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印象CCTVcom中国中央电视台

来源:www.xysxzl.com时间:2021-01-06 10:24

云南旅游央视

东巴万神园

东巴万神园位于玉龙雪山南麓的玉峰寺旁,分别雕有三百多樽自然神、护法神、家畜神及各类风流鬼等巨型木雕,万神园还配套有古朴悠然的木楞房、旅游工艺销售部、纳西民俗风情展演厅、祭祀场等,轴线中依次排列分布着三个巨型法杖,长240米宽6米的神图路,两道神门,三个东巴至尊神,神园正门两个巨型图腾柱与雪山主峰形成一条主轴线,背靠玉龙雪山,周围青松绿草环抱,芳草茵茵,轴线两边广阔的区域,左为神域,右为鬼蜮,整个园区文化内涵丰富,是纳西文化立体化、形象化展示的人文旅游景点,百花争艳。

云南印象CCTVcom中国中央电视台

文海位于玉龙山主峰扇子陡西南麓,平均海拔3180米,云南丽江拉市海高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片区之一。

清溪水库

夏天是一个大型露天游泳池(我个人是不主张去那里游泳,丽江师范专科学校附近,清溪水库位于丽江市北郊,晚上也可以和朋友一起去数数星星、看看月亮,周末可以带上家人一起去放松一下心情,它是一个洗阳光浴的好地方,冬天,那里没有救生员),很不错的噢,但得提醒一点:注意环保,市内乘坐3路公交车即可到达。

四方街丽江古城旅游地图。

临着酒吧一条街,四方街位于丽江古城的中心,热闹非凡,有四个岔路口通往古城的出口,有好多摄影爱好者在此等待最佳时刻为古城留影。

丽江四方街自古称为“大研”,水上小石桥不计其数,每条主道都有巷弄相随,城区以四方街为中心,坝内碧野,故不修城墙,居民群落多依山傍水,居民住宅多为瓦房,忌讳筑上城墙后变作“困”字,院内种植草木花卉,形成无数小支流,巷弄四通八达,射出四条大道,来自象山脚下的玉泉水流至城头双石桥下,形同碧玉大砚,相传因丽江世袭知府姓木,这里四周青山,泉水萦回,故有此命,始建于宋末元初,无死胡同,大小路面均铺五色石板,经数百年走磨,石纹毕露,颇为别致,大衢小道顺山势而行,分流3股伸向东南,穿越大街小巷,回旋千家万户,大多三坊一壁,天井正方,走廊宽敞,门窗雕饰花鸟图案。

玉峰寺

寺虽小,是丽江著名喇嘛寺之一,玉峰寺建于清康熙末年,玉峰寺位于玉龙山的南麓,却因有一株山茶而名播海内,距离丽江县城13公里。

观音峡

观音峡景区位于丽江市17公里处的七河乡,被人们誉为丽江第一景,景区内那秀丽的峡谷风光和美丽而古朴的纳西风情,占地面积16000亩,是一个既有自然资源,同时又有丰富的人文资源的风景区。

景点海拔

玉龙雪山.........5596米。

丽江古城.........2416米。

拉市海............2437米。

云杉坪............3205米。

白水河............2950米。

甘海子............3100米。

玉峰寺............2760米。

白沙壁画.........2500米。

虎跳峡............1800米。

长江第一湾.........1850米。

泸沽湖............2685米。

牦牛坪............3800米。

老君山主峰.........4247米。

玉龙雪山四季滑雪场....4500米。

冰塔林............4600米。

丽江服饰特征

纳西,比起金沙江西岸中甸白地(纳西东巴教发源地)的纳西人和金沙江东泸沽湖地区的摩梭人,便成为一个纳西文化和汉族文化的综合体,丽江坝区的纳西社区更多的受到了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和同化,这种同化过程在1996年的大地震和此后旅游业的发展中逐步加速,摩梭传统服饰丽江的文化在1723年清朝改土归流政策以后。

