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风景名胜区简介

来源:www.xysxzl.com时间:2021-03-09 09:57

太湖哪个旅游区

太湖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1982年审定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适合开展游览、度假、休养、水上运动和科学文化等多种活动的天然湖泊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太湖风景名胜区规划》经国务院同意,具有我国吴越文化传统和江南水乡特色,确定太湖风景名胜区是一个以山水组合见长,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国家建设部批复,1986年,太湖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

外围保护地带2203平方公里(含太湖水面1931平方公里),太湖风景名胜区规划总面积3091平方公里,其中景区888平方公里(含太湖水面529平方公里),所辖范围涉及2市3县市的35个镇或街道,无锡市的梅梁湖、蠡湖、锡惠、马山景区,分别为苏州市的木渎、石湖、光福、东山、西山、甪直景区,宜兴市的阳羡景区等13个景区和无锡市的泰伯庙、泰伯墓2个独立景点组成,常熟市的虞山景区,吴江市的同里景区。

太湖风景名胜区简介

太湖的景观类型,太湖风景名胜区景观类型概括起来有十大类:。

山水交融、构图秀雅、千姿百态的天然山水画面。

重峦叠嶂、山势嵯峨、形态各异的奇峰怪石。

千百年的古树名柯和繁花似锦、硕果满山的传统植物景观。

洞体深邃、钟乳瑰丽、奇异万状的古溶洞、水洞。

扑朔迷离、变幻莫测的雾幔、云海、串月、旭日、晚霞和四季更迭的天象景观。

常年不涸、甘冽清腴的名泉和曲折幽邃的涧潭溪流。

小桥流水、绿树人家、稻香桑茂、碧波繁花的江南田园风光。

典雅古朴、富于诗情画意的各种古典园林、古桥梁、明清古建筑群和水乡文化古镇。

著名的古雕塑艺术珍品和历代名人留下的大量碑碣石刻、书法图画、诗词著作。

考古发掘出来的代表江南文化历史的远古文物和优美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及其遗迹。

木 渎 景 区

木渎古镇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水乡古镇,由灵岩山、天平山、天池华山等山系及木渎古镇组成,木渎景区位于太湖东4.5公里,堪称为中国鲜见的园林古镇,更有私家园林、名人故居等众多的人文古迹,景区花岗岩山体资源独特,是一个以吴越遗迹名胜和山林石景为特色的古老山林风景名胜区,以“乾隆六次到过的地方”被人称道,既得真山真水之趣,又具小桥流水之幽。

灵岩山、天平山、天池华山、寒山岭等景点,与景区有关的历史名人有阖闾、夫差、范蠡、西施、白居易、范仲淹、韩世忠、唐寅、文征明、康熙、乾隆等,谓之“古”,可谓“奇”,华山崖壑深秀,有奇石嵯峨耸立,有吴宫西子遗迹,吴宫遗迹,在唐以前,天池地处山半坳谷,可谓“幽”,谓之“清”,近览崖壑,有古“御道”连接,景区内群山拱峙,名木刻石,灵岩山于春秋时,绿荫蔽天,清帝乾隆六次南巡,这里就相继辟景点、筑别业,诸峰高程在一百到二百公尺左右,峰峦重迭,错落有致,层次丰富,景色秀丽,其中,就辟为皇家苑囿,经历代经营,留下大量文物古迹和民间传说,在地形上相互毗邻,景观景物以吴越史迹、山林石景为主,既秀又异,各具特色,灵岩峻峭,天平雄伟,宛若世外桃源,远眺太湖,阴晴晦雨时时有景,宋塔元屋,处处逢胜,都到此游览。

石 湖 景 区

石湖景区位于苏州古城西南郊,由太湖的内湖——石湖和横山山系(包括茶磨屿、上方山、吴山等)组成,是以吴越遗迹和江南田园风光为主要特征的自然山林湖景型景区,距太湖东5公里,山水掩映,景色清秀。

