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旅游总体规划

来源:www.xysxzl.com时间:2021-04-20 09:55

青岛组团旅游

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青岛市旅游总体规划(2013-2020)》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青岛市旅游总体规划

一、规划背景

在《青岛市旅游业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修编《青岛市旅游总体规划》,按照新一轮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和旅游业转型升级要求,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务院《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目标,吸收了相关规划成果。

二、规划范围

青岛市辖区,总面积为11282平方公里。

三、规划期限

四、规划依据

依托城市发展实现旅游跨越,以旅游跨越助力城市发展,本规划衔接了《青岛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审议稿)》、《青岛市海洋功能区划》、《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环胶州湾保护控制线划定与岸线整理规划方案》、《大沽河流域保护与空间利用总体规划》以及《蓝色硅谷核心区总体规划(审议稿)》、《红岛经济区总体规划(审议稿)》、《西海岸经济新区总体规划(审议稿)》等规划,对接了'千万平米'旅游休闲度假及会展设施工程、世园会、邮轮母港城、中山路片区改造等重点工程和项目。

第二章 旅游资源评价。

一、旅游资源基本情况

分别占资源总数的0.88%、28.64%、68.73%、2.63%,全市旅游资源类型多、品种全、级别高,认定特品级单体32个、优良级单体1036个、普通级单体2486个、未入级单体95个,全市旅游资源普查共调查登记旅游资源单体3617个,涵盖8个主类、31个亚类和125个基本类型。

全市自然旅游资源单体1117个,占资源总数的30.88%,特品级自然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市南区、黄岛区、即墨市,优良级自然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市南区、崂山区、即墨市、平度市,主要集中在青岛市市辖区、沿海海岸带和平度市北部等区域。

市南区、市北区为最密集区,特品级、优良级人文旅游资源单体主要分布于市南区、崂山区、平度市、即墨市,全市人文旅游资源单体2500个,主要分布在市南区、市北区、即墨市、平度市等区域,崂山区南部、平度市北部、即墨市、黄岛区分布有不同规模的聚集区,占资源总数的69.12%。

占资源总量的81.92%,占资源总量的25.88%,占资源总量的50.34%,占资源总量的26.24%,高等级公路5公里范围内共有资源单体2963个,高等级公路(高速、国道、省道)1公里范围内共有资源单体949个,海岸线1公里范围内共有资源单体936个(其中自然类154个、人文类782个),海岸线3公里范围内共有资源单体1821个(其中自然类329个、人文类1492个)。

二、旅游资源总体评价

旅游发展潜力巨大,青岛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海湾、沙滩、海岛、城市风貌、温泉、湿地、山岳、宗教文化、海洋文化等旅游资源品级较高,层次感鲜明,组合优势明显。

旅游开发条件成熟,为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基础,多数旅游资源属于开发条件与市场潜力较好的优势资源,尤其是跨海大桥、海底隧道的开通与大沽河综合整治、轻轨建设的推进。

青岛良好的气候条件,丰富的人文资源,加上优质'3S'(阳光、海洋、沙滩)资源,非常适合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海洋旅游和文化旅游。

第三章 旅游市场定位。

一、入境旅游市场定位

一级市场:韩国、日本和港澳台市场。

二级市场:美国、德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等欧美澳及东南亚市场。

三级市场:除上述国家以外的亚洲、欧美市场。

二、国内旅游市场定位

一级市场:青岛及省内周边城市。

二级市场: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东北、安徽、河南、山西等地区。

三级市场:其他地区

第四章 旅游发展目标与战略。

一、目标定位

结构类型由传统观光为主向休闲度假为主转变,构筑以休闲度假为核心的旅游产品体系、以标准化为核心的旅游服务体系和以中高端市场为核心的旅游市场体系,到2016年,到2020年,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以国际标准提升工作、以本土优势彰显特色,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产业发展由单一业态向多业深度融合转变,旅游总收入达到1411亿元人民币,旅游总收入达到2468亿元人民币,发展壮大现代旅游,全力推动旅游空间布局由沿海一线向全域延伸、多点支撑转变,将打造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作为旅游业发展根本目标,着力推动实现由'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跨越。

二、发展战略

(一)构筑'三城两线'旅游发展新格局。

统筹南北区域旅游一体化和海陆旅游互动发展,推动海洋旅游突破与发展,着力解决沿海一线旅游拥堵、北部旅游边缘化问题,牢牢把握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实施'三城两线'旅游发展布局,形成三主城集散联动、两轴带辐射带动、四片区集聚发展的'大青岛'旅游发展新格局,紧紧围绕城市空间布局战略调整。

(二)以休闲度假引领旅游产业升级。

集聚度假、会展、节庆、体育健身、休闲商贸、游艇等高端产业要素,以资源基础好、市场潜力大且产业链长、贡献度高的休闲度假业态作为产业主体和发展重点,准确把握旅游市场由大众观光向中高端综合需求过渡的阶段性特征,引领我市旅游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实施'千万平米'旅游休闲度假及会展设施工程。

