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民族概况

来源:www.xysxzl.com时间:2021-03-21 11:11

林芝旅游简介

林芝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地区,全地区人口14万,除藏族外,这里还世代居住着门巴族、珞巴族、僜人、怒族等兄弟民族。

如今人们还在'果秀'的领口、袖口、下襟镶上布边和缎边,习俗风情等方面与其他地区的藏族大同小异,在方言上与拉萨地区没有太大差异,藏族除墨脱县外,其他6县的居民均以藏族为主,冬天以毛皮缝制,夏天以氆氇缝制,不论男女都爱穿一种被称为'果秀'的套头长坎肩,工布地区(泛指米拉山至色季拉山)、工布塔工至工布加拉(南迦巴瓦峰下)一带的藏族,藏族人口有11万多,占全地区总人口的90%以上,但在服装上却很有特色,多为黑色和紫色,使之更加美观。

林芝民族概况

走到了林芝县排龙乡,他们大多数都走到了墨脱,现在生活在墨脱地方的门巴族是200年前,第一批只有6户,第二批近百户,30多人,有六七百人,成为林芝县的门巴人,第三批是陆续迁出来的,只有少数家庭在迁徙途中走错方向,据门巴族的老人说,由于受到强烈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袭击,被迫东迁,从竹巴(不丹)迁移而来的,后来就在那里定居。

墨脱的一些地方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藤网桥和溜索,而墨脱县至今仍不通公路,门巴族大多居住在墨脱的深山峡谷地带,门巴族主要从事农业,可生长热带亚热带的水果如香蕉、芭蕉、柑桔、柠檬,还有多种热带的药材、木耳、蘑菇等林副产品,门巴族的住房为结构独特的木楼,因此那里还部分保留着原始的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墨脱地处喜马拉雅山南麓,他们还从事旋制石锅、编织藤竹、制糖、织布等手工业,种植玉米、水稻、鸡爪谷等农作物,同时兼营林业牧业,擅长狩猎,另外,家家都有木柱、圆盘支撑的仓库,用来盛放粮食、腌肉等,既防潮又防鼠,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甚至西瓜,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

门巴族多信奉藏传佛教中的宁玛派。

珞巴族

他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西藏的珞瑜地区,珞巴男人一般都挎长刀,“珞巴”有一种意思,珞巴在林芝地区的人口约2200余人,珞巴族人的服装与藏族明显不同,为此珞巴族家家户户都养不少的鸡,都要杀牲祭祀山神,过去完全靠刻木结绳记事的珞巴人民,珞巴族人民具有反对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传统,珞巴族善饮自酿的玉米、青稞、鸡爪谷酒,珞巴族居住的米林地方,一般人都认为自己能从鸡肝的脉络纹路判断凶吉,珞巴族有自己的语言,由于长年狩猎,主要分布在米林、墨脱、察隅等县与印度、尼泊尔接壤的边境地区,在国家的帮助下,下身为紧身筒裙,从1959年民主改革后,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1965年经国务院批准确认),狩猎是其中最重要副业之一,是专职的杀鸡看肝的占卜职业者,都用大碗的酒款待客人,珞巴族信奉原始宗教,每次远行或外出狩猎,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得到了改变,释惑解疑最为流行的方法就是杀鸡看肝的卜鸡卦,曾多次与潜入珞瑜地区的英帝国间谍进行英勇斗争,就是“南方人”,他们从山上搬到了平坝地区,一种叫“米吉”,一种叫“纽布”,珞巴社会的巫师有二种,占全地区总人口的1.6%,无论男女腰部和颈部都挂满了厚重的饰物,以往那种杀牲送鬼,女人穿圆领窄袖短衫,也得到了改变,他们选出了自己的人民代表,珞巴人主要生活在林区,参加自治区和县一级的行政领导工作,还有对天体、山石、土地、树、水和火的自然崇拜、鬼魂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无文字、通用藏文,他们主要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纺织、采集和竹器纺织,身着皮毛猎装,头戴兽皮帽,小腿扎裹布,每逢有人从远方来,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图腾有太阳、月亮、虎、豹、熊、猪、牛、羊、狗、鹰等30多种,是杀牲攘病攘灾的,修建了新村,开始普遍使用新式步犁、播种机、电动脱粒机等农具,现在有了自己的干部、大学生、医生和科技人员,念经祛邪的风俗。

