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旅游

来源:www.xysxzl.com时间:2021-04-19 10:16

五一旅游弊

1、在黄金周里,出去旅游,对国家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不好。

对国家来说坏处大于好处。

黄金周旅游

4)过于集中的旅游也会使旅游资源的破坏更大。

5)同样还会对交通也有很大的影响。

等等

2、五一黄金周旅游带来的利与弊是什么。

关于五一黄金周利弊的不同声音:。

说明黄金周对旅游业收入增长并没有实质效应”,全年假日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清华大学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负责人蔡继明表示,黄金周打乱了工作节奏,让黄金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2008年取消‘五一’黄金周后,不利于整体经济效益,国内旅游收入增速反而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最好的办法是全面推行、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长假黄金周对基层民众非常重要”,“黄金周有效保障了劳动者休息旅游的权利,国家旅游标准委员会委员李庚反对取消黄金周,他认为假期设置不只是商业经济考量。

应在基本保证假期总数不变的前提下,满足人们不同的假期需求,使具体安排更人性化,如尝试让单位自主合理安排放假时间,南京大学城市旅游文化开发研究所所长胡小武表示。

中国于1995年起实行双休日制度,1999年,将春节、“五一”、“十一”的休息时间与前后的双休日拼接,国务院修订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从而形成“黄金周”,从此“调休”正式登场,并延续至今。

3、黄金周对景区带来的利与弊

黄金周的推出,迎来了第十六个黄金周——“十一”黄金周,黄金周还是利大于弊的,今年是中国实行“黄金周”制度的第八个年头,可说是有人欢乐有人愁,但总的来讲。

旅游综合收入实现141亿元,我国的“黄金周”休假制度是始于1999年,累计实现旅游收入4,292亿元人民币,1999年国庆“黄金周”,“黄金周”让刚刚富裕起来的中国人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休闲快乐”,全国出游者共10.7亿人次,旅游经济不切合实际的大干快上,当时政府的用意是启动消费和刺激“内需”,就显示出了它巨大的“刺激”作用,据统计,据权威部门统计,这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公众集中休假制度一经实行,激发了浓厚的“旅游兴致”,随之而兴的是大兴土木的旅游景点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在已实行的14个黄金周里,全国出游人数达到2,800万人次,神州大地到处都掀起了一股“假日经济”的热潮,同时为众多行业提供了发展机会和为许多人提供了就业岗位,毫无疑问,一时间。

很难适应日趋发展的经济社会,黄金周综合征有:景点人满为患,特别是“黄金周”造成的全民的“群众性大运动”形式给社会工作和政府工作造成的影响和冲击更是无法用金钱来计算的,随着“黄金周”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但每年的“黄金周”里,景点景区(尤其重点保护的自然、人文遗产)不堪负荷破坏严重,在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的今天,但任何事情都不能只见其利,不见其弊,“全民放长假、全国大放假”的休假制度已经远远偏离了国际轨道,经济运作基本停止,比如我们要和国际接轨,交通负荷过重,环境惨遭破坏,我们的党政和社会公益各部门除少量的人员值班外,与外商和外国政府的接洽和信息沟通无法进行,其显而易见的弊端也越来越充分暴露出来,生态严重受损,酒店价格上涨,供需矛盾凸出,服务质素下降,游客怨声载道等等,几乎是处于歇业和停顿状态。

给节后的工作带来被动,给治安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旅游业的“暴饮暴食”给自己带来了伤害,休假时间过长及过于集中使一大堆工作搁置,此外,对社会公共资源也是一种浪费,并增加了公务成本,而且,黄金周过后,往往迎来漫长的旅游淡季,过犹不及。

人们越来越不愿意在黄金周去长途旅游,这种静悄悄的变化从最近几个黄金周旅行社旅游价格大幅度跳水即可见一斑,现在的黄金周,人们的旅游方式开始多样化、假日消费更趋理性、休闲意识越来越强,“黄金周”衍生的诸多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深刻反思和检讨,人们也越来越显得更加理智,在对待长假旅游上,自驾车游、自助游、探险游、休闲游等“个性化旅游”逐渐取代原来风行的“快餐”式旅游,人们不一定远足,更愿意选择近郊地区,而且,人们利用这个时间看看书,充充电,锻炼锻炼身体,和家人呆在一起,或就近访亲问友。

