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校分布情况未来发展如何

来源:www.xysxzl.com时间:2021-03-04 11:14

安徽旅游职业学院搬迁

安徽财经大学当时开设了一些和财经无关的专业,实际上领导也是借这句话对安徽总体高等教育委婉的提出意见,2010年一位中央领导同志视察安徽一些高校时就提出安徽财经大学“应有所为,像安徽中医药大学开设“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安徽建筑大学开设“法学”,搞得更好,更甚,我个人的解读是“有些属于学校的特色专业强势专业应该加强建设,这实际上是一种委婉的批评,有些和学校发展定位无关的内容,可以说这个意见是很中肯、很值得反思的,有所不为”,应该适当舍弃,”,为什么会这样呢,君不见,其实这在安徽省内还不算奇怪的。

未来发展(个人建议):。

安徽高校分布情况未来发展如何

①在适应招生需求和地方经济水平的情况下,控制本科院校增加数量、招生规模和教学水平,但我们在适应招生需求的情况下也必须控制质量,不要搞地域平均主义,也不要搞揠苗助长,本科院校数目与邻省相比数量也比较少,但驻皖重点院校(211、985或双一流)稀少,地方师专强行升本,严进严出,众所周知,我省是地处中部地区的教育大省、高考大省,一市一本。

纷纷上马计算机类专业,这类情况不仅削弱了我省本科毕业生的社会口碑,纷纷上马财会类专业,但我省乃至周边地区对这类毕业生的需求就这么多,我省也不管是师范类、财经类或者医学类,而且极大的败坏了我省本科教育的招牌,但不要为了经济利益强行扩招某些成教、专业硕士的专业,这里指的是学校办学方式、专业设置两个部分,则包括招生方式、管理方式、教学方式,教学方式上,很多人本科毕业找不到对口的工作,某些财经类大学甚至拉着学经贸的老师强行去讲信息管理这种课程,比如十几年前计算机热,我省各大院校,办学方式,不要为了升格“大学”强行上马与实力不匹配的研究生专业,最后学了四年毕业生的专业水平甚至不如北大青鸟培训一个月的,有的院校不具备师资,前几年财经热,甚至拉着物理系的老师们讲计算机的课程,也不管是理工类、农林类还是医科类,估计全日制本科、成人教育、网络教育多元化,对我省高等教育长期发展十分不利,不要盲目扩招,管理上,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认同,招来低质量生源,长此以往会让人形成不好的印象,②有所特色,兼顾重点,杜绝雷同,不要为了“面向全国”而在某些其他省市区过分降分,不要一刀切搞学院制,沦为卖学位的。

也有面向就业市场为主应用型大学,既有综合型院校,又有理工农商医师等专科院校,适应科技、经济、产业和就业需求,既有高水平科研产出为主的研究型大学,③学术学科多样化,办学层次立体化。

2、分学校概述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增设医学院

科大作为国字号且为我省的招牌驻皖高校,为中央有关部门直属,地方上也给予了力所能及的支持,今后应加大与该校合作和扶持,但主要侧重以下几点:。

①帮助“引进来”:在一些非涉密专业加强与国际有关高校的人员交流、科研合作,为学校的学术和人才流动创造有利条件,适当借鉴其他国内名校联合培养、科研合作的模式,以增强学校的教研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学校可与东部地区产业发达且密集的城市联合建立一些教研机构/分校,贴近产业,另一方面也削弱了学校的规模效应,一方面影响了学校在学科广度方面的拓展,同时有利于先进产业和管理模式引入我省,②鼓励“走出去”:由于客观条件限制,科大在2000年代高校合并浪潮中并无太大作为,提高学术向经济价值的转化率。

③加强与驻皖企业、事业科研单位合作。

④与安徽省立医院联合组建医学院。

(2)合肥工业大学

做强工科,尤其是汽车制造、信息科技和微电子三大类,但适量舍弃一些无关的文科专业。

(3)安徽大学

组建新的安徽大学,与安徽农业大学、蚌埠医学院合并,整合安徽财经大学优质师资。

蚌埠医学院作为皖北唯一一所医科类大学,其实教研水平并不差,出过不止一位院士。

安徽大学 与 安徽农业大学、蚌埠医学院 合并,组建新的安徽大学,同时整合安徽财经大学硕士相关师资集中力量打造应用经济学博士点,新的安徽大学以文史类、经管类、新闻传播类、农林类专业为特色,兼顾机械、生化、电子、计算机技术等专业。

