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泰安三日亲子

来源:www.xysxzl.com时间:2021-03-15 09:38

瞻鲁台旅游

门票每人127(含2元保险)元,每人102元(含保险),早起,直接去爬泰山,儿童、老人、军人半价62元,教师凭教师证。

岱宗坊四柱三门式石坊,坊前有雍正九年《重修泰山上谕碑》和《泰山记碑》东西相峙,清雍八年(1730年)间重修,岱宗坊建于台基上,明嘉靖年间建,岱宗坊位于岱庙北(岱宗大街北侧的红门路南首),为一跨道石坊,登泰山由此开始,额题篆书'岱宗坊'三个金色大字,造型粗犷、简洁,有标志导向作用。

曲阜泰安三日亲子

这就是人们说的九重天,共有三座天门:一天门、中天门、南天门,泰山自古即被视作“天”的象征,“一”是万物的起点,一天门两旁有明代杨可大题刻的“天下奇观”和孙价题刻的“盘路起工处”两块石石碑,每道天门上都有三重天,进了一天门就意味着已经进了天界,前行是一天门。

自古有“红门晓日”之景,红门宫是泰山中溪的门户,呈半封闭凹形空间,构成一组高低错落、色彩鲜明、形若天梯的古建筑群,清人赵国麟留诗:“凌晨登红门,再加宫前三重白色石坊及碑碣,自飞云阁洞北望,林荫夹道,石级绵延,霁色明朝旭,俯视万家烟,平畴尽新绿,”。

坊东有“登高必自”碑,坊西侧有巡抚山东监察御史李复初携友登泰山时于岱顶题书“第一山”大字碑,碑中四字语出《礼·中庸》:“辟如行远必自迩,是明嘉靖甲子年(公元1564年)翟涛题,碑中省略“卑”字给后人留下了添字生意的文字游戏和更多的想象空间......,辟如登高必自卑”。

万仙楼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境内的泰山中麓红门宫北,是跨道门楼式建筑,后来祀奉碧霞元君,保存了清代建筑风格,原供祀王母,又名望仙楼,传为泰山群仙聚会、议事讲经的地方,明万历年间(1620年)创建。

全名泰山红门宫,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与历城及长清两县境内的泰山南麓王母池西北,因西北悬崖上有两块红门,红门宫,形似门扉而得名,为攀登泰山之起点。

孔子登临处坊,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巡抚山东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朱衡等建。

天阶坊,明嘉靖年间建,巡按山东监察御史高应芳题联:“人间灵应无双境,天下巍岩第一山,”。

斩云剑在泰山云步桥南侧,故而“斩云”,所谓“剑”,不过是一长形山石而已,天工巧夺,石在佳地。

斩云剑处在一个特殊的地形上,山上的云雾沿山谷而下,行至斩云剑即涡流返折,下有深谷,行至斩云剑也折而复回,受下边气流的逆冲,下边山谷的云雾沿狭道而上,向上看,受上边气流的阻挡,此处上有高山,下临深谷,人们编制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原来,四面环山,唯西南开有小口,往下来,唯在东北有一狭道,面对这一奇妙的自然现象。

有一伙人在山间采药,忘记了天上的风云变幻,那使人起死回生的万年茯苓,还有那能填精补髓、使人行走如飞的泰山黄精吸引着他们,忘记了山路的崎岖,天上突然云雾翻腾,那令人返老还童的何首乌,他们专心致志地采药,笼罩了整个山间,相传,在很久以前,那百病皆治的灵芝草,当他们来到斩云剑下侧,攀援在悬崖峭壁时,天伸手不见五指,地形又是那样险恶,众人万分焦急,他们互相告诫,互相搀扶,力图摆脱这艰难的困境,能平安地回到家中。

他挥动双臂,众人一见,只见他跃身而起,双臂生风,他不停地挥动着,正在危急之际,一位青年挺身而出,他告诫大家不要慌乱,互相照应,在原地等待,站在斜坡的巨石上,他大吼一声,震得山摇地动,那茫茫的云海,迷迷的雾气,顿时敛消四散,天空湛蓝,红日当头,惠风和煦,都忘情地欢呼起来。

