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林业发展十三规划

来源:www.xysxzl.com时间:2020-12-28 09:48

汤浦旅游

第一章规划背景

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绍兴市深入贯彻中央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提升林业经济结构的攻坚时期,全面建设“森林绍兴”的关键时期,对于把握大局、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加快林业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是依法治林,科技兴林。

绍兴市林业发展十三规划

绍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特色产业城市、文化休闲城市、生态宜居城市”的战略目标,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森林休闲旅游业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平原绿化造林推进“森林绍兴”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品质林业全面推进“森林绍兴”建设的意见》等重大政策文件,绍兴市先后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浙江省绿化模范城市”、“浙江省森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绍兴市委、市政府在着重推进绍兴经济发展的同时,全市林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直高度重视林业建设工作,并着力实施“森林进城”战略和兴林富民工程,2015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344亿元,绍兴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杭州湾南岸,多年以来,“十二五”期间。

1.2“十二五”林业建设成效

各项林业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着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主要建设任务及目标圆满完成,苗木花卉产业、生态旅游等特色林业,为“十三五”时期林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绍兴林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林业工作全局,“十二五”期间,坚持依法治林、科教兴林、人才强林,狠抓香榧、竹笋等经济林。

1.森林系列创建强势推进

占全市村庄比例28.26%,建成省级森林城镇36个、市级森林城镇24个,占全市乡镇(街道)比例50.85%,省级森林城镇、森林村庄数量分别占全省建成数的15.86%、10.44%,森林镇村建设全省领先,建成省级森林村庄116个、市级森林村庄192个、县级森林村庄307个,实现“满堂红”,6个区(县、市)全部创建成为省级森林城市,绍兴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2.森林生态体系日臻完善

优质林分153400公顷,森林抚育63832公顷,建设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170293公顷,全市绿化造林14934公顷,其中平原绿化扩面提升10652公顷,占公益林面积数的90.1%,新建、改建森林通道1221.6公里。

3.现代林业产业健康发展

其中香榧种植面积19743公顷、花卉苗木栽培面积达30882公顷、竹林基地面积60030公顷,省级现代林业园区创建点、建成数位居全省第一,林业行业生产总值达344亿元,建成省级林业现代园区51个,占全省总创建点数量的19.2%,其中综合区2个、示范区9个、特色精品园40个,占全省总建成数的22.67%,2015年,全市有各类林业企业1160家、各级林业专业社730家,林业特色基地面积扩大到123395公顷,全市列入省级现代林业园区创建点91个。

4.森林休闲旅游发展迅速

全市建成市级以上森林公园26个,国家级湿地公园2个,已完成202公里,初步形成了以森林景观为主体,地貌景观、水体景观、人文景观等资源有机结合、颇具特色的森林生态旅游业格局,规划建设会稽山森林健身游步道365公里,建成林业观光园85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11个(“十二五”期间新增6个),2015年全市森林休闲旅游产值62.1亿元,较“十一五”期末增加45个。

5.森林生态文化积极弘扬

全市共建成市级以上森林生态文化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31处,“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9处,香榧被命名为绍兴市树,“十二五”期间,各级党政领导率先垂范,形式多样的义务植树活动深入推进,并得到了进一步推广。

6.森林资源保护全面加强

建成各级林业类型自然保护区(小区)76处,加强林木采伐管理和林地征占用管理,建成53支森林消防“引水灭火”队伍,其中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自然保护小区18处,“十二五”期间征占用林地1278.6公顷,森林火灾受害率、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都远低于省定考核指标,森林消防工作保持全省领先,没有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事故,采伐林木14万立方米,有效遏制了松材线虫病扩散蔓延趋势。

1.3“十三五”林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虽然,绍兴市林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1)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基本建设占用林地越来越多,平原地带可植树造林土地匮乏,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空间有限。

亩均森林蓄积量为3.1立方米,低于全省3.5立方米和全国5.22立方米的亩均量,(2)森林质量还有待提高,树种结构单一,大径材林偏少。

(3)资源保护难度加大,非法侵占林地时有发生,松材线虫病难于有效遏制等,在“十三五”期间迫切需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建设植物园是彰显绍兴城市形象的重要名片,(4)到目前绍兴市还缺少一个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植物园,也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发展品质林业全面推进“森林绍兴”建设的重要载体。

第二章基本概况

2.1自然环境条件

2.1.1地理位置

东西长130.03公里,海岸线长40公里,南北宽116.86公里,东连宁波市,西接杭州市,绍兴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杭州湾南岸,全境介于北纬29°13′36'至30°16′17'、东经119°53′02'至121°13′38'之间,南临台州市和金华市,北隔钱塘江与嘉兴市相望,总面积为827900公顷。

2.1.2气候条件

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偏东风,年平均风速3.6米/秒,年平均气温16.5℃,日极端最低气温-10.2℃,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42.5%,年平均日照时数1797.9小时,最大风速为9.9米/秒,日极端最高气温39.9℃,年平均降水量1468.4毫米,以偏东风为主,其次是干旱和风灾,全市以偏北风为主,全年降雨日数163天~196天,其中出现次数最多、危害最严重的是洪涝,东南风和南风的频率最低,绍兴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特定的气候带和复杂的地形条件导致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冬季,在蒙古冷高压控制下,夏季。

2.1.3水文资源

其中水域面积在66.67公顷以上的湖泊有14个,是中国东南地区最古老的著名水利工程和旅游胜地,现已建成为绍兴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部分现已开发成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水域面积294.80万平方米,蓄水量875.90万立方米,主要河流有曹娥江(境内长156.60公里)、浦阳江(境内长67.60公里)和浙东运河(境内长93.7公里),绍兴市境内河道密布,可供养殖的淡水水面1.7万公顷,湖泊众多,主要湖泊有30多个,尤以镜湖为最,又以鉴湖最为著名,为绍兴黄酒制作的唯一水源,水资源总量为63.78亿立方米,素以“水乡泽国”之称而享誉海内外。

2.1.4地形地貌

剧烈的岩浆喷发和岩浆侵入作用,岩浆活动频繁,历经多次岩浆活动和海陆相沉积,形成了群山环绕、 盆地内涵、平原集中的地貌特征,市境处于浙西山地丘陵、浙东丘陵山地和浙北平原3大地貌单元的交接地带,形成了大量的火山岩和侵入岩,绍兴市位于扬子准地台和华南褶皱系的过渡区,地层发育,自元古代以来,构成了岩石类型的主体。

平原占18.34%,市区西南部为低山丘陵河谷区,中部为水网平原区,东北部为滨海平原区,其中丘陵山地占62.23%,全市地貌大致可概括为“四山三盆两江一平原”,地貌类型复杂,市区自南向北呈现山脉—平原—海岸的梯阶式地貌,盆地占19.43%,形成了山、田、城、湖、江、海六个层次的地域类型,历史上称山会平原,地势平坦,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棋布,有“水乡泽国”之称,造就了绍兴独特的山水生态格局。