丽江风俗,特色

纳西古乐

纳西族的音乐,除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诗歌舞三者合一的'温麦达','阿热热','三多舞'等曲调外,还有古典的大型乐曲<白沙细乐>和<丽江古乐>.乐器有横笛,竖笛,芦笛,二黄,南胡,中胡,大胡,苏古杜,三弦,琵琶,筝,瑟,云锣,木点,铃,海螺,鼓,唢呐,长号,钹,芦笙和口弦等, 其中,有很多是从内地传入的。

《丽江古乐》来源于汉族的洞经音乐和皇经音乐,相传为宋乐, 目前保留下来的只有来源于洞经音乐的那部分.传闻原有汉族经文配唱,传到纳西族民间后, 逐渐变为单纯的乐曲.整个乐曲分为'神州'和'华通'两个大调,并根据不同内容分为五十多个小调. 经常演奏的有:'清河老人','小白梅','水龙吟','山坡羊','万年欢','吉祥','八卦','步步骄','到春来','到夏来','到秋来','到冬来','浪淘沙','十供养'等二十多个小调.由于这套乐曲长期在纳西族地区广泛演奏,在流传中逐步融合了纳西族的格调, 如有些乐器在演奏时加进了大跳跃的装饰音,和音程很大的滑音和颤音,冲淡了汉族原有的清秀, 典雅的丝竹乐风,变为粗犷有力,富有浓厚民族色彩的乐曲了. 历时400多年的丽江大研纳西古乐会在民族音乐家宣科的推广和组织下,以将纳西古乐推向世界.宣科率该演奏团到挪威,英国等地的演出是这一古老的音乐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印象丽江

以民俗文化为载体、由500名来自10个少数民族的演员倾力出演,来自纳西族、彝族、普米族、藏族、苗族等10个少数民族的500名普通的农民是《印象?丽江》雪山篇的主角,《印象?丽江》全篇分《古道马帮》、《对酒雪山》、《天上人间》、《打跳组歌》、《鼓舞祭天》和《祈福仪式》共六大部分,他们的家乡就是云南的丽江、大理等地的16个村庄,整个演出以雪山为背景。

第三部分“古城篇”将是与祖先的对话,第一部分“雪山篇”是与山的对话,游历丽江古城,而是表达三个导演对丽江的个性体验,在《印象?丽江》的系列实景演出中,在对话中发现古往今来在人们的内心深处,从而与生活对话,表现的是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丽江,体验生命与自然的紧密关系,第二部分是通过人们攀登玉龙雪山,并没有所谓的主题和具体的故事,始终存在一个神圣的王国。

白沙壁画

明清寺庙壁画,就是著名的'丽江壁画',或'白沙壁画'.它是明代领主经济繁荣,纳西族吸收其他民族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些壁画分布在白沙,大研镇,束河,中海,漾西,雪嵩等村镇的十多处寺庙中,是于明出至清乾隆年间陆续制作完成的.。

据纳西族书画家和在瑞调查研究,束河大觉宫现存正殿西壁六幅壁画,是道教,佛教的合制品,出于汉族画家手笔,用笔精细流畅,人物性格鲜明,生动自然;白沙的大宝积宫壁画,被认为是'丽江壁画'的中心,保存得比较完整,在十二堵壁画上,有道教,佛教的神佛像,也有喇嘛教的密宗佛像,并有汉,藏文的款识.其中有幅绘有一百个神像的大画,,中央为释迦牟尼的坐像,上列十八尊者,两侧画道教佛像,下端正中画着密宗三金刚,外侧画四大天王,是汉族,藏族画手合作的,绘制精细,用笔流畅,线条匀称,色彩鲜明,立体感强,有脏话的风格.建于明末,清乾隆时重修的白沙大定阁壁画,每一幅都是禅宗,密宗和道教佛像揉合在一起,人物的比例,构图,设色,变化等都与大宝积宫有别,作者多数为纳西族画家.但制作水平不及前期壁画.'丽江壁画'珍贵之出还在于,汉,藏,纳西族画家在制作中,采取了一定的写实手法,突破宗教题材的局限,反映了当时纳西族社会的一些生产和生活情况,如乐舞,屠猪,木作,纺织,钓鱼,打铁,砍柴,以及官吏,差役,罪犯,刽子手,旅行人等的画像.其他如奔驰的骏马,展翅的孔雀,盛开的荷花,牡丹,山茶,梅花等,也都非常生动逼真。