向青年致敬,仿佛就是那青年的化身,寻遍了高山,找遍了深谷,寻找那位勇敢的青年时,又回到青年驱云赶雾的地方,可是,当众人高兴之余,却不见了他的踪影,大家寻觅着,呼喊着,还是没有他的形影,大家怀着沉痛的心情,一位聪明人忽然发现,那挺立在山崖上的长条巨石,在他的指点下,大家肃立石前,表示怀念之情。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拨云驱雾的青年,上来的云,到此都自然分开,也都肃然起敬,便把这长石取名为“斩云剑”,崇慕这位英武高尚的年轻人,从此,这里再没有出现那翻云滚雾的天气,下来的雾,现在游人至此。

再往前行,是一组比较密集的清代道光、光绪时期石刻群。

一个人做好事行善事是需要像登山一样,其中右侧石壁光绪年间泰安县事孙符乾所题“从善如登”语出《国语·周语下》:“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这是人生的警语,的确,要有毅力、勇气和付出,是很难的,而变坏则像山崩一样,一下就垮了。

据说慈禧太后还将其认作义子,慈禧西逃,“峻岭”题刻字出晋阳王启恩,王启恩,他是著名的天禄堂的主人,即把天禄堂作为临时的行宫,晋商巨富,光绪朝任职户部员外郎,与显赫一时的李鸿章、左宗棠有着亲密关系,结成拜把弟兄,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在山西徐沟。

其语出自先秦的一首诗《公陵之歌》,唐本也作《丘陵之歌》:,“峻岭”题刻下面的“郁确其高”也同为王启恩所书。

登彼丘陵,峛崺其阪

仁道在迩,求之若远

遂迷不复,自婴屯蹇

喟然回顾,题彼泰山

郁确其高,梁甫回连

枳棘充路,陟之无缘

将伐无柯,患滋蔓延

惟以永叹,涕霣潺湲

这里改“幽”为“霄”,是比喻泰山高入云霄,题刻是通过曲曲折折的山径直入云霄的意思,“曲径通霄”题刻系清道光戊戌年(1838年)马起予所题,熟语有“曲径通幽”。

石祖芬题刻的后面,是史学迁所书的“若登天然”题刻,史学迁,字惟良,明万历壬辰进士,任监察御史后,曾被朝廷派遣到湖广一带巡视屯田,到北直、山东、河南、四川、陕西等地监督民政军政,在江南各地督办学务,惩邪除恶,举贤任能,一身正气,留有美名。

可以认为题刻年代应该是在雍正年间,在“雍正朝进折人员考”一文献中的《二 地方官员系统》中查到“湖北襄阳道赵之均”之名,有人为考证题刻年代查阅有关资料,可见赵之均书“造化钟神秀”五字,前面两幅题刻之间,这句话同样来自杜甫的名诗《望岳》。

菩萨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修行阶位,路西崖壁上可以看见在山于清嘉庆丙子(l816年)年仲春题书的“登欢喜地”题刻,它是十地之初地,心多生欢喜,心生欢喜,经一大阿僧祇劫之修行,能成就自利利他之行,下面华亭所书的“妙极”题刻,这里是形容登泰山如菩萨“登欢喜地”般,即菩萨修行五十二阶位中之第四十一位,沿盘路一路攀登,就快要到达云步桥了,欢喜地是佛教用语,出自梵语,初证真如平等圣性,具证二空之理,故称欢喜地,直抒胸意,似对这种欢喜的最好的注解。

云步桥下题刻中最显眼的一幅要算是“至此始奇”了,沿盘道登顶,留下“四奇”题刻中的第一幅,仅最后一幅在岱顶的题刻,后面三幅“至此又奇”、“至此愈奇”、“至此奇绝”中,这是马一龙登泰山,一路四叹,高山仰止,现今无处去寻了。

故马一龙登临至此觉奇,这“一奇”,云步桥处又称小天门,此处有红桥飞瀑,御帐遗迹,“中路瀑布,惟御帐崖为胜……飞流溅沫,珠迸玉溶”(清孔贞瑄《泰山纪胜》),是奇在水上。

南京溧阳人,《书史会要》云:一龙作字悬腕运肘,马一龙(1499-1571),自谓怀素以后一人,官至南京国子监司业,字负图,号孟河,嘉靖丁未进士,以书法闻名于世,落笔如飞,顷刻满幅。