(三)以海洋旅游壮大旅游产业实力。

发展邮轮旅游,完善海上旅游航线,建设海上旅游基础设施,推动实现青岛旅游的蓝色跨越,打造海上交通旅游循环体系,推动海上旅游装备升级,统筹优势海洋旅游资源,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海洋旅游产品体系,发挥海洋旅游资源优势和海洋旅游在海洋经济中的主导产业作用,开发近海岛屿,形成海陆互动的和谐发展新局面,围绕蓝色引领主导战略。

(四)以产业融合推动旅游产业创新。

促进旅游业与工业、农业、文化、会展、体育、林业、渔业、医疗、养老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培育复合型和融合型旅游大项目、大集团,促进'大旅游'与'大文化'的共同繁荣,构筑产业融合发展平台,不断提高旅游业作为社会、经济和文化纽带的聚结力、担纲力和引领力,配套扶持发展政策,充分发挥旅游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辐射面广的优势,拓展金融、科研、教育、信息、交通等领域的合作渠道。

(五)以生态文明保障旅游产业持续发展。

划定旅游资源生态缓冲区,倡导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培育生态文化、发展生态旅游,加强区域统筹和产业协调,旅游发展依存于优良的生态环境,强化生态保护线就是旅游生命线的理念,把共建生态文明旅游区和共享生态文明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保障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建立旅游资源优势区产业筛选机制,切实保护旅游资源与环境。

第五章 旅游空间布局与分区开发。

一、旅游空间布局

根据功能配套与产品组合原则,实施'三城两线'布局。

三城集散联动,依托青岛市东岸、西岸、北岸三主城城市设施,建设东部、西部两大休闲度假集群和北部现代新兴旅游集群,(一)三城,构筑三足鼎立的海湾型旅游中心格局,打通海上旅游联线,合理布局住宿、购物、娱乐、旅游集散等旅游设施。

发展滨海休闲度假轴带和大沽河生态旅游轴带,(二)两线,两线辐射带动,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动力源泉,围绕全市旅游资源分布特征。

发展大规模、集约化的旅游项目,重在挖掘东岸主城区传统滨海旅游潜力,辐射带动全市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黄金海岸旅游带,拓展西海岸、胶州湾北部、蓝色硅谷核心区至即墨的滨海旅游发展新空间,滨海休闲度假轴带。

打造生态旅游的长廊、北部旅游特别是乡村旅游的产业聚集和辐射带,大沽河生态旅游轴带,大力发展生态游、体育游、文化游、农业游和休闲度假游等特色旅游产品体系,成为加快青岛北部新型城镇化步伐的助推器和旅游惠民富民的民生工程,结合大沽河综合治理。

(三)四片区,集聚发展胶州、即墨、平度、莱西四大片区,成为全市旅游大格局的重要部分。

二、分区发展指引

(一)东岸主城

1、总体定位,海滨旅游城市中心区和历史文化旅游区。

推动海滨风景区、崂山风景区等传统旅游景区的环境美化、功能拓展和服务提升,努力实现传统旅游区的优化升级,2、发展思路,突出近现代历史文化、建筑文化、海洋文化、啤酒文化和工业文化等特色,规划建设邮轮母港城、世园会、中山路片区改造、青岛山一战遗址公园等重大项目和工程。

3、重点开发区域和项目,中山路片区改造、国际邮轮城、青岛山一战遗址公园、青岛啤酒文化休闲商务区、世园生态都市新区、欢乐滨海城及橡胶谷、国棉六厂创意产业园、机车博物馆、奥帆中心、石老人旅游度假区、沙子口海滨、崂山风景区、仰口旅游度假区等。

(二)西岸主城

1、总体定位,休闲度假拓展区

坚持集群、高端、低碳发展理念,加快打造海滨、海岛和山林度假集群,共建生态文明旅游区,共享旅游区生态文明,做大做强休闲度假产业,强化生态缓冲保护,保护旅游生态环境,2、发展思路,注重区域统筹和产业协调。

3、重点开发区域和项目,凤凰岛旅游度假区、灵山湾旅游度假区、今典红树林会展休闲度假区、瑯琊台旅游度假区、藏马山旅游度假区、灵山岛、竹岔岛、小珠山、大珠山等。

(三)北岸主城

1、总体定位,现代新兴旅游业态拓展区。

2、发展思路,同时发展好海滨休闲度假、乡村游、生态游等,重点发展动漫、娱乐、大型会展等现代新兴旅游业态。

3、重点开发区域和项目,华强二期项目、高端会议会展中心、国际性文化中心、红岛滨海度假地等。

(四)胶州旅游片区

1、总体定位,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和滨海度假旅游区。

2、发展思路,抓住青岛新机场选址、大沽河综合治理等重要历史机遇,依托文、泽、河、湖、海等特色旅游资源,打造集滨海休闲度假、生态旅游、历史和民俗文化体验、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产品。