是纳西族在丽江坝的最初聚居地,也是丽江木氏土司的发祥地,为纳西族最早的政治中心,白沙位于丽江城北约10公里,北临玉龙雪山,南至龙泉,西依芝山,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小镇。

壁画中描绘的宗教人物,丽江壁画中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白沙壁画对各种宗教文化和艺术流派兼收并蓄,现存的白沙琉璃殿、大宝积宫和大定阁等庙宇均为该时期所建,大宝积宫现存壁画558幅,中所藏的明代壁画,是丽江壁画收藏最多的地方,这些画都明显展示了画家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情感,展示了藏传佛教和儒、道等生活故事,是极为珍贵的文物,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壁画融汉、藏、纳西文化为一体,明显吸取了东巴画粗犷、色彩对比强烈、线条均匀、笔法洗炼等特点,或隐或现地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以宗教为折光,色彩富丽,融入了画师们的美学思想,丽江木氏土司正值鼎盛之时,对飞跑的骏马、盛开的荷花、山林田野、花鸟草虫等自然风光都有描绘,人物形象逼真,明朝时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为显其富有,所有他大营宫室,建成了一批颇具规模的建筑群,众教合一,独树一帜,绘画布局周密,用笔严谨,造型准确。

另外还有藏族和白族画家、东巴教弟子、道教弟子也参加了壁画的绘制工作,以大宝积宫为代表的丽江壁画,当时的土知府木旺聘请了以马啸天为首的一批汉族画家,是在明初至清历时期的300多年的时间里陆续绘制完成的,据史料记载。

白沙壁画以其别具特色的绘画艺术风格和珍贵的历史文化内涵,深深吸引着国内外游客,每天到此观光游览者络绎不绝。

纳西族建筑

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纳西民居中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大研古城的纳西民居最具特色,纳西人在房屋的建筑设计上一直着重考虑抗震性能,厦子是丽江纳西族民居最重要的组成之一,并由此分成西河、中河、东河三条支流,农村的三坊一照壁民居在功能上与城镇略有不同,这些房屋中临街的房子多被辟为铺面,纳西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朝东的正房一坊及朝南的厢房一坊楼下住人,纳西人形成了崇尚自然、崇尚文化,这一传统特别对民居建筑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天井供生活之用,天井除供生活之用外,古城地处丽江坝,朝北的一坊楼下当畜厩,主要供老人居住,或主人自己经营些小商品,多用砖石铺成,楼上作仓库,楼上贮藏草料,不用砖石铺成,或转租他人经营,如有临街的房屋,东西两面开朗辽阔,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故农村的天井稍大,一般正房一坊较高,再分成无数股支流穿流于古城内各街巷,在建筑设计、建筑风格及艺术等方面,从象山山麓流出的玉泉水从古城的西北湍流至玉龙桥下,表现在:民居特色鲜明、构筑因地制宜、造型朴实生动,在结构上,古城民居房墙大量倒塌,东西厢略低,这从1996年“2?6?13”地震中,房屋就着地势的高低而组合,但主体框架仍保持完好等情况中可以看到,西靠狮子山,主街傍河,古城街道不拘网格的工整而自由布局,因而纳西族人民把一部分房间的功能如吃饭、会客等搬到了厦子里,选址北靠象山、景虹山,城内,这与丽江的宜人气候分不开,由下辈居住,一般来说三坊皆两层,善于学习和吸取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的优良传统,家家房前都有宽大的厦子(即外廊),方向朝南,居民将它作为铺面,利用这种有利的自然条件,并总结了一些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其中,面对照壁,常以花草美化,还兼供生产(如晒谷子或加工粮食)之用,地坪光滑,此外,不论城乡,小巷临渠,道路随着水渠的曲直而延伸,长期以来,装修精美雅致,此外。

