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十三规划纲要全文

来源:www.xysxzl.com时间:2021-03-26 10:03

黄山旅游装备

第二篇 建立现代产业新体系。

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初步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精致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实施调转促“4105”行动计划,全力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

黄山市十三规划纲要全文

把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作为推进我市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争创国家级和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以产业规模化、技术高端化、发展集约化为方向,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350亿元,培育发展绿色包装、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20年。

加快延伸扩展绿色包装产业链,加快建设国家火炬黄山软包装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绿色包装,成为国际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绿色包装产业基地,实现绿色包装产业产值100亿元以上,形成规模大、配套全的工业产业链,以黄山永新股份公司为龙头,扩展到物流、商标图文设计、中介、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强化资本运作,实施跨界发展,将塑料薄膜产业、油墨与胶粘剂产业、制版产业、特种纸产业,到2020年。

实现装备制造产业产值120亿元以上,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以皖南机床、富田精工、盛锐重工等为基础,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产品设计服务、信息系统服务等非核心业务外包模式,装备制造,到2020年,促进装备制造业由单一生产型向综合服务型转变,大力发展高端数控机床、多轴联动加工中心、多工位高速零件成型机、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业,打造安徽省重要的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积极培育OGS新型电容式触摸屏、OLED微型显示器等光电子产品,重点发展大功率半导体器件、电容式触摸屏、液晶显示器等电子元器件产品,以金马集团、昌辉集团为龙头,到2020年,实现电子信息产业产值80亿元以上,引导汽车零部件企业提高汽车仪表、汽车总成线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汽车电器组合开关等汽车电子产品比重,依托休宁电子信息产业园和祁门电子电器产业园,电子信息。

打造安徽省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以中医药和生物技术产业为重点,生物医药,集聚形成1-2个现代中药产业园,推进中药企业开发中药新品种和传统验方,加快国药祁红、广印堂中医药精深加工及保健品生产等超亿元项目建设,整合全市中药资源和中药研发等生产要素,发挥新安医药传统优势,实现产值50亿元以上,到2020年。

第二节 提升发展传统优势产业。

提升发展绿色食品、精细化工、纺织服装三大优势产业,三大传统优势产业产值达到450亿元以上,不断提升优势产业的规模和效益,坚持转型发展、提质增效,实施重大项目带动,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延伸拓展产业链,到2020年。

实现绿色食品产业产值200亿元以上,推进互联网+绿色食品,延伸绿色食品产业链条,推进徽菜、徽州小吃产业化生产,建成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绿色食品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绿色食品,加快实施徽菜博物馆、祁门红茶标准化技改、黄山毛峰集团技改等超亿元项目,加快旅游食品、功能性食品研发生产,推进茶叶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及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升产品品质,注重农旅融合,创新营销模式,打响特色品牌,到2020年。

加快推进精细化工产业向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以环保型化工新材料产业为重点,建设国内领先的精细化工产业基地,精细化工,重点开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环保型的功能性环氧树脂、特殊功能涂料及水性涂料、染料新品种,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加快产业链整合,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端化、精细化发展,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加快实施恒新远扩能、神剑扩能等一批重大技改项目,淘汰落后产能,到2020年,实现产值150亿元以上。

加快实施博升纺织、佳诺化纤等超亿元项目建设,提升产业附加值,推动以纺织为主向纺织、服装并重发展,积极开发面向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的产业纺织品,培育壮大博升纺织、联强纺织等一批重点企业,以高档化纤纺织面料开发生产、茧丝绸一体化发展为重点,纺织服装,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档次,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加快科技创新和品牌培育,丰富生活类纺织品,加强招商引资,到2020年。

专栏3工业发展重点建设项目。

绿色食品,重点建设国药祁红、食汇点、年产25万吨天然矿泉水项目、屯溪绿色食品产业园、联合利华茶叶深加工项目、山华(集团)安茶精深加工基地项目、红石国际红茶粉及茶业提取物生产项目、小罐茶封装基地。

绿色包装,重点建设绿色软包装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永佳产业园年产1万吨环保彩印复合包装项目、年产3万吨透气膜项目、年产3万吨保护膜项目、软包装生产线技术改造等项目。

电子信息,重点建设东晶光电、黄山电器新型功率器件产业化、中建材超薄信息显示材料深加工、年新增80万套汽车线束生产线、年产120万台嵌入式汽车自检故障诊断仪等项目。