3、重点开发区域和项目,三里河文化公园、少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大沽河历史民俗文化街区、大沽河风景区、艾山风景区、胶河风景区等。

(五)即墨旅游片区

1、总体定位,海洋温泉度假和历史文化旅游区。

开发海岛观光与海岛休闲度假产品,打造品牌化的滨海温泉休闲度假、医疗和养生旅游区,依托海滨和海洋温泉等核心资源,保护海岛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将'田横祭海节'打造成代表性的海洋民俗主题节庆活动,建设仿古建筑和古文化休闲街区,2、发展思路,修复古代遗迹。

3、重点开发区域和项目,温泉旅游度假区、丰城和金口滨海旅游区、田横岛旅游度假区、即墨城区及周边旅游区、大小管岛岛群旅游区等。

(六)平度旅游片区

1、总体定位,历史文化、山林生态、乡村休闲、度假养生旅游区。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培育高端特色精致休闲农业品牌,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发展山林休闲健身度假旅游,挖掘利用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2、发展思路,打造'齐汉名邦'文化旅游品牌,改善旅游生态,美化景观环境,努力建设原生态精品旅游度假区。

3、重点开发区域和项目,大泽山旅游区、茶山旅游度假区、两髻山文化旅游区、云山生态旅游区、南村国际文化旅游区等。

(七)莱西旅游片区

1、总体定位,休闲度假、休闲体育和乡村旅游区。

大力发展水域休闲度假、休闲体育运动、湿地生态观光、乡村休闲和历史文化旅游产品,2、发展思路,整合开发'三湖(莱西湖、月湖、姜山湖)、两河(大沽河、洙河)、一山(大青山)'旅游资源。

3、重点开发区域和项目,姜山湿地旅游度假区、大沽河休闲旅游产业带、莱西湖生态休闲区、白鹭湖温泉度假区、大青山森林公园、洙河公园、仙足山风景区等。

第六章 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一、旅游产品体系

重点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旅游、节会商务旅游、文化旅游、海洋旅游、乡村旅游、体育健身旅游和生态旅游共八大旅游产品。

(一)休闲度假旅游,构筑多元化休闲度假产品体系,大力开发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的休闲度假项目建设,休闲度假旅游是推动全市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切入点,推动石老人、温泉、凤凰岛、灵山湾、少海、琅琊台、田横岛等度假区和度假地集聚发展。

(二)观光旅游,观光旅游是我市传统的核心旅游产品,通过环境美化、功能拓展和服务提升等措施,推动传统景区的精品化发展。

培育打造常驻我市、有影响力的区域性国际旅游展会,搭建国际化旅游产业发展研讨和旅游产品交易的平台,节会商务旅游是提升城市影响力、扩大旅游消费、拉动淡季旅游的重要载体,促进青岛国际啤酒节、青岛国际海洋节等重大节会活动的高端化、国际化发展,大力培育扶持淡季节会活动,积极争办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高端国际会议和重大活动,提升城市节会商务旅游综合服务功能,探索举办突出蓝色经济优势和中日韩经贸合作优势的品牌节会活动,(三)节会商务旅游,积极推进会展设施建设,壮大节会商务旅游实力。

(四)文化旅游,建立历史建筑文化、奥运文化、古遗迹文化、名人文化、博物馆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工业文化、军事文化、演艺文化、婚庆文化等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整合多元文化旅游资源,打造青岛文化旅游品牌,文化旅游是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品质的主要途径,加强文化挖掘、拓展和注入。

海洋旅游是彰显海洋优势、突出旅游特色的重点领域,拓展发展空间,探索发展深潜体验、水上飞机游览等新兴项目,努力实现青岛旅游的蓝色跨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海洋旅游装备,构筑以海上旅游、海岛旅游、邮轮旅游、海洋文化旅游、海洋节会旅游、海洋体育旅游、海洋科技科普旅游、海洋美食和购物旅游为支撑的海洋旅游体系,(五)海洋旅游,整合优势资源。

(六)乡村旅游,打造乡村旅游的升级版,加大旅游强镇、旅游特色村建设的扶持力度,推进乡村旅游的精细化开发、标准化服务、品牌化运营和规模化发展,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城乡统筹、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农民增收中的拉动作用,培育渔家风情、休闲山林、滨河生态、温泉养生、田园休闲、历史民俗等乡村旅游产品。