2.1.5土壤

红壤土占3个亚类、11个土属、17个土种,其中水稻土占4个亚类、29个土属、50个土种,占土壤总面积的29.82%,占土壤总面积的45.6%,绍兴市境内土壤类型众多,全市土壤共划分为11个土类、21个亚类、65个土属、101个土种,面积227071.67公顷,面积341100公顷,还广泛分布着隐域性的水稻土、潮土、盐土和紫色土、石灰岩土、中基性火山岩土、粗骨土、石质土、新积土等9个土类,除地带性的红壤、黄壤土外,丰富的土壤资源,从类型看,分布复杂,形态特征各异,土质良好,适宜农业利用,为农、林、牧、渔业的全面发展及各种地方名、优、特产品的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2.1.6 物种资源

属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有一级8种、二级59种,全市属国家级保护野生植物有一级3种、二级16种、三级17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3种,自然植被共有153科、449属、879种,绍兴市地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其中天然森林植被有针叶林、阔叶林、灌木林、混交林、竹林和盐生植被等6类,在各种动植物中,境内动物资源丰富,野生动物有兽类80余种、爬行类70余种、两栖类30余种、野生鸟类317种,其中中草药资源植物类有1000余种,饲养动物有4类、170余个品种,森林覆盖率达55.60%,动物类有200余种,具有药用价值的达1200余种。

2.1.7湿地资源

根据《湿地公约》、《湿地分类》和《全国湿地资源综合调查技术规程》有关湿地的定义、分类系统与分类标准,自然湿地32500.0公顷,人工湿地158730.7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17.0%,湿地面积中,通过《绍兴市湿地资源保护规划》调查,绍兴市面积8.0公顷(沼泽化草甸2.0公顷)以上的各类湿地面积191230.7公顷,占83.0%,占全市国土总面积827900公顷的23.1%。

2.2社会经济条件

2.2.1历史沿革

2.2.2社会经济现状

绍兴市下辖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和诸暨市、嵊州市、新昌县6个区、县(市),共有79个镇、15个乡、24个街道、441个(社区)居委会、2241个行政村,国土面积827900公顷,人口435万。

201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47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6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836元,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累计达到1187亿元,年均增长8.6%,年均分别增长17.7%、5.3%和13.4%,年均分别增长8.5%和9.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3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80亿元、外贸出口270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0亿元,占同期财政总支出的7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5822元,是2010年的1.9倍,实现建筑业总产值6550亿元。

2.3 森林资源现状

全市国土总面积827900公顷,森林覆盖率55.60%,活立木总蓄积1275.02万立方米。

2.3.1 林地面积

疏林地面积400公顷,灌木林面积49800公顷,苗圃地面积2400公顷,宜林地面积0公顷,竹林面积80500公顷,森林面积406700公顷,乔木林面积326200公顷,无立木林地面积5700公顷,林地面积中,森林面积中,未成林地面积(含未成林造林地和未成林封育地)3400公顷。

2.3.2活立木蓄积

疏林蓄积0.28万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1249.40万立方米,四旁树蓄积19.75万立方米,杉木类蓄积69.72万立方米,全市活立木总蓄积1275.02万立方米,散生木蓄积5.59万立方米,按组成树种划分:松木类蓄积811.59万立方米,乔经类10.32万立方米,阔叶树类357.77万立方米,森林蓄积中。

2.3.3森林结构

(1) 权属结构

森林面积按土地权属划分:国有14500公顷,占3.57%,集体392200公顷,占96.43%。

集体126000公顷,个体266100公顷,其他(合作)100公顷,占3.57%,占30.98%,占65.43%,占0.02%,森林面积按林木权属划分:国有14500公顷,非公有制林业成效凸显,所有制形式和投资结构开始趋向多元化。

(2) 林种结构

防护林面积133100公顷,用材林面积230400公顷,经济林面积36400公顷,特用林面积6800公顷,全市森林面积中,因受阔叶林保护的影响,目前本市森林中不再区划薪炭林。

第三章规划总则

3.1指导思想

基本实现林业现代化,深化林业改革,加强林业资源保护,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全省林业工作会议和市委七届十次全会精神,促进林业健康持续发展,以增强森林生态功能、促进林业转型升级、繁荣森林文化为核心,全面推进“森林绍兴”建设,紧紧围绕“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的宏伟目标,力争在全市建成资源富裕的森林生态体系、结构合理的森林产业体系和内涵丰富的森林文化体系,满足绍兴市建设山川秀美、人与自然和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森林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的需求。

3.2 规划原则

(1)坚持兴林与富民相结合。

把兴林富民作为根本宗旨,在兴林中富民,在富民中兴林,通过兴林富民切实增强林业发展的活力与动力。

(2)坚持生态与产业相结合。

把生态与产业统筹起来、协调推进、良性互动,切实促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

(3)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

做到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发展,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在严格保护好现有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等资源的前提下。

(4)坚持数量与质量相结合。

在扩大面积的基础上,加强抚育经营和科技创新,提高林地生产力、资源利用率,提升森林整体功能。

3.3 规划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2015年)。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林业改革发展全面实施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的意见》(2015年)。

●《中共浙江省委“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方案》(2011年)。

●《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年)。

●《绍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绍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绍兴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年)。

●《“811”美丽绍兴建设行动方案(2016~2020)》(2016年)。

●《绍兴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2~2020)。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绍兴市六湖植物景观工程三年建设计划的通知》(2012)。

●《绍兴市“八湖”植物景观工程新三年(2015年—2017年)建设计划》。

●《中共绍兴市委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品质林业全面推进森林绍兴建设的意见》(2016年)。

3.4 规划目标

3.4.1总体目标

进一步发展林业产业,建设大绿化生态体系,进一步保护与发展森林资源,加强森林防火体系、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林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发展森林旅游、生态旅游、健康养生,建立健全林业保障与服务体系,推动森林保险和林业投融资改革,增加森林面积与蓄积,充实林业发展后劲,加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改善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增加森林碳储量,挖掘森林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思想,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高单位面积生态与经济效益,建立健全林权流转机制,加强林业人才队伍、基层“场、站、所”建设,提升花卉苗木、珍贵树种、香榧、杨梅、竹子等林业特色产业效益,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发展低碳经济,提升森林品质,进一步统筹城乡绿化,增加林农收入,深化国有林场改革,促进产业升级,十三五期间,推进身边增绿,应对气候变化。