装备制造,重点建设龙跃铜业迁建、昌辉汽配工业走廊、精密轴承套圈生产、众泰汽车整车生产线项目、奇瑞黄山房车制造、现代五金制品产业园、超威动力能源、中标华中产业园、年产560万只阀门配件系列生产线等项目。

精细化工,重点建设年产8800吨水性环氧聚氨酯丙烯酸涂料、年产3.4万吨环氧树脂活性稀释剂扩建项目、年产60000吨双丙胶乳、新力油墨搬迁和改造项目、金磊新材料、神剑新材料、启泰水性涂料生产等项目。

纺织服装,重点建设中绣飞梭生产线自动化改造、项目菲利克斯年产80万套服饰生产项目、联强纺织高档化纤纺织面料生产能力提升项目、信达丝线多功能蚕丝被开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华盛丝绸茧丝绸旅游综合体项目。

生物医药,重点建设年产3000吨天然香精、年产1500吨生物质香料、祁蛇产业开发(祁蛇博览园)、华茗园植物萃取项目、红石健康产业、蕲蛇和菊花提炼、广印堂植物系列功能饮料等项目。

第三节 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

园区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比重超90%,年产值超亿元企业200家以上,把园区打造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平台,坚持特色发展、集约发展和集聚发展,以百亿园区培育行动计划为抓手,优化园区空间和功能布局,推动开发区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到2020年。

推进园区集聚特色发展,根据各园区产业基础、发展条件和人文特点,促进同源、同类、关联度高的项目集聚建设,引导各类园区错位发展,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加快主导产业和首位产业培育,围绕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调整优化对各区县和园区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带动和促进上下游企业聚集与产业链延伸,坚决避免同类项目无序竞争、盲目落地,科学选择2-3个主导产业,聚焦特色优势,修订完善园区规划,产值超百亿元园区达到3个以上,建立新增项目的布局协调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优化区域要素资源配置,2020年。

落实开发区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的要求,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出,推进园区集约高效发展,创新园区运行管理体制机制,完善项目进入和退出机制,建立健全园区“腾笼换鸟”倒逼机制,完善园区配套功能,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严格规范土地出让行为,提高入园项目档次和质量,盘活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加强园区公共平台建设,赋予开发区更加灵活的管理自主权,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继续抓好园区“双清双控”,以科技含量、环境影响、投资强度、产业效益作为选资标准,探索建立“二号章”制度,实现多种信息资源共享,提升支撑能力。

推进园区产城融合发展,歙县经济开发区加快推进二期建设,推动单一工业园区向综合性产业新区转变,黄山经济开发区按照“产业新城,以黄山经济开发区、歙县经济开发区产城一体化试点为重点,推动黄山经济开发区与歙县、徽州区循环经济园联手打造国家级低碳高新开发区,推进园区跨区域联动发展,形成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互动发展格局,城市新区”的发展要求,积极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极,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园区电子商务、仓储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推动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两翼齐飞”,将园区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控制范围,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整合周边相邻园区,完善“新城区、新产业、新生活”三大功能,坚持“建区造城”两轮驱动,探索与杭州及省内先进园区合作共建。

专栏4黄山市各园区功能定位及主导产业。

园区名称

功能定位

主导产业

重点领域

黄山经济开发区

产业新城,城市新区,安徽省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争创百亿园区。

新材料、电子信息、机械制造。

绿色软包装、机械制造、信息服务应用。

九龙低碳经济园区

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为特色的专业化园区,安徽省低碳经济示范园。

电子信息、装备制造

绿色照明、电容器制造、螺杆泵、真空泵。

黄山工业园区

以绿色食品、文化创意为特色的专业化园区,全市重要的绿茶产业集聚区。

绿色食品、文化创意

黄山毛峰、太平猴魁、茶饮料、木竹深加工。

徽州经济开发区

以精细化工、装备制造为特色的专业化园区,黄山市重要的新兴产业集聚区。

精细化工、装备制造、绿色食品。

环氧树脂、聚酯树脂、数控机床、掘进机、农机、黄山毛峰。

歙县经济开发区

以汽车及零部件、精细化工等为特色的综合性园区,安徽省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装备制造、精细化工