形成品牌化和常态化的体育健身旅游产品,依托奥帆赛、世界级帆船拉力赛的影响力,积极举办登山、游泳、钓鱼、划艇、高尔夫等比赛及大众化体验活动,发展自行车比赛及骑游活动、马拉松比赛及徒步运动,(七)体育健身旅游,积极承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大力发展帆船、帆板、摩托艇等海上体育运动,依托滨海步行道、环湾绿道、大沽河生态景观带、滨海公路等设施,办好2014世界休闲体育大会。

(八)生态旅游,促进大泽山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打造生态旅游体系,加强瑯琊台、灵山湾、藏马山、田横岛等旅游区生态保护,推进世园会、大沽河、少海、崂山、大珠山、小珠山、灵山岛、大青山、莱西湖、姜山湿地等生态旅游区建设。

二、旅游产品的文化挖掘

(一)奥运文化旅游,发展奥运帆船主题文化旅游和航海文化体验旅游,整合区域旅游资源,保护和利用青岛举办第29届奥运会帆船比赛所形成的奥运文化遗产,将青岛奥帆中心划入城市风貌保护区。

培育沂水路欧陆公共建筑、广西路欧陆商业建筑、河南路金融建筑等异国风情特色街区,形成欧陆建筑风情游产品,形成主题突出、风格迥异的历史街区文化旅游产品,(二)历史建筑文化游,拓展旅游休闲业态,对鲍岛历史街区黄岛路、四方路、海泊路、潍县路、博山路、易州路等百年老街的大型里院进行保护性开发,开发露天旅游纪念品、工艺品集市,融入休闲元素,依托德国总督府、天主教堂、基督教堂、欧人监狱、花石楼等历史建筑,通过历史复原、功能置换,合理配套商业设施,发展青年旅馆、家庭旅馆等。

青岛山作为一战遗址公园进行保护修复、包装策划和规划建设,建设小鱼山历史名人文化旅游区,发展历史文化街区和旅游休闲街区,发展博物馆文化旅游,发展佛教历史文化旅游和齐文化旅游,依托琅琊台开发秦汉遗迹文化旅游项目,发展中韩文化交流旅游项目,逐步推进即墨故城大遗址保护工作,配套文物展示项目和游客参与性强的特色体验项目,(三)历史文化游,围绕即墨古县衙古城改造修复工程,策划旅游产品,努力打造国家大遗址公园,1、古遗迹文化旅游,发展书法文化游,有效保护十梅庵东夷遗址,整合青岛博物馆、青岛民俗博物馆、海产博物馆、海军博物馆、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邮电博物馆和青岛海洋极地世界、海底世界、大泽山石雷战纪念馆等主题文化景区资源,开发即墨古文化旅游区和古村落旅游景点,2、名人文化旅游,3、博物馆文化游,围绕小鱼山区域康有为、沈从文、洪深、闻一多、老舍、王统照、蔡元培、杨振声、梁实秋、舒群、萧军、萧红等名人故居及名人生平和相关作品,挖掘大珠山、齐长城等文化资源,对雄崖所古城进行保护性修复,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三里河文化遗址,开发艾山'风雨三霄'特色道教文化与民俗文化景观,建设金口天后宫仿古步行道与仿古商业街,开展专题文化旅游,建设胶州湾板桥古镇高丽亭馆、市舶司、海神庙,依托天柱山魏碑、崂山刻石、大泽山刻石、琅琊刻石等,融入休闲元素,配套商业等服务设施。

发展地方戏曲文化旅游,发展民俗节庆文化旅游,3、地方戏曲,发展民间文化体验旅游,2、民俗节庆,配套旅游设施,挖掘整理民间传统工艺、民间舞蹈、说唱艺术等独特民俗文化,完善中国秧歌节、天后宫新正文化庙会、青岛赏花会(樱花会)、萝卜元宵山会、海云庵糖球会、田横祭海节、红岛蛤蜊节、大珠山杜鹃花会、灵山湾拉网节、黄岛蓝莓节、大泽山葡萄节等民俗节会的旅游服务设施,开展游客参与性活动,探索建立艺人展演展示扶持激励机制,1、民间文化,山东评书、山东快书、胶东大鼓、山东琴书、山东柳琴等山东特色曲艺文化资源,(四)民俗文化游,整合茂腔、柳腔等地方戏曲文化资源。

发展宗教文化游,以及基督教堂、天主教堂等宗教历史建筑,崂山道教宫观,以及崂山道乐、武术等特色表演活动,(五)宗教文化游,策划宗教餐饮、宗教祈福,依托湛山寺、崂山华严寺、大珠山石门寺、法海寺、灵珠山菩提寺、大泽山智藏寺、四方海云庵等佛教历史建筑。