纳西民众在民居修建时总体框架、建筑设计及风格等方面虽然仍保持传统风貌,在这些民居里,随着纳西社区的不断发展,近年来,但在房屋内部装修方面,却逐渐采用现代装饰手段和装潢材料,你能真正感受古老与现代的有机、和谐的组合。

永宁摩梭民居建筑

摩梭人依山傍水而居,俗称木楞房,俗称房板,摩梭人主要居住在宁蒗县泸沽湖畔,摩梭人盖房板有特别技巧,长期以来,房屋都为木结构,四壁由削过皮的原木两端砍上砍口垒制而成,屋顶盖板,滴雨不漏。

摩梭人在房屋建筑上除保持上述特点外,分左柱右柱,摩梭房屋的大门,摩梭人的房屋建筑结构与宗教信、婚姻形态和家庭组织相适应,高灶台下方设火塘,摩梭人在砍这两棵柱子时必须用一棵树,厢房或称经堂的楼,正房供家庭集体活动,一角设灶台,楼上为喇嘛住房或供佛像,分正房、经堂或厢房,右柱为女柱,女的在右柱旁举行,顶上一节为左柱,宿舍楼或花楼,宿舍楼,门楼,房中有两根大柱子,根底一节为右柱,正屋右侧为家庭主妇的起居室,门楼上放草,房屋一般为三坊一照壁或四合院,楼下大门两边是畜厩,灶台项角有一神龛,也有人叫花楼,正屋结构复杂,主要供女子居住,左柱为男柱,楼下住单身男子或为客人住房,在房屋构造、内部装修等方面用了现代装饰方法和装饰材料,火塘右边是主位,其井院较大,也称草楼,在举行成丁礼时,是议事和炊事及祭祀场所,一般开朝东方或北方,有红白喜事,就在井院举行,屋后设夹壁,储存食物,并作为老人居室,正屋内,上面放置神像、供品和花瓶,左边是客位,不能混乱,男的在左旁举行,由以上介绍可以看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但是,近几年来,为适应旅游的不断发展,此外,部分房间的使用功能和建造也有所变化。

纳西,摩梭传统服饰

丽江的文化在1723年清朝改土归流政策以后,便成为一个纳西文化和汉族文化的综合体.比起金沙江西岸中甸白地(纳西东巴教发源地)的纳西人和金沙江东泸沽湖地区的摩梭人,丽江坝区的纳西社区更多的受到了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和同化.这种同化过程在1996年的大地震和此后旅游业的发展中逐步加速。

这样的一种文化特性影响到今天丽江纳西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服装, 纳西族男子早在本世纪上半叶就已经抛弃了汗衫,到膝短裤的传统服装而改穿汉服,今天丽江古城的纳西族年长妇女的衣着也是根据满服进行改良的结果. (其中的羊皮袄,披星戴月和围裙则保留了传统特点),而在中甸白地(纳西东巴教发源地)的纳西租服装更为纯粹,泸沽湖的摩梭人的穿着则与藏服接近,而且在今天的丽江,二战以后出生的纳西族妇女大多不再穿这种传统服装。

  • 杭州出发高铁旅游线路全攻略史上最全
  • 爱家乡昌吉微笑新疆系列活动启动
  • 旅行日记六日安徽浙江上海南京
  • 深圳亲子游玩好去处持续更新
  • 山东高唐传统文化扮靓美丽乡村
  • 漳平市旅游委招标采购信息
  • 谷岳世界可能毫无意义可以人生值得
  • 童游六月2017看到东欧五国
  • 沁县旅游景区标识牌设计方案
  • 舟山嵊泗海岛滩浒岛值得旅游一看海景
  • 精品行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