3.4.2具体目标

森林保有量从610万亩提高到617万亩,其中平原绿化5万亩,湿地保有量达到80万亩,重点公益林保有量达到255万亩,森林覆盖率从55.6%提高到56%以上,平原林木覆盖率从19.52%提高到20%以上,林业行业总产值持续稳步增长,为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林业现代化打好基础,全市造林更新10万亩,森林城镇、森林特色小镇、森林村庄、森林人家特色村建设加快推进,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林木蓄积量达到2266万立方米,森林休闲养生产业蓬勃发展,城市主要门户、交通干线和主要水系两侧及重要节点绿化景观全面提升,到2020年,生态系统初步实现良性循环。

――建设重点生态公益林170418公顷,森林抚育53公顷,优质林分92%以上,建设珍贵彩色健康森林45356公顷,建成特色种质资源库2个。

森林保有量413540公顷,湿地保有量53333公顷,――全市林地保有量466900公顷,建成湿地公园2个、市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小区)5个。

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成各级现代林业园区150个以上,――新增现代林业园区创建点20个,完成林园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6373公顷。

――林业特色基地面积扩大到140070公顷,新增林下经济面积10005公顷,培育区域性品牌5个。

――建成市级以上森林特色小镇10个、森林特色村庄(森林人家)30个,新建各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3处以上,新建、改建、修复森林步道500公里。

新建市级以上森林城镇25个、各级森林村庄500个,争取70%以上的城镇、50%以上的村庄建成森林城镇(村庄),――开展县级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0‰以下,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以下,――森林火灾发生率控制在25次/10万公顷以下,无公害防治率80%以上。

――全市累计林地经营权流转总面积达46660公顷,林业贷款超3亿元,政策性森林保险占全部森林面积的40%以上。

3.5 规划布局与功能分区

3.5.1规划布局

通过“十三五”建设,绍兴市林业将形成“一心、二群、三网、五区、多点”的森林生态网络。

“一心”指以绍兴中心城区(包括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为中心的林业建设。

“二群”指诸暨、嵊新两大城镇组群的林业建设。

做好城市森林景观带,路网包括杭甬高速生态林带、沪昆高速生态林带、杭甬铁路生态林带、萧甬铁路生态林带、绍诸高速生态林带、诸永高速生态林带、杭州湾绍兴跨江通道生态林带等,设置以乔、灌相结合的森林植物景观带,水网包括浙东古运河水生态恢复带、浦阳江水生态恢复带、曹娥江水生态恢复带等,其中林网包括杭州湾沿海基干林带、虞绍平原农田防护林带、山地丘陵防护林带等,根据森林网络不同区域和建设特点,发挥美化城乡一体化景观的功能,“三网”指林网、水网和路网,并结合部分生产绿地和防护绿地。

加强生态保护,优化自然生态环境,“五区”是指保护发展会稽山、龙门山、天姥山、四明山、沿杭州湾等“五大生态功能区”,大力实施森林镇村创建、森林通道建设、古香榧群保护和市树香榧推广、生态湿地修复、森林旅游开发、森林灾害防控等六大工程。

“多点”是指市域范围内乡镇、村和林场的林业发展。

3.5.2功能分区

大体上可把绍兴市划分为三个林业建设区:滨海平原林业建设区、低丘缓坡林业建设区、山区陡坡林业建设区,根据地形地貌、自然条件、现有林业产业基础及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整个绍兴市为南部高北部低。

(1)滨海平原林业建设区。

本区位于绍兴市北部、中部,杭州湾南岸,曹娥江下游沿岸,包括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的平原地区。

促进生态与产业的协调发展,平原区重点抓好主城区城市绿色屏障、生态公益林、生态景观林、农田经济林和农田林网建设,围绕滨海新城建设新区生态林业,滨海区突出北部环海、沿江地区生态治理特色,该区林业发展要以沿海防护林建设和生态建设为主,在产业发展方面,要突出抓好环杭州湾南岸的景观带、曹娥江滨江湿地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注意发展沿海防护林、特用林、用材防护兼用林和农田林网建设,努力构建良好的城市林业体系,积极发展生态观光旅游,要大力发展苗木花卉、木竹加工、森林旅游、野生动植物驯养繁育基地,大力发展平原林业,对这类地区中的江滩地、湖滩地、湖泊、河流的下游地区以及道路沿线,积极开展“四旁”绿化,积极发展优质梨和林产品市场。

(2)低丘缓坡林业建设区。

本区位于绍兴市区南部,主要包括诸暨市、嵊州市、新昌县和越城、柯桥、上虞的部分区域。

又是林业主导产业发展重要地带,承担发展林业产业和水土保持、水源涵养、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功能,该区是生态环境建设核心地带,本区域内群山连绵,地貌类型复杂,为丘间谷地、低丘、高丘和低山缓坡四类,坡度一般5-25℃,海拔高度50-500米。

此区域重点做好森林食品基地、毛竹基地、竹深加工基地建设工作,形成森林食品产业带与木竹加工产业带,该地区林业发展以产业建设为主,注重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在产业发展方面,要重点发展香榧、杨梅、油茶、狝猴桃、板栗、青梅等森林食品基地、花卉基地和竹笋基地,是木竹加工企业的集中分布区域,在生态建设方面,同时兼顾生态建设,加强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公园、林业观光园及自然保护区建设,该区域毛竹资源丰富,积极发展经济林、竹林、工业原料林、定向培育大径级珍贵阔叶材,通过人工造林和低产林改造,提高森林蓄水保土能力,同时。

(3)山区陡坡林业建设区。

本区位于绍兴市南部,主要包括诸暨市、嵊州市、新昌县的部分区域和柯桥、上虞的局部区域。

本区域内群山连绵,山势险要,山体抬升强烈,地形深切、破碎,水系源短流急,地貌类型复杂,还可分成高山、陡坡二类,坡度一般25℃以上,海拔高度500米以上,该区是生态环境建设核心地带,承担水土保持、水源涵养、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功能。

该地区林业发展以生态建设为主,产业方面可加强森林休闲旅游开发,在生态建设方面,原则上应禁止开发,除少量地区可适当发展香榧、竹笋外,加强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公园、高山湿地及自然保护区建设,提高森林蓄水保土能力。

3.6 规划期限

2016—2020年。

第四章规划内容

4.1生态林业

4.1.1生态资源保护

加强林地和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加快推进重要湿地生态修复与建设,加强湿地保护与管理,加强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建立以湿地保护区、湿地公园为主体的湿地保护体系,加强森林、湿地和物种保护,加强动植物资源保护与管理,提高保护管理能力和水平,严格执行林地定额制度,扩大自然保护区规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强化对利用林地垦造耕地工作的监管,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强林地用途管制,实施科学有效的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

森林保有量411539公顷,湿地保有量53333公顷,全市林地保有量466900公顷,建成湿地公园2个、市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小区)5个。