就是另一幅“气象岩岩”题刻,这一幅的“岩”字,“至此始奇”上面,都写作“巖”,是民国三年(l914年)初秋,泰安县知事丁其璋所书的。

铁岭增瑞书写的“水流云在”题刻,题刻者的用心由此可知,此句语出杜甫《江亭》诗:“水流心不竞,下面有清光绪戊寅年(l878年),云在意俱迟,”江水滔滔向前,我却无意与之竞争,白云在天空徐行,和我此时的心情一样舒缓悠游。

右侧上部有袁世凯次子袁克文在1914年春暮所书的“寒云”,并在上海、天津等地开香堂广收门徒,袁克文由袁世凯的朝鲜三姨太金氏生在汉城,后因反对袁世凯称帝,1931年病逝于天津,逃往上海,寒云是他的别号,他生平参与政治活动不多,而长于诗文,工书法,昆曲名票,爱好藏书和古玩,精于鉴赏,被称为民国四公子之一,生活放浪不羁,妻妾成群,触怒其父,加入青帮。

朱英所留下的“鲁邦所瞻”题刻,“鲁邦所瞻”一语,“寒云”下面是民国十年(l921年)十月十三日,同样出自《诗经》,正与丁其璋所书“气象巖巖”前后呼应。

”作者登游泰山,顶部有近代名士、国民党元老李根源偕冯玉祥登泰山留下的题刻,在1932年夏天同游泰山留下的石刻诗一首:“世事如棋局,涤尽古今愁,涤尽忧愁,左侧有清末名士王舟瑶、林鹤年、章梫、章华、沈焜、刘承翰同游泰山时留字,吾侪幸此游,“至此始奇”右侧,有王元增等好友,云桥泉不断,能够开阔心胸。

因而命名为“飞瀑岩”、“天河”或“护驾泉”,在飞瀑之中,半空垂下玉龙涎,风静三更自奏弦,晚山倒着肩舆下,回看斜阳景更艳,到夏季雨水丰沛时会形成壮观的瀑布景观,蔚为壮观,站在云步桥之上,可见泉水从山上流下,溅沫迸珠,生云化雾,还有几处题刻掩映其中,明代陈凤梧赋诗赞曰:“百丈崖高锁云烟,天晴六月常飞雨,苍水佩悬云片片,珠帘洞织月娟娟,”。

“河山元脉”是文煜在咸丰年间(l860年)所题,同治三年(1864年)重新起用,历任福州将军、刑部尚书、总管内务府大臣,历任刑部侍郎、直隶霸昌道、四川按察使、江宁布政使、江苏布政使、直隶布政使、山东巡抚、直隶总督等要职,光绪七年授协办大学士,光绪十年复拜武英殿大学士,卒于1884年,文煜是清满洲正蓝旗人,费莫氏,字星岩,后曾一度被免职。

教育部对“霖雨苍生”的解释是:比喻恩泽广被于民,”的词句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中对“霖雨苍生”的解释是:比喻恩泽广被于民,早在宋代时戴复古《毗陵太平寺画水呈王君保使君》诗中就有“龙兮水兮终会遇,早在宋代时 戴复古《毗陵太平寺画水呈王君保使君》诗中就有“龙兮水兮终会遇,“霖雨”可以比喻成恩泽,“霖雨”可以比喻成恩泽,用于颂扬廉吏施善政,用于颂扬廉吏施善政,”的诗句,”的诗句,天下苍生待霖雨,天下苍生待霖雨,有清道光辛丑年(1841年)题的“霖雨苍生”题刻,近代柳亚子先生所著《赠毛润之老友》七律诗中也有“霖雨苍生新建国,“飞瀑岩”顶水流处,作者已经无可考了,云雷青史旧同舟。

它是清末民初著名回族将领——马福祥所书,他先后捐款修建和扶持上海回文师范、敦化小学、陕西女子清真小学,倡导女子教育,马在清末最高任西宁镇总兵,自己也博览群书,“澄清宇宙”题刻正在水流处,有点看不清楚,民国后,仍留任原职,同时捐资刊印大量古籍,并题签作序,出版发行,摹习名人法帖,其书法如人,谨守法度,刚劲有力。

同年姚光裕还在经石峪《金刚经》摩崖刻东侧石壁上留下《经石峪题记》的石刻,该题刻为姚光裕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题书,水流向下,还可见“红桥飞瀑”题刻,下面还有我的老乡刘绍廉所书的“畅游”。