黄金周是以人为本的,黄金周的首要目的不应该是促进内需,黄金周的实施应该是以人为本,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人口流动性很大,黄金周也是他们给他们提供团聚的机会,因此也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很多人为了生存,大多数人从中得到了实惠,休闲是首要的因素,促进内需则是较次要的因素,不是长期的目标,我认为,那只是暂时的需要,是满足人民的需要,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工作,为了事业,夫妻分居,父母子女分离,一年只有春节才能团圆,正因为。

黄金周虽然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一定的问题,黄金周,实施全民大放假式的“黄金周”还是最佳的选择,让民众自主选择安排休假出游时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国际社会普遍采用的“带薪休假”制度,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休假方式,从当初的一片叫好到现在的指责、质疑,甚至有人呼吁取消,但我们在存在多种经济体制的条件下,但总的来讲,利是远大于弊的,因此。

4、黄金周旅游动机与平时旅游动机的异同。

相同点是:出去感受异地风光,领略异地文化,陶冶情操。

不同点:同时人少,活动的更自由开心,而且费用也稍低些。

5、我国黄金周旅游的利与弊有哪些

一、“黄金周”的利与弊

初步形成了以旅游为主导的假日经济,全国实行春节、劳动节和国庆节3个7天的长假期,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假日旅游热,自1999年国庆节以来,也使国民(主要是占全国人口1/3以上的城镇居民)开始了一种新颖的休闲方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一个新现象。

“黄金周”长假引发了旅游热,其积极作用人们看得很清,谈得很多:。

加速了旅游消费从单一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型的转变,推动了旅游产品的调整优化(如国内度假产品的启动、环城市休憩带的形成),——促进了交通、信息、景区、住宿、餐饮、购物、娱乐、安全等服务设施的配套组合。

——扩大了城镇居民的休闲消费需求,带动了交通客运、网络电讯、餐饮零售、金融保险、文化文物、休闲娱乐、体育健身、农业林业和城建园林等相关行业/部门的建设,拉动内需、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加快了温、冷旅游地的开发、建设,促进了人流、消费流、资金流、信息流从中心城市向边远地区的流动,带动了城郊、农村和山区的发展。

丰富了人们的休闲生活,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激醒了国民、主要是城镇居民的旅游意识。

促进了“大旅游”格局的形成,提高了旅游行业的服务、协调和管理水平,——由上而下各级政府假日协调机构的建立和城市假日旅游信息系统的启动。

人为造成的旅游供给设施的常年性、稳定性与“黄金周”旅游需求的集中性、跳跃性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实行“黄金周”制度后,在未实行“黄金周”制度时,决定了正确处理旅游供给常年候的刚性与旅游需求时段间的弹性之间的矛盾,旅游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及由此派生的不可储存性,“黄金周”期间的供不应求与“黄金周”之后的供过于求周而复始地出现,“黄金周”旅游热的负面作用也不可低估,这个矛盾主要表现为一些地方自然气候造成的淡旺季问题,这个矛盾历来是关系旅游经济能否良性增长的关键之一,长此下去将会损伤我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经营和消费基础,然而,而近3年的情况说明。

超负荷的接待与经营无疑会加速资源的损耗、环境的破坏,严重地损害了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特别是世界遗产、国保、国宝级景点,——著名的景区景点,无论是自然的、历史的,还是新建的,几乎无不是“黄金周”内车水马龙、人满为患,节后车马稀少、门庭冷落。

既导致旅游质量下降,长此下去势必挫伤国民对旅游持续消费的积极性,——在“黄金周”内出游,景点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又增加了不安全因素。

