光旅游、三圳镇重点发展乡村旅游、南礤镇重点发展客家文化体验旅游,蕉岭县城以及另外的七个乡镇要根据自己的资源情况合理发展旅游业,首先,其次,作为全县来讲。

1.2.2 探索旅游景区市场化运营模式和创新传统盈利模式。

蕉岭目前的景区主要有长潭旅游区产生门票经济效益,因此探索和创新旅游景区的发展模式非常重要,探索重要景区(例如长潭旅游区、丘逢甲故居、谢晋元故居、石寨土楼等)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市场化运营模式,其他的景区(丘逢甲故居、谢晋元故居、石寨土楼等)经济效益不甚明显,积极发展通过旅游纪念品生产销售、开发演艺旅游及向旅游交通、旅游住宿以及旅行社等环节延伸的新盈利模式,重点加强标识系统、安全救援、无障碍设施、旅游厕所等内部服务配套建设,加强景区外部配套建设,改变单纯依靠收取门票来获得收入的盈利模式,景区(点)是一个地方旅游业发展的引擎,并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因此蕉岭必须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培育一批具有行业标杆意义的景区品牌,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通过市场竞争,其次,最后。

1.2.3 促进旅游新业态的发展

大力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积极发展旅游房车、邮轮游艇、缆车索道、数字导览等旅游装备制造业,一定要发挥“后发优势”,首先,其次,并在市场上抢占先机,最后,促进旅游新业态发展,推动资讯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等旅游业务的发展,蕉岭作为新的旅游目的地,支持咨询、规划、设计等旅游相关的智力型企业发展,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这就需要鼓励旅游商业模式创新。

1.2.4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发展工业旅游,发展工业旅游,发展休闲养生旅游、客家文化旅游,利用一线天酒厂、白珍珠酒厂工业企业,作为蔬菜基地的三圳镇、新铺镇的昂天塘茶厂等与旅游结合发展乡村旅游,旅游与休闲 养生、客家文化等融合,具体来讲:首先,例如,其次,例如,再次,例如,并将相应的农产品加工成旅游商品销售给游客,推动旅游与第二产业的融合,推动旅游与第三产业的融合,蕉岭要积极推动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推动旅游产业与第一产业的融合。

1.2.5 构建完整的旅游产业链

大力发展景区(点)、旅游住宿设施、餐饮设施、旅游交通、旅游商品、旅游娱乐等,蕉岭应当坚持“大旅游”的理念,最终实现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从而构建“ 吃、住、行、游、购、娱”的完整旅游产业链。

2 本次规划与相关规划的衔接。

2.1 《广东省梅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的衔接。

《广东省梅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以下简称“梅州旅游总规”)作为上位规划其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形象定位对蕉岭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本版规划需要与其进行一定的衔接。

2.1.1 旅游目的地发展目标的衔接。

蕉岭在本轮旅游规划中仍然注重客家文化的挖掘,尤其是挖掘具有当地特色的长寿文化、台乡文化、好客文化,“梅州旅游总规”中的发展目标定位为“世界客家之都”,近几年来梅州确实打出了“客家”的品牌,在国际、国内均具有很高的影响力,作为梅州市的一个县。

2.1.2 空间总体布局的衔接

蕉岭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一个核心、两条环线、三处节点、四条廊道、五大组团”确立总体空间布局规划为“一个核心、两条环线、三处节点、四条廊道、五大组团”,“梅州旅游总规”确定的总体空间定位为“156”,其中蕉岭位于“5大旅游区”中的“北部山水观光休闲旅游区”,即1个旅游中心城区、5大旅游区、6条旅游景观廊道,“6条旅游景观廊道”中的“北部廊道”。

2.3 与《蕉岭县城总体规划(2007-2020年)》的衔接。

本版旅游规划与之进行了很好的衔接,《蕉岭县城总体规划(2007-2020年)》对县域发展、产业布局、城镇发展战略及空间结构、城市性质及空间结构进行了明确定位。

2.3.1 县域发展定位的衔接

本版旅游规划将城市旅游作为核心旅游产品予以开发,将蕉岭县城打造成为一个著名的“客家山水旅游小城”。

2.3.2 产业布局规划的衔接

并作为重点旅游规划项目予以规划,《蕉岭县城总体规划(2007-2020年)》对“一轴五片”的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强调了205国道、天汕高速公路和杭广铁路发展轴线的重要,本版旅游规划也注重了这一点,本版规划仍然强调长潭旅游区的重要,同时,作为蕉岭县唯一的4A级旅游区。

2.3.3 城镇发展战略的衔接

《蕉岭县城总体规划(2007-2020年)》所强调的“强化中心、打造脊梁、梯度推进、保育生态”的城镇发展战略符合本轮旅游规划的发展战略,本轮规划重点将县城打造成为“旅游小城镇”,梯度推进,同时也要注意打造重点乡镇(例如新铺镇、广福镇、南礤镇等),发挥其中心辐射和带动功能,保护自然生态和客家文化环境。

2.3.4 城镇空间结构的衔接

以新铺镇、广福镇为重点城镇,本版旅游规划兼顾了《蕉岭县城总体规划(2007-2020年)》中“三中心、四轴线、三片区”、“中心城镇-重点城镇-一般城镇”的开放式带状城镇空间结构形态,以蕉城镇为中心,同时在旅游交通上重点依托三轴线、三片区进行旅游开发。

2.3.5 城市性质的衔接

本版旅游规划依托“一河两岸”将蕉岭县城建设成为“客家山水旅游小城”。

2.3.6 城市空间结构衔接

对于县城旅游发展而言,重点发展旅游老城区、“一河两岸”区域,有效地衔接了《蕉岭县城总体规划(2007-2020年)》对于县城空间结构的划分。

2.4 与《梅州市蕉岭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的衔接。

《梅州市蕉岭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对旅游产业的用地方面进行相关规定,本版旅游规划与之进行了有效衔接。

2.4.1 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先的衔接。

本版旅游规划涉及到旅游交通的规划与建设,在长潭自然保护区和蕉岭皇佑笔自然保护区开发旅游时,要与《梅州市蕉岭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衔接,尤其是在建设用地方面,要避开核心区,同时避免对于环境的污染。

2.4.2 与建设用地空间管制的衔接。

本版旅游规划将重点开发长潭自然保护区和皇佑笔自然保护区,除了考虑建设用地的面积约束之外,禁止将项目布设在核心区。

2.4.3 与土地利用用途管制分区的衔接。

但石窟河两岸以及国道沿线均为开发建设的允许区,重要的旅游项目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城镇建设用地区、风景用地区以及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的划定与用地面积的约束。

2.4.4 与中心城区及镇(园区)土地利用的衔接。

所以这一段区域为旅游设施建设的集中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中心城区西北部,县城作为旅游接待设施建设的集中区域,要充分考虑“土规”对于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的规定以及具体用地数量的约束,中心城区划定风景旅游用地区面积为111公顷,石窟河沿岸区域。

2.4.5 与重点项目建设的衔接

在长潭旅游区修建重点建设项目,同时注意铁路建设对于长潭自然保护区和石窟河沿岸景观的影响,旅游交通的建设注意《梅州市蕉岭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的规定与约束,注意107公顷用地数量的硬性约束。

2.5 与《蕉岭县生态发展规划(2011-2020)》的衔接。

《蕉岭县生态发展规划(2011-2020)》对战略定位、总体目标、功能区划、重大行动计划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规定,本版旅游规划与之进行了有效衔接。

2.5.1 战略定位与总体目标的衔接。

尤其是“生态蕉岭,本版旅游规划充分吸收《蕉岭县生态发展规划(2011-2020)》对于蕉岭战略定位与总体目标的规定,将蕉岭旅游业发展战略定位为“广东省的大海西”、“中国大陆首个对台开放的自由县”、“广东精神的践行地”、“全县融合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幸福家园”的规定。

2.5.2 功能区划的衔接

☆ 《蕉岭县生态发展规划(2011-2020)》将蕉岭生态功能区划分为商贸发展区、工业发展区、生态发展区、禁止开发区等4 类区域,每一类区域均涉及到了旅游业的发展。

☆ 商贸发展区要建设成区域重要的休闲度假旅游基地,大力发展星级酒店、完善碧水美食街、府前购物步行街和休闲娱乐街建设,这与旅游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推进石窟河生态长廊建设工程、镇山森林公园续建工程和石窟河一河两岸生态长廊建设工程。

布点遵照生态保护原则进行,加快发展生态旅游,加大对丘逢甲故居、谢晋元故居等名人故居和自然山水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样本次规划也对这些区域进行了重点项目的布点,☆ 工业发展区。

