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江南江西津渡

来源:www.xysxzl.com时间:2021-03-29 10:20

西津渡旅游攻略

路过镇江,久闻西津渡不错,绕道前去看看。

一条古街,从头走到尾,算不得长,差不多1000米的样子。

行走江南江西津渡

一路走走看看,拍拍照片,与沿街的商家聊聊天。

待回来整理照片,准备写游记时,有点茫茫然,不知如何动笔。

自个儿都一知半解,又如何说的清。

将央视的五集记录片《西津渡》找出来,探知西津渡的前世今生,一集集从头看起,于是,放下游记,合上照片。

从考古挖掘发现大码头,说到绍关石塔的建设,京口救生会的成立,150年前英租界的领馆风云······一千八百年长长的历史画卷,从“西渚”一直到今日之“西津渡”。

更是一个城市以至中国发展变迁的一千多年,透过照片读到更多,不仅仅是一个渡口码头的一千多年,虽然还是之前拍的那些个照片,再翻阅照片,看完纪录片,但不一样了。

于是,提笔写游记:镇江西津渡——人与渡的相遇。

先说这“西津渡”地名的由来。

津:指渡水的地方

西:方位词,表示西边。

位于镇江西边的渡口便称之为西津渡,——好普通的名字。

这名字源于宋,在这之前它有另外的称呼。

将历史翻到春秋战国这一页,2000多年前,这儿是吴楚的古渡,古称“西渚”。

依山临江,稳定而牢固的河床岸线,成为船舶往来停靠的天然地点,自然形成小码头。

孙权雄踞北固山,看滚滚长江从蒜山脚下流过,到了三国鼎立之时,建造铁翁城,激起豪情澎湃。

意欲籍此完成江山一统的大业,看中西渚一水模城,连岗三面的地理位置,修练水师,并将蒜山脚下这一渡口称之为“蒜山渡”。

公元208年,周渝与诸葛亮在蒜山渡相会,联合商讨破曹大计,两位智者不谋而合,共同上演了一出“赤壁之战”。

赤壁,虽远在千里之外,但最终的战果早在尚未出征的那个渡口——蒜山渡已然奠定。

宋代的秦观写过《长相思》:。

“铁瓮城高,蒜山渡阔,干云十二层楼。

开尊待月,掩箔披风,依然灯火扬州。

绮陌南头,记歌名宛转,乡号温柔。

曲槛俯清流,想花阴、谁系兰舟。

念凄绝秦弦,感深荆赋,相望几许凝愁。

勤勤裁尺素,奈双鱼、难渡瓜洲。

晓鉴堪羞,潘鬓点、吴霜渐稠。

幸于飞,鸳鸯未老,不应同是悲秋,”。

舟至瓜洲时,从西津渡扬舟北去,写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诗:,知道这首词的人估计不多,对于另一首,几乎是家喻户哓,与秦观同处一个时期的王安石,应召赴京。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船泊于瓜洲,遥遥相望江的对岸发出“何时照我还”的感慨,世人记住了瓜洲,倒忘了出航的西津渡。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天下大势。

一段兵慌战乱之后,进入和平的盛唐。

深夜,一位形相瘦削的诗人站在渡口一家客栈的窗前,眺望滚滚长江,写下:。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唐代的蒜山渡再次更名,称为“金陵渡”。

千年古渡口,一幢小山楼。

他夜宿小山楼,把小山楼写入了迷离的夜色,将“金陵渡”定格在一千年前的夜江斜月中,这形单影削者正是诗人张祜,留下这浅吟低唱,伴随着闪烁的渔火。

在张祜到达金陵渡的晚唐时期,称为“西津渡”,地处长江之畔的这座渡口,不知何故,再次改名,从此延用至今。

“金陵渡”包括之前的“蒜山渡”、“西渚”,以后便只能在诗词古文中寻觅到踪迹。

也是在西津渡登岸,看到熙攘热闹的西津渡的繁华,元朝时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 · 波罗从扬州到镇江来。

元朝,除了马可 · 波罗,值得一提的便是这座石塔——昭关石塔:。

为喇嘛式过街塔,建于元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

石塔基座由两层亚字形平面须弥座组成,上小下大。

塔基座上有一层覆莲,塔顶由覆莲饰宝盘、腰檐、宝瓶和宝珠组成,承覆钵形塔身。

其整体造型均为元代风格,相对于北方覆钵塔少了些许庄重或敦实,更为清秀。

原先石塔上雕刻着梵文:七字真言,已不见原先的字迹,只是年久风化。

人在塔下走,见塔如见佛,每一个走过渡口的人通过这样的方式虔诚祈祷,佛在心中留,佑护出船安全归来。

从元到清,西津渡日渐繁忙,清代于树滋道出了渡口人来舟往的景象:。

“粮艘次第出西津,一片旗帆照水滨。

稳渡中流入瓜口,飞章驰驿奏枫宸,”。

人来舟往,据估算,约有两千五百艘船舶经停,这样的繁忙免不了时有突发事件发生,且与日俱增。

除了出船前的准备,佛、儒、妈祖,江神,祭拜各路神灵的护佑,也有好事有心之人欲组建江上救生,用于事发之后的援助。

清代蒋元鼐汇合乡邻,在西津渡创办了江上救生机构,始建京口救生会。

多了外国人的面孔,西津渡这个存在一千多年中国人的来往的渡口,清末,“天津条约”的签订,将镇江开放为通商口岸,带来西方文化的介入。

将舞会、沙龙、猎场等很多新奇的事物带到了这座城市,融入城市之中,英租界,在西津渡悠长的古街周边,西方人试图移植一个原汁原味的社区,他们精心营造的西洋建筑有着全然不同的格调。

英国人罗斯姆森十多年居住在英租界,著书《中国商人》,历史的荣辱一并记录进古渡口。

今日再看渡口,找不到一丝渡口码头的影子,不见江水。

江岸逐渐北移,南涨北移,到清代时渡口已下移到玉山脚下的超岸寺旁,由于江滩的淤涨。

当年的西津古渡现在离长江江岸已有 300 多米距离。

待渡口的亭子依在,亭下早已不见江水的踪迹。

万里江横,千帆入津的壮阔已成浮想。

但肇始于扬子江畔,西津渡口的城市文明还在延续。

刻着文字的旧砖

独轮鹿车走过渡口,留下深深的印迹。

无不书写着历史,牵扯着京口江城的兴衰荣辱,融入太多的记忆、情结和眷念。

时间如江流般奔涌而去,更迭的是年华,远去的是江岸,千载不变的仍是人与渡的相遇。

  • 涌泉文化
  • 陕西制定名镇古村保护名录推动文化旅游名镇建
  • 深圳南澳岛什么好玩游玩攻略
  • 高考旅游地理知识点归纳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 美国旅游必备物品清单美国旅游什么
  • 智慧旅游管理系统创新旅游管理模式
  • 韶山新旅知多少红色融合异彩组图
  • 冬天东北哪里旅游冬天东北哪里好玩
  • 国内主要牛油果生产基地首次规模化收获
  • 话术整理
  • 精品行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