损害了旅游企业可持续的经营基础,——如按照“黄金周”的需求量建设交通、住宿等旅游供给设施,这种两难境地使旅游企业长期陷入低利甚至亏损运行窘境,势必造成常年性的过剩,则势必形成客房爆满、车船拥塞,前者形成企业的经营性亏损,如不能满足“黄金周”的集中需求,两者同样导致经营成本提高,后者引起企业的破坏性运营。

——“黄金周”期间如果不采取行政限价措施,不符合市场经济法则,势必加大企业的经营成本(能源、设备损耗、人力成本),“黄金周”期间的突击性、超负荷供给,势必越来越突出,势必消费价格上涨、甚至暴涨,但这种行政式的限价违背供求规律,如果强制限价必然影响企业群体的近期效益和长远利益,导致游客不满,这一矛盾在全面走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

几个短时段的集中或超前消费(而且这种消费容易形成低质、高价),尽管使消费市场火爆一时,并不能从根本上刺激和扩大消费总量,这种突击性的消费并不能夯实国民长期、稳定、可持续消费的基础,节日期间消费的火速升温总是伴随着节后的急剧降温,但是社会的总消费量在一定时段内基本上是一个恒数,从全社会一个较长时段来看,——“黄金周”期间旅游、娱乐、餐饮、购物的集中花费。

“黄金周”期间的人均旅游消费额几乎均低于全年旅游人均消费额,2000、2001年的国内旅游总收入和人均花费的绝对增长值与平均年增长率都比1997、1998年低,但对全国旅游经济整体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黄金周”式的集中休假对提高城镇居民的人均旅游花费与民出游率的增长确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相形之下对农村居民的出游率影响不大),从表1、2、3、4中可以看出,最近3年统计结果表明。

同样给出境旅游的经营者和接待地带来巨大压力,不利于正在兴起的出境旅游的健康发展,——“黄金周”为我国公民提供了出境旅游的条件,势必影响出境旅游者的利益,供求规律的结果必然使旅游价格上扬、服务质量下降,但集中在3个时段中的闸涌式出游,在目前主要集中在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几国的情况下。

从长远看不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与管理方式的转型,全国旅游及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也不利于市场的发育与企业的成长,习惯上主要用行政手段,全力投入协调、管理、监督、检查,这种行业管理模式与加入WTO、培育市场经济的要求大相径庭,——3个“黄金周”前后,由于是带有浓厚的“政治性”、“运动式”色彩,而且一时颇能奏效。

一年3次的全国性长假对政务、商务、生产、文教活动的负面影响将会日益凸显出来,这种状态不利于政府机构正常、高效、稳定的运行,一年之中大致近一个月时间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止工作,不适应现代经济、金融、信息系统快捷、连续运作的要求,尤其给外企和涉外活动带来诸多不便,——全国划一实行3个“黄金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外经贸、文化交流日趋频繁。

国内旅游将分别达到11亿~11.5亿、15亿~17亿、21亿~25亿、29亿~36亿人次,国民的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将出现全面、持续、快速发展之势,据中国旅游业“十五”计划和2015、2020年发展目标预测,对一人近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也不是中国旅游业应走的高效益、低耗损、可持续发展之路,到2009、2010、2015、2020年,今后5~10年及20年内,出境旅游将达1600万、2000万、2500万、3700万人次(事实上远不止这些人数),决不是一种正常、健康、可持续的现象,如果1/5左右的国内游客每年都集中在3周内蜂拥而出,随着全国进入全面小康、基本实现现代化。

6、2018年十一黄金周与旅游有关事件有哪些。

现在只要一放假大家都会想去旅游,走到哪里都是人,和亲人朋友在附近转转就好,要么就去逛街购物或是和平时少见的朋友或亲人好好聚会一下,就不要去太远的地方了,去的人多了,也就没什么意思了,玩也玩不好。

7、旅游黄金周 利弊分析

利:1、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使人们得到休息和放松,也可以使家庭多些在一起的时间,2、缓解人们紧张的工作压力。

