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体育场地发展现状及规划

来源:www.xysxzl.com时间:2021-03-09 10:14

宜昌旅游现状

宜昌市体育场地发展现状及规划。

制定了“特色工作全国有影响、整体水平全省属一流、自身建设全市创先进”的奋斗目标,努力完善以群众体育为基础、竞技体育为龙头、体育产业为后盾的工作格局,全市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建设得到较大改善,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十五”期间,宜昌市体育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通过体育系统广大干职工几年锲而不舍的艰苦努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认真落实《体育法》,积极施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积极推进依法治体,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项体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宜昌市体育场地发展现状及规划

体育场地占地面积为587.51万平方米,体育场地建筑面积27.52万平方米,体育场地面积416.24万平方米,城区人均体育占地面积1.72平方米,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用于学生、干部职工锻炼,县(市)人均体育占地面积1.28平方米, 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0.18平方米,全市体育场地的面积情况,全市人均体育占地面积1.42平方米,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仅为0.22平方米,与外地和周边城市相比,不对外开放的体育场地除外)为0.31平方米,显得太少。

其中篮球场、门球场和健身房所占比例较大,(二)、体育场地设施结构情况(标准场地),篮球场、排球场、门球场、健身房等18类项目(室内外网球场合并计算)1854个,全市教育系统标准体育场地1166个,二是大多数体育场地集中在教育系统,四是各地区之间体育场地建设和发展也不平衡,三是民间投资和各单位投资兴建的体育场地不断增多,还有跳水馆、赛车场等33个运动项目在宜昌还没有开展,没有运动场地,全市1911个标准场地中,城区要好于县市,宜昌城区发展较快,民间投资的以健身房较多,占97%,占3%,全市体育场馆设施结构情况见下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主要集中在传统化、大众化的健身运动项目上,占总数的61%,有的县市至今还没有体育馆,而其他类足球场、射击场等14个项目场地数为57个,设施的结构,其中又以篮球场、排球场为最多,体现了宜昌市民对健康、对健身越来越重视和加强,如网球场建设,市场也较大,达704个。

全市标准体育场馆项目分布表。

全年营业额70.6万元,全年营业额345.5万元,723个场地每个年平均经营收入只有近5千元,不对外开放的有929个,占49%,部分对外开放的259个,占38%,(三)、体育场地设施的经营现状,全市所有1911个标准体育场地中,完全对外的723个,目前。

新建和改造了一大批体育场馆和其他体育设施,(四)、体育场地设施整体水平有较大提升,如三峡机场高尔夫训练场、三峡开发总公司新建的葛电体育场、坝区体育馆、体育中心、紫阳网球场、坝区网球场等高标准体育设施,建设了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体育设施,五是用体育彩票公益金修建了许多健身设施,新建了一大批高标准场馆,从中不难看出我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发展较快,大型宾馆、饭店、度假村等大多配套建设了不少网球场,新建了一批体育场馆,三是一批大型企事业单位为满足员工健身和企业发展需求,如五洲体育休闲娱园、姜家庙天然游泳池等,还有不少保龄球馆、健身中心等休闲场所,纷纷将体育场馆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游泳池、乒乓房、羽毛球场、健身房等体育设施,整体水平有较大提升,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健身网络,其中公益金援建了5个全民健身园、45个健身苑,全市共有健身路径70多处,如兴山县体育馆、秭归县体育馆、夷陵区游泳馆、宜都市举重训练房等体育设施,运动场大多为人工草坪或者天然草坪,如三峡大学体育场、体育馆、成教学院体育场、夷陵中学体育场、市一中田径场、三峡高中田径场等,通过全国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四是大量民间资本注入体育产业,跑道大多为塑胶跑道,主要表现在:一是各县(市)区政府在城镇规划中,二是大专院校和中小学及民办学校为满足办学需要,改善教学环境和教学质量,据统计。

二、全市体育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虽然我市体育设施的数量和质量有较大提升,但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要求。

全市现有16个标准体育场,其中甲级体育场没有(观,(一)、大型公共体育设施数量不多。

观众席1万座以上的体育场2个,建成的体育设施大多规模较小,观众席均在3500座以下,尤其是部分县(市)区的大型体育设施欠缺,其余的体育场均在6000座以下,不能满足体育比赛和群众健身的需要,众席2.5万座以上),标准体育馆12个。

现有上档次、上规模的公共体育设施,(二)、现有公共体育设施档次不高,我市上规模的体育场、馆大多建设较早,谈不上档次和规模问题,不能满足现代体育比赛的需要,政府投资和公益金建设或者改造的体育设施,大多是在解决“有”和“无”的问题,大多为企事业单位修建,设施设备已很落后。

属于体育部门和社会力量建设的对外开放的公共体育设施不到300个,(三)、公共体育设施数量严重不足,因而我市现有公共体育设施数量严重不足,在全市现有的1911个标准体育场地中,体育系统管理的场地41个,仅占2%;教育系统管理的场地1166个,占61%;其他系统管理的场地704个,占37%。