汽车仪表、汽车底盘、汽车门锁、改性PVC特种树脂、香料香精。

休宁经济开发区

以电子信息为特色的专业化园区,争创百亿园区,黄山市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新能源。

平板显示器、机器人、汽车开关、车身控制模块、车用传感器、松萝绿茶、食用油。

黟县经济开发区

以纺织服装、绿色食品为特色的专业化园区。

绿色食品、纺织服装

茧丝绸、电脑绣花、特色罐头、饮用水。

祁门经济开发区

以绿色食品、电子信息为特色的专业化园区。

绿色食品、电子信息

祁门红茶、电力电子元器件、绿色光源、环保型UPS电池。

北岸经济开发区

以绿色食品、文化创意为特色的专业化园区。

绿色食品、文化创意

贡菊、木雕竹雕

第六章 积极推进“旅游+”行动计划。

按照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1+5”战略部署,旅游总收入突破650亿元,全市旅游接待量突破6500万人次,加快把黄山建设成为美丽中国先行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依托我市山水优美、文化灿烂、生态优越的组合优势,以建设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为抓手,坚持全域化规划、全景区建设、全行业融合,探索建立大黄山国家公园,力争到2020年。

第一节 探索建立大黄山国家公园。

对创建区内因保护而使用受限的土地、林地、草地等探索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探索保护补偿新机制,合理划定功能区,探索明晰资源权属,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和保护目标,对土地及其附属资源合理分割并保护所有权、管理权、特许经营权等,强化规划管控和监督执行,严格用途管制,对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

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资金投入机制,创新经营管理,探索建设管理新体制,探索跨行政区管理的有效途径,按照设立层级、保护目标等,清理规范、归并整合各类保护地的交叉重叠区域,建立门票预约制度,经营项目实施特许经营,积极探索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立,吸引民间团体、企业、个人等社会资金支持创建,实现一块牌子、一个管理机构,进行公开招标竞价。

结合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高水平打造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最大限度保护区域范围内自然生态、自然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完整性,打造集休闲、度假、旅居、运动、养生于一体的国际旅游小镇,进一步提升黄山旅游品质和效益,更好推动山上山下联动发展,构建社区长效发展机制,科学制定建设标准,编制东海景区建设规划,建立可持续的保护体系、适宜的组织管理体系、多样化的体验活动体系和完善的产业服务体系,通过生态补偿、协议保护、优先安排周边居民就业等方式,积极争取设立大黄山国家公园,借鉴国际经验和通行规则,启动东黄山综合开发,统筹谋划产业布局,合理划定区域范围。

专栏5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5个1工程”。

积极推进太平湖、齐云山、牯牛降等景区提标提质,争创国家5A级景区,依托示范区现有的黄山、西递宏村、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等国家5A级景区,建设一批国际水准的旅游精品景区,进一步对接国际标准,全面融入国际国内重点旅游圈,全面提升文化含量、科技含量和绿色含量,加快实施黄山天海地段环境综合整治、黄山景区扩容及游步道改造、黄山太平索道改造、齐云山生态旅游小镇、智慧黄山云旅游综合服务与管理平台等一批景区改造提升和国际营销平台建设项目。

以观光旅游为基础、文化旅游为特色、多元化开发为重点,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旅游产品,加快形成与与国际国内需求相适应的旅游产品体系,以国际的标准抓好旅游产品的创新创造,推进一批旅游商品集散地、特色购物街区和专业店建设,突出抓好地方特色产品特别是徽州四雕、徽州漆器、徽墨歙砚、万安罗盘等原产地产品的规模化、品牌化开发和国际化经营,要坚持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统一。

整合提升黄山、西递宏村世界遗产之旅等一批较为成熟的国际旅游线路,谋划一批圈带之间、圈带与周边的精品线路,大力实施高速公路通达项目和景区公路连通工程,全面推进黄杭铁路、皖赣铁路电气化改造、黄山旅游轻轨、黄千高速、济祁高速等项目建设,积极做好黄山机场迁建等项目前期工作,抓好古徽州文化旅游发展圈等新线路的开发,打造一批融入国际大循环的旅游精品线路。

积极推进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休闲度假等,推进传统旅游向智慧旅游转型,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产业,顺应个性化旅游趋势,全面提升示范区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融合的大旅游格局,创造一批顺应世界潮流的旅游新兴业态,大力推进营销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