组织精品旅游线路,推动旅游快速发展,加快发展生态旅游,布设了众多的重点旅游项目,构建特色旅游产品体系,打造特色旅游景区景点,长潭自然保护区、皇佑笔林场等自然山水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有限发展与生态发展区功能相容的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等相关产业,加大对罗福星故居、石寨民俗村等名人故居,但是一定要遵循生态区划的规定,☆ 生态发展区,本区域是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尤其是石寨民俗村、长潭自然保护区和皇佑笔自然保护区更是旅游发展的重点区域。

☆ 禁止开发区,主要涉及到镇山国家森林公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皇佑笔市级自然保护区,这就需要在旅游开发时要确定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根据相应的规定进行相应开发级别的旅游开发活动。

2.5.3 重大行动计划的衔接

本版旅游规划的重点项目与《蕉岭县生态发展规划(2011-2020)》的重大行动计划高度吻合,本版旅游规划重点打造石窟河两岸成为“十里画廊”、长潭旅游区的开发和建设以及星级酒店的打造等,例如。

2.6 与其它相关规划

2.6.1 与《蕉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衔接。

☆ 四大功能区划定与旅游的衔接。

重点发展特色种养和休闲农业以及生态旅游业,现代绿色产业发展区域布局中的长潭旅游区和东线、西线、中线定位为健康生态休闲旅游开发区,这与本次旅游业功能区划是一致的。

☆ 重要任务与旅游的衔接。

重点抓好以“一城一山一长廊”为主要内容的景区景点规划建设,把发展健康休闲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加快发展健康休闲旅游业,也是本版旅游规划要重点规划和开发的旅游产品和重点项目,树立“全县大景区、全县目的地”和“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理念,以“一村一馆二园三名居”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旅游精品工程建设,“十二五”期间,这些规定基本上涵盖了蕉岭的主要旅游资源。

2.6.2 《蕉岭县交通运输体系“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衔接。

☆ 公路规划与旅游的衔接。

“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镇山国家森林公园环山公路、 G205国道—湍塘(浦梅铁路蕉岭站)、石湖—蓝源公路等,这对于镇山国家森林公园、国道205沿线以及石湖村的旅游开发非常重要。

☆ 汽车站场与旅游的衔接。

建设蕉岭汽车客运站、蕉岭县货物运输中心站、蓝坊客运站、广福客运站及三圳招呼站、南礤招呼站,这对于梅州市至县城以及至各个乡镇旅游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乘坐公共交通的游客而言。

☆ 铁路建设与旅游的衔接。

这将有利于外地游客乘坐火车直接到蕉岭,为远程游客的到来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重点建设龙梅铁路途经蕉岭段。

☆ 水路建设与旅游的衔接。

这与本版旅游规划重点打造长潭旅游区以及石窟河“十里画廊”的规划发展思路是一致的,充分发挥长潭库区和石窟河水运优势和潜力,进而推进长潭水库水上客运的更大发展,做好做活长潭旅游区“旅游”文章,以蕉岭县大力发展旅游业为契机,争取把长潭旅游风景区与平远五指石旅游风景区连接起来,努力形成梅州市北部旅游线路,配套建设港口码头,同时。

3 政策支持发展体系。

3.1 搭建多渠道、多元化投融资平台。

3.1.1财政投入

政府先行投入一定量的资金搞好旅游带基础设施建设,给排水系统、旅游垃圾处理设施、旅游环境综合整治等基础设施项目,以增强景区项目投资开发吸引力和投资商的投资信心,需要建设大量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营造出景区投资开发氛围,这类项目只有靠蕉岭县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投资,以及启动开发部分景点项目,如旅游交通、旅游标识、游客中心等,作为发展初级阶段的蕉岭旅游,在较长时期内还需要依靠一定的财政资金,另外,一般没有直接经济效益或直接经济效益很低。

3.1.2 招商引资

提升该旅游企业的资本运作能力、产品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培育旅游市场主体,吸引外部资金介入旅游业的开发,提高外来资金、民间资本投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举办旅游投资研讨会和项目招商交易洽谈会,引入市场机制,蕉岭旅游业的发展应当走市场化的道路,鼓励企业根据自身条件采取公开权益融资、相关权益融资或债务融资的方式进行融资,政府主管部门要深化改革,剥离景区(点)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职能,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制定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同时。

3.1.3 争取国家专项资金

蕉岭作为国家限制开发区和全省生态发展区域,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蕉岭可以争取国家的专项资金发展当地旅游业,只能发展对环境影响比较低的产业,旅游业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3.2 调整土地使用制度

3.2.1 调整土地用途结构,向旅游用地倾斜。

风景旅游用地面积共为112公顷,蕉岭县土地用途结构划分为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地区、林业用地区、城镇村建设用地区、工矿用地区、风景旅游用地区、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等,从目前蕉岭旅游发展的实际和未来蕉岭旅游的规划来讲,根据本版旅游规划向旅游用地倾斜,土地使用面积过少,须调整土地用途结构,分布为长潭镇97公顷、蕉城镇14公顷、蓝坊镇1公顷,目前,致使重大的旅游项目无法落地,因此。

3.2.2 制定政策,允许土地流转。

主要分布在石窟河两岸、国道205及天汕高速公路沿线区域,鼓励农用地向旅游业(尤其是农家乐等乡村旅游项目)进行自由流转,占土地总面积的9.19%,占土地总面积的76.97%,农用地可以进行自由流转,占土地总面积的3.26%和2.12%,蕉岭县农用地面积为8833公顷,园地和其他农用地分别为3133公顷和2038公顷,林地面积为74017公顷,根据国家土地相关法律,主要集中于县域内耕地的周边区域,蕉岭县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尤其是流转到经济效益高、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行业和部门,部分零散分布在县东部、西部地势较为平坦的盆谷地带,根据2009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旅游业具备这样的条件,遍布全县,除基本保护农田之外,因此,同时要确保相应农民的利益。

3.2.3留置部分机动用地,以满足旅游用地的需要。

在新一轮的“蕉岭县土地总体规划”修编中,蕉岭县要预留部分机动用地,以便为旅游业进一步发展、修建旅游接待设施和基础设施预留土地,以满足旅游业用地的需要。

3.3 建立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3.3.1 政府设置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专门单列“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从而在财政上确保蕉岭旅游业的顺利发展,并保持每年不低于财政预算的增长速度,在县财政预算中,该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旅游宣传、旅游业发展奖励以及扶持乡村农家乐旅游发展等方面。

3.3.2 积极利用台乡优势,向台胞募集资金。

积极联系台胞,拥有台胞46万人,向台胞募集资金或者成立相应的基金委员会,蕉岭,是著名的“台乡”,因此应当发挥这一优势,举办各种活动,并承诺用于旅游业专项发展。

3.3.3 积极向国家相关部门进行申请资金支持。

作为国家和广东省重点扶植的生态发展区,蕉岭应当积极向国家相关部门申请专项资金,用以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旅游产业。

4 公共服务保障体系。

4.1 加强旅游电子政务建设

4.1.1 提升旅游行业管理信息化水平。

蕉岭一定要提高旅游电子政务对市场准入和监管支撑能力,建立健全旅游专业气象、地质灾害、生态环境等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和突发事件应急系统,规范旅游预报监测系统,增强灾害防范能力,增强宏观决策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提高横向协同效率,业务协同和政务公开,建设和完善决策支撑体系,作为后起的旅游目的地,推进旅游安全保障信息化,实现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4.1.2 鼓励信息技术在旅游各环节的应用服务创新。

促进技术成果转化,移动通信技术在景区注量分析、客流引导、应急处理等领域的应用,蕉岭要大力培育信息技术在旅游行业的应用产品与解决方案创新,推动信息技术在旅游消费、旅游生产经营过程、旅游服务管理过程的应用,重点发展智能终端技术在数字化导览、电子地图、定位认别、移动支付、多点通信等领域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在电子票证、旅游一卡通、景区资源管理等领域中的应用,加强产业合作。

4.1.3 加强新技术与客家文化的对接融合。

要积极利用网络引导客家旅游文化建设,建立数字化客家旅游文化资源与共享传播平台,作为“客家文化”深厚的蕉岭,以多媒体技术丰富蕉岭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产品宣传的客家文化要素,丰富这一文化的内涵,促进蕉岭旅游整体形象的树立与宣传。

4.1.4 推进信息技术在节能环保和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旅游环境的监控预警,鼓励旅游企业利用信息技术降低能源使用,对重点设施、重点企业实施排放监督,对自然资源、客家文化资源实施监控保护,为客观评价旅游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提供数字化手段,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4.2 引导旅游业信息化建设