挖掘青岛葡萄酒厂、即墨老酒厂的历史文化内涵,挖掘历史工业文化内涵,建立纺织、机车等工业历史文化博物馆,扩大青岛啤酒博物馆规模,加大青岛红酒坊特色街、葡萄酒庄园、葡萄酒博物馆宣传推介力度,立足于国棉六厂丰厚的工业文化积淀,建立健全产业园区、大型工业项目旅游产品,强化休闲参与功能,融入现代休闲元素,壮大工业旅游产品规模,(六)工业文化游,开发现代工业旅游产品,结合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建设,探索工业旅游与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子,构筑完善的工业旅游产品体系,提升产品档次,发展新兴工业旅游,整合体现青岛近代工业遗产的厂房、车间、机器、办公楼、职员宿舍等代表性建筑,以及机械、工具等设施,依托青岛港、海尔、海信、双星等名牌企业。

积极打造特色突出、效益显著的大型旅游文化演艺活动,引导旅游大项目建设与旅游文化演艺的结合,加大旅游文化演艺活动的宣传推介,发展与景区点和特色餐饮相结合的特色文化表演活动,(七)演艺旅游,鼓励本地旅游文化演艺创作,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演艺集团和优秀作品,积极引进、繁荣市场,发展胶州大秧歌和民间艺术展演活动,引导游客和市民参与,发展崂山道教音乐、武术、道场表演,丰富游客文化体验,营造夜间旅游文化消费氛围,发展会展节庆主题演出和民俗文化演出,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模式,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政策扶持、培育龙头。

促进婚庆与旅游的融合,(八)婚庆文化旅游,依托优美的城市风貌和旅游环境,发展海洋特色的新婚蜜月旅游,开发婚庆文化旅游产品,举办海洋婚礼、摄影和特色婚庆活动。

第七章 旅游集散体系规划。

一、旅游集散系统

依托城市基础设施,依托主城旅游码头,在平度、莱西设置集散分中心,(一)空间布局,开辟山地、海滨和河畔等不同类型的自驾车营地,在机场、铁路青岛北客站、青岛长途汽车站、国际邮轮母港设置旅游集散枢纽,开通集散中心、主要景区、度假区间的旅游专线车或海上观光巴士,构建体系健全、功能完善的旅游集散体系,在东岸、西岸、北岸三大主城区分别选址建设旅游集散中心,选址论证和规划建设两到三处海上旅游集散中心。

为旅游企业提供营销'窗口',打造多功能、全方位、一站式的'旅游超市',同时,(二)集散服务,为游客提供旅游信息、旅游换乘、旅游线路、导游服务、预订服务、旅游投诉、旅游救援等服务,宣传青岛旅游形象,在集散中心通过户外广告等多种方式,集散中心要组合不同的旅游线路。

在集散中心区域配套一批停车场和酒店,开通各集散中心相连接的旅游专线和向主要景区、度假区分流的旅游专线车、海上观光巴士,方便外地团体游客和自驾车游客停车、住宿和就近旅游、消费,以完善的交通服务充实集散中心旅游服务功能,(三)设施配套。

二、旅游交通系统

建设完善城市区域间旅游交通网络,规划建设连接城市周边主要景区、乡村旅游点的旅游公交网络,拓展公路服务区旅游服务功能。

(一)编制旅游观光巴士运营方案,建立健全连接主要集散中心、商业区和旅游景区、旅游码头的观光巴士旅游运输网络。

扩大旅游客车规模,组建大型旅游车队,满足商务会展旅游、邮轮旅游服务需求,满足高端商务团队旅游需求,适度投放一批小型旅游商务车辆,(二)根据市场需要。

(三)深入挖掘停车场资源,加大停车场建设力度,科学编制重点区域停车场建设规划,增加旅游车特别是旅游大巴车停车泊位。

引导旅游车辆特别是旅游大巴车辆顺利行驶和停靠,建立与旅游活动相协调的旅游大巴车辆片区管理制度,(四)健全完善旅游旺季车流量较大区域交通调流方案。

(五)探索建立方便、快捷、自成体系的老城区旅游交通集散体系。

三、海上旅游设施

统一规划建设旅游码头、游艇码头、帆船帆板训练基地和陆岛交通码头等海上旅游设施,发展适航能力强、旅游功能突出的游船作为海上旅游的主流船型,整合码头岸线资源,发展由游艇俱乐部经营和出租的可供商务、休闲、婚庆等使用的游艇,规划建设大港邮轮母港和奥帆中心邮轮停靠港,引导海上装备升级换代,发展适合锚泊垂钓的海钓船,建成符合国际标准的深水泊位、客运联检大厅和配套服务区。