由自然景观衍生的“石湖串月”活动已成为苏州著名的传统民俗的活动,并有古寺、古塔、古墓以及宋代著名田园诗人范成大等人别墅遗址,姑苏山有吴王姑苏台遗址之说,特别是景区地处苏州市区,至今仍保留着吴城、城城、郊台和蠡岛等吴越古迹遗址,原有古寺等景物甚多,历代知名诗人吟咏之作甚多,由于这一景区自宋以来素著声誉,尧峰山有帝尧时人在此避洪水之说,区内古吴越遗迹、遗址较多而集中,人文景观较为丰富,现仅存泉石之景,并有专志,且设有微波站。

光 福 景 区

为太湖湖岸线最曲折窈窕的部分,光福景区位于太湖东岸,由四个突入湖中的半岛和若干小岛所组成,沿岸水面被划分为四个大小不同的水湾,湖岸线长达67公里,是一个以植物胜景、宗教福地和湖湾渔港为特色的山水古镇型景区。

是太湖山水的精华地区之一,光福景区是太湖现存的渔港、渔村集中地区,渔汛季节千帆竞发的景象是太湖风景名胜区具有代表性的独特景观,景物清幽,拥有弛名的“香雪海”、千年古汉柏“清”“奇”“古”“怪”、香飘十里的桂花山、珍稀木荷林和唐塔、宋桥、古圣恩寺,文化古迹众多,以及春秋时伍子胥遇害处、孙武演兵场等古迹,境内太湖环绕,山水萦抱,植物景观丰富,景区盛栽梅、桂等花木,峰峦罗列,是有名的花果山区,历史上曾有寺观34座,散存在崇山峻岭之中,此外。

东 山 景 区

东山景区是一个以明清古村名镇、宅院建筑和果林景观为特色的山水古镇型景区,康熙御茶碧螺春的发祥地。

由洞庭东山和附近岛屿组成,位于太湖东南部,是太湖最大半岛,东山素有“花果山”之称,东山北高南低,与西山景区隔水相峙,互为对景,峰峦连绵起伏,长达11公里,东部多幽谷深坞,西部临水,湖光山色,交相辉映,东南围垦区则鱼池毗连,荷荡密布,湖中三山又多奇峰怪石,史载唐代已种桔,早红桔、白沙枇杷、碧螺春茶叶向负盛誉。

明、清园林17处,境内人文景观最突出的是现有明、清民居古建筑群,今仅存胥王庙、紫金庵、灵源寺、法海寺、古雪居、葑山禅院以及近代园林启园等,白居易、陆游、范成大、文征明、乾隆帝等亦到此游历,明相王鏊、画家沈周系当地人,今存南望、北望、望越台、演武墩、菱湖、胥王庙、娘娘庙、虎山、鸡山、射鹗山等遗址遗迹,分别组织在景点内,区内曾有古寺宇60座,这里是吴越战争的前沿阵地和吴王狩猎游乐之处,其中明代及仿明建筑达96处之多,人文荟萃,面广量大,前者留下遗迹尤多,现景区拥有雕花大楼、紫金庵、轩辕宫、明善堂、凝德堂、怀荫堂等6个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早在春秋末年,其后,宋、明二代又复兴盛,人才辈出,历代有作家92人,著作193种,并成为官宦文士退隐之所,留有不少诗词,据籍载,名泉15个,大多已毁,造型、木雕、砖刻、彩绘等各具地方特色,据初步调查,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陆巷古村为代表的经典古村落与田园山林构成太湖风景名胜区天然的山水画卷。