4.2.1 发展与新一代互联网特征相适应的多元化旅游营销模式。

建立跨网络、跨终端的多元化旅游营销能力,构建三网融合机制下的蕉岭旅游目的地营销体系,蕉岭旅游企业,通过综合性门户网站、网络论坛、微博、定位服务、社会性网络服务等互联网应用模式开展旅游宣传和营销活动,要加强与大型互联网企业的合作。

4.2.2 鼓励旅游企业积极发展在线业务。

搭建旅游企业应用服务平台,蕉岭县旅游行政部门,支持旅游企业建设和应用辅助决策支持信息系统,提升旅游企业数字化管理和网络化经营水平,推动旅游电子商务企业的集团化、网络化经营,鼓励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为旅游产业提供基本网络的交易服务、业务外包服务、信息外包服务,要加强对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引导、支持旅游企业以信息技术推动管理和服务流程再造,提高商务运营效率,创新电子商务服务模式。

4.2.3 鼓励旅游电子商务市场的多样化发展。

蕉岭县旅游行政部门,要鼓励在线旅游企业进入传统旅游市场,促进旅游资源信息流动和集约发展,加快电子商务在旅游产业的普及,推动旅游电子商务市场的多样化发展,鼓励旅游电子商务市场探索新模式,培育新业态。

4.3 全面推进全市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网络建设。

4.3.1 建立旅游目的地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目的地营销为核心的目的地综合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各级目的地旅游网站、多语种海外网站,要通过示范引导等方式建立以公共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蕉岭县政府及相关旅游行政部门,为旅游者提供便利的咨询和指南服务,完善12301旅游服务热线,拓展服务内容,探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模式和运营模式。

4.3.2 规划建设无线通讯服务系统。

蕉岭旅游行政部门,要丰富旅游信息服务内容,加快区域旅游资源营销、旅游代理、电子支付和安全认证的一体化服务,以信息技术支撑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发展,形成点面结合的区域数字旅游体系和产业链,积极推动目的地旅游综合信息服务示范建设。

4.3.3 加强旅游信息网络建设

同时也要调整网络信息结构,加快网络查询速度,目前已经初步建设了旅游信息网络,以方便游客通过网络查询蕉岭旅游讯息,蕉岭县,但是旅游讯息的发布与更新要及时。

5 战略合作保障体系。

5.1 引导区域协作发展意识,强化产业聚合及辐射作用。

5.1.1 积极融入周边省域旅游圈层。

将这些旅游目的地的游客吸引和分流一部分到蕉岭,蕉岭,从而解决游客量不足的问题,在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旅游线路的组织方面形成优势互补,位于粤闽赣交界区域,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因此应当积极融入福建的“大海西旅游区”、江西的“赣南旅游圈”,开展恰当的营销策略。

5.1.2 加快融入“梅州旅游圈”区域。

蕉岭,作为“梅州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融入这一圈层,要与周边的县(例如平远县、梅县)进行旅游线路组合,组成一个旅游环线,发挥最大的旅游效应。

5.1.3 在本县域内,引导各个旅游景区(点)加强合作。

尤其是同类型的旅游景区(点),因此需要各个景区(点)之间要加强合作,景区(点)的最大特点就是比较分散,以形成主题相同的旅游线路产品,强化旅游产业的聚合及辐射作用,蕉岭,例如丘逢甲故居、谢晋元故居、罗福星故居等。

5.2 推动区域内外旅游资源的一体化。

旅游资源区域一体化的实现方式主要有职能一体化、区域一体化和规划一体化等三种形式:。

5.2.1 积极推动梅州市旅游资源规划一体化。

除了客家文化旅游资源之外,对其他类型的旅游资源(例如自然旅游资源、名人故居旅游资源等)均可以采取这种旅游资源一体化的方式予以开发,蕉岭县客家文化深厚,为了确保游客欣赏和体验客家文化的完整性,这样必将避免因为行政分割而导致的旅游资源分割现象的发生,作为“世界客都”梅州市的重要县域,须进行“统一规划”,从而使得梅州市的旅游业取得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

5.2.2 积极实施蕉岭县旅游资源区域一体化。

针对其他的同类旅游资源,蕉岭旅游资源的一大特点就是分散严重,这不利于旅游资源的整体规划和开发,统一名居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开发,为此应当积极成立“蕉岭县名居旅游资源开发委员会”或类似的机构,同样的,例如“三名居”之中的丘逢甲故居分布在文福镇的逢甲村、谢晋元故居分布在新铺镇的尖坑村、罗福星故居分布在蓝坊镇的大地村,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方式进行区域一体化开发。

5.2.3 大胆尝试蕉岭县旅游资源职能一体化。

蕉岭县的旅游资源丰富,因此蕉岭可以探索“旅游资源职能的一体化”,有时不利于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但是这些旅游资源分属于建设、文化、林业、旅游等不同的职能部门,尤其是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开发方面的权限,这就有利于从整体上规划、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资源,包括“山、潭、林、楼、村、河”等各类旅游资源,即将相关职能部门涉及到旅游资源的权限集中到一个部门,也必将产生最大的综合效益,由于各个部门的利益和出发点不同。

6 企业发展创新体系。

6.1 巧用科技成果创新旅游产品经营与管理。

6.1.1 引入电子商务系统,创新旅游产品经营与管理。

旅游电子商务的引入,旅游电子商务是指以网络为主体,以旅游信息库、电子化商务银行为基础,蕉岭作为后发的旅游目的地要积极引入旅游电子商务系统,利用最先进的电子手段运作旅游业及其分销系统的商务体系,创新了旅游产品经营与管理的模式,以提升经营与管理效率。

6.1.2 运用企业融合的理念和技术,发展旅游新业态。

促进旅游业和工业、农业、文化、体育、教育、林业、水利等行业和领域的融合发展,拓展旅游要素体系,发展旅游新业态,蕉岭,通过要素的链接与各相关产业相互渗透,打破旅游产业传统边界,发挥旅游业对金融、现代农业、新能源产业、仓储物流、信息咨询、文化创意、影视娱乐、会展博览等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促进作用,要大力延伸产业领域,促进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6.1.3 运用管理思想和科技成果,实施精细化和标准化管理。

将管理创新落实到旅游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的各环节,蕉岭旅游的发展,减少执行过程中不必要的消耗,要积极吸收新的管理思想和科技成果,提高效率,进一步提升市场领先能力和塑造成本领先优势,例如通过引入六西格玛精细化管理和ISO标准化管理,实施精细化和标准管理,体现精细化管理的经济效益。

6.2 开展科技金融创新

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券和中期票据,需要对符合旅游市场准入条件和信贷原则的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加大多种形式的融资授信支持,为旅游企业的资本运作提供直接有效的资金支持,鼓励各类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对发展前景好、吸纳就业人数多以及运用新技术的中小旅游企业开展业务,这就要求依托科技手段进行金融创新,对于蕉岭而言,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贷款利率,资金对于一个地方旅游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建立旅游发展专业基金公司。

6.3 支持民营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

加大民营旅游企业运用现代科技成果的力度,要鼓励民营旅游企业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自主创新,加快民营旅游企业对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节能减排、安全监控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提升现代科技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旅游业研发创新体系,加快其专利技术转化步伐,促进民营旅游企业与国内外高校、各类研发机构开展广泛的科研合作,提高全行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加大资金扶持,蕉岭县政府以及旅游行政部门,出台相关政策与法规。

7 人力资源保障体系。

7.1 快速聚集国际化旅游人才

蕉岭政府和旅游行政部门,发展国际旅游人才市场,培育一批国际旅游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与旅行理事会等国际组织的合作,加大引进国外旅游人才工作力度,为全面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旅游人才队伍奠定基础,有序引进海外高端旅游教育和研究人才,完善出境旅游培训管理制度和措施,开发境外优质旅游教育培训资源,加强与国外高水平知名旅游企业合作,制定国外旅游人才资源供给、发现评价、市场准入、使用激励、绩效评估、引智成果共享等办法,推进蕉岭旅游专业技术人才职业资格国际、地区间互认,建立海外旅游高层次人才特聘专家制度,要建设海外旅游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和人才需求信息发布平台,加强旅游经营管理人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国际化联合培养,探索实行技术移民,积极参与双边、多边和全球性、区域性教育合作,建立培训实践合作平台。