四、自驾车旅游体系

依托高速公路和高等级旅游主干道,在景区、度假区聚集区附近开辟自驾车营地,构建青岛特色的自驾车旅游体系,健全自驾车服务保障体系,围绕青岛山、海、城等旅游资源。

将青岛市营地分为山地营地、海滨营地、河畔营地共3种类型,规划建设的重点营地如下表:,结合青岛市旅游产品及自驾车线路体系特征。

表7-1 青岛重点建设营地。

类型 名称 地点

山地营地 北九水自驾车营地 崂山区。

毛公山自驾车营地 城阳区。

世园会自驾车营地 李沧区。

小珠山自驾车营地 黄岛区。

大珠山自驾车营地 黄岛区。

藏马山自驾车营地 黄岛区。

铁橛山自驾车营地 黄岛区。

大泽山自驾车营地 平度市。

茶山自驾车营地 平度市。

云山自驾车营地 平度市。

大青山自驾车营地 莱西市。

艾山自驾车营地 胶州市。

海滨营地 红岛自驾车营地 城阳区。

凤凰岛自驾车营地 黄岛区。

琅琊台自驾车营地 黄岛区。

海泉湾自驾车营地 即墨市。

河畔营地 少海自驾车营地 胶州市。

黑松林自驾车营地 平度市。

古槐林自驾车营地 即墨市。

张院湿地自驾车营地 即墨市。

莱西湖自驾车营地 莱西市。

大小沽河三角洲自驾车营地 莱西市。

姜山湿地自驾车营地 莱西市。

第八章 旅游服务体系规划。

一、旅游住宿

以发展度假酒店组团、经济型酒店和商务酒店为主,布局度假酒店、度假村组团、汽车营地、青年旅馆、生态庄园酒店和别墅式酒店等接待设施,结合度假区、度假地规划建设,结合城市客运交通枢纽规划建设,在主要游客集散地发展中档商务酒店和经济型酒店,以及北部内陆纵深区域延伸,推进酒店建设由前海一线向市北、李沧等老城区改造区域,扩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经济型饭店数量和规模,布局一批停车场酒店和汽车旅馆,胶州湾北部、西海岸,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

二、旅行社

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经营多样性的旅游产品,扩大跨地域的网络连锁经营,(一)规模化、网络化、集团化发展,建设完善网络营销服务体系,引导旅行社延伸产业链条。

(二)标准化发展,探索建立旅行社信用等级评定机制,推动旅行社建立健全标准体系,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引导旅行社大力发展国际邮轮专业代理、会展服务、度假旅游接待等专项业务,拓展专业服务领域,(三)专业化发展。

三、旅游购物

引导旅游休闲购物街、旅游购物中心、旅游商品专卖店、旅游商品专柜,推进旅游购物与旅游休闲、文化游乐设施的有机结合,实践零售商业的旅游化发展,以及与景区相结合的旅游商品购物市场建设,推动青岛地方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定期举办青岛特色旅游商品、名优土特产品评选活动,鼓励企业申请产品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

四、旅游餐饮

建立旅游餐饮行业标准体系,推进旅游餐饮与举办大型节会活动、创建特色街区、完善景区功能的有机结合,开展旅游餐饮技能培训,建立完善'青岛菜'地方标准菜系,引导旅游餐饮企业挖掘青岛特色餐饮文化,举办烹饪大赛、美食会展等活动,扩大媒体、网络等宣传,创新青岛特色菜品、风味小吃,宣传推介青岛十大特色菜和十大特色小吃,提高青岛餐饮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搭建特色餐饮品牌发展平台。

第九章 旅游媒介体系规划。

二、旅游预订系统

鼓励和支持旅游企业开设预订网站、建设手机终端预订系统,建立青岛旅游信息网络与旅游企业、预订公司的网络链接,培育完善的网络预订服务体系。

三、旅游标识系统

在重点游客集散区域设立旅游宣传牌和旅游引导标识,设置旅游交通引导标识、行车线路图和旅游宣传牌,在旅游区配备旅游信息触摸屏,在城区设立公共信息图形标志标牌,设立多语种的道路指示牌和景点解说牌,建设景区智能导游系统,在高速公路出入口和主干道。

四、智慧旅游

建设'智慧旅游'服务APP体系(全新智慧旅游解决方案),制定智慧旅游行动计划,为企业智慧运营、智慧销售、智慧服务提供技术支撑,为游客旅游提供产品预订、即时信息查询、电子导航、手机支付等智慧服务,为政府动态监测、智慧执法、智慧营销、应急救援等提供技术手段,建立智能化、人性化、便捷化的旅游信息服务平台,整合现有旅游信息系统和预订系统。

第十章 旅游营销规划。

一、营销目标

注入现代旅游元素,增加旅游收入,并设计相应的旅游品牌体系,扩大青岛旅游在国内外的影响力,结合青岛旅游资源多元化特点,全面提升青岛旅游形象,创新打造青岛旅游主题形象,传承和挖掘'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人文自然内涵,吸引旅游客源,提高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

二、营销战略

广泛开展重点目标市场营销、重大主题营销、区域合作营销、专项产品营销、网络营销、媒体营销,策划开展后世园会营销,积极开展'世园会'主题旅游宣传推介,以世园会为契机,保护世园会遗产,利用世园会资源,巩固提升国内市场,大力发展本地市场,积极开拓入境市场,大力开发主题产品和组合线路。