4.1.2绿化造林建设

1、平原绿化美化建设

实施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实施城镇乡村美化彩化工程,实施虞绍平原沿海防护林带修建工程,营造生态廊道和景观绿化带,全面绿化美化道路、水岸宜林地段,不断增强城市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环境承载力,建设滨海生态走廊,坚持平原绿化扩面和提质并重,根据围垦造地进度及时建设新的防护林带,巩固“四边”绿化成果,使城镇、村庄景观更加丰富多彩,以全市高速公路、国省道、铁路等交通干线和城市骨干道路、主要风景区、重要水系为重点,加强对树势衰落、功能减退和残缺不全林带的更替和修复,坚持乔木树种为主体,大力推进拆迁植绿、见缝插绿、按需补绿和建造片林。

其中平原绿化3335公顷,改建、新建平原绿带600公里,全市绿化造林6670公顷,沿海防护林带40公里,其中通道绿化300公里,水岸绿化260公里。

2、森林提质增效建设

实施珍贵树种发展工程,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建设珍贵彩色健康森林,实施林相改造工程,提升森林景观,通过疏伐抚育、补植阔叶树种和彩色树种等,开展珍贵树种、特色经济树种和观赏植物等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全面推进森林抚育,实施退化防护林生态修复,加强林木良种基地和林业保障性苗圃建设,实行景观改造,以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国有林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为重点,提升林分质量,提高森林蓄积量,加快建设种质资源库和地方特色种质资源圃,促进良种增效,以松林为主要对象,以松树线虫病防治为主要目的。

建设珍贵彩色健康森林68.37万亩,建设重点生态公益林255.44万亩,新增公益林优质林分5万亩,建成特色种质资源库2个,优质林分达92%以上。

4.2富民林业

4.2.1现代林业园区建设

加快园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林业园区,加强林业现代园区示范区、示范点建设,加快园区改造与扩建,延伸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推广现代林业先进设备,持续增强林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提供技术培训、安全监测、信息交互等方面的服务,带动周边农户发展,不断改善道路、电力、灌溉等基础设施。

提升现代林业园区,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完成林园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6373公顷。

4.2.2品质林业发展建设

以标准化推进林产品品牌建设,重点培育和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及森林景观利用等林下经济产业,加快森林食品基地建设,加快林产品创标创牌,加强可食林产品安全监管,加快嵊州市梅花鹿驯养繁殖基地建设,坚持品牌发展战略,规划建设绍兴花木市场,确保可食林产品安全,整合小品牌、散品牌、弱品牌为区域性大品牌,加强对林产品原料生产、加工、储存、流通、销售等环节的监管,大力发展提升竹木、干果、花卉苗木等传统特色主导产业,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和林下林地资源,按照规模集聚、经营集约、技术集成、特色突出的原则,大力培育现代职业农民、专业大户、家庭林场和合作经济组织等现代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社会美誉度,夯实林业经营基础,构建质量追溯制度。

新增林下经济面积15万亩,新增一批林产品著名商标和国家级绿色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品牌,林业特色基地面积扩大到210万亩,培育区域性品牌5个,建立林产品质量追溯制度。

4.2.3推进香榧产业发展

建设会稽山古香榧群国家森林公园,努力打造全国香榧研发中心、全国香榧营销中心、全国香榧苗木培育中心,突出抓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会稽山古香榧群的保护管理和传承利用,加快建设香榧产业集聚区,促进全产业链发展,深化产品营销推介,强化品牌建设,打造以香榧为主题的特色旅游线路,实施市树香榧发展战略,弘扬香榧文化,整合资源,扩大种苗生产,注重科技创新,推进香榧精深加工,加强政策扶持,融合休闲养生。

年产量达3500吨以上,育苗面积达800公顷以上,香榧年行业总产值达15亿元以上,全市香榧特色基地面积稳定在23345公顷左右。

4.2.4外拓林业建设

绍兴林地资源有限,为此按照“有限区域、无限发展”的思路,积极开拓外向林业经济,绍兴市外拓林业建设主要包括以江苏南京溧水、云南昆明、广东广州等地的花卉苗木产业和以江西黎川、福建浦城、湖北通山等地的香榧产业等。

香榧产业外拓主要包括基地外拓、苗木外拓和技术外拓3个方面,花卉苗木产业外拓主要包括基地外拓、施工外拓、店面外拓和苗木外拓4个方面。

4.2.5森林休闲养生产业建设

充分发挥森林的多功能作用,加快森林古道修建,推进森林人家、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森林特色小镇建设,完成会稽山森林健身游步道、新昌霞客古道、柯桥—诸暨—嵊州古香榧群步道、嵊州西白山步道等项目建设,发展旅游休闲养生产业,加强政策引导,加快推进诸暨市赵家省级森林特色小镇、新昌罗坑山森林公园二期、上虞区“六湖”湿地公园、上虞区滨海湿地公园等建设。

森林特色村庄(森林人家)30个,建成市级以上森林特色小镇10个,整合提升现有26个森林公园,新建各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3处以上,新建、改建、修复森林步道500公里。

4.3人文林业

4.3.1森林生态文化宣传建设

建设一批森林生态文化和科普教育基地,积极发展香榧文化、竹文化、茶文化、古树名木文化、森林古道文化等具有绍兴特色的生态文化产业,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创新义务植树形式,推动生态文化产业发展,提高义务植树效率,推进形式多样的生态科普教育,大力开展森林文化的收集、整理、发掘、研究和创造,规划建设绍兴植物园,积极倡导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观。

在学校、公园、村庄等地推广种植珍贵树种755.11万株,新增市级以上生态文化和科普教育基地10个以上。

4.3.2森林城市(镇、村)系列创建。

大力推进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建设,着力提升人居环境质量,营造高质量的森林生态系统,按照集中连片、区域推进的方式,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

在全市新建市级以上森林城镇25个、各级森林村庄500个,争取70%以上的城镇、50%以上的村庄建成森林城镇(村庄),开展县级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4.3.3古树名木保护建设

绍兴市古树名木资源较为丰富,百年以上古树名木55945株,做好古树名木补充调查,建立古树名木二维码,加强对古树名木保护、复壮和生境修复工作,建立全市古树名木保护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实施古香榧群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利用传承工作,制定实施《会稽山古香榧群保护管理办法》和《会稽山古香榧群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标识管理使用办法》,其主要树种为香榧、香樟、苦槠、枫香、马尾松等。

4.4支撑体系

4.4.1深化林业改革

深化林权流转机制改革,深化林业金融改革,完善林权抵押贷款政策,有效解决林业贷款难问题,扩大森林保险品种,大力推进政策性森林保险,简化贷款手续,在不改变林地用途的前提下,创新推出林贷新模式,积极引导林农采取股份合作、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形式进行林权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扩大林业政策性保险范围,力争森林保险率达到40%以上,积极探索花卉苗木、毛竹、香榧等森林保险险种,争取全市林地经营权流转总面积达46660公顷,林权抵押贷款超亿元。