3、促进旅游业、餐饮业等发展

造成安全隐患增多,弊:1、由于各地热点景区游人增多、拥挤,发生事故概率大于平常。

2、在“黄金周”期间,社会运作基本停顿一周时间,除了最上层的中枢包括国防、外交及最底层的饮食购物旅游外。

3、出外旅游食宿、服务质量都可能有所下降。

8、我国黄金周旅游的利与弊

一、“黄金周”的利与弊

初步形成了以旅游为主导的假日经济,全国实行春节、劳动节和国庆节3个7天的长假期,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假日旅游热,自1999年国庆节以来,也使国民(主要是占全国人口1/3以上的城镇居民)开始了一种新颖的休闲方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一个新现象。

“黄金周”长假引发了旅游热,其积极作用人们看得很清,谈得很多:。

加速了旅游消费从单一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型的转变,推动了旅游产品的调整优化(如国内度假产品的启动、环城市休憩带的形成),——促进了交通、信息、景区、住宿、餐饮、购物、娱乐、安全等服务设施的配套组合。

——扩大了城镇居民的休闲消费需求,带动了交通客运、网络电讯、餐饮零售、金融保险、文化文物、休闲娱乐、体育健身、农业林业和城建园林等相关行业/部门的建设,拉动内需、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加快了温、冷旅游地的开发、建设,促进了人流、消费流、资金流、信息流从中心城市向边远地区的流动,带动了城郊、农村和山区的发展。

丰富了人们的休闲生活,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激醒了国民、主要是城镇居民的旅游意识。

促进了“大旅游”格局的形成,提高了旅游行业的服务、协调和管理水平,——由上而下各级政府假日协调机构的建立和城市假日旅游信息系统的启动。

人为造成的旅游供给设施的常年性、稳定性与“黄金周”旅游需求的集中性、跳跃性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实行“黄金周”制度后,在未实行“黄金周”制度时,决定了正确处理旅游供给常年候的刚性与旅游需求时段间的弹性之间的矛盾,旅游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及由此派生的不可储存性,“黄金周”期间的供不应求与“黄金周”之后的供过于求周而复始地出现,“黄金周”旅游热的负面作用也不可低估,这个矛盾主要表现为一些地方自然气候造成的淡旺季问题,这个矛盾历来是关系旅游经济能否良性增长的关键之一,长此下去将会损伤我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经营和消费基础,然而,而近3年的情况说明。

超负荷的接待与经营无疑会加速资源的损耗、环境的破坏,严重地损害了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特别是世界遗产、国保、国宝级景点,——著名的景区景点,无论是自然的、历史的,还是新建的,几乎无不是“黄金周”内车水马龙、人满为患,节后车马稀少、门庭冷落。

既导致旅游质量下降,长此下去势必挫伤国民对旅游持续消费的积极性,——在“黄金周”内出游,景点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又增加了不安全因素。

损害了旅游企业可持续的经营基础,——如按照“黄金周”的需求量建设交通、住宿等旅游供给设施,这种两难境地使旅游企业长期陷入低利甚至亏损运行窘境,势必造成常年性的过剩,则势必形成客房爆满、车船拥塞,前者形成企业的经营性亏损,如不能满足“黄金周”的集中需求,两者同样导致经营成本提高,后者引起企业的破坏性运营。

——“黄金周”期间如果不采取行政限价措施,不符合市场经济法则,势必加大企业的经营成本(能源、设备损耗、人力成本),“黄金周”期间的突击性、超负荷供给,势必越来越突出,势必消费价格上涨、甚至暴涨,但这种行政式的限价违背供求规律,如果强制限价必然影响企业群体的近期效益和长远利益,导致游客不满,这一矛盾在全面走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

几个短时段的集中或超前消费(而且这种消费容易形成低质、高价),尽管使消费市场火爆一时,并不能从根本上刺激和扩大消费总量,这种突击性的消费并不能夯实国民长期、稳定、可持续消费的基础,节日期间消费的火速升温总是伴随着节后的急剧降温,但是社会的总消费量在一定时段内基本上是一个恒数,从全社会一个较长时段来看,——“黄金周”期间旅游、娱乐、餐饮、购物的集中花费。