三、营销策略

(一)重点客源市场营销,巩固提升韩日、港澳台等传统客源市场,积极开拓欧美、东南亚等客源市场,国际市场,以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经济发达地区的二线城市等为重点客源市场开展国内市场营销。

重点营销度假、帆船、啤酒、商务等旅游产品,重点推介海滨度假旅游产品,针对俄罗斯市场,针对欧洲和北美市场,针对韩、日、港澳台和东南亚市场,重点组织旅游观光、休闲度假、节庆会展、历史文化等专题营销,(二)专项产品营销。

主推海洋旅游和观光旅游产品,主推度假旅游、海洋旅游、观光旅游、节庆旅游产品,针对华中、西南、东北、西北等内陆大中城市市场,针对本省、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市场,培育邮轮旅游产品,推介国际邮轮旅游产品。

针对本市市场,重点营销乡村度假、温泉度假、休闲购物、生态旅游、运动健身等旅游产品,旅游淡旺季采取差异化营销策略和灵活营销措施,吸引旅游客源。

积极开展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主题营销,组织开发'游世园'主题产品和专项线路,(三)重大主题营销,充分利用青岛国际啤酒节、青岛国际帆船周、青岛国际海洋节、世界级帆船拉力赛、世界休闲体育大会等特色节庆和体育赛事,加大营销力度,增强旅游宣传营销效果,开展系列推介活动。

(四)国内外合作营销,增强在国内外旅游合作和旅游市场开发中的积极作用,积极开展与海外重要旅游城市和旅游机构合作,充分利用青岛友好城市特别是紧紧围绕一、二级市场的友好城市平台,加快构筑覆盖主要客源市场的合作网络,提升城市旅游影响力,以及环渤海港口城市组织等平台,积极参加国内外旅游交易会、旅游博览会,以文化、体育、教育等交流活动为载体,定期开展旅游主题宣传活动,积极推动地区间营销协作和旅游营销一体化发展,充分利用半岛城市群、'黄金海岸旅游线'、'齐鲁文化旅游线',促进优势互补、客源共享,通过联合促销,实现互利共赢。

加大微博、博客等新兴网络媒体营销力度,推出针对性旅游营销网页,(五)新媒体营销,建立面向不同市场的宣传网页,增强旅游网络信息查询和预订功能,推介特色旅游产品,展示城市旅游形象,积极推进青岛旅游网站与友好城市、世界各大旅游网站的链接,建立'智慧旅游'营销系统,提供全方位、大容量、个性化的智慧旅游营销信息,为游客提供人性化的旅游营销信息,提供及时便捷的旅游营销信息。

第十一章 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

一、旅游岸线保护

留足沿海岸段旅游发展空间,严格保护沿岸沙滩、湿地、礁石、林带等资源和自然岸段风貌,保护城市山林和海滨旅游区,保留并扩大公众共享空间,避免滨海公路的主干道和过境交通道路穿过主要旅游区造成的城海阻隔,保证居民和游客亲水需要。

二、城市风貌保护

加强优秀历史建筑和历史城区风貌的保护与修复,要保护好传统街区建筑物尺度和街道布局,改善社区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增加公共绿地面积和社区文化、体育、休闲活动空间,停止在保护区内改建、插建风格与整体风貌不协调的建筑,恢复以坡屋顶、红瓦黄墙为特色的传统风貌,逐渐拆除违法建筑,(一)老城区,凸显建筑物原貌,治理户外广告,在旧城改造中。

规划建设城市森林和海滨岬角绿地公园,不断扩大公共绿地,营造优美的城市景观和轮廓线,(二)新城区,注重视线通廊标志性建筑和对景点的建筑物设计,改善视觉效果和环境质量。

三、海洋环境保护

划定沿海生态和环境保护绿线,防止海岛生态环境恶化,消除入海河流带来的陆源污染,全面实施入海河流截污工程,建设沿海渔类资源生态恢复区,海岛开发必须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容量测算,保护自然地质地貌、生物栖息地和水动力环境,投放人工鱼礁,停止采填近海山体、沙滩、湿地和礁石,施行科学可行的固体废弃物和污水处理方案。

四、旅游环境保护

禁止从事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活动,禁止在旅游区建设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项目,应该明确限定在试验区内,自然保护区内的旅游开发,搞好旅游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旅游区开发规划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加强旅游环境保护。

保护环境,大力倡导低碳和环境友好旅游方式,旅游活动应当限制在环境容量许可的范围内,景区点、宾馆饭店和旅行社等旅游企业,要引导游客绿色旅游、文明旅游、理性消费,节约资源,进一步规范客车管理,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

鼓励新建旅游项目、宾馆饭店、景区景点和其他旅游经营单位积极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广泛运用节能节水减排技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创建绿色环保企业。