支持黄山旅游集团、市文投公司、新安江旅游发展公司、徽黄旅游集团、齐云山旅游股份等企业实施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努力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十亿级、百亿级旗舰型大型旅游集团,适应国际旅游营销体系建设,积极培育一批外向型旅游集团,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设立分公司和产品营销网点,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经营实力的领军企业。

第二节 深入推进旅游多业融合。

打造乡村旅游精品景区,提升桃花花海、油菜花海和“百佳摄影点”等精品乡村旅游项目,结合农业特色产业和农业基地(园)建设,加快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移步换景”的乡村风貌,构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田园风光,开发一批农业生态观光游、农耕农事体验、农家生活体验等旅游产品,建设一批有山水依托、乡土记忆、地域风情的特色旅游小镇(村)、名镇名村,推出一批民宿客栈、非遗展示、乡村民俗体验等乡村旅游度假产品,推进旅游+农业,巩固和发展环黄山乡村旅游圈、沿新安江乡村旅游带、古徽州乡村旅游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徽州传统村落保护,加快发展休闲农业。

推进旅游+文化,加快发展文化展示、文化体验、文化创意等独具魅力的文化旅游产业,营造深厚的文化旅游氛围,深度挖掘徽州礼仪文化、茶文化、养生文化、佛道文化等文化内涵,打造文化旅游精品景区,开发一批体现徽州文化、代表地域特色、引领时尚消费的旅游产品,深入推进西递宏村等徽州古村落群、新安江生态文化长廊、古徽州文化旅游区、花山谜窟等景区建设,打造创意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建设一批创意文化街区、动漫产业园、研学旅游基地、影视基地、摄影基地、微电影基地等文化旅游基地,继续办好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黟县国际乡村摄影大展、徽州古城民俗文化节、黄山七夕情人节、祁门红茶节、歙县枇杷节、宋村葡萄节、徽菜美食节、休宁茶交会等节庆活动,加快建设徽州文化与生态长廊、徽文化产业园等创意文化产业园,依托灿烂绚丽的人文资源,培育发展体验性、参与性强的新型业态,保护和合理利用徽州古城、屯溪老街和黟县古城。

办好黄山国际登山大会、黟县国际山地车节、齐云山徒步大赛、国际乡村漫步大会、登山徒步露营大会等品牌赛事,加快中国黄山国际户外运动基地、“黄山168”国际徒步探险基地等一批体育项目建设,加快发展野外拓展、水上运动、山地运动、低空飞行、户外露营、骑驾游等体育旅游,提升国内外影响力,加快融入长三角及中部地区健身休闲体育产业集群,抢抓我市跻身国家体育产业联系点城市机遇,推进旅游+体育。

加快黟县西北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歙县清凉峰生态旅游开发、祁门县牯牛降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齐云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屯溪鬲山旅游休闲度假区等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生态资源向旅游资源转化,把牯牛降景区打造成国家生态旅游实践区,推进旅游+休闲度假,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大力开发以城市休闲、水上休闲、山地休闲、温泉休闲、乡村休闲和休闲小镇等为主题的休闲度假产品,打造一批休闲度假基地,把太平湖风景区打造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积极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积极争取国家医养结合试点示范,加强名胜风景区建设,努力把黄山风景区打造成国际精品旅游景区和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加快发展健康养老、体育健身、医疗保健等健康服务业,形成以“两山一湖”为重点的世界级旅游观光度假胜地。

专栏6 “旅游+”重点建设项目。

旅游+农业,重点建设歙县休闲农业基地建设、黄山有农生态观光园、黟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黄山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留村农事体验园等。

旅游+文化,重点建设月亮湾国际养生城、徽州文化园二期、东街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世界徽商论坛永久会址、黟县明清古民居系列客栈、黟县传统古村落保护、九龙乡村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外边溪摄影村、陶渊明故居守拙园修复旅游开发、渔梁古村落保护利用、渔龙文化旅游开发、河马动漫、黄山北门荣盛耿城文旅产业园、土人国际设计大师走廊、徽文化旅游度假区、黄山虎林园二期开发、歙县徽文化创意产业园、唐模古村落旅游保护开发、屯溪老街历史文化街区综合提升工程、徽州红色文化示范区、黄山秀里数字电影文化园、祁红博物馆提升工程、宏村印象二期、黄山风景区国家地理3D影院、黄山国际年会小镇等。