4.4.2提高灾害防控能力建设

提高森林火灾监测和预报预警水平,加强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和服务保障四大体系建设,完善森林火险预警监测系统,推进森林火险监测站建设,推进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强化有害生物防治,抓好以松材线虫病为重点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进一步改善监测条件,加强竹林、香榧林和花卉苗木等病虫害防治研究,提高扑救能力,全面提升扑火装备水平,为林农提供保障,加强扑火技能培训。

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下,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0‰以内。

4.4.3开展林业基层基础建设

加快智慧林业感知监管体系、政务服务体系、民生服务体系、应急管理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将规划设计、资产评估、市场信息、金融服务、技术培训等适合市场化运作的公共服务事项交由社会中介机构承担,在整合资源、提高素质的基础上,加快智慧林业建设,提高待遇、强化保障、落实责任、完善考核,加强业务素质培训,加强森林消防、资源保护、山林纠纷调处、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公安、林业技术推广等基层林业队伍建设,稳步推进林业中介机构培育,为林业事业发展提供保障,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完成省厅智慧林业建设任务,高标准建设好各类队伍,引导建立一批中介服务组织。

4.4.4加快林业科技创新建设

加快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推进林业基础数据等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完善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完善林业视频监控系统及应急地理信息平台,加快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工艺,大力推进林业下一代互联网、林区无线网络、林业物联网建设,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技术研究中心、科学试验基地,继续加强林技人员和林农培训。

第五章重点建设工程

本规划共有公益林与天然林保护建设、湿地保护与建设、森林健身游步道建设、珍贵彩色健康森林建设、平原绿化建设、森林资源保护建设、森林生态文化建设、现代林业产业建设提升、智慧林业建设、古香榧群保护利用与市树推广等十大重点工程,列入重点建设工程,对目前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对促进林业发展有重要作用、建设条件比较成熟的建设项目,在十二五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工程是进一步推进绍兴市林业发展向高级阶段迈进的重要载体。

5.1 公益林与天然林保护建设工程。

(1)建设目标

新增公益林优质林分3333公顷,抵御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的能力显著提高,全市山地森林资源结构和树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较为完善的山地森林生态体系和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高效益、科学配置的生态防护林体系,优质林分比例达92%以上,水源涵养、水土保持能力显著增强,建设省级以上公益林17万公顷,至2020年。

(2)建设内容

加强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逐步把主要江河上游、重点水库四周、交通干线两侧和城镇周边地区等生态敏感区域纳入生态公益林建设范围,大力推广各类优良阔叶树种和彩色树种,加快对针叶林的阔叶化、彩色化、多样化改造,提高森林固碳能力,优化森林景观,建立“谁得益、谁补偿”的林业生态补偿机制,加大中幼林抚育力度,调整林种结构,丰富生物多样性。

拓宽基干林带,改造提升林分质量,加强滨海新城沿江区域景观林建设,形成由沿海基干林带、滨海新城景观林带、平原农区与城镇防护林网、山地丘陵防护林四个防护层次构成的综合防护林体系。

(3)工程投资

共投资5亿元,其中2016年投资1亿元。

(4)建设期限

2016—2020年。

5.2湿地保护与建设工程

(1)建设目标

通过湿地自然保护区(小区)、湿地公园、湿地治污、湿地周边生态林、湿地植被恢复等湿地保护工程和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工程的实施,形成完善的湿地自然保护体系和湿地保护与管理能力体系,湿地保护与利用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湿地保护与利用水平走在全省前列,湿地管理协调、调查与监测、科研与技术支撑、宣传教育等湿地保护与管理能力的建设,湿地可持续利用能力显著提高,使全市湿地水环境质量全部达到水(质)功能区的要求。

(2)建设内容

从大闸前至上浦闸整体修复曹娥江湿地,上虞曹娥江湿地保护建设:建设面积5100亩,加强对农耕湿地的保护管理,整合曹娥江大闸水利风景区和上虞“一江两岸”规划工程。

集湿地宣教、旅游休闲、都市运动为一体的综合性省级湿地公园,建设以平原连片水网湖泊湿地为特色,上虞区“六湖”省级湿地公园建设:面积6800亩,融合白马湖、小越湖、皂李湖、东泊、西泊、孔家岙泊等6个海岸性淡水湖。

主要开展湿地公园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编制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等,开展湿地保护修复、监测和宣教设施、湿地景观设施等建设,上虞区滨海新区省级湿地公园建设:面积1.5万亩。

诸暨市高湖湿地公园建设:面积1.35万亩,以防洪为主兼顾水生态环境改善,新建内部隔堤16.5公里,改造高湖内原有2.2万亩农田等。

(3)工程投资

共投资10亿元,其中2016年投资1.2亿元。

(4)建设期限

2016年做好前期工作,2020年建成。

5.3森林健身游步道建设工程

(1)建设目标

构建完善的绍兴市南部山区森林通道系统,串联南部山区散布的优势休闲资源,完善会稽山登山步道系统功能,深度挖掘秦望山历史人文资源,衔接绍兴、诸暨、嵊州三地古香榧森林资源,构建环通路线,并在天姥山、四明山、龙门山开展试点示范建设,打造继会稽山核心景区之后又一山地精品景区,为其旅游发展提供另一种途径。

(2)建设内容

会稽山森林健身游步道建设:重点修建会稽山古香榧林等步道,建设长度150公里,“一环五区十点”步道全线基本贯通。

霞客古道(新昌段)修复:实施古道修复及沿途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天姥山森林公园配套设施,建设长度8公里。

(3)工程投资

共投资1.2亿元,其中2016年投资2000万元。

(4)建设期限

2016—2020年。

5.4珍贵彩色健康森林建设工程

(1)建设目标

开展珍贵彩色健康森林示范工程建设,建设一批能够反映森林抚育成效、得到领导群众认可、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的示范工程,通过彩色健康森林示范林建设,通过抚育间伐、林相改造、补植阔叶、珍贵和彩色树种等措施,打造一批样板,以主要通道沿线、城镇周边等为重点区域,总结一套可看、可学、可用的经验模式。

(2)建设内容

建设一批集景观建设、林相改造、生态涵养于一体的彩色健康森林,通过松林改造、补植珍贵彩色树种,通过疏伐抚育、补植珍贵彩色树种,规划期内建设珍贵彩色健康森林68.37万亩,生态公益林提质为重点,三是以松材线虫病防治为重点,建设木材战略储备林,二是以森林抚育为措施,形成多层次森林景观,一是实施林相彩化改造项目,四是以国有林场为重点,积极开展大径材培育、珍贵树种种植培育,连片推进,详见表5-1。