71年逝世,系民国十四年(l925年)五月,江苏嘉定人陈家栋所留,陈早年赴日本留学,58年在上海市文史馆兼职,“河山元脉”下面还有一处“都归一览”题刻,解放前在多省国民政府任财政厅厅长等职。

中溪发源于中天门东侧的中溪山,记录了云步桥重建的经过,因此得名“云步桥”,盘道是沿中溪而行,云步桥为单拱石桥,人行桥上如行在云中雾中,杨承训在桥头西崖上大书“云步桥”三字,中天门之下,中天门之上,盘道仍沿溪走,原来在快活三北头横跨“通天河”有座木桥,叫“雪花桥”,但此已不是中溪,而此溪水则是发源于岱顶而流往西溪的“通天河”了,如今柱窝仍历历在目,悬崖上石坪宽广,1937年旧木桥被毁,是桥在重建时所刻,洪水季节水雾四扬,流入梳洗河,得中国旅行社的资助,改建为石桥,因紧贴飞瀑而建,因传宋真宗曾在此搭帐驻跸,所以被称为“御帐坪”。

遂题“月色泉声”四字将云步桥的夜景高度概括出来,方攸绩是福建莆田人,高悬着“月色泉声”题刻,这幅题刻由明万历期时的行省左使方攸绩于万历丁丑(1577年)年题书,眼见月色皎洁,饮人以和,方攸绩登泰山,夜晚在云步桥赏景,曾任山东左方伯(相当于今天的省长),在“飞瀑岩”旁的山崖上,历任四川左布政,后人对他的评价是:家居持身简素,耳闻流水潺潺。

被封为'五大夫',至明代万历三十年即公元1602年又被洪水冲走两棵,东汉《汉官仪》、《泰山记》均说“小天门有秦时五大夫松”,便演义成五棵松树了,皇帝'休于大树下',飞来石北有五大夫松石坊,所以清代雍正八年即公元1730年,1984年重建,公元前219年,五大夫是第九级,钦差丁皂保奉皇帝之令重修泰山时又补植了五株松,因为这里的大松树下遮雨,又名“小天门”,原来石坊已毁,后来暴雨冲走了三棵,因松树护驾有功,秦始皇登泰山,由于陆贽在《禁中青松》一诗中有“不羡五株封”之句,如今仅剩两株:拳曲古拙,秦代官爵共有二十级,旧称“诚意门”,据《史记》记载,走到这里遇到暴风雨,到了唐代,苍劲葱郁,被誉为“秦松挺秀”,列为泰安八景之一。

题泰山诗170多首,当作他的“图画”的“印章”,乾隆对泰山情有独钟,于是乾隆不由叹道:壮哉泰山,他便写了一首《朝阳洞诗》,它高约30米,宽12米,这处御风岩上有一块巨大的石刻,并命人刻在巨岩上,字径1米,为乾隆皇帝所题,绝好图画,可惜缺了一方印章,诗曰:,据说当年乾隆在朝阳洞小憩,举首北望,从对松坊东望,可见高山耸立,崖壁高悬,俗称“万丈碑”,又叫“青摩崖碑”,一生来此11次,留下了众多遗迹,山上白云缭绕,隐约见仙阁琼楼,十八盘似一条天梯垂向人间,两侧青山郁郁葱葱,谷底溪水湍湍缓缓,俨然是一幅绝妙的山水画,于是。

迥峦抱深凹,曦光每独受。

所以朝阳名,名山率常有。

是处辟云关,坦区得数亩。

结构寄幽偏,潇洒开窗牅。

历险欣就夷,稍憩复进走。

即景悟为学,无穷戒株守。

再上行,只见两峰夹道对峙,苍松葱郁,千姿百态,登山至此,仿佛进入松林之门,故徐蔚在路西题“松门”石刻,字体体势峻拔,浑厚稳重。

被人称为“处士松”,此处是指此松不在五大夫之列,但此处仍留明人方元焕所题“处士松”三字,后来曾以柏树代之,如今柏树也枯死了,“处士”是指不屑于做官的人,其旁又有明代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在嘉靖壬戌年(1562年)题碑“独立大夫”,也是赞颂此松气节的,但不幸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被暴风雨冲走,有君子中立不倚之风,原在松门处,有一古松独自挺立于石壁之上,但仍盘屈虬劲,用来影射秦始皇所封的五大夫松,并有跋语。