虽然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在慢慢对外开放,部分县市体育系统的场地也还存在限制情况,在现有体育设施中,提高现有场馆的利用率,(四)、体育设施资源有待开发利用,这部分场地基本不对外开放,属于国家资金建设的体育场地,但是要实现体育资源的整合,还有相当一部分在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供职工内部使用,利用率较低,从目前情况来看,还需要一段时间,有61%以上分布在各类学校,大部分节假日基本闲置。

大多为单一的体育场地,(五)、大型体育设施维护费用欠缺,每年的维护费用很大,这种状况很难保证设施设备的良好运转,要保持设施的正常运转,而体育事设施的维护改造经费只能靠上级拨款,我市现有政府投资建设的体育场地,这些场地基本实行自收自支,大型公共体育设施带有较强的社会公益性,单一的经营收入,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服务群众健身是主要职责,注重的主要是社会效益,仅能保持人员的正常开支。

三、我市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规划设想。

将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好省域副中心城市,力争到2010年建成市体育中心二期工程,保证体育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计划、国土、规划、城建、体育等部门要按照国家对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用地人均面积定额指标的规定,加快市、县、社区或乡镇三级体育设施建设,各县市区拥有一个体育场馆,我市体育事业到2010年发展的总目标是:把宜昌建设成全国特色体育城市,50%的农村乡镇力争建有水泥篮球场、乒乓球室、棋类室,60%的县市区建成体育中心(含健身馆、体育场和其它户外健身设施),新建居民小区、经济开发区和学校必须配套建设相应的体育设施,进一步加大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力度,为加快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湖北体育强市,根据市委市政府宜发[2004]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全市建成10个以上的室内全民健身中心、10个室外全民健身园和100个全民健身苑”的文件要求,要按照“加快建设全民健身场地,加快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达到能承办市级运动会和全省单项比赛的要求,使全市体育系统场地总数进入全省第三名。

全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具体指标为:。

(一)、全市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到0.3平方米以上。

(二)、宜昌市建成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目前的市体育中心功能不全、设施落后、交通也不便利,尽早建成游泳馆、网球馆、射击馆、体育宾馆等主要设施,因此,广泛吸纳社会投资,二期工程建设以政府投资为主,要规划设计和建设好体育中心二期工程,为宜昌体育实现新的发展创造条件,能满足市民健身和承担大型体育赛事的体育中心,积极寻求上级体育部门支持。

东山开发区内人均体育占地面积为0.57平方米,在城市规划中应在东山开发区范围内预留一块公共体育设施用地,以适应城市发展和市民健身的需要,东山开发区建设速度很快,现常住人口已达5.31万,人口越来越多,人均公共体育设施面积仅0.15平方米,根据当前宜昌城区建设发展趋势,并且增长趋势还较快,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大型的市民运动健身场所,目前,均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因此。

(三)、各县市建一个功能齐全的体育中心,重点是建成一个多功能的综合体育馆和一个多项目的室外健身广场,有条件的县(市、区)要建成“一场两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又能用于体育训练、全民健身,既能承担地市级、乃至更高级别的比赛。

室内健身和室外健身相结合,能满足市民日常健身需求,项目设置以大众健身项目为主,(四)、城区的各个区要建有综合性的全民健身中心。

新城区或城郊结合部的街道必须有一处500平米或两处相加700,指定的体育活动场地总面积不少于500平米,其体育设施要具有一处使用面积达到100平米以上或二处使用面积累积达到150平米以上的具有指导、示范、培训等多功能的社区体育活动室并配备一定数量的体育器材,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要按照中央文明办和体育总局制定的《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标准》执行,利用空地(数量不限),旧城区的街道,(五)、社区应建有全民健身俱乐部或全民健身苑。

区属以上单位的体育场地设施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在不影响工作、生产和教学秩序的前提下,社区内的公园、闲置空地和楼群间要有布局合理的简易体育健身设施,有组织、有计划地向社会开放,开放率达50%以上,所有居住区和小区按建设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制定的有关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标准配置公共体育场所,平米以上的活动场地,为居民健身服务,每个居委会有1个以上固定的晨、晚练指导站(点)。

城区的公园、广场、园林等要与体育健身、市民休闲结合起来,(六)、市县主城区公共活动场所建一批全民健身园,市民既能休闲,让这些公共活动场所进一步提高利用率,如在儿童公园、东山公园、夷陵广场、五一广场等处修建室外乒乓球台、网球场、小足球场,设置健身路径等体育设施,又能健身,既有观赏性,又有实用性。

应建有一个篮球场和一个面积不少于80平方米的全民健身活动室,应建有一个面积不少于250平方米的全民健身活动室和标准游泳池一个(或有看台的灯光球场一个),1000人以下的企事业单位,职工在1000人以上的企事业单位,(七)、各级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应根据各自情况,机关和小型企事业单位,兴建全民健身活动室和其它体育设施,学校应按《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执行,都应建有全民健身活动室。

2009-

  • 马来西亚沙巴岛旅游多少
  • 西双版纳旅游概况
  • 首都北京带娃三天游玩攻略这样路线适合带娃
  • 旅游饭店
  • 2017一定知道文化科技产品这里
  • 西安成都自驾游沿途景点路况
  • 杭州旅游攻略杭州个人攻略
  • 有关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 重新定义自驾游宽甸绿江感受最美国境线
  • 东北十个冬季旅游景点
  • 精品行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