表5-1  珍贵彩色健康森林建设任务表(万亩)。

市县

珍贵树种

大径材

彩色森林

健康

森林

一般

抚育

总计

小计

造林

改培

小计

山地

平原

绍兴市

68.37

6.54

0.64

5.90

5.70

18.63

18.44

0.19

21.00

16.50

越城区

2.56

0.30

0.00

0.30

0.00

0.56

0.54

0.02

0.50

1.20

柯桥区

7.20

0.80

0.20

0.60

0.30

2.20

2.20

0.00

1.50

2.40

上虞区

12.22

0.52

0.02

0.50

0.60

3.10

3.10

0.00

8.00

新昌县

18.89

1.92

0.12

1.80

2.40

2.57

2.40

0.17

3.00

9.00

诸暨市

14.80

1.60

0.10

1.50

1.20

5.00

5.00

0.00

4.00

3.00

嵊州市

12.70

1.40

0.20

1.20

1.20

5.20

5.20

0.00

4.00

0.90

(3)工程投资

共投资6.1亿元,其中2016年投资1亿元。

(4)建设期限

2016—2020年。

5.5平原绿化建设工程

(1)建设目标

全市新建改建各类林带1500公里以上,改建、新建平原绿带500公里,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平原森林生态体系,全市平原地区林木覆盖率达到20%以上,全市完成平原绿化造林5万亩,在“十三五”期间,到2020年。

(2)建设内容

大陆海岸线宽度50米以上,建设防护林带50公里,防护林建设:加强(上)虞绍(兴)沿海地区防护林建设,内陆河口宽度20米以上,建成生态结构稳定、防灾减灾功能强大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到2020年。

水系林网建设:要扎实推进海塘、河流、水库等水系的生态景观林建设,加强汤浦水库、陈蔡水库、南山水库、长诏水库、钦寸水库、永宁水库等大中型水库四周及源头的生态景观林建设,加快曹娥江、浦阳江、大运河、浙东古运河、鉴湖水域等主要水系沿岸的生态景观林建设,在滨海新城营造防护林100公里以上,增强涵养水源功能,河道宜林地段绿化率保持在95%以上,形成沿海绿色生态屏障,保护生态环境。

营造平原通道林带350公里,在高速公路、铁路两侧建设一定宽度的绿色景观林带,加强沿海平原地区防护林建设,通道林网建设:按照道路林荫化要求,国省县道、乡村公路两侧要形成绿化带或行道树,宜林地段绿化率保持在95%以上。

使227.1万亩农田实现林网化,并要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全市平原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5%以上,农田林网建设:按照良种化、立体化、网络化、高效化的要求,大力营造农田林网。

(3)工程投资

共投资10亿元,其中2016年投资1.2亿元。

(4)建设期限

2016—2020年。

5.6森林资源保护建设工程

(1)建设目标

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0‰以内,加强对湿地、古树名木、濒危动植物和优质种质资源的管理、保护和开发工作,加强森林扑救和管护二支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县级政府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加大林政资源管理力度,做好新一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和“十三五”采伐限额编制,以网格化管理实现森林管护全覆盖,严格防控林业有害生物,确保各项指标在控制范围内,加强舜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0‰以下,全面落实森林消防行政责任制,特别是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森林保有量达到411539公顷。

(2)建设内容

建立完善市、县、乡、村四级松材线虫病疫木监管机制,林业重点村要确定1名兼职疫情测报员,每个乡镇要确定1名技术人员负责疫情监测工作,逐步遏制松材线虫病疫情迅速扩散的趋势,确保疫木清理质量,加强县、乡、村基层测报站(点)和测报员体系建设,完善疫情监测预警机制,松材线虫防治:实施封锁疫区、清除病源、积极除治的防治策略,每个县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配备人员力量,严防疫木流失,在清理枯死松树的基础上,对高速公路及交通主干道两侧、城镇周边、发生区边缘等易发生易扩散的重点区段开展喷粉防治天牛、诱捕器诱杀天牛、树干注射免疫剂、阔叶林改造等综合防控措施,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加强基层森林消防扑救能力,加大对基层森林消防的资金投入,及时添置和储备一批森林消防扑救器材,森林消防建设:进一步完善森林消防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护林队员进行森林消防技战术培训,完善市、县、镇(乡)、村四级护林防火扑救队伍,配置必要的防扑火机具、装备和车辆等,规划在汤浦水库、会稽山度假区林场等地建设引水灭火水源地和扑火通道,市、县、镇(乡)三级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和早出动,使其在知识上熟悉和掌握森林灭火作战相关的知识,加强林火监测系统建设,把森林火灾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并运用先进的GPS定位仪和巡更棒工具进行严格管理,完善卫星探测、森林灾害远程视频预警系统,实现全市森林视频预警监控全面覆盖的动态管理。

绍兴舜江源自然保护区建设:舜江源自然保护区因为具有典型的库塘湿地生态系统,加快绍兴舜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新建科研监测、宣教设施等配套设施,同时对浙江省库塘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建设具有示范作用,对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的发挥,加强森林消防基础设施和阔叶林,完善浙江省自然保护区网络具有重要意义,区域内野生生物资源较为丰富,新建管护点2个,建设面积4867公顷,保障浙东地区水网的生态安全,是小天鹅、鸳鸯等湿地水鸟的栖息地,开展确标定界设置界牌,疏林草滩恢复工程。

(3)工程投资

共投资1.2亿元,其中2016年投资1200万元。

(4)建设期限

2016—2020年。

5.7森林生态文化建设工程

(1)建设目标

大力发展宜游宜养的森林休闲养生产业,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整合提升现有森林公园,从客观实际出发,在科学保护的前提下,逐步挖掘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加强宣传推介,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林农的新兴支柱产业。

(2)建设内容

全面建成旅游服务设施,树立新昌罗坑山森林生态旅游地形象,建成完整的生态旅游系统,新昌县罗坑山省级森林公园二期建设:根据《新昌罗坑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建造文化和养生度假中心接待区,建成佛教文化和养生度假区,建成张宝进休闲度假山庄及相关的服务点建设,完成新岩坪管理中心的建设,建成所有景点,各功能区形成主题鲜明、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使接待服务的硬件和软件均达到较高的水准,完善公园道路系统和电力电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恢复建设规模寺院,建设面积2072.4公顷,建立有效的旅游营销网络,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提高服务质量,与周围其他景区共同开发建设菩提峰景区,改造提升森林景观。

绍兴植物园建设:拟在绍兴城郊结合部,如绍兴兰亭国有林场及其周边等区域启动建设绍兴植物园,根据绍兴特色和气候条件,建设面积40公顷以上,可设计榧属专类园、兰花专类园、木兰科专类园、樱花专类园和水生植物专类园等。