7.2 健全人才培训、教育培养体系。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推动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要构建体系完备的旅游教育体系,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开放式培养体系,蕉岭县政府和相关部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支持用人单位为旅游从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提供条件,鼓励旅游从业人员采取多种形式接受继续教育,鼓励企业接收旅游职业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制定优惠政策,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积极推动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构建网络化、开放式、自主性继续教育体系,满足蕉岭经济社会对高素质旅游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鼓励企业加大对旅游职业教育的投入,推进旅游继续教育与工作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务(职称)评聘、职业资格等人事管理制度的衔接,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健全旅游继续教育激励机制,提升旅游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加大对旅游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旅游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从源头上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统筹职业教育发展,建设一批示范性国家级旅游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建立健全旅游从业人员长效培训管理体制,依托大型旅游骨干企业、重点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上,加强旅游从业人员业务培训和素质培养,分类制定在职人员定期培训办法,有针对性地实施各级、各类旅游人才培训工作,整合利用现有各类职业教育培训资源,支持发展各类专业化培训机构,加强职业培训。

7.3 完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

7.3.1 建立健全旅游人才发展体制机制。

完善旅游从业人员的养老和医疗保障机制,支持用人单位为各类旅游人才建立补充养老、医疗保险,完善导游等级制度,鼓励旅游从业人员积极参加旅游部门及其他部门开展的职业技能大赛、职业模范评选等比赛,增强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归属感和荣誉感,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完善人才管理体制,探索建立导游合理薪酬体系,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人才制度环境,蕉岭县政府和相关部门,创新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着力提高一线员工的收入。

7.3.2积极推动旅游人才市场的规范发展。

满足旅游人才多样化需求,维护各类旅游人才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制定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基础性作用的政策措施,要健全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的旅游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健全旅游人才人事代理、社会保险代理、企业用工登记、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人事档案管理、就业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蕉岭县政府和相关部门,完善劳动合同、人事争议仲裁、人才竞业避止等制度。

8 持续发展保障体系。

8.1 成立旅游区旅游安全领导小组。

8.1.1 健全旅游安全保障机制

积极打造集旅游安全规章、旅游安全预警、旅游安全控制、旅游应急救援、旅游保险“五位一体”的旅游安全保障机制,负责全县旅游安全的一系列事务,加强旅游目的地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健全旅游安全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建立相关部门参与的“蕉岭县旅游安全领导小组”,以2009年成立的“蕉岭县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为依托。

8.1.2 建设旅游应急救援网络

整合现有的旅游救援机构,加强协同配合进行旅游紧急救援的能力,促进专职旅游救援队伍建设,应将旅游应急救援纳入目的地应急管理系统,加强旅游医疗急救设施建设,建立旅游应急救援综合协调机制,蕉岭,进一步完善旅游景区与医疗机构、公安、消防、交通等单位的急救合作机制,完善城市卫生医疗体系,建设景区医疗急救点和服务点。

8.1.3 进一步完善旅游保险制度。

推进旅游保险险种和理赔机制不断完善,鼓励保险企业开发适合不同游客群体的旅游保险产品,完善旅行社责任险,进一步推动蕉岭旅行社统保示范项目的实施,探索建立综合旅游保险,进一步保障游客的权益,推进旅游保险业的发展,提高理赔效率,扩大投保范围。

8.1.4 加大对旅游企业日常安全生产工作检查和监督力度。

突出抓好旅游交通安全、旅游饭店安全、旅游景区游乐设施安全和旅游餐饮安全,蕉岭县政府和旅游部门,加强日常旅游安全救援的演练,切实落实旅游安全属地化管理和旅游安全事故责任归属机制,要加大旅游安全设施投入,进一步完善旅游安全事故处理预案,重点加强对游客运载工具、旅游设施设备、大众娱乐场所、餐馆摊点等设施和场所的安全检查,提高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8.2 严格控制各类污染物排放总量。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蕉岭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和资本,所以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蕉岭一定要严格控制各类污染物排放总量。

8.2.1 实施低碳旅游发展方式

旅游业碳排放占世界碳排放总量的5%,据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统计调查,这说明作为旅游业后发力的蕉岭一定要严格控制旅游交通、宾馆、餐饮、景区(点)等旅游部门所产生的CO2排放总量,实施低碳旅游发展方式。

8.2.2 严格控制各类旅游垃圾的数量,并及时处理。

是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对环境影响的另一种副产品,旅游垃圾,蕉岭旅游景区和旅游主管部门一定要严格控制各类旅游垃圾的数量,避免对环境造成过度的污染,同时也影响了景观的视觉效果,因此,并通过填埋、焚烧、降解等方式及时处理。

8.2.3 严格控制其他各类污染物总量。

除了CO2、旅游垃圾之外,旅游业还会产生噪声、废水等其他对环境产生影响的物质,因此要同时严格控制这类污染物总量,尽最大可能的降低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力度。

8.3 全面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8.3.1 严格控制各类污染物总量。

根据《蕉岭县城总体规划(2007-2020)》对于各类污染物的总量排放规定,蕉岭县要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认真落实,尤其是在县城的区域,更要严格进行控制。

8.3.2 严格控制具有污染的企业入驻县城。

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的行业在县城区域进行布局,在源头上控制污染,根据《蕉岭县城总体规划(2007-2020)》的规定。

8.3.3 加强县城的绿化及美化

加大对县城的旅游及美化工程,县城的主要干道、石窟河两岸要进行旅游及美化工程,凭借县城扩建和新城区建设的契机,为蕉岭县城发展成为“客家山水旅游小城”奠定坚实的环境基础。

第十二章 近期行动计划。

重点要以提升旅游产业的地位和推进战略合作为驱动力,该部分是近期内蕉岭应开展的工作,在重点优势领域保持、在重点薄弱环节上实现突破,推动蕉岭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形成一套有效的工作体系,以保持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旅游地产与新的龙头企业为核心,以人才建设、质量提升为主要支撑,以开发旅游与拓展旅游市场为突破口。

1 行动目标

1.1 两个升位

一是把蕉岭建设成为广东省旅游强县之一,将蕉岭建成梅州旅游的副中心、“广东著名的旅游地”,到2015年,二是将旅游产业建成为蕉岭县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使蕉岭的产业实现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1.2 六个跨越

六是旅游人才建设实现跨越,二是旅游品牌建设实现跨越,初步培育出3-5个在广东省及台湾地区具有强大影响力、高知名度的旅游品牌,四是重点市场开发实现跨越,一是产业地位实现跨越,整体竞争实力提升,港澳地区等客源市场实现大幅增涨,三是实现旅游竞争力的跨越,台湾、珠三角,五是实现农业旅游丰产跨越,地方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上台阶,使农业旅游成为农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打造1-2家旅游企业进入广东省行业百强,旅游成为蕉岭县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蕉岭整体旅游形象的市场知名度大幅提升。

2 行动任务

2.1 抓定位提升,实施政府主导发展计划。

形成强有力的政府主导旅游产业发展体系,蕉岭旅游业发展正处于发展上升阶段,要进一步提升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旅游业综合性强、依托性大、关联度高、覆盖面广,因此。

进一步明确旅游业在蕉岭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和优先扶持发展的服务龙头产业,1)建立旅游支柱产业的地位,将发展旅游作为全县的重大战略。

2)强化政府主导机制,将推进旅游业发展及旅游规划实施纳入县、乡两级政府及部门的工作目标,完善和强化“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行业主管、市场主体、部门联动和社会参与”的综合推进体系,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和荣誉制度。

3)提升旅游部门职能,完善和充分发挥旅游部门的职能作用,拓展旅游部门在引导休闲度假、旅游安全救援、自助旅游管理等方面的职能。

2.2 抓市场开发,推动旅游客源全面增长计划。

对市场开发做出突出贡献的旅游机构、企业及个人等进行奖励,构建主动开发市场的动力机制,要加大旅游宣传促销资金投入,在全省的机场、码头、主要车站、交通主干线及城市出入口和重要公共场所设置旅游形象公益广告,将旅游宣传纳入全省战略推广体系,☆ 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宣传促销机制,制订奖励政策措施,加大对省内和中央主流媒体、境外尤其是港澳台重点媒体和国际航班、列车媒体的宣传力度。

联合开发旅游线路,☆ 加大国内旅游市场开发力度,联合福建策划蕉岭北部与福建平远县沿线自驾线路,积极培育中西部客源市场,在重要客源地设立蕉岭服务中心,重点开拓省内客源市场,大力发展华东、华南客源市场,实施旅游客源地零距离服务工程,推进区域合作。

举办旅游博览会,☆ 大力开发港澳台旅游市场,在主要入境客源市场设立旅游办事处,在主要地区举办蕉岭专场旅游展览会,积极参加重点客源地、重点客源城市的旅游博览会。

☆ 实施市民休闲旅游计划,积极推出“一卡通”、“一票通”优惠套票、 “一票多站”等灵活实惠的新形式,并与省内企业联合,成为企业奖励旅游、福利旅游的试点或示范单位。

构建覆盖海内外主要客源市场的蕉岭旅游促销网络,☆ 建立和完善网络营销平台,开发蕉岭旅游信息网外文网页,与国内各大著名网站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深化网络营销,建立蕉岭旅游咨询网、触摸屏、咨询台,及时更新蕉岭旅游信息。