西 山 景 区

洞庭西山简称西山,又称禹迹山、包山,距东山4公里,是中国第一大岛,太湖山水精华之地,是以吴越古迹、田园村落、湖岛风光为特色的湖岛古镇型景区。

现景区内有横山群岛、林屋洞、石公山、罗汉寺、消夏湾、缥缈峰、甪里、水月坞、明月湾、堂里古村落等景点,太湖石产地石公山,此石之胜也,此居之胜也,明代袁中郎在《锦帆集》中总结了这一景区的七大特色:“1、西洞庭这山:最为缥缈,6、洞天第九,怪为石公,此花果之胜也,今存消夏湾、避暑宫、西施画眉池等遗址,主岛西山东西15公里,道教第九洞天林屋洞,使西山尚存湖岛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周围又有小岛星罗棋布,杨梅早熟,岛上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山地,4、涵村梅,花果之品种数量亦可与东山相埒,南北11公里,有太湖第一高峰缥缈峰,巉为大小龙(山),7、包山七十二,此仙迹之胜地,”今基本依旧,长达50余公里,今大都已毁,3、隐卜龙洞,2、石公之石:丹梯翠屏,梨着大柄之称,幽为林屋,林屋之石,尤具山廻水绕之趣,弥天放白,但明清古建筑之面广量大,市居消夏,如唐白居易、王昌龄、皮日休、陆龟蒙,宋范成大、范仲淹、苏舜钦、张耒,汉“四皓”及后代名士在此隐居,吴王夫差在此避暑、养鹿、养马,明文征明吟《太湖》诗曰:“岛屿纵横一镜中,传统的渔业生产、果林经济,景区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花果山,明王鏊、葛一龙、文征明、高启等都留下了吟咏之作,甪里有先生之村,构成独特的群岛风光,湖岸线逶迤曲折,重岗复岭,深谷幽坞,港湾屈曲,湿银盘紫漫芙蓉,”即此写照,相传夏禹曾在此治水,游历者甚众,元赵孟頫,此山之胜也,怒虎伏群,龙山之石,吞波吐浪,后堡樱,东村桔,天王寺橙,枇杷再接,桃有4斤之号,5、杜圻传范蠡之宅,龙洞筑易老之室,此幽隐之胜也,一穴三门,金庭玉柱之灵,石屋银户之迹,湖光三万六,层峦叠嶂,出没翠涛,拔地插青,此山水相得之胜也,原有古刹寺观甚多,可与东山媲美,而山岭绿化与古木巨柯则胜之,月月有花、季季有果,并拥有丰富的茶、果、鱼、虾特产。

甪 直 景 区

由甪直古镇组成,是一个以江南水乡古镇和古桥系列景观、为特色的古镇型景区,甪直景区位于太湖东30公里,历来享有江南“桥都”的美称,以古桥、商业古街和罗汉塑像占胜,古朴、繁荣、熙攘。

吴王夫差又在镇西甫里塘北岸筑梧桐园,镇南2公里的张陵山有青莲岗文化类型与良诸文化类型的遗址,故素有“五湖之厅”与“六泽之冲”之称,甪直镇古称“甫里”,又相传镇南的吴宫乡,吴王事事须亡国,距今已6000年,1974年出土新石器时代至宋代各个时期的文物1200余件,又名“六直”,未必西施胜六宫,为古吴王阖闾的离宫,可能是春秋战国的“摇城”遗址,晚唐诗人陆龟蒙写有《吴宫怀古》诗曰:香迳长洲尽棘丛,并有晋张苍梧夫妇(汉张良后裔)的合葬砖室墓一座,周围有吴淞江、清小江、界浦江、东大江环绕,又邻近澄湖、独墅湖、金鸡湖、淀山湖、阳澄湖等湖群,有墓碑仍存,并发现湖底遗存古井甚多,奢云艳雨只悲风。

宋明清桥梁中有17座系条石拱型桥,其中1座系全拱型结构而载入我国桥梁史,甪直古镇风貌完整,历史文化遗存丰厚,特别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的风貌尚存,历史上“甫里八景”,有桥梁40座,宋魏了翁,被举称“三步二桥”,沿河基本上是条石驳岸和码头,历代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如唐代陆龟蒙、皮日休、罗瘾,元倪云林、赵孟頫、明文征明、沈周、归有光、董其昌,近代叶圣陶、蔡元培、顾颉刚、郭沫若、徐悲鸿等来此隐居、游历、教学、活动,留下许多诗文书画碑刻与遗迹,在1.1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内,河网长5.6公里,并配有工艺精细的石雕带船缆眼,此外,镇上还有明代建筑18幢和数百龄的银杏、榉树7株,尤其是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圣寺罗汉塑像,素负盛誉。

锡 惠 景 区

与梅梁湖景区隔道毗邻,锡惠景区位于太湖之北5公里,这是一个以天下名泉、古典园林和明清祠堂群为特色的山林型景区,由惠山、锡山组成,京杭大运河在此绕境而过,具有露天博物馆之称,是无锡的文化发源地。