五、文化遗产保护

选择部分优秀历史建筑和名人故居对市民和游客开放,严格保护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和名人故居,严格保护遗址遗迹及保护范围内的自然景观和环境,妥善保护并加挂铭牌,对暂不具备开放条件的,维护历史原貌,便于观瞻。

发展与景点结合的特色演艺文化旅游,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和游客活动内容,整合崂山道教音乐、胶州茂腔、即墨柳腔等地方戏曲遗存和山东评书、山东快书、胶东大鼓、山东琴书、山东柳琴等山东特色曲艺。

发掘整理民间传说,发展民间文化旅游购物,选取健康、有趣的民间传说编入导游词,深入挖掘整理即墨老酒、即墨花边、即墨面塑、平度宗家庄木版年画、莱西葫芦、莱西木偶、胶州和黄岛辛安剪纸、青岛贝雕、黄岛沙画、黄岛手绘年画等青岛独有的民俗艺术和地方传统手工艺品。

六、工业遗产保护

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业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加强对青岛工业遗产的调查和专项研究,将工业遗产纳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在胶州湾东岸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中,融入城市建设,保留体现近现代工业文明的标志性构筑物和设备等,保护好青岛近现代工业历史脉络,留下宝贵的工业档案、文物、历史资料,给后人留下尽可能完整的历史记忆,在城区改造中,选择重要的历史厂区和历史建筑建设传统工业博物馆,留住城市的历史表情,抢救性调查面临拆迁的老厂。

第十二章 旅游保障体系规划。

一、旅游管理体制

加大旅游产业协调和管理力度,深化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成立市旅游委员会,健全理顺旅游管理体制机制,继续完善区市旅游管理机制,切实解决机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和强化监管责任。

二、旅游投资体制

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建设符合旅游规划的旅游项目和配套设施项目,主要用于完善基础设施、构筑公共服务体系、编制旅游规划、产业引导扶持、培育打造品牌旅游展会、旅游宣传促销和人才培训等,加大政府旅游投入。

三、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四、规划体系与项目管理

旅游布局的总体平衡,以及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在全市旅游资源普查的基础上,建立旅游资源动态管理系统,保证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与有序开发。

海洋旅游、乡村旅游、旅游资源保护、智慧旅游、旅游营销、旅游人才等旅游专项规划,旅游度假区、海岛旅游、特色街区、历史文化遗存等控制性规划,通过编制西海岸、蓝色硅谷、红岛经济区和大沽河流域、崂山风景区、历史城区、世园生态都市新区等重点区域旅游总体规划,坚持政府主导,加强统筹协调,中山路区域改造、国际邮轮城、青岛山一战遗址公园等重点项目规划,引导旅游业科学发展,(二)规划体系是科学发展的基础,形成完善的规划体系。

(四)引导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投资方式投资旅游业,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引进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的旅游项目,完善和优化旅游产品结构。

(五)对列入全市重点建设项目的旅游大项目,积极做好项目建设相关手续办理和审批服务工作,优先给予新增建设用地、海域指标、融资等政策支持。

五、质量监督和市场监管体系

使标准化工作成为提高服务质量、强化行业监管的重要抓手,全面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积极构建旅游企业诚信经营服务体系和诚信评价体系,(一)全面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要强化服务质量也是旅游资源的意识,全面提升行业诚信水平,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探索建立常态和长效工作机制,着力培育形成具有青岛人文特色的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以旅游从业人员为主体,按照'转入常态、逐步达标、务求实效'的原则,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巩固标准化创建成果,搞好职业道德教育。

确保旅游市场秩序和谐稳定,创新旅游市场秩序监管方式和手段,依法打击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提高旅游市场秩序监管的科技化、信息化水平,组织开展各项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二)不断优化旅游市场环境,不断加大旅游环境秩序综合整治力度,建立企业经营和执业行为记录公示制度,探索政府主导、属地监管、部门协作的有效措施。

六、安全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网格化安全管理体系,开展安全主体责任等级评定工作,建立完善旅游企业及安全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旅游安全演练、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专项检查活动,围绕节假日、黄金周等旅游重点时段,联合开展重点景区、节庆活动、旅游车辆、游乐设施、索道缆车、食品卫生、消防安全、旅行社责任险等方面的专项督查检查,消除安全隐患,严防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旅游生产安全。

  • 人民体育携手三夫户外打造人民户外运动平台
  • 史上最全曾家山游玩攻略内部流出速速传阅
  • 霍城冰雪旅游人气
  • 如何记录亲子旅行宝宝拍张给力旅游
  • 龙脊梯田龙胜温泉森林植物园纯玩度假二日游
  • 旅游合同特征什么
  • 河北最美景点哪些
  • 柳州旅游请问哪些值得一去地方
  • 10旅游礼仪形体教学大纲
  • 黄梅五祖栈道休闲一日游
  • 精品行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