整合优化蕉岭各类旅游节庆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加强蕉岭在外的形象,策划一组反映蕉岭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节事活动,在重点客源区举办蕉岭旅游周,☆ 举办蕉岭旅游文化系列活动,打造一台融入长寿、客家文化(客家历史)、名人事迹在内的晚会,完善节庆链。

2.3 抓龙头项目,推进重点项目招商引资和建设计划。

依托新城区综合开发建设,以文化资源优势为依托,规划建设3个旅游休闲度假区,打造一批精品节庆和特色文化演出项目,本着改扩建一批、新建一批、规划一批重点项目的基本原则,培育2个文化旅游项目,☆ 加强旅游大项目建设,引进一批旅游企业,依托山、河、湖、森林等休闲度假资源,按照综合开发的思路。

近期重点是:台湾创意文化产业园、长寿村(石湖)、高档酒店(麻坑)、旅游交通线(绿道+自驾车道)、十里画廊(麻坑至逢甲大桥)、长潭湖滨度假项目、逢甲村客家社区营造项目、皇佑笔山地度假项目,☆ 重点建设打造一批大型精品旅游景区,政府在规划设计、政策、资金等方面应给予支持。

建立服务型政府,☆ 组织举办系列重点项目招商推介活动,制订产业联动发展战略和配套的政策,编制重点项目招商材料,重点推出2-3个精品招商项目,相关部门要制定包括土地、税费及配套优惠政策在内的招商引资优惠扶持政策,包括项目建议书、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策划及旅游目的地规划、具体合作意向、优惠政策及法律文件等,组织不同类型的项目招商洽谈会,建立固定平台,转换政府职能,鼓励和吸引其他产业的大企业集团向景区、旅游地产、宾馆等旅游产业的投资,拓宽招商渠道,综合考虑项目特色、资源品位、配套条件、市场潜力、组合能力、带动作用及依托的社会经济环境等。

2.4 抓城市旅游,推动旅游产品开发计划。

规划以城市RBD为依托的夜间旅游消费聚集区,培育夜间消费氛围,力争初步培育出5条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特色文化街区,☆ 规划建设一批特色街区,开发建设一批适应游客和市民休闲需要、满足市民需求的夜间游乐设施,策划一系列城市夜间露天、街头表演活动,吸引居民和游客夜间外出活动,如客家文化一条街、长寿街区、名人一条街、台湾文化一条街、演艺一条街等,激活晚间休闲消费,鼓励旅游城市、旅游景区的餐饮、娱乐、购物商场等,营造夜生活氛围,延长经营时间,三年内。

☆ 策划节事和特色活动项目,延长旅游节事链,举办一系列独具地域特色的节事活动,以节事留住游客,形成旅游消费热点,以活动营造气氛,重点是公务商务、会议会展、奖励旅游、购物美食、室内休闲娱乐、水上运动等产品,要围绕双周末、春节黄金周、清明节、“五一”、“重阳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小长假”和“十一”黄金周、学生和教师的寒暑假等,以赛事吸引眼球。

☆ 策划一批旅游休闲项目和夜间娱乐活动,策划一批类似“客家迁移史”“耄耋老人技艺表演”等舞台演出活动,重点是推出健身养老、药浴足疗、耄耋老人音乐会等休闲旅游产品,推出“彩船夜游石窟河”、“自行车或电瓶车漫游十里画廊”等夜间观光旅游路线,充实和完善夜间娱乐设施和服务项目,组织游车、游船等多种形式的城市夜游活动,培育若干广场民间主题文化娱乐。

☆ 制定和实施平淡季旅游产品专项开发与促销计划,制定平淡季优惠促销计划,制定市民休闲计划,挖掘本地休闲市场潜力,积极开发适合平淡季的新产品,拓展港澳台旅游市场,缓解旅游市场的季节波动,有效扩大旅游空间和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依托广州吸引和延伸第三方客源。

2.5 抓龙头企业,推进旅游企业攀登计划。

协调解决旅游企业享受工业企业水、电、气同价等方面的政策,☆ 制定企业扶持政策,争取更大的政策突破,遴选一批骨干旅游企业加以扶持,支持吸引外地有实力的投资者来蕉岭创办独资和合资旅游企业,在特许经营、分支机构设立、资金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支持。

☆ 做精几个旅游景区,创5A景区1个,并力争在3年内创2个4A景区,重点开发建设台湾创意文化产业园、长寿村(石湖)、高档酒店(麻坑)、旅游交通线(绿道+自驾车道)、十里画廊(麻坑至逢甲大桥)、长潭湖滨度假项目、逢甲村客家社区营造项目、皇佑笔山地度假项目等旅游精品景区,实行“一区一品”。

建设一批主题度假酒店,建设发展一批经济型酒店及社区旅馆,依托长潭湖滨度假项目、逢甲村客家社区营造项目、皇佑笔山地度假项目等休闲度假旅游及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促进蕉岭旅游宾馆在建设档次、管理服务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引进知名的酒店管理集团,抽取客家围屋建筑元素,☆ 做优两级旅游酒店,同时为适应大众旅游消费的需求。

☆ 建设一批餐饮服务集聚区,制定出台蕉岭旅游饮食行业标准和扶持发展政策,实施蕉岭特色餐饮企业培育计划,形成一个或几个有规模、上档次、特色鲜明、相对固定的餐饮服务集聚区,在蕉岭城市旅游街区中,在主要旅游中心城镇和重点景区建设特色饮食街,建设风味特色街区,推进饮食行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健康发展,深度挖掘和培育客家及长寿美食文化。

增加旅游商品销售网点,☆ 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举办蕉岭特色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加快规划建设集购物、娱乐、餐饮于一体的大型游客服务中心或旅游商品步行购物街区,培育建设一批集旅游商品设计开发、生产加工、展览展示、集散交易为一体的旅游商品基地,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竹产品深加工、酿酒、及有机农产品等。

形成旅游企业集群,组建一批旅游企业集团,☆ 做强1-2个旅游企业集团,鼓励、支持旅游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组建跨区域、跨行业的旅游企业集团,培育出1-2家广东省知名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推进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鼓励、支持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合资、合作、联合、兼并等方式,力争3年内,通过股票上市、发行债券等融资方式吸纳社会资金。

2.6 抓服务“三农”,全面实施农业旅游丰收计划。

创建旅游强县,遴选和建设2-3乡村旅游示范区、特色旅游乡镇、特色旅游村,☆ 全面实施“农业旅游丰收计划”,使农业旅游成为全县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制定乡村旅游精品建设项目扶持计划,打造2-3个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功能较为完善的特色旅游乡镇培育20-30家具备并达到安全、卫生、服务规范标准的“农家乐”。

☆ 推进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推进重点乡村旅游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乡村旅游的资金投入,推进乡村旅游示范区实现“三通(路、上下水、网络)、三改(厨房、洗浴和卫生间)、三保(民俗文化、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三建(停车场、购物场所、游客中心)”。

☆ 策划一系列特色乡村旅游节庆活动,策划和举办一些特色乡村旅游节庆和农事活动等,譬如各类采摘节、金桔节等,三年内,力争推出1-2个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特色乡村旅游节庆,依托极具蕉岭地域特色的客家文化、客家民俗、长寿文化和特色作物采栽(收获、捕捞)季节等。

旅游部门要指导好乡村旅游产品的策划和包装,培育乡村旅游的新业态等,并纳入整体旅游促销计划,☆ 实施乡村旅游市场开发工程,鼓励旅行社和有条件的各类旅游集散中心,宣传等部门要把乡村旅游作为重要内容,加大对农村旅游的公益性宣传,鼓励建设乡村旅游网络营销预定网络,整合媒体资源加大宣传,开展专业的市场销售和网络促销。

构建乡村旅游准入机制,规范乡村旅游市场秩序,☆ 实施乡村旅游质量提升工程,制定乡村旅游经营规范,全面完善乡村旅游服务质量体系,推动农业旅游转型升级,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和服务质量评价制度建设,整体提升诚信度和游客满意度,加快制定相关建设、管理和服务质量标准。

设计、开发和销售有客家特色的农副产品、手工艺品、特色食品、旅游纪念品等旅游商品,完善乡村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体系,☆ 实施乡村旅游商品开发工程,组织、引导和培训农民依托当地资源,因地制宜推进分工。

2.7 抓人才建设,推进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计划。

完善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和岗位培训制度,分层实施旅游在岗人员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加快旅游人才培养,旅游行政管理机关要积极创建学习型机关,建立长效的学习机制,搞好旅游从业人员上岗和在岗培训,实施培训达标制度。