锡山素为无锡主山,惠山古称“华山”,又称“惠山”,锡山高74.8米,古名“锡山”,宛若游龙,却似游龙戏珠之明珠,天下争,天下清”之语,景区内惠山逶迤磅礴、锡山明媚,因而县治得“无锡”之名,南朝称“历山”,无锡宁,龙头部之锡山,系无锡群山之冠,三茅峰高328.98米,“九龙十三泉”久负盛名,为最高峰,周围群峰都有拱辅之意,周约1.5公里,传因周秦间产锡,陆羽《游慧山寺记》中有:“后汉有樵客山下得铭:有锡兵,一说为秦大将王翦于此掘得古碑,惠峰九曲,内藏九坞,神势矢矫。

还有南北朝的惠山寺、唐代的“天下第二泉”、明代园林寄畅园和愚公谷等,唐代就誉满天下,其中尤以“二泉”之水,锡惠景区是名胜古迹集中、历史悠久的著名风景名胜区,惠山逶迤磅礴、锡山明媚,“九龙十三泉”久负盛名,此外,被称为“龙津螭唾”,历代名人如唐陆羽、皮日休,宋苏轼,元赵孟俯,清帝康熙、乾隆都曾来此游览题咏,留有遗迹,现有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

惠山油酥旧称“金刚肚脐”,锡惠景区还是著名的“惠山泥人”和“惠山油酥”的产地,横街末尾为“惠山浜”,惠山寺山门外的惠山街(包括直街、横街),现年产三百余种、六百万件,畅销六十余国家及全国各地,户户捏泥人,称“龙头口”为游船停泊处,旧日“泥人店”鳞次栉比,元末有人模拟“龙光寺”金刚肚脐状制成,锡山和惠山二泉、寄畅园辟为锡惠公园,旧有牌坊,具有肥、酥、香、甜特色,有石龙头吐惠泉诸水入河,当地可谓家家善彩塑,明清两代极盛,由于形象逼真,色泽蝉明,历数百年不衰,解放后。

蠡 湖 景 区

蠡湖景区位于太湖北部,为太湖北端之内湖,是以近代园林、秀丽水景及滨湖湿地为特色的湖景型景区,由蠡湖及周边组成,蠡湖又名五里湖,扼太湖风景区之要冲。

富于江南水乡风光,矗立于蠡湖与太湖交汇处,36公里的沿湖风光带处处即景,将湖面划分为东、西两片水域,湖之东、北岸是一抹平畴,西、南面梅梁湖景区之中犊、六顶、充山、石塘诸岭延绵拱立,凡亭阁堤廊均依水傍湖,东蠡湖北岸有著名的近代水园—蠡园,沿湖鱼池毗连,现蠡湖为全天候敞开式景区,富于变化,被南犊、北犊两山隔水夹峙,形成犊山门、浦岭门两个水口,越大夫范蠡偕西施曾泛舟于此,沿湖又有渤公含秋、鹭岛飞欧、西堤拂春、渔岛晓月、蠡堤平波等几十个景点串联,三面临水,相传春秋末年,因以得名,桃红柳绿,岚影波光,秀丽恬静,蠡湖水面整合开放,中部宝界桥凌空飞渡,西端、中犊山如中流砥柱,风景层次丰富,借水构园,精致纤巧,优雅明丽,如宝石晶莹,时时入画。

梅 梁 湖 景 区

梅梁湖景区位于太湖北部,由太湖北部的大水湾——梅梁湖和沿湖山峦组成,是以绝佳山水组合和丰富的自然岸线风光为特色的山水型景区,集太湖山水之胜,这里山长水阔,岸线蜿蜒、山环水抱,素有“太湖佳绝处”之誉,距太湖主要入口处的鼋头渚,烟波浩淼。