旅游+体育,重点建设中国黄山?国际户外运动基地、黄山乐拓者旅游休闲运动中心、黄山太极中医药生命科学园区、“黄山168”国际徒步探险基地、黄山太平湖国际帆船俱乐部、黄山低空直升机旅游、滑翔机旅游、黟县山地车骑游系统、自驾车(房车)营地、徒步探险基地等。

旅游+休闲度假,重点建设新徽天地、“欧洲之星”欢乐谷、齐云山自由家营地、中信太平观止(中信度假村)、岚逸度假营地、黄山玉泉养身俱乐部、紫金园休闲养生基地、碧龙山庄生态旅游休闲、傍霞小镇、西递“自在谷”文商旅综合开发、纳尼亚儿童乐园、天琴翠谷文化养生基地、桃源休闲度假村、关麓精品民宿体验区、祁门福州生态园、黄山云海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黟西北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中国黄山?国际养生度假区等。

重点建设西溪南古村落旅游综合开发、大北埠综合服务区、呈坎旅游综合保护开发、呈坎镇灵山旅游综合开发项目、齐云山风景区客运索道、宏村景区旅游配套服务改造综合提升、夫子山旅游综合开发、西递石林旅游综合开发、香河游客体验接待中心、五溪山旅游开发、黟县城东片区现代旅游服务业综合区、黟县老城区保护和旅游开发、黄山东部景区开发、石山口旅游综合开发等,旅游综合开发。

第三节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

打造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打造具有国际化水平的旅游主导产业,打响“梦幻黄山?礼仪徽州”城市品牌,形成区域联动发展新格局,主攻北京、上海、杭州、福州等重点城市,加强与上海、杭州、合肥等地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重大文化交流活动、大型体育赛事和节庆活动,带动华北、华东、东南客源市场快速增长,紧抓京福高铁开通、上海迪斯尼乐园建成等机遇,积极探索市域内景点景区联票,加大宣传力度,带动形成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打造幸福旅游、美丽旅游、智慧旅游、信用旅游,大力推进旅游产品国际化、服务标准国际化、市场营销国际化、合作发展国际化,实现旅游营销常态化、差异化和精准化,统筹全市旅游营销资源,充分发挥黄山独特旅游资源优势,全面提升示范区旅游的国际影响力、渗透力和竞争力,力争国际旅游市场取得新突破,强化全域旅游营销推广,加强与国际国内重要旅游集团、国内外最具影响力旅游网络平台合作。

加快培育国际化大企业,以加快黄山旅游集团“二次创业”为重点,培育壮大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和较高成长性的中小型旅游企业,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黄山旅游“二次创业”,培育集旅游饭店、景区、交通、旅行社于一体的旅游企业,提高旅游业的组织化、集约化和国际化程度,加快黄山旅游集团、市文投公司、新安江旅游发展公司及各区县旅游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全面落实中央和省支持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鼓励境外知名旅行社开办合资和独资旅行社,提高我市旅游业外向度水平,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地方品牌的旅游企业做大做强,扶持特色旅游企业,适应国际旅游营销体系建设,鼓励发展专业旅游经营机构,构建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引进国内外旅游企业,打造超百亿元旗舰型大型旅游集团,实施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吸引更多海外游客。

推进旅游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深入推进“旅游厕所革命”,以建设国际精品景区为目标,提升景区品质和服务水平,力争齐云山、太平湖、牯牛降等跻身国家5A级景区,引导各景区差异化发展,巩固自然风光类景区品质,提升古村落文化类景区内涵,着力构建“快旅慢游”体系,注重业态培育和功能完善,增加产品供给,力争到2017年,着力提升游客满意度,谋划实施环中心城区绿核、环黄山、环太平湖旅游公路建设,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打造皖南旅游集散中心和服务中心,创新旅游综合执法机制,加快智慧景区和智慧旅游乡村建设,完善旅游标识牌、旅游集散中心、停车场、公共自行车、自驾车营地等公共服务设施,3A级以上景区、三星级以上饭店、旅游集散中心等主要旅游场所实现免费无线网络全覆盖,加强旅游交通、餐饮食品、特种设备等安全监督检查,实施交通干线与乡村旅游景区“最后一公里”通达工程,健全旅游景区突发事件应对处置机制和旅游安全预警信息发布制度,探索设立旅游警察,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和旅游安全。