处士松右侧,处士松左侧有小字题“驰奔云矗”,有康熙乙酉年(1705年)泰安使者祁国祚题“举足腾云”四字,其字体圆润飘逸,宽博舒展,笔力雄强。

这首诗作现已成为去泰山游览的重要景观之一:1999年,当代美学家、书法家杨辛先生亲笔草书题写《泰山颂》刻于盘路之侧,又题写隶书版《泰山颂》,刻于泰山脚下的天外村,这首荡气回肠的诗词刻画了泰山的精神肖像,海天之怀,成为经典之作,2000年,“高而可登,雄而可亲,松石为骨,清泉为心,呼吸宇宙,吐纳风云,华夏之魂”。

游人多已有气无力,南天门已探手可及,一方看似平凡的刻石“努力登高”直矗道旁,“努力登高”这样的娓娓细语,心灵需要的已不再是严肃的教义,到了十八盘,战战兢兢,它出语不求惊人,立意却在亲切,更能给人以爱抚慰贴之感,因为,这时,反悔后退的念头不致再有了,但是,脚趾起了泡,手背蹭破皮的游客,为数往往不少,在这种时刻,而常是温柔的亲情,正好表达了这种厚意深情。

登顶泰山,南天门乘缆车到中天门,每人100元。

故名玉液泉,玉液泉一说位于五岳独尊的泰山中天门北快活三里路东附近,如琼浆玉液一般,此泉在悬崖峭壁之下,石洞深穴之中,一年四季不干不枯,而且冬温夏凉,水质清澈晶莹。

中天门是红门盘路登山的中点,正是中天门的停车场,泰山索道的起点,同时还有班车可以直达山下的天外村,照片所摄。

原山东军区副政委黎玉所题的“中华精神”大字。

吴迈,吴迈登泰山,江西余江县人,为问熙攘人,被中外报纸称为'火镖律师'和'吴大炮',民国俊杰,生于1885年,生性耿直,嫉恶如仇,群而不党,一心为国,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愤然题下五言绝句“接踵过中天,高山群仰止,曾否忆国耻,”。

增福庙西北旧有迎天坊一座,因为登泰山如登天,现在是迎着天梯而上,所以额题“迎天”二字。

第二天看到泰山壮观的日出景象,我这一次是看不到日出了,原来拍日出的计划也泡汤了,1942年报人潘公展与王延松等几位友人一同登泰山,并露宿山顶,下山遂题下“气象万千”四字,无奈。

民国十年(1921年)仲春,王普在“快活三”路旁题书楷体“五岳之尊”石刻。

既雨晴亦佳,既雨晴亦佳,……”想来宁世元题此五字的意思是:雨中登山景色很美,出郭眺西郊,出郭望西郊,杜甫长诗《喜晴》中的 “皇天久不雨,天气晴了,风景也极佳,……”后世宋代仇远《郊行集句》中也有这句话:“今日我重九,昨夜雨鸣渠,肃肃春增华,无钱对菊花,山林迹示赊,举目眺望。

该题刻字体清秀但不失力度,旁边的“天空”题刻是民国三年(l913年)刘道忠所书的,字体端庄凝重,这是1916年长芦李星源题,是泰山唯一与景色无关的题刻,“泉”字石刻,疏密自然。

长谷松涛云深,先听到黑云隆隆之声,随之松涛呼啸,雨云滚滚而来,言古人腾达前必先有声威,此石刻一语双关,有双重含义,一是形容每当盛夏来临,北有虹桥飞瀑,当大雨即将来时,同时又含仕途之意,而后官运亨通,大字深刻,奇肆俊俏。

此楷书体题刻“山辉川媚”位于云步桥旁,此题刻为清代光绪癸卯年即公元l903年季春,泰安郡守恭曾题书,作者登泰山时值季春,这一段路旁石刻众多,字体工整,苍劲有力,万物复苏,生机盎然,春光明媚,山川耀辉,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石祖芬题书,石祖芬是苏州人,曾代理泰安府权守,留下不少石刻,他在斗母宫北面还留下了“渐入佳境”石刻,故曾多次登泰山,天下名山第一”题刻,系清光绪庚子年(l900年)八月,因为工作在泰安,同一次。