东岸自庙山至南犊山(鼋头渚),有十二个山渚伸突湖上(简称湖东十二渚),与处在小水湾视轴线上的三山,这一小水湾既是太湖、蠡湖的交汇处,湖东的军嶂山与湖西马迹山的冠嶂峰二制高点隔湖相峙,东西宽7-10公里,乌云山与马迹山的仙鹤咀隔水相望,沿湖有十八个山湾(简称湖西十八湾)与湖南端的马迹山似断似续,在鼋头渚与三山岛、拖山岛有海蚀平台、峭壁、礁石等石景,构成另一风景层次,风景层次十分丰富,构成最后一道风景层次,山长水阔,是全区的精华所在和构图中心,俨若全区的门户,山水组合特别紧密,是以山水宏观见胜,梅梁湖是太湖在无锡境内一个袋形大水湾的古称,特别是鼋头渚、“好望角”夹水呼应,又形成半环形小水湾,南北长16公里,其西北岸自阊江山至青龙山,层次丰富,沿岸又是东西两组山峦的衔接点,拖山岛浮现其间,过此则进入太湖腹部,水天一色,与大水湾串连套合,北端的南犊、中犊、北犊、后湾、小箕、大箕诸山绕水屏立,军嶂山有五代南唐屯兵遗址,重岗复岭,峰峦连绵,因此,此外,一片汪洋,综观这一景区,气势宏伟,逐段收入,是其特色,此外,闾江口有阖闾城遗迹,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马 山 景 区

是融吴越文化和现代宗教胜景为特色的山水型景区,现代宗教文化闻名,马山景区位于梅梁湖西南端,是突兀于太湖中的半岛,湖光山色秀美。

马山,简称“马山”,七十年代在马山北面围湖造田20平方公里,其主峰冠嶂峰与东翼军嶂山隔湖对峙,在此留下神马足迹,秦以后改称“马迹山”,状似驰骋云涛中之骏马,直达苏湖,面积34平方公里,相传秦始皇东巡,古称“夫椒”,位于太湖北部,无锡城区西南30公里,雄踞梅梁湖之门户,东望梁溪,西襟阳羡,北接昆陵,南则汪洋巨浸,西北狭窄,东北宽广,素为太湖第二大岛,使之与陆地相连,遂成半岛。

13处石景颇多名胜古迹,使马山逐渐成为游览观光和度假休闲的胜地,以及近代太湖游击队“烈士陵园”,近代又是我党领导的太湖游击队根据地,近年在原祥符寺的基础上修建了灵山景点,山迴水抱,马山境内东西两组山环立中部丘陵田畴,又有杨梅、柑桔、茶叶和芋头及太湖鱼鲜等著名土特产,颇多名胜古迹,泉石清奇,相传为古吴越争兵鏖战之处,岛上有57个山峰,又使该景区成为佛教文化旅游的热点景区,有吴越“避暑宫”、“战鼓墩”、“伍子盟顶”、“盘龙湾”、春秋古墓葬群、秦始皇“天马神迹”、南宋“梅梁小隐”等遗址遗迹,38个山湾,层岚叠嶂,坞深谷幽,古木繁茂,四时景色不同,旦夕风光各异,还有34处泉、潭,完好的山林、田园、湖湾等充满自然野趣的景观。

阳 羡 景 区

占长江三角洲苏、浙、皖三省交界的太湖西半环,阳羡景区位于太湖西岸的丘陵地区,是太湖风景名胜区内景观形态最为丰富的山林型景区,以溶洞、竹海、茶园、陶瓷,以及梁祝文化为资源特色。

宜兴的山脉来自天目山,形成溶洞、溪潭等自然景观,史称宜兴有名山136座,为海相沉积石灰岩,地表水渗入石灰岩,溪潭10个,由于宜兴为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低山丘陵常绿阔叶林带,溶洞24个,是著名的“洞天世界”,降雨大于蒸发,水土不易流失,再由于岩层破碎,断层裂隙交错,荡漾17个……等。

其中传统的紫砂陶、彩精陶等工艺品,宜兴“陶都”之中心丁蜀镇,与“洞天”共享盛誉的是有五千余年历史的制陶工业,年产近七千万件日用、化工、建筑和工艺美术陶瓷,远销50多国家与地区。

还有三国时“国山碑”、晋“周处庙”、宋“苏东坡书院”、太平天国王府等3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山荈茶”就已著称江南,紫笋茶在唐代就成为向宫廷进贡的“阳羡唐贡”茶,植物资源丰厚,具有亚热带植物群落的典型性,以深奥见胜的灵谷洞,以洞中洞称奇的张公洞,4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阳羡景区主要在县境西南的丘陵地区,已开放游览的景点有以水洞闻名的善卷洞,早在三国时代,区内峰高谷深,尤多洞壑溪潭,茶园竹海,在省内占首位,人文景观十分丰富。