“黄金周”期间的人均旅游消费额几乎均低于全年旅游人均消费额,2000、2001年的国内旅游总收入和人均花费的绝对增长值与平均年增长率都比1997、1998年低,但对全国旅游经济整体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黄金周”式的集中休假对提高城镇居民的人均旅游花费与民出游率的增长确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相形之下对农村居民的出游率影响不大),从表1、2、3、4中可以看出,最近3年统计结果表明。

同样给出境旅游的经营者和接待地带来巨大压力,不利于正在兴起的出境旅游的健康发展,——“黄金周”为我国公民提供了出境旅游的条件,势必影响出境旅游者的利益,供求规律的结果必然使旅游价格上扬、服务质量下降,但集中在3个时段中的闸涌式出游,在目前主要集中在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几国的情况下。

从长远看不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与管理方式的转型,全国旅游及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也不利于市场的发育与企业的成长,习惯上主要用行政手段,全力投入协调、管理、监督、检查,这种行业管理模式与加入WTO、培育市场经济的要求大相径庭,——3个“黄金周”前后,由于是带有浓厚的“政治性”、“运动式”色彩,而且一时颇能奏效。

一年3次的全国性长假对政务、商务、生产、文教活动的负面影响将会日益凸显出来,这种状态不利于政府机构正常、高效、稳定的运行,一年之中大致近一个月时间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止工作,不适应现代经济、金融、信息系统快捷、连续运作的要求,尤其给外企和涉外活动带来诸多不便,——全国划一实行3个“黄金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外经贸、文化交流日趋频繁。

国内旅游将分别达到11亿~11.5亿、15亿~17亿、21亿~25亿、29亿~36亿人次,国民的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将出现全面、持续、快速发展之势,据中国旅游业“十五”计划和2015、2020年发展目标预测,对一人近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也不是中国旅游业应走的高效益、低耗损、可持续发展之路,到2009、2010、2015、2020年,今后5~10年及20年内,出境旅游将达1600万、2000万、2500万、3700万人次(事实上远不止这些人数),决不是一种正常、健康、可持续的现象,如果1/5左右的国内游客每年都集中在3周内蜂拥而出,随着全国进入全面小康、基本实现现代化。

9、黄金周旅游的利与弊

“黄金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当初预计的拉动内需目的,甚至对黄金周出游存在恐惧,但却人为地干涉了旅游运行波动,不符合旅游业的经营规律,不仅企业的营收离期望值越来越远,消费者行为也渐趋理性。

景点景区不堪负荷破坏严重,景点人满为患,交通负荷过重,环境惨遭破坏,另外,每次黄金周,生态严重受损,酒店价格上涨,供需矛盾凸出,服务质素下降,游客怨声载道层出不穷。

社会运作基本停顿,停顿日常社会运作,黄金周造成的全民的“群众性大运动”形式给社会工作和政府工作造成的影响和冲击更是无法用金钱来计算的,在“黄金周”期间,可以三次在整整一周的时间里,除了最上层的中枢包括国防、外交及最底层的饮食购物旅游外,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真是不可思议。

职工就需在五一前超长时间连续工作十个工作日,常需要安排员工在假期前连续工作七、八天以上,典型如2004年的“五一放假办法”,此外,单位为拼凑“黄金周”,这样的制度简直是侵蚀社会效率。

  • 玩转当地功能精准解决用户出行需求
  • 沿溪山白毛茶
  • 特稿修例风波暴力乱港实录
  • 第七章旅游规划技术路线
  • 万象东方红通天旅游产业持续发展
  • 模式看点央视盈科旅游魅力中国
  • 成都自然景观景点介绍成都旅游行程安排
  • 柬埔寨暹粒旅游攻略
  • 斯洛文尼亚布莱德
  • 珀斯自由玩转西澳大利亚
  • 精品行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