第七章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建成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巩固扩大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成果,拓展服务业新领域,推进安徽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和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安徽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初具规模,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20亿元以上,发展服务业新业态,到2020年,实现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服务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

第一节 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产业园。

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基地,加快构建具有黄山特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旅游产业体系,加快服务业产业集聚和体制机制创新,打造高端旅游核心产业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打造产业融合发展先导试验区,打造徽州文化传承展示区,打造皖南旅游综合服务区,全面发展旅游信息服务、商贸物流服务,创新培育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深入挖掘特色资源,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益产出,按照产城一体、宜居宜业的要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打造全国智慧旅游创新发展平台、安徽旅游信息服务业发展增长极,加快黄山旅游信息大数据中心、向上创业小镇、智慧小镇(云计算大数据创意产业园)、智慧交通研发、中国黄山国际户外运动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发展高新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新兴金融三大核心产业,争取安徽旅游信息大数据中心、全国旅游大数据信息中心在黄山市落户,发展多形式的金融和类金融服务,打造金融小镇,创新金融产品,加快金融集聚,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业新业态,培育壮大讯飞爱途等企业,积极承接杭州国家电子商务之都产业转移,以“轻资产、低密度、强创意、低排放”为基本原则,到2020年,力争营业收入达到150亿元以上。

专栏7安徽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产业布局。

打造产业融合发展先导试验区,促进科技产业、科技人才和创新服务在园区交流互动,产业融合发展先导试验区:以综合优势吸引周边、长三角乃至全球创业人才和文化领军人物汇聚,培育现代服务业新业态。

高端旅游核心产业区:加快构建具有黄山特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旅游产业体系,重点借助政府和市场的力量积极打造黄山国际级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平台,着力吸引商务人群和年轻群体,成为泛长三角区域展示交流、商务会议、企业活动的集聚地。

形成文化与休闲、文化与旅游、文化与商务相融合的徽州文化传承展示区,徽州文化传承展示区:传承传统文化,拓展国内外文化艺术创作、展示、交流和贸易功能,提升现代科技元素。

皖南旅游综合服务区:将智慧旅游的理念融入到园区基础建设中,融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智能管理、智能服务于一体的全新的旅游方式,打造由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

第二节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以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为重点,大力发展以信息服务为主的高技术服务、文化创意、研发设计和互联网金融产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大力发展空港物流业,推动临空产业集聚发展,推进鲜活农产品产地预冷、初加工、冷藏保鲜、冷链运输等设施设备建设,加快建设与制造业企业紧密衔接的仓储配送设施、公共外仓和物流信息平台,大力发展仓储、货代、联运、快递以及集装箱和冷链物流等现代物流业,全面推进物流与工业、农业、商业等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到2020年,不断完善城乡配送网络体系和城市绿色货运配送体系,初步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体系,打造皖浙赣交界区域重要物流枢纽,培育引进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现代物流,加快建设皖南皖新现代物流园、黄山农产品物流园、徽州现代物流园等一批物流园区。

电子商务,积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育一批现代电子商务园区、小镇,推动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快递下乡”,加快政府采购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试点为契机,引导中小企业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拓展市场,支持第三方电子商务与交易服务平台建设,推动网络交易与电子认证、在线支付、物流配送、报关结汇、检验检疫、信用评价等环节的集成应用,让更多的黄山特色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推进与国内外知名电商的战略合作。

推动拍卖、典当服务业发展,促进信用服务业发展,建立和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公信力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中介服务机构,形成与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相适应的中介服务业发展格局,大力发展会计、审计、税务、工程咨询、认证认可、信用评估、经纪代理、管理咨询、市场调查、知识产权、广告等专业服务,逐步形成充满活力、公平竞争、运作规范、辐射力强的中介服务市场体系,商务服务,促进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规范发展人事代理、人才推荐、人员培训、劳务派遣等人力资源服务,加快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加快发展项目策划、资产管理、兼并重组、财务顾问、后勤管理等企业管理服务,加快发展融资租赁、经营性租赁。