位于蚌埠的蚌埠医学院附属安徽肿瘤医院也在合肥设立院区,同时依托安徽大学的平台,作为医疗教学一体化单位,新的安徽大学蚌埠医学院仍在蚌埠办学,增设合肥教研平台。

(4)安徽师范大学

应该和安徽大学并列为第一梯队全省重点建设大学,学校建设应该突出两个重点:,校址可以继续设在芜湖。

1、学术而言,重点扶持学校的理科、文科、历史、心理学等传统优势学科,加大这些科目的教研和产出,打响在全国范围内师范类高校领域的招牌。

2、服务区域领域,应该作为我省第一梯队教育人才的储备库,同时更加面向全国,成为有志于教育的考生优先选择的重点师范类学校。

(4)省重点建设大学。

概述:应该定位为服务安徽区域发展立足全国的高水平重点大学,学校同时重视所在领域硕士、博士及以上学生/学者的培养。

(4.1)安徽医科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在医科类领域是合肥科教体系的必要环节,合肥作为我国四大科教城,结合合肥市医疗领域建设适当增加教学资源和教学医院,考虑安医大的综合实力,应该列为第一梯队重点扶持,加大教研投入。

安徽医科大学其实可以有更大建树,安徽人生大病,南京由于南医大、南京铁道医学院(东南大学医学院)和军区医院关系在非直辖市里医疗资源特别丰富,郑大医学院有所特色但不及安医大),为什么很多人说南京是安徽省会,但这并不意味着合肥就无所建树,还得去南京看,事实上合肥的三甲数量和质量,尤其是在临床医学领域,鼓励对外交流和学术投入,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诚然,在我国省会城市中仍然是中上游,在中部更是超过郑州南昌长沙,仅次于武汉,在这方面,(湘雅言过其实。

(4.2)安徽理工大学。

组建医学院,新建合肥校区。

在淮南老校区重点发展安理工医学院,和共和国一些军工名校有亲戚关系,重点实验室难以搬迁相关专业仍在淮南举办,但现阶段安理工已经不能给淮南带来什么了,和合工大也有亲戚关系,建议在合肥市举办校区,原淮南煤炭学院,在某些军工领域在全国前列,从院校发展角度考虑,位于淮南市,其实实力不俗,当然,但这样一来就兼顾学校师资和区位优势了,整个皖北对本科层次的医生需求还是巨大而迫切的。

(4.3)安徽工业大学。

考虑南京有8所211,实际上安工大在隔壁南京的用人市场还是有口皆碑的,原华东冶金学院,位于马鞍山的低调学府,这个成绩算是不俗,应该列为重点建设。

仍在马鞍山办学

(4.4)安徽建筑大学。

学校在建筑工程相关领域排名全国上游,力争进一步成长为综合性工科大学。

(5)扶持特色应用型大学。

(5.1)安徽工程大学。

学校以机械机电类专业起家,现已经发展为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并重的特色大学。

(5.2)安徽中医药大学。

学校应该更加注重医科类尤其是中医类相关专业的建设,同时舍弃非医学类相关专业,作为国内为数不多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中医类大学。

(5.3)合肥大学

合肥学院升格为合肥大学,学校突出中德合作办学,在机械、电子电气、计算机科学技术方面发挥特色。

(5.4)安徽财贸学院与合肥经济管理学院。

对于学校最好的出路是迁往合肥,但考虑现实阻力,可以保留在蚌埠办学但缩减招生规模。

因为安财目前的教研实力,学校可以转而放弃研究生培养,把重点放在就业和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上,因此学校改回原名“安徽财贸学院”。

安徽财贸学院蚌埠校区(主体,放弃研究生培养,放弃申请建设博士点,相关资源整合到安徽大学),本科。

以安徽省政府管理为主,合肥经济管理学院(原安徽财经大学与安徽行政学院(挂牌安徽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部分资源整合,组成以大专为主,兼顾本科层次办学的独立学院,)。

我省唯一一所财经类本科大学,只是财经大学对于蚌埠而言,安徽财经大学不早日搬到合肥就只有死路一条,可以适当减少安徽财经大学研究生以上的教学和研究,为我省培养更多金融、银行、财会相关的从业者,虽然名叫“大学”其实其更需要“做小而精”而不是做大,其财经类需要的科研并不多,重点放在本科层次教学,却偏偏位于前几年发展不那么如意的蚌埠,重点建设经济管理、金融银行等优势学科,到时候这是我省和学校的双重损失,当然作为我省高校云集地之一的蚌埠也辉煌过,比理工大学对于淮南而言要鸡肋的多,所以其实,我想说,应该限制招生规模,考虑安徽省并非沿海开放省份。