将“绍兴千年香榧省级森林公园”和“嵊州谷来香榧省级森林公园”进行整合,区域范围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北区基本一致,新规划建设会稽山古香榧群国家森林公园,会稽山古香榧群国家森林公园建设:以现“诸暨香榧国家森林公园”为基础,总面积15000公顷,以柯桥、诸暨、嵊州三县交界的龙头顶为中心。

(3)工程投资

共投资10亿元,其中2016年投资2亿元。

(4)建设期限

2016—2020年。

5.8现代林业产业建设提升工程

(1)建设目标

加快园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加快园区改造与扩建,推广现代林业先进设备,持续增强林业综合生产能力,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功能,延伸服务内容,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带动周边农户发展。

(2)建设内容

嵊州市梅花鹿驯养繁殖基地及产业化建设:新增建筑面积42430平方米,引进和繁殖梅花鹿3300头、添置设备19台套,完善基础设施。

即一流的精品生产基地、新品种特色研发基地、一流的生态农林观光基地,省级森林特色小镇建设:根据浙江省林业特色小镇建设要求,把诸暨市赵家镇香榧基地、柯桥区漓渚镇花木基地等10个基地,资源利用率提升,资源环境改善提升等目标,打造成浙江省林业经济示范区,林业增效,从而达到林农增收。

加强可食林产品安全监管,主要林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新增一批林产品著名商标和市级以上绿色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品牌,构建林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加强对林产品原料生产、加工、储存、流通、销售等环节的监管,可食林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推进森林食品基地建设,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可追溯体系覆盖率达到90%以上。

(3)工程投资

共投资8亿元,其中2016年投资6800万元。

(4)建设期限

2016年启动,2020年完成。

5.9智慧林业建设工程

(1)建设目标

加强智慧林业协同管理,为智慧林业发展提供基础条件,打造智慧林业民生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智慧林业网络平台,构建智慧林业生态服务体系,建设智慧林业产业培育工程、生态旅游工程、商务拓展工程,建立资源共享的林业信息系统,为各类林业工作者提供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服务,建设智慧林业营造林管理系统、资源监管系统、野生动植物保护体系、重点工程监督管理平台,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2)建设内容

大力推进林区无线网络建设,在林区办公场所、交通要道、重要监测点等区域实现无线宽带网络无缝覆盖,积极推进全市林业互联网建设,智慧林业感知监管体系建设:以国家下一代互联网计划及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为契机,引导区内电信企业加大投入力度,全面加强各种传感设备在林业资源监管、林产品运输等方面的布局应用,打造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等林业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动态监测平台。

大力推进林业基础数据库建设,智慧林业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共建共享,加快推进林业信息资源交换共享机制,建立以省市县互联互通为基础的电子政务平台,全面推进林业网站群建设,建立架构一致、风格统一、资源共享的网站群,打造以市县互联互通为基础的电子政务平台,加强林业决策系统建设,重点建设林业资源数据库、重点生态公益林数据库、林业地理空间信息库和林业产业数据库,全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建立起高效廉洁的林政管理审批机制,为各类林业工作者提供网络化、智能化科学决策服务,加快林业云示范推广及建设布局,互联互通”的原则,推进政府办公智慧化,建设远程视频会议系统,提高办事效率,加大林政管理力度,通过统一规划、集中部署,规范办公流程。

智慧林业民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设智慧林业产业体系,构建完善的智慧林业物流体系及林业物流园,积极推进林业智慧商务系统建设,为林业企业及民众提供智能化、整体化的林业商务服务,打造一体化的林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提高林业自身价值,促进林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丰富人们的生活,培育发展林业新兴产业、提升林企两化融合水平,打造智能化、人性化的生态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保障“互联网+”林业的安全运行,建成有效的“互联网+”林业安全体系,智慧林业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根据“互联网+”林业发展目标,建成完善的“互联网+”林业运维体系,从组织架构、管理考核、人员培训等方面保证“互联网+”林业的高效建设,优先建设一套“互联网+”林业标准、制度、运维、安全等核心的综合保障体系,按照国家林业行业标准及相关管理制度的要求,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制度保障等方面形成立体的防护网。

(3)工程投资

共投资1.5亿元

(4)建设期限

2016年启动

5.10古香榧群保护利用与市树推广工程。

(1)建设内容

努力打造全国香榧研发中心、全国香榧营销中心、全国香榧苗木培育中心,推进会稽山古香榧群森林旅游项目开发力度、中国(绍兴)香榧研究院和香榧博物馆建设工作,打造以香榧为主题的特色旅游线路,深化产品营销推介,融合休闲养生,实施市树香榧发展战略,不断加强古香榧群保护、利用、传承和香榧产业发展,推进香榧精深加工,建设会稽山古香榧群国家森林公园,加快建设香榧产业集聚区,整合资源,扩大种苗生产,注重科技创新,加强政策扶持,弘扬香榧文化,强化品牌建设,促进全产业链发展,突出抓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会稽山古香榧群的保护管理和传承利用,建成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传承圣地、休闲养生福地、林业科普教育基地,制订及实施《会稽山古香榧群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标识使用办法》,编制《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

积极弘扬市树香榧文化,加强网络媒体宣传,做好市树推广工作,鼓励开展自媒体宣传活动,通过举办香榧文化节、拍摄宣传片、微电影等,在市内主要网站开设“市树香榧”栏目,普及种树基础知识,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作用,打响香榧文化品牌,增强市民参与互动性,大力传承香榧“适应环境、坚忍不拔、修炼自身、奉献社会”的精神,建设一批以香榧为主题的森林生态文化教育基地,使香榧成为绍兴金名片。

(2)工程投资

共投资2亿元

(3)建设期限

2016—2020年。

第六章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6.1投资估算

总投资55亿元,2016年共投资6.4亿元,绍兴市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投资估算,主要包括十大重点工程的投资,具体见表6—1,其中公益林与天然林保护建设工程5亿元、湿地保护与建设工程10亿元、森林健身游步道建设工程1.2亿元、珍贵彩色健康森林建设工程6.1亿元、平原绿化建设工程10亿元、森林资源保护建设工程1.2亿元、森林生态文化建设工程10亿元、现代林业产业建设提升工程8亿元、智慧林业建设工程1.5万元、古香榧群保护与市树推广工程2亿元。

表6—1重点工程投资估算表。

序号

工程名称

投资额(万元)