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积极构建人才发展平台,在全行业倡导科教兴旅、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 优化旅游人才发展环境,坚持产业聚才、项目引才。

3 行动分工

按照部门职能分头实施、共同推进,有赖于县属部门、各乡镇政府及所属部门、旅游企业的明确分工和全社会的通力协作,做实设施,做精服务,做足营销,做大品牌,成员包括县属相关部门,要在县旅游产业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下,有赖于县人大、县政协的大力支持,有赖于县委、县政府的强力领导,成立行动计划推进办公室,全县三年跨越升位行动的推进,因此,通过这些关键性举措合力兴旅,做优产品,实现蕉岭旅游业的全面攀升。

附件一 依托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解决长潭水库及多宝水库污染问题的建议。

1 事件背景

多宝水库与长潭水库的主要水源均为韩江支流,长潭水库水源则为福建省武平县中山河及广东省平远县差干河,多宝水库的水源主要为福建省武平县象洞河,以上涉及三条河流均属韩江二级支流,韩江源出粤、闽、赣3省交界山地,作为粤东1300万人的母亲河,韩江至今仍是汕头等地区的居民饮用水来源,是潮汕最大的河流,是广东省第二大江。

长潭水库库区水质总磷、总氮出现严重超标,2002年以前水库水质清澈,蕉岭县长潭水库、多宝水库受福建上游来水污染影响,据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及蕉岭县常规水质监测结果显示,长潭水库是蕉岭县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沙坪电站断面总磷和总氮超标倍数最大,长潭水库发生了严重的蓝藻水华现象,水质明显下降,水质一度达到劣V类,多宝水库与福建省武平县象洞乡交界,2008年11月,而如今水环境恶劣,水体常年呈乌黑色,有明显的臭味。

但几乎所有养猪场的污物、污水均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大量养殖废水直接排放到象洞河、差干河等,已可以确认本次水污染事件的原因是:韩江上游福建省境内武平县养殖业快速发展,相应配套的污水处理措施却滞后,养猪业发展迅猛,导致污染事件发生,养猪场达1300多间,再加上当地居民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等随意抛弃的情况也较严重,病猪、死猪等也直接丢弃河中,武平象洞乡2007年以来,而据多方调查,造成包括多宝水库与长潭水库在内的粤东地区多处水库水质恶化。

平远县、蕉岭县扎实开展长潭水库、多宝水库库区污染整治工作,省环保厅和省监察厅将长潭水库、多宝水库库区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进行挂牌督办,广东省政协重点提案《关于尽快解决长潭水库水质污染的建议》,研究解决污染治理工作,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华东、华南督查中心多次召开多宝水库水污染问题协调会,并组织调研组由环保局副厅长带队调研、检查,梅州市环保局高度重视,科学制定督查督办方案,污染事件发生后,专门成立督查工作组,如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全面取缔长潭库区内的网箱养鱼等,此类整治仍然治标不治本,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政府的多层介入,加强指导,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完成沙坪电站以下10公里至桫椤6公里水面浮游物和垃圾清理,但由于主要污染源来自上游区域。

武平县在地方财政紧缺的情况下仍实施了2009年、2010年养猪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福建省环保厅又将象洞乡生猪养殖业污染问题列为省级挂牌督办环境问题,进驻象洞乡进行养殖业专项整治,成立了养殖业污染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对小型养殖场要求建立污染防治设施,蕉岭县与武平县也进行了一定沟通,经蕉岭县与武平县协商,至2009年,建议广东省建立类似机制,该省建立了闽江、九龙江、晋江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政策,自2003年以来,初步形成了上下游共同保护与利用的流域协作发展机制,对位于蕉岭县多宝水库上游的规模化养殖场实行限期搬迁,保障下游水环境安全,福建省环保厅指出,缓解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环境治理压力,针对这一情况,并引发两省政府的进一步行动,事件发生后,武平县政府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实现互惠共赢。

2 面临问题

长潭水库与多宝水库的水体污染对蕉岭县的旅游业发展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忧患,长潭旅游区素来是蕉岭县的传统旅游景区,对未来发展“长寿旅游”有重要意义,而目前的水质情况对吸引投资、加大建设造成阻碍,而目前的水质问题是潜在的隐患,多宝水库近期发现富含硒元素的红茶,以及闽粤两地旅游形象均有影响,也是目前规划大力开发的景区之一,此次污染事件已在媒体引起反响,其一向以水色山光著称,并且,在网络上有游客主动关注,对蕉岭,乃至整个梅州。

养殖业是其主要支柱产业,在地方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为生猪养殖治理工作投入大量资金,且仍将坚持旅游产业带动整体发展的路线,武平、蕉岭两地能力有限,却始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原因,武平县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但转型不在一朝一夕,而蕉岭县的能力毕竟也有限,且均不能“大转折”,虽然对养殖业进行了一定的控制,改变其发展方向,困境与矛盾始终存在,但财政压力日益增大,这也是为何虽然两地都积极采取了补救措施,武平县作为福建经济欠发达地区,引进低污染养殖体系,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难以持续开展,对水质的好转也起到一定作用,一方面,虽得到福建省政府的支持,另外,但目前,即便开始技术改造,因此。

梅潭河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上游福建省平和县小型造纸厂、冶炼厂及养猪场排放的废水,漳溪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上游福建省永定县小型造纸厂、冶炼厂及养猪场排放的废水,韩江流域省界河流污染比较严重的主要有石窟河、松源河、梅潭河和漳溪,造成下游石窟河长潭水库和松源河多宝水库水质长期处于劣IV类,但事实上是韩江上游整体污染,污染问题并非两县之间的问题,影响区域极大,影响巨大,此次水污染虽以多宝水库、长潭水库为重,而是两省之间水环境治理的问题,养殖业废水、废料、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水体污染严重,韩江约有40%流域面积在福建省境内,省政协向南方日报披露的《关于韩江流域水资源保护情况的考察报告》显示,韩江省界污染源整治不力,福建省武平县中山、十方、岩前3镇和象洞乡生猪养殖业快速发展,目前,2002年以来,可见。

3 方案介绍

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

作为生态补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流域生态补偿,谁补偿”的原则,是指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

补偿方式透明、开放、自由和灵活,保证了补偿工作有序、有理、有节地开展,目前已应用于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矿区植被恢复等领域,能够综合运用公共财政手段和市场手段,国外生态补偿机制已实践多年,在补偿付费方面采用了公共交易、私人交易、生态标记等一些方式,我国生态补偿政策萌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并能提供相应的法律制度保障和相关的政策配套的支撑。

这些地区独自承担建设和保护流域生态环境的重担,导致流域上游区发展经济与保护流域生态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我国大多数河流的上游地区往往是经济相对贫困、生态相对脆弱的区域,加之对于摆脱贫困的需求又十分强烈,如何协调好这种关系,就需要下游受益区和中央政府来帮助流域上游区分担生态建设的重任。

此举意味着我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进入实际操作阶段,财政部、环保部开始酝酿在新安江流域首推跨省生态补偿,而跨省流域生态补偿则更为困难,从目前我国生态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方式看,2008年,经过4年磋商、磨合,一套中央及两省共同认可的补偿机制终于成型,目前中国已有8个省份出台流域生态补偿相关规定,2012年1月浙江省淳安县和安徽省黄山市联合开展了新安江跨界断面水体监测,纵向转移支付占绝对主导地位,基础性支撑制度尚未成型,但进展缓慢,首先,其次。

4 实施条件

不能仅依靠本县或者两县的力量,应该将尺度放大至两省之间,以求获得更大的支持,已有一定条件支持这一建议的实施:,蕉岭县要解决多宝水库与长潭水库的污染问题,除去造成本次污染的根源,并杜绝后患,目前。

两省对跨界污染问题的共同重视,这显示出来两省在跨省流域污染治理之上共同的利益诉求,在两省内都已有过对生态补偿机制的探索,福建省甚至向广东省建议启动上下游补偿计划,可能是两省合作开发省界资源的开端,只是尚未提及两省合作,如福建的三江上下游补偿计划,广东的国家级重点生态区补偿计划等,待生态问题十分突出时再依靠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当地群众的力量共同加以治理,此次污染事件揭开了韩江污染问题的一角,自污染事件发生以来,更何况对水资源的保护直指民生大计,更何况,污染事件才得到有力的控制,多次派出调研组、课题组、督办组等跟进污染治理进程,严重影响全流域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任重道远,广东省、福建省先后将此问题列为省级挂牌督办环境问题,两省均对其高度重视,不仅上下游地区都将受到水污染和水生态破坏的危害,计划一旦实施,发展应该是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经过一定的协商与周密的计划,不仅两县对此有所动作,仅仅依靠当地的力量,无疑等于放纵韩江水环境恶化的潜在危机,而且治理成本也将成倍增加,合作共赢,也因有此积极态度,我们可以预见,两省将在这一问题上达成共识。