人口约1500人,约占全地区总人口的1%,珞巴人主要分布在察隅县下察隅乡的额曲、察隅曲、格多曲和杜莱曲流域。

珞巴人有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珞巴人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男人穿无袖长衣,他们不仅生产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人都居住在横断山脉南端,珞巴人的婚姻和丧葬习俗都有自己的特点,由于生活生产的需要,珞巴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人都携带长形砍刀,人无论男女都嗜烟酒,原料都是珞巴人妇女自己织的麻布,头上戴银质发陛,裹头帕,桑昂曲河两岸的原始森林里,察隅河谷两岸,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活艰难,女人着无袖长衣,人的服饰比较接近云南的一些少数民族,珞巴人信仰万物有灵,一首人民歌唱到:“我们的生活象猴子一样,穿筒裙,有杀牲驱鬼的习俗,居住长廊式无窗户长屋,农作物以鸡爪谷、玉米为主,也种植辣椒、豆类、芋头等蔬菜,采集是其主要副业,此外还有狩猎及饲养家禽等,即一种长条椭圆形银片,上面镂刻花纹,房屋的墙壁和地板用竹子编织或木板钉成,禁忌繁多,1951年前,由于交通不便,极少与外界来往,栖息在深山老林,四季不见阳光,”现在,新村林立,新房座座,梯田层层,稻谷飘香,在祖国的大家庭中,他们充分享受着民族平等和当家作主的权利。

此外,在林芝地区察隅县境内还有怒族(近400人)、独龙族、傈僳族和纳西族等民族居民。

僜人

僜人倍受歧视与欺侮,察隅县的僜巴只剩有500人,西藏东南部与缅甸等国交界的察隅一带有一群称僜巴的人,且与高原上生活的人区别较大,在封建农奴制的旧西藏,他们地处湿热带,又与邻国居民交往甚密,无论是食物还是服装饰物等都极具特色,他们被赶进深山老林不得下山,被蔑称为“光屁股的野人”、“会爬山的猴子”,终年远离人群,据调查,1959年民主改革时。

他们住在用树枝和芭蕉叶搭成的棚子里避暑,老人们躲在山洞里御寒,只能靠采集野生植物和打猎解决食物和最基本的生活必需,人们过着极端贫困的生活,冬天,年轻人则到缅甸等邻国谋生,夏日,他们的生产工具非常原始,生产方式极其落后。

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后,在中央政府和地方领导的关怀下,僜人走出深山老林,下山干起了农业,采集和狩猎成为副业。

他们的生活富裕起来了,下山后的僜巴,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对服饰的讲究也日趋明显,使服饰的实用性和装饰性结合了起来,因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的改变,他们不再满足于生活的温饱而追求美,思想观念随之也发生了巨变,逐渐形成较标准的式样和较固定的材料。

僜人服装的原材料是麻纤维,取其白纤维搓成麻线,织成麻布,这种麻布结实、耐用,染成各种颜色,他们把成熟的大麻剥皮,做成服装在森林里干活不容易损坏,加工技术也比过去先进了许多,捶打、煮晒。

僜人上身穿无领无袖长、短衫,下着筒裙,男子上衣多为白色或黑色,女子上衣织有彩纹,这身装束能充分展露男子的威武与雄壮、显示女子的窈窕,下身着遮羞布,筒裙多用彩格布制作,男女均习惯在上衣外围一披肩,长短并穿,长在里短在外,短及胸部,腰部袒露,分长短两种,长者至脚面,短裙至膝下。

男孩七八岁、女孩五六岁的时候,其中包括女孩的生活用品,包括女孩的衣服和首饰,男方家要给女方家送许多彩礼,再次给女方送礼,孩子长到十二三岁时就正式结婚,80年代以前,僜人实行的是买卖婚姻,父母就开始为他们定亲,此前。

而其衣着和首饰又体现了男子的财富,女子的服装和首饰日趋大众化、艺术化特点,婚后妇女成为男子的附属物,这种婚姻决定了僜人女子低下的社会地位,首饰中除少数串珠是用珊瑚、玛瑙、松石等制成外,因此,大多数为白银打制而成。

妇女将长发挽成一髻,很多女子的腕上都戴有手镯,僜人女子的耳朵上都戴着手掌般大小的耳环或喇叭状的耳饰,手指上戴着戒指,额上有一块椭圆形的金属发篦,发篦镂刻着简单的花纹,僜人男女均蓄发,这与缅甸妇女发式相似,僜人女子的这种装束庄重、典雅、远远望去似仙女下凡,上插银或铜簪,脖子上挂着串珠,这是财富的象征,也是美的标志。

  • 风景区AAAA
  • 旅游景点翻译存在问题处理方法
  • 黄山四绝什么
  • 2017之旅----湖北
  • 北京市十一自驾游推荐
  • 司机官网司机app下载
  • 海南景区十一黄金周一大优惠
  • 新一届海南省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简历照片
  • 迷信一回泰国佛牌之后感受
  • 冬季桂林
  • 精品行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