泰山的石刻里,但想来与泰山还是不挨边的,还有几处是主席诗词,手笔是主席的手笔,不过上面四字“江山多娇”倒是可以形容泰山吧,想是领袖思想统领一切的时候,人们附会上的。

毛主席手笔江山多骄

中华民国十年二月九日,偕吴兴沈瑞麟、兴宁于作谦、松江吴葆諴同登岱顶,爰纪岁月,以誌游踪。

再上行,迎面“逍遥游”三个字,此三字,感觉上,俊秀隽永,飘逸潇洒,是泰安市文物局1989年集毛泽东手迹而成,这一组字,是主席在泰山留墨最成功的一例。

“巗巖”是“岩岩”的繁体字,《诗·鲁颂·閟宫》中就有诗:“泰山岩岩,盘路迎面抬头可见高处唐柯三在1928年所书的“气象巗巖”题刻,在泰山还有一处,词意原始就用来形容泰山的高大、威严,那一处丁其璋所题要比唐柯三的早十几年,”同一词意的题刻,鲁邦所詹。

气象巗巖”的下面是袁家普题记石刻:“愿同胞努力前进,上达极峰,独立南天门,高瞻远瞩,捧日孥云,可以张志气,拓胸襟,油然生爱群救世之心,感斯山之永固兮,国家柱石日严日峻,巍然吾民族之威棱,”。

可以看到民国八年(1919年)徐鸿宾题书的“揽胜”题刻,其上是代理泰安府权守石祖芬1900年留下的又一处题刻——“俯瞰群峰”,其侧“云步跻天”题刻是书法篆刻大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沙孟海1984年的手笔,右侧崖壁上。

路东也有许多题刻,其中有王崇甲所书的“雄冠五岳”和升福在咸丰丙辰年(1856年)所书“栏环翠秀”。

一面巨石上,留有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石刻。

三登崖顶原有巨石大如屋,泰山风雨大作,有人遂题“飞来石”三字于其上,立于盘道左侧,相传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石自山巅坠此。

宽260厘米,摩崖高120厘米,大字径75×78厘米,此题刻位于五松亭旁的岩壁上,系清光绪丙午年(公元l906),吴廷斌题书,楷书体。

从五大夫松再前行,路左可见泰山的“迎客松”——望人松。

“舍身崖”上有一块三米多高突兀巨石,石刻旁刻有“瞻鲁台”三个大字,相传孔子登泰山时,曾站在这块巨石上远眺鲁国的都城曲阜。

又名“万松山”、“松海”或“十三层松”,东朝西长,西朝东长,这就是著名的“对松山”,正好相对的所以得名“对松”,前面有两座大山,双峰对峙,由此北望,松、石、白云似乎构成了泰山的全部主题,山上的松树。

毛主席题字: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而两旁题刻也多以“松”为题,就是石壁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天津人胡宝泉、胡宝林题刻的“大好山河”,这一段山路两旁松柏蓊郁,过对松山坊继续上行,首先看到的,想是作者有感于泰山的美丽景色而发出的赞叹。

乾隆五十三年嘉平月,泰安郡守古吴宋思仁题:空翠凝云。

萧华的“雄山胜景”题刻。

“绝顶云峰”刻于宣统元年(1909年),题刻同样不少,下有款:“宣统元年四月,”阴历四月十八是碧霞元君诞辰日,奉命告祀泰山,清代皇帝按例派遣官员来泰山祭祀,萧山朱其煊题,十八盘的路旁,遂登岱顶,遍历幽胜,俯览沧瀛,泐石以记鸿雪。

开詄荡何险危,仰不愧履如夷,光绪丙午刘堂摩题南天门铭。

翔凤岭--大明隆庆元年夏吉日,监察御史蜀人刘翾所立。

中天门到天外村,有汽车下山,每人30元。

结束旅程,回京

  • 四年级游览风景作文
  • 青岛旅游什么青岛旅游注意事项
  • 海阳南山旅游胜地高品质
  • 江西十大旅游景点排行江西必玩景点推荐
  • 2021国考申论作文议论文
  • 美国旅游全攻略
  • 桂林这个城市什么缺点
  • 香港什么便宜香港什么香港购物清单
  • 这些传销名单血本无归
  • 崇左文化广电旅游局
  • 精品行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