国家对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急切探索,而跨省生态补偿机制不仅能在缓解经济压力的同时解决环境问题,我国的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已经从无法可依,国家急切地寻求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才不得不依靠国家的巨额投入来对遭到严重破坏的水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河流,这是一条生态共建、环境共保、资源共享、经济共赢和全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通过新安江的“试水”,但如果说要形成成熟的机制体系,由于上中游地区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资源过度开发和水污染等问题不断加剧,而对闽粤跨省流域的治理,还能为相似机制的探索提供机会,无疑是进一步探索的机遇,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导致中下游地区河流、湖库淤积,生态恶化,直到水危机极其严重、积重难返之时,且有望促进合作双方的产业转型与经济飞跃,可以说,开辟出了一片新天地,水污染严重,仍需进一步的实践,近20年来,许多河流,洪涝灾害频发,河道断流,因此,近年来,无例可循。

对于具体的操作,可从新安江的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获得启示:。

5 案例借鉴

安徽省境内流域流入千岛湖的水量占总入湖水量的60%以上,其中安徽省境内流域面积占53.6%,新安江经千岛湖、富春江、钱塘江入东海,新安江也是浙江钱塘江的重要源头,是安徽仅次于长江、淮河的第三大水系,发源于安徽黄山市境内,新安江是目前全国为数不多的比较健康的河流之一,是浙江省最大的入境河流,流域总面积达11674平方公里,地跨皖浙两省。

关注大水缸千岛湖的安全,而经济后进的黄山市更加迫切的愿望是经济发展提速,只因地处长三角大水缸千岛湖的上游,新安江的上游是安徽黄山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去甚远,黄山不得不设置环保准入高门槛,一边是不得不保的千岛湖水质,一边是不得不顾的黄山人的富裕之路,经济先发的浙江愈发关注环境质量,且这种差距还有拉大之势,忍痛放弃大好的发展机会,新安江环保在浙皖两省相左的利益诉求中变得踯躅,下游是杭州的淳安县和建德市,同饮一江水,跨过一条省境。

安徽和浙江两省协商,上下游地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责任共担”的共识,共担环保责任,上游的安徽为保护环境放弃发展机会付出机会成本,下游的浙江从中受益,基于“利益共享。

财政部、环保部开始酝酿在新安江流域首推跨省生态补偿,若两省交界处的新安江水质变好了,这3亿元无条件划拨安徽,安徽划拨浙江1亿元,浙江地方财政再划拨安徽1亿元,为落实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而实施的黄山市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财政部、环保部等将新安江作为全国首个跨省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3年后,为中国跨省大江大河流域的生态共建共享保护机制探索新路,文件中表述的更具体操作规则是:中央财政拿出3亿元,2008年,2011年,若水质变差,用于新安江治理,经过4年磋商、磨合,计划总投资400亿元,由国开行支持贷款200亿元,若水质没有变化,则双方互不补偿,其中。

在此次补偿计划制定与实施的过程中,也是我国在跨省水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探索过程中面对的主要问题,发现了几个主要的问题。

(1)测定规则,如何制定双方认同的考核标准。

在于对补偿考核标准认识不同,即采用河流水质标准还是湖泊水质标准,新安江生态补偿谈判多年,虽然目前试点方案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但因无经验可循,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其中,两省最主要的分歧。

河流标准不包括湖泊标准中评价的总氮指标,在本省境内新安江是一条河流,应该采用河流水质标准,新安江流到本省境内已形成湖泊型水库,自然该用湖泊水质标准衡量,而总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指标,对湖泊生态安全的影响重大,安徽方面认为,浙江方面则认为。

在意见分歧的情况下,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一度停滞不前,但经过一系列的协商,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将新安江最近三年的平均水质作为评判基准,往后每年数据以此为参照。

作为流域补偿考核依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为此制定了《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工作联合监测实施方案》,并向环保部、财政部提供,水质监测结果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核定,明确以跨界水体新安江的街口断面作为人工监测断面,监测频次为每月一次。

(2)融资渠道,如何获得充足持续的资金支持。

安徽省配套资金1亿元用于省内新安江上游地区生态补偿,安徽对浙江补偿1亿元,由下游浙江对安徽补偿1亿元,上游安徽提供水质优于基本标准的,根据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规定,水质劣于基本标准,以两省交界处水质为考核标准,用于新安江治理,中央财政划拨安徽3亿元,在监测年度内。

实施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重点项目500个以上、投资总规模突破400亿元,包括新安江流域水质自动监测及检测能力提升、新安江流域水环境管理平台项目建设,实施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项目145个,包括河面打捞、村级保洁、垃圾处理、规模养殖场污染整治、网箱整治等,2012年计划投资100亿元,其中生态补偿试点投资23亿元、实施试点项目100余个,包括中心城区污水排放口改造、水源地综合整治、污水综合治理工程和配套管网工程等,2011年黄山市投入88.1亿元,六是重点村镇环境综合整治,整治主要包括6个方面:一是农业面源整治,保护新安江水环境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是黄山市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贷款项目,包括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防洪保安建设、河流综合治理等,五是环境监测能力提升建设,其中由国开行支持贷款200亿元,二是工业点源污染整治,实施项目112个,黄山市计划用5年时间,三是城镇截污、垃圾处理,然而,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多,加上全球气温变暖、降雨减少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四是河道治理。

我们可以发现,与之相对照,目前的补偿资金对于保护新安江水环境只是杯水车薪,远远满足不了流域生态保护的需要。

双方均表示能力有限,资金虽然有限,对于补偿力度,但将全力以赴,继续推进新安江流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却起到了激励作用,然而,对于今后的融资渠道,尚未有明确的提议。

(3)补偿标准,怎样制定公平的补偿标准。

责任共担”,怎样体现 “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利益共享,责任共担”是生态补偿的原则之一,如何做到“利益共享,但如何体现公平。

安徽省共有16个地级市,占安徽省的2%,而地级市黄山只有590户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为生态保护也作出较大牺牲,但究竟以何为标准来量化这种“牺牲”,量化环境保护过程中的“成本”与“收益”呢,占全省的4%,全市2010年工业增加值约101亿元,可以说,在经济上,黄山市面临一定困难。

我国生态补偿核算的研究在理论、方法上还存在极大差距,没有形成自己的评估理论和方法体系,往往直接应用国外的理论和方法,在评估核算技术上,流域生态补偿量的核算方法和技术混乱的主要原因是依据的方法和标准都不统一,一些关于生态补偿的理论研究,在生态环境资源损耗尚未计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情况下,还未有客观评价生态环境资源损失和受益的标准,还涉及到对其稀缺性的评估,与国外相比,生态补偿要素不但包含对生态保护、污染治理投入,以现有的技术水平,其影响因素十分复杂。

目前,新安江补偿标准的制定工作仍在进程中。

(4)补偿模式,如何选择高效的补偿模式。

生态补偿的方式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四大类型:资金补偿、实物补偿、政策补偿、智力补偿,而资金补偿只是其中最为基础的一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补偿”,安徽方面认为,目前的试点方案仅仅是对污染防治的工程治理补助,范围较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向上游地区转移低碳高新产业和企业,试点方案要加大对上游补偿资金投入,国家在黄山市设立国家低碳高新经济开发区,应包括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搬迁、退耕还林、污染防治日常管护、生态移民以及对生态保护者直接补偿,实现上下游地区高起点的合作、互利、共赢,目前提出的方案包括,加强区域经济融合互补,加快推进全流域经济一体化,拓宽补偿范围,引导鼓励长三角地区特别是浙商投资兴业,第一,第二,出台相应政策,第三,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实现资源共享。

6 建议措施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对长潭水库鱼多宝水库通过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解决污染问题的方案提出几点建议:。

获得民众支持,且并不了解目前的治理情况与治理方向,不仅不会引起当地人民、旅游市场乃至社会大众的反感,(1)引发社会关注,如果能体现出积极治理的态度与能力,反而能获得有力的支持,但仅有少数民众对此知情,在媒体与网络上已出现对长潭、多宝水库污染的关注,对宣传城市风貌、建立旅游形象也有一定的作用,目前,不仅有利于实际操作。

(2)加深与武平县沟通,蕉岭县与武平县的沟通一直在进行中,武平县也应有相应的举措,这种沟通如能进一步加深,体现出治理的决心和对此的期盼,将此事件的治理尺度上推,应借此机会请示、建议,共同推进此项建议实践,蕉岭县与梅州市及广东省有关单位有着持续、密集的接触,并向上级单位进言,无疑将对下一步举措起到推动作用,目前,对争取促成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一事达成共识,另一方面,“督办”牌子尚未摘下,上递完整、科学的报告,引起省内的关注。