继续办好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文博会”、“茶博会”等一批品牌节庆会展活动,加强与国际组织、国际会展机构、行业社团及五百强企业合作,积极建设国际会议中心,强力推进节庆会展产品创新、运作模式创新、招展招会创新、服务方式创新,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特色、产业特色,按照产业化、市场化模式,充分利用现有的接待、服务设施,争取成为公司年会、董事会、企业战略研讨会、创意研讨会等的首选地,大力发展纯商业型节庆会展活动,打造国内一流节庆会展城市,节庆会展。

科技服务,大力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创业孵化、标准服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技术普及及培训等行业,形成区域性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做强做大黄山市省级科技孵化器基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建设提升市“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新技术创业资助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现科技成果及研发能力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进一步优化永佳集团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引导和扶持企业创建省级、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

第三节 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积极培育生活性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以现代商贸、健康服务、养老服务、地产人居等为重点,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

加快中央商务区、大型购物中心和各县区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提升商贸流通业的规模、档次和功能,推进老城区商业网点升级换代和功能更新,形成合理有序的商业网点布局,加快实施中心农贸市场改造工程,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大型超市、仓储式商场等新型业态,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商贸企业,现代商贸,逐步增加中心城区离京退税店数量,在旧城改造和新建住宅中引入“邻里中心”模式,构建实惠便利的居民商贸服务体系,完善社区便利店布局,做大机场免税店规模,更好满足境内外游客的购物需求,建设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苏宁生活广场等一批牵动性项目,不断扩大覆盖面。

支持发展健康服务机构,将齐云山打造成全国知名的生态健康养生景区,积极引进境内外知名医疗、保健机构,围绕生态养生、温泉养生、乡村养生、美食养生、医学养生、道教养生等主题养生产品,推动健康咨询、健康保险与健康服务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业,满足境内外游客的休闲疗养服务需求,打造10个以上康体养生基地,健康服务,完善休闲疗养服务网络,做大温泉、体验、疗养等康体养生产业,开发康体养生产品,加大新安医学、道家养生文化的研究、整理与挖掘,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特色优势,加快健康体检行业的规模化与产业化进程。

促进异地养老产业的发展,创新养老产业发展模式,养老产业,探索养老产业与旅游产业、与卫生事业协调发展的路径、方法,吸引各地有实力、有眼光的投资商在我市投资社会化养老产业,做好与长三角等区域养老政策的对接、协调工作,推动基本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服务、紧急救援、临终关怀等领域养老服务的发展,充分利用我市优良的生态环境等资源,加强服务规范,立足本地、面向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完善服务设施,打造“候鸟式养老”高端健康服务基地,积极扶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企业,完善居家养老服务配套设施,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为重点,提升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加强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建设。

加快发展疗养、养老等常住型地产,积极发展各类酒店和度假型旅居地产,优化住房供应结构,稳步发展地产人居业,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房地产产品供应体系,科学确定商品房用地年度供应计划、供应结构,地产人居,以建设国际性度假居住地为重点,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升房地产经营水平,配套发展商业和其他类地产,努力将黄山市打造成为最佳第二居住地,培育年经营收入超5亿元房地产业集团3-5家,以满足本地居民住房需求为基础,推进黄山市由“旅游目的地”的单一功能向“旅游目的地、暂时居住地、永久居住地”三位一体综合功能转变,加快去库存,完善征地拆迁、土地收储等制度和中介、物业服务体系,合理把握供地规模、节奏。

专栏8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

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全面启动歙县古城、齐云山、耿城、太平湖等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工作,全市服务业集聚区达到10个以上,继续抓好徽州文化长廊、宏村、屯溪老街三个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徽文化产业园建设。

重点建设皖新物流园、城东物流园、黟县?浪潮区域基地、智慧小镇、黄山声谷产业园、黄山区云计算数据处理中心、黟县城市综合体、屯溪电子商务园、颐高电子商务产业园,推进傍霞小镇、黎阳小镇、湖边古村落业态打造,生产性服务业。

生活性服务业,重点建设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苏宁生活广场、月亮湾养生城、天都首郡、玉屏?齐云府、枫丹白露度假酒店、祁红大市场、元一柏庄、金岭别院、九盛新天地、文峰花园、黄山鲁徽商会大酒店、汇丰广场、齐云山博明酒店改造、黄山悦榕庄、御园半岛、黄山世纪园、碧山休闲度假酒店、羲黄观品(一期)、中洲汽车贸易城项目、太平建材市场(凤凰商贸城)、徽韵西递、永吉?凤凰城、黄山国际养老中心、恒泉雅居、中通凤凰城、半山豪园、富山雅苑、墨韵山庄、宇仁泉景居、三江口地块开发、西溪湾地块开发、社屋前华府商业中心、花溪饭店综合改造、徽州小镇、沃阁?黟县驿墅文化精品酒店、宝利城市花园、龙池湾度假酒店、千景园、绿地蓬达酒店等。