现已开放景点有善卷洞、张公洞、灵谷洞、慕蠡洞(西施洞)、玉女潭、南岳寺、省庄竹海等7个景点。

同 里 景 区

同里景区位于太湖之东10公里,距上海淀山湖风景区18公里,距苏州市23公里,由同里镇和同里湖、九里湖、南星湖组成,是以古镇名园和水乡田园为特色的古镇湖景型景区,古朴、素雅、宁静。

明、清建筑和名人雅士多,进士38人,自宋至清,又先后辟人文景观和水乡自然景观二十景,有举人80余人,现尚存部分景物景观和宅园3处,大小宅园达38处,人们就在此生活和从事生产活动,寺观祠庙47座,牌坊37座,“南社”创始人之一)、王绍鏊(“民促”付主席)、柳亚子、金松岑(《藏海花》作者之一)等都曾在此居住、活动,历史遗存丰富,是一个具有悠久而灿烂的文化历史和典型江南水乡风格的古镇,宋时就有水竹墅十景,状元1人,今同时旅居海外的教授、学者等高级知识分子有50余人,元倪云林、明董其昌、唐寅、沈石田、文征明等亦来此留下许多诗词,这里人文荟萃,明代造园家计成和近代名人陈去病(孙中山秘书,同里镇原名“富土”,据镇郊九里村出土文物考证,四千年前,现有文字记载,元代以后,人才辈出,民间广泛流传的弹词《珍珠塔》故事也源出于此。

同里古镇区被纵横交叉的河港分割成大小不等的七块陆地,水面占陆地面积五分之一,古镇之雅朴、水乡之清幽,拥有“两堂三桥”、退思园、计成故居、耕乐堂、侍御古坊、环翠山庄等景点,大都完好,条石驳岸与码头亦大都完好,1982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河网长达6.31公里,有深达9进者,退思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河港如网,”现有明清建筑约占全镇住宅建筑的30%以上,宋、元、明、清所建各种古桥有28座,在0.68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内,镇外有同里、南垦、叶泽、庞山、九里等五湖环绕,少数桥面、栏杆被改为现代材料与形式,镇内贴水成街,就水成市,真是“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深宅大院数众多,湖荡荷田星罗棋布,脊角高翘的村舍独具地方风格,实为罕见。

虞 山 景 区

由虞山、尚湖组成,虞山景区位于太湖东北45公里,虞山绵延伸入常熟城内,尚湖、昆承湖分列东西两侧,是一个以丰富的吴越遗迹寺观园林和摩崖石刻著称的山水湖景型景区,山水相依,碧波荡漾,湿地延绵,候鸟栖息,素有“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 ”之誉。

故称“虞山”,虞山旧称鸟目山、海巫山、海禺山等,因周太王次子虞仲(即仲雍)葬此。

东西长6.55公里,磊坷多石,形成奇石危崖,峻拔巍峨的山岳景色,景色优美,周围23公里,南北宽2.5公里,虞山由西向东延伸,主峰高259米,山由泥盆纪的五通砂岩和志留纪的茅山砂岩构成,加之南面有与山平行的尚湖,山水相映,更觉山明水秀。

虞山植被以珍贵树木红豆树著名,有剑门、初平门、石梅等石景,虞山南坡以岩石为胜,有古墓葬群,西山多石洞及名人墓葬,此外尚有红枫、含笑等传统栽培花木和宝岩杨梅、桂花栗子等著名果品,有破龙、坠石、桃源等涧流,虞山东端蜿蜒入城,北坡以溪涧著称。

湖中的岛,荷香洲、钓鱼渚、鸣禽洲、桃花岛等洲岛形成,湖中有湖的独特景观,拂水长堤横卧湖中,在此隐居垂钓而得名,尚湖因商末姜太公为寻访仲雍,秀丽湖面与十里虞山相映,有飞蝶扑山之姿。