目前我国的跨省流域补偿机制“无法可依”是机制施行过程中的重要阻碍,(3)研究补偿机制,提前研究补偿机制的制定,进行试点考察,进行试点考察,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一项“大计划”,若想在补偿机制中担当“先锋”角色,没有合理的测定方法,但具体方法还需参考实际情况,与专业学者合作,可事先与武平县合作,在对新安江案例的分析中,而流域范围的划定以及试点的确定是其中的第一步,新安江已有的解决方案可以参照,没有公平的补偿标准,我们已经发现,就难以达到共识,应对此有所预见,与有关单位沟通,另外。

最终应变“补偿模式”为“合作模式”,形成自主发展的模式,而融资渠道多元化和补偿方式多样化是我国生态补偿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应该是使得实施地获得自主发展的能力,我国的生态补偿融资渠道主要有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基金两种方式,制定合作模式,从基本补偿、到产业结构调整补偿,仅考虑“资金”的补偿制度尚未“合格”,而这种能力与模式,这两项政策性极强的措施都无法从根本上减少财政压力,产业上互动调整,两地应该在政策上共同争取,再到生态效益外溢补偿,可争取国际补偿、支持基金,实施这一制度的根本目的,可考虑阶段性发展,实现双方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共同发展,智力上相互扶助,应当由两地的“合作”去生发,合作开发将是未来的大势所趋,(4)开拓融资渠道,征收水资源利用费、完善排污收费制度等,采取市场化的措施,持续有保障的资金是项目启动的前提,而目前看来,这里提出几点建议:一,二,然而,尤其对于省界地区。

更是对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缺乏独立的第三方监管和评估机构对生态环境工程建设的有效监督和评估,这不仅是对蕉岭县乃至广东省的建议,我国实行本部门上级监督和评估本部门下级的工作,长期以来,(5)加强社会监管、形成评估机制,这种监督和评估机制。

附件二 广东蕉岭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及趋势研究。

1 蕉岭旅游业乘数效应分析(旅游经济影响分析)。

1.1乘数效应

旅游乘数效应可以从两方面估计:一是旅游消费中留在经济系统内继续转手花费的数额,二是旅游者的花费能在本地内再花费的次数,旅游业乘数效应是用以测定旅游消费所带来的全部经济效应大小的系数,如果这部分数量越大,则乘数值越大,乘数越大,轮转次数越多,次数越少则乘数越小,我们把旅游业乘数效应分以下几个指标来阐述:收入乘数、农业乘数、工业乘数、进口额乘数和就业乘数,一般来说。

☆ 收入乘数

旅游收入乘数=(直接收入+间接收入+诱导收入)/旅游消费总额,总收入是从旅游消费总额的角度来测算的)作为旅游消费总额,这个公式当中,这样,旅游收入乘数=GDP/旅游总收入,其含义是每单位旅游消费额(收入)可以导致多少GDP产出,以旅游总收入(在经济统计中,我们以统计指标国民生产总值GDP作为各种收入的总和。

☆ 农业乘数和工业乘数。

其含义是每单位旅游消费额(收入)可以引致多少农业产出,含义也类似,农业乘数=农业产值/旅游总收入,类似地,工业乘数=工业产值/旅游总收入,依照收入乘数的测算公式。

☆ 就业乘数

就业乘数的测算公式为:就业乘数=总就业人数/旅游总收入,就业乘数有两个含义:一是表示单位旅游消费所带来的全部就业人数,二是表示由单位旅游消费所带来的全部就业人数同直接的旅游就业人数之比,同时也被认为具有很强的跨部门就业带动效应的产业,因此理解就业乘数的大小及其变化规律就显得很重要,旅游业本身不仅被认为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根据以上测算公式,我们从统计信息网和统计年鉴查找到2005-2011年七年的蕉岭的统计数据,计算出了各个乘数的实际值,列表如下:。

乘数

年份旅游收入乘数工业乘数农业乘数就业乘数200553.7842225.6687310.2737625.78351200657.3364128.6432910.6908225.30988200733.3597716.210806.09090912.53534200832.6246315.697826.54480810.77024200928.1408213.368145.4283828.739168201024.1061211.751564.5457106.448454201117.959069.1463173.3169173.694084。

以上图表说明:(1)旅游收入乘数都比较大,说明旅游业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说明旅游业发展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旅游发展对农业的带动效应更为合理,(2)所有乘数都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是一个较大的农业经济贡献,一单位的旅游业投入可以引致两个多单位的农业生产总值,而其他的乘数只是一种反向比重的意义,也比较符合蕉岭县农业和农副产品比较丰富的事实,(3)可以看出来,在2011年为3.3。

1.2旅游业所占比重的比较:与梅州市比较。

即等于蕉岭县旅游业占GDP比重与梅州市旅游业占GDP比重之比,旅游业所占比是指两个区域的旅游业收入占GDP比重之比,根据统计数据算得结果如下:,就业的比重之比则等于就业乘数的比率,即蕉岭县总就业人数与旅游总收入的比率与梅州市相应比率之比。

旅游业比重之比

(4)蕉岭县旅游业发展对就业的带动效应要大于梅州市旅游业的平均就业带动效应,表明旅游业在工业、农业当中的作用不如梅州市的重要,直到2011年蕉岭县旅游业所占比超过梅州市的所占比,说明旅游业在服务业当中的作用比梅州市的旅游业作用更大,(2)旅游业在工业、农业的所占比比梅州市的相应所占比要低,旅游业在蕉岭县经济总量当中的影响越来越大,旅游业所占比比梅州市的所占比增长更快,(3)旅游业在服务业的所占比一直比梅州市的相应所占比增长更快,而且是缓慢增长并趋于稳定,年份GDP工业农业服务业就业20050.0754590.2170200.1544460.1934033.96725520060.0719230.1976930.1430700.1743854.36770720070.2615790.3471060.2577020.3277632.42244920080.3281050.3400.2674890.3712952.30987320090.4320240.3667530.2816540.3979022..6220140.3752750.2949410.4152842.21737920111.0299580.3833190.2889570.4340651.998872从上表计算结果来看:(1)总体经济来说。

2 关于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分析。

并以此作为确定各乡镇支柱产业的理论依据,甚至有的乡镇已经在实施当中,通过对蕉岭县所辖各乡镇的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之后,不可能所有乡镇都以旅游业作为主导或者支柱产业,但是站在蕉岭县的整体经济必须通盘考虑的角度上来看,我们要从区域经济理论的角度测算出各乡镇的主导或支柱产业经济理论的指标,我们发现各乡镇都有要重点大力开发和发展旅游产业的规划构想,因此。

最常用的确定主导产业的理论指标是区位熵,其公式是。

有可能成为该区域主导产业,为j区域i产业的区位熵,是j区域所有产业的总水平,是j区域i产业的经济活动水平,这说明j区域的i产业专业化程度较高,若大于1则说明j区域i产业所占份额比基准经济i产业所占份额要大,该区域i产业的专业化程度就越高,是基准经济(即包含小区域的更大区域的经济体)i产业总水平,其转化为主导产业的可能性就越大,的值越大,T为基准经济总水平。

蕉岭县的各产业区位熵。

下表是计算出来的蕉岭县相对梅州市的各产业区位熵数据:,就是说把梅州市作为基准经济来分析蕉岭县各个产业的区位熵,以便判断蕉岭县把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的科学性,我们首先把蕉岭县放在一个梅州市的一个区域来分析。

蕉岭县2001-2008年各产业区位熵。

旅游业区位熵农业区位熵工业区位熵服务业区位熵20050.1793220.8262921.1610640.92719420060.1659500.8394321.1599230.95163020070.2972490.8563651.1534630.90690220080.3151520.9259391.1781870.84879320090.3366770.9179931.1953570.84613020100.3490730.9301801.1835350.84056520110.3507910.9151411.2139900.808153注:1、本表是依据从梅州市统计信息网获得的原始计算得出来的,其中有个别数据是从蕉岭县相关部门提供的资。

  • 人民体育携手三夫户外打造人民户外运动平台
  • 汉中旅游
  • 白云区钟落打造宜居宜商山水城镇
  • 安康十大旅游景点排名
  • 驴友一定知道11山西自驾游路线
  • 实现乡村振兴发展乡村旅游几种业态
  • 史上最全曾家山游玩攻略内部流出速速传阅
  • 九寨沟沟内旅游最佳路线
  • 广州江门川岛旅游
  • 出去旅行化妆品怎么节约空间携带小妙
  • 精品行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