第八章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大力发展具有黄山地域特色的绿色生态、优质品牌农业,推动精致农业、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联动发展,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以实施现代农业“六大行动”为抓手。

第一节大力发展精致农业。

推进低产茶园改造提升,把茶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口,加快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和高效生态茶园,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提升太平猴魁、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屯溪绿茶、黄山贡菊、皖南中蜂等品牌农产品市场影响力,在农产品规模生产区域,发展精准化生产方式,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原产地标志认定和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工作,在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推进规模扩张,大力发展竹业、干鲜果、蔬菜、中药材、花卉园林、皖南花猪、黑鸡、皖南中蜂、泉水鱼等特色种养殖,积极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食品安全城市、国家级农产品安全示范区,构建天地一体的农业物联网测控体系,加快基地建设,推广茶园管理机械化,实施智能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农机定位耕种等精准化作业,提升品质效益,延伸产业链条,推动饲料精准投放、疾病自动诊断、废弃物自动回收等智能设备的应用普及和互联互通。

第二节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加快培育和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建设兼具产业聚集和孵化功能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区,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打造汇集农产品、旅游产品的农业电商产业基地,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支持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强化市场对接,推进农产品与超市、学校、企业、社区对接,开展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试点,推进江南林权交易所和黄山农产品物流园发展壮大,构建集生产、加工、服务和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一村一品专业村、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为重点,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突出龙头企业创新引领,促进农产品高效流通,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农产品交易平台和农产品物流中心,促进产业、要素和利益联接,强化科技支撑,继续办好黄山绿色农产品上海交易会等会展活动,积极培育职业农民,推动先进技术转化落地,加强农田地力保护与修复,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等工程,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和品质。

第三节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

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着力点,稳定和加强基层农技推广等公益性服务机构建设,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开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开展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改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工作和生活条件,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农技推广中的作用,帮助农民降成本、控风险,提高农田增产增收和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农业气象、动物疫病防治和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服务,基本建成农药、化肥集中配送体系,健全经费保障和激励机制,支持为农户提供代耕代收、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服务,积极培育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

专栏9现代农业“六大行动”。

建成竹业、中药材业等各类特色产业基地250万亩,建成高效生态茶园35万亩,发展商品蔬菜基地15万亩,化肥利用率提高5%以上,重点打造特色水产养殖规模基地30个、6个特色流水养鱼乡镇、20个特色精品“泉水鱼”和“冷水鱼”示范村,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增长15个百分点,有机肥使用总量年递增5%以上,生猪饲养量120万头、肉蛋总产20万吨,无性系良种茶园比例达到35%以上,全市重点流域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80%,绿色增效行动,创建标准果园100个。

安徽省著名商标达到100个,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达到15个以上,“三品”认证面积140万亩,认证农业“三品一标”100个,品牌拓展行动。

年加工产值超10亿元的农业产业化产业集群5-7个,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达到100个,培育各类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00个以上,市级示范家庭农场达到200个,发展家庭农场2000家,超亿元龙头企业40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240亿元,主体培育行动。

继续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场、示范户建设,科技支撑行动,累计培训农民10万人以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000人,植保服务队和农机服务队分别发展到400家和300家。

产业融合行动,发展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8家、50家、150家,乡村旅游接待量达到32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280亿元以上,实现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不含纯种养)线上线下结合全覆盖。

积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稳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改革创新行动。

  • 月份国外游去三月国外旅游好去处
  • 印度货币常识关于现金兑换
  • 温暖如春风景独好海口冬季亲子起来
  • 泰国旅游真的那么可怕
  • 冬季出游照样宁波滑雪登山温泉
  • 惊险原来丽江这么刺激游玩项目
  • 重庆10大人旅游景点排名
  • 华山自驾一日游三清山旅游攻略
  • 舆情系统如何监测旅游舆情信息
  • 西安市政府网站交通投诉建议整理
  • 精品行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