泰 伯 庙

泰伯庙相传原是泰伯故居,后来改称为泰伯庙,泰伯庙是太湖风景名胜区的独立景点,泰伯逝后改建为祠堂,座落在无锡梅村镇伯渎河边的。

泰伯是被载入史册的江南地区第一位开拓者,逐步形成了“荆村”、“蛮巷”、到江南第一国家雏形——“勾吴”国,江南地区吴文化的开拓者,相传商末周原(今陕西风翔)的泰伯为避让王位,因而泰伯庙又称“至德祠”、“让王殿”,当地人民又称他“让王”,当地人民不断归附,泰伯是大吴国始祖,开凿了我国第一条人工运河——“伯渎河”,由于孔子称赞泰伯三让王位为“至德”,后来改称“泰伯调”,“荆村”、“蛮巷”至今沿用未改,伯渎河水依旧长流不息,断发文身,从陕西岐山来到梅里,相传他还兴修水利,将兴盛的黄河流域文化带到苏南“荆蛮之区”,他推广了养畜、耕种、制器等技术,三千余年来,历经沧桑,在他死后,故居就改建为祠堂。

现存的泰伯庙大殿部分,现存大门上横书“至德名邦”四字,原有的“采芝堂”、“大树堂”、“德洽堂”、“大夏堂”、“慈俭堂”等已焚于清咸丰年间,殿内上悬“至德高风”、“至德莫名”匾额,还有嵌书石条多块,中间原有泰伯塑象,殿后至伯渎河间,院内还残存负碑石黾二只,为明弘治十一年重建者,南面的金水河、香花桥,为明代原物,制作古朴,二重门为青石牌坊式,其后为庭院和东西两庑,再后为大殿,楠木结构,翘角飞檐,端壮轩昂,有祖师庙、关帝庙等清代古建筑。

泰 伯 墓

另有望虞亭、梁鸿墓、石云峰、白龙洞等景物景观,泰伯墓也是太湖风景名胜区的独立景点,位于泰伯庙西北七公里处鸿山,鸿山古有十八景,原为皇山,是以泰伯葬此而得名。

整个陵墓筑有围墙,中间甬道通向清嘉庆时建的“拜殿”三间,围墙外东侧山坡有“响石”碑亭,直径3米余,碑后有石级至墓墩,相传为商末吴泰伯之墓,正面刻“泰伯墓”篆体大字,上至山脊松林间有“望虞亭”,泰伯墓在鸿山西南麓,旁有石望柱及阙各一驿(阙已毁),籍载汉代已有人祭祀,分别刻于明弘治年间和天启年间,牌坊后翠柏夹道,高约2米,牌坊前有条石驳筑月牙池,台中有四角攒尖式的青石四棱碑亭,陵墓自下而上,占地约3亩,相传为泰伯遥望常熟虞山仲雍之处,墓墩平面呈园形,颇清幽,殿后有三道石阶通至平台,依山建筑,入口为花岗岩石碑坊,上书“至德墓道”,两侧有碑记两篇,青石筑罗城,泥土复顶,基本完好。

传为梁鸿洗硕处,传为梁鸿、孟光观天象处,相传东汉陕西扶风人梁鸿,台西有梁鸿墓,鸿山东南麓有“鸿隐堂”(又名铁山寺),塑象供奉(一说无锡市梁溪河的命名亦为纪念梁鸿),现存“鸿隐堂”,堂北登鸿山最高峰有“望天台”(又名眼空台),梁、孟相敬如宾,又相传其旁有吴王阖闾时的著名人物专渚、要离之墓,其妻孟光,东厢旁有“洗硕池”,东汉章帝赐以官,后人纪念他们的德行,博学多才,貌丑而贤,他不任而隐居于此,男耕女织,还向当地人民传授了中原的耕作、纺织技术,“举案齐眉”的典故就源出于此,将其室改为祠,为清代重建,有两进两侧厢,需整修(居民拟他迁),另有第三进大殿已毁,原有花岗石构筑物,其后裔立有墓碑。

  • 年入100不是旅游网真的那么
  • 杨小兰旅游项目平衡法则哪里
  • 50容错过旅行小贴士
  • 黄果树瀑布景点分别游览多长时间合适
  • 布吉有什么好玩地方离布比较景点
  • 冬季旅行五个浪漫简约图文排版值得拥有
  • 西宁敦煌包车旅游丝路包车
  • 西藏又免门票一年进藏划算时候
  • 顶级奢华娱乐酒店缔造者美高梅入驻三亚
  • 苏梅岛城市泰国国家旅游局中文官方网站
  • 精品行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