(5.5)安徽科技学院 更名 安徽农林科技大学。

安徽农林科技大学蚌埠校区(农林类)。

安徽农林科技大学滁州校区(工科类、文理类)。

学校主体迁往蚌埠,并在滁州市区设立校区。

安徽科技学院实际上是农林类类的学校,虽然蹭了了“科技”名号,重点发展农林畜类应用型本科,不过和中科大没什么关联,但是其位于凤阳仍然很受限制,应该迁往附近的蚌埠。

(5.6)皖南医学院 更名 皖南医科大学。

非常具有学科特色,教研水平均不俗的医学院,争取更名为“皖南医科大学”。

(5.7)淮北师范大学。

重点建设为全省仅次于安师大的师范类大学,作为博士点立项建设单位。

(6)其他市属本科院校。

(6.1)铜陵学院→安徽经济学院。

学校是财专升格的本科院校,争取升格为安徽经济学院,学校改为省有关部门与铜陵市政府共建。

(6.2)滁州学院→安徽应用技术学院。

学校列入应用型重点大学。

我国已经出现了首批升级为本科院校同时校名仍保留“职业”二字的本科“职业大学”,均已经实现或实际达到了本科教学层次,同时诸多专业也非常具有职业特色,蚌埠学院和安徽信息技术职业学院,目前,应作为我省办学模式改革样本,率先探索改制。

(6.3)亳州药学院。

以亳州学院为基础,筹建亳州药学院,医药是亳州的支柱产业,因此亳州的市属学校可以改为以药科为主,学校改为省卫健委和亳州市政府共建。

(6.4)黄山学院→安徽旅游学院。

筹建外事和旅游为特色的旅游学院,学校改为省文化和旅游厅和黄山市政府共建,以黄山学院基础。

(6.5)皖西学院→大别山学院。

更何况地处革命老区,更应该以革命老区命名,2000年高校合并潮中升格的一所本科院校,虽然不如三个老牌师范,但却是市属学院的先行者,由国家专项资金建设。

(6.6)蚌埠学院→蚌埠工学院。

(6.7)合肥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大学。

(6.8)巢湖学院→江淮师范学院。

(7)独立学院与民办本科转设。

(7.1)江淮医学院。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改制为江淮医学院,由安徽新华学院和安徽医科大学联合办学。

(7.2)安财商学院→安徽徽商学院。

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改制为民办安徽徽商学院,学校主体仍在蚌埠。

(7.3)安师大皖江学院→安徽传媒学院。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改制为安徽传媒学院,新学校可以由安徽省教育厅、芜湖市人民政府和安徽师范大学联合办学,皖江学院由于有安师大依托,因此皖江学院是很适合担当这个重任的,实际办学水平在独立学院中较好,加上芜湖的文化产业乃至我省的传媒事业是比较发达,且其艺术传媒专业相对有一定质量保证,应该加以扶持,却没有一所本科层次的高校支撑。

(7.4)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安徽软件科技学院。

学院依托科大讯飞办学,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改为公有民办体制,并迁往合肥,由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改名为安徽软件科技学院。

(7.5)安农大经济技术学院→合肥科技学院。

原独立学院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转设为本科层次的民办合肥科技学院。

(7.6)安建工城市学院→安徽城市建设学院。

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学院转设为公立普通本科安徽城市建设学院。

(7.7)皖江工学院。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改制为公立普通本科,皖江工学院,仍位于马鞍山市。

(7.8)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淮北信息学院。

淮师大独立学院可以与蚌埠市政府签订协议,迁往蚌埠办学,举办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民办工科院校。

(7.9)马鞍山学院。

建议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改制为公有民办的马鞍山学院。

(7.10)阜师大信息工程学院→皖北学院。

改制成民办本专科层次的师范类、农林类学院。

(8)升格为本科的院校。

(8.1)安徽中医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芜湖中医学院。

(8.2)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合肥医学院。

(8.3)安徽艺术学院: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和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合并为安徽艺术学院。

(8.4)马鞍山师范学院: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马鞍山师范学院。

(8.5)淮南联合大学、淮南师范学院→淮南学院。

  • 摩拜单车牵手首汽约车同一账号骑车打车
  • 传承红色基因必去八个浙江红色旅游
  • 男人旅行女人旅行区别扎心
  • 白水鸳鸯
  • 河北省易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
  • 香河县
  • 太行溪谷探秘一定知道武安美景
  • 阿联酋迪拜旅游
  • 贵州云南相继超越甘肃怎么办
  • 贵州旅游作文450
  • 精品行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