进度计划

1

公益林与天然林保护建设工程。

50000

2016—2020

2

湿地保护与建设工程

100000

2016年投资1.2亿元做好前期工作,2020年建成。

3

森林健身游步道建设工程。

12000

2016年投资2000万元,2020年完成。

4

珍贵彩色健康森林建设工程。

61000

2016年投资1亿元,2020年完成。

5

平原绿化建设工程

100000

2016年投资1.2亿元,2020年完成。

6

森林资源保护建设工程。

12000

2016年投资1200万元,2020年完成。

7

森林生态文化建设工程。

100000

2016年投资2亿元,2020年完成。

8

现代林业产业建设提升工程。

80000

2016年投资6800万元,2020年完成。

9

智慧林业建设工程

15000

2016年启动

10

古香榧群保护与市树推广工程。

20000

2016—2020

合计

550000

6.2 资金筹措

绍兴市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重点工程投资的资金来源包括财政投资、贷款扶持、社会融资、企业自筹、居民投工投劳等方面,其他主要由民营投资解决,其中中央、省级财政和各级地方财政投入主要用于森林城市(城镇、村庄)建设工程、平原绿化工程、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森林旅游提升建设工程等工程。

6.3效益分析

(1)生态效益分析

① 御灾减灾

台风、暴雨等灾害的危害将得以减轻,绍兴市沿海地区台风及台风经过造成的狂风、暴雨、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较多,将使干旱的危害得以减少,珍贵彩色健康森林建设工程实施后,将使山地森林的健康程度增加,绍兴的森林病虫害、干旱、雪灾等灾害也较重,森林面积增加、质量提高后,如沿海防护林体系建成后,近年来影响绍兴的台风次数和损失呈上升趋势,从而减少有害生物、森林火灾的发生,将有效缓解或减轻上述自然灾害,通过绍兴市”十三五”林业建设,此外。

② 保持水土

据此计算森林防止水土流失量为28.5 t/hm2·a,仅山地森林保育工程就可使森林覆盖面积增加约75万亩(数据太大,重点工程实施后,通过重点工程实施,也将有助于减轻水土流失,在不考虑其他使森林面积下降的因素,则保土能力增加22.5万吨/年,无林地土壤侵蚀模数平均为3000t/Km2·a,而有林地的保土率平均在95%以上,据研究,如何算出来,下面红字几个数字也一样),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保护,林分质量总体上得到提高。

③ 涵养水源

森林的水源涵养能力将大为提高,仅森林面积增加一项可使区域森林增加水源涵养能力3200万立方米/年,也将促使森林调节地表径流、保持水土的能力提高,具有截持降雨、调节地表径流、涵养水源的功能,从而使区域内现有大中型水库、河道得到有效保护,森林水源涵养功能显得非常重要,山地森林保育工程实施后,区域内水土流失面积必将减少,将大大提高绍兴森林中的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比例,项目建成后,进而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绍兴市南部有大中型水库众多,生态公益林保护、低效林分改造和森林经营,森林具有茂密的枝叶和大量的林下枯落物,有林地平均可多蓄水20—30立方米/亩年,与无林地相比,与此同时,程度减轻。

④ 固碳减排

毛竹总生物量为457.32万吨,经济林总生物量为231.79万吨,疏林、灌木林等总生物量为22.71万吨,其中乔木林总生物量1268.65万吨,绍兴市森林总生物量(以2008年为基准年)为1980.47万吨,以生物量推算绍兴市森林吸收二氧化碳能力,以2008年绍兴市森林资源调查资料为基础。

经济林年生物量为15.45万吨,毛竹年生物量为76.22万吨,其中乔木林年生物量为122.73万吨,绍兴市森林年生物量为217.24万吨,疏林、灌木林等年生物量为2.84万吨。

2009年森林吸收二氧化碳能力为361.18万吨,2010年森林吸收二氧化碳能力为368.40万吨,2015年森林吸收二氧化碳能力为406.75万吨,森林吸收二氧化碳能力逐年提高,2008年绍兴市森林年吸收二氧化碳能力为217.24万吨×1.63=354.10万吨,以平均年增吸收二氧化碳能力2%为标准推算,规划实施以后。

⑤ 保护生物多样性

区域重点湿地、阔叶林资源和动植物资源得到保护,从而有效的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从而有效地保护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多样性,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将保持相对稳定的平衡,阔叶林的比例得到显著提高,维护生态平衡,通过重点工程建设,地带性植被得到较好的恢复和发展,林分结构更趋复杂,为各种动物、微生物、珍稀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栖息环境,于此同时。

⑥ 净化环境

森林对SO2的吸收能力:针叶林为215.6kg/hm2·a,针叶林的滞尘能力为33.2kg/hm2·a,则两项工程的新增森林面积可增加滞尘能力0.76×104t/a,则仅山地森林保育工程和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两项中增加的森林就可增加SO2的吸收能力为5.9×104t/a(在新增的森林面积中,阔叶林为88kg/hm2·a,阔叶林为10.11kg/hm2·a,20%为针叶林计算),森林具有吸收污物、阻滞粉尘、杀除细菌、降低噪声及释放负氧离子和核烯物质的机能,按80%为阔叶林,在滞尘方面,森林在环境保护、健康卫生和生产生活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机能对绍兴这样一个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的城市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评估》。

(2) 社会效益分析。

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提供就业机会

十大重点建设工程的实施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许多直接和间接就业机会,从而带来间接的就业机会,各类基地建设、珍贵彩色健康森林建设工程中的的人工造林、林分改造、抚育等工作,如生态公益林、森林旅游等,据初步估计,需投工约400万个工,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农村劳动力出路问题,此外,项目开展后将直接带动种苗、交通等的发展。

② 改善投资环境

改善绍兴全境的生态状况和投资环境,提升绍兴知名度,促进国际国内的经济、技术合作,为更多更好地引进资金、人才、技术服务,形成优越的生态环境,重点工程的实施将使区域内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得到全面的提升,从而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

③ 带动其他行业发展。

带动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全面发展,投资如此之大的林业工程必将带动绍兴经济的发展,从而带动许多经济部门和行业的发展,森林质量的全面提高必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地方税收,首先将使种苗花卉业被带动起来,重点工程实施时需要大量的苗木,其次,如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建筑业、工商业、餐饮娱乐业以及文化教育、财政金融业等,总之。

④ 改善人居环境

维护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和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减少台风暴雨、风暴潮、泥石流、干旱、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更好的场所,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森林、湿地景观和环境的改善,将有效地抵御自然灾害,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促进人类健康,与此同时,生态林业体系的建成,据有关测定,农田防护林网对农业的增产效益正常年景为4%~10%,气候异常年份为10%~15%。

⑤ 提高市民生态意识,提升林业社会地位。

提高人们的生态建设意识、环境保护观念,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森林休闲旅游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从根本上改变区域林业生产和管理的综合水平,通过项目建设,同时也培养和锻炼一大批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同时也使林业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而且通过项目招投标、施工监理等一系列先进管理手段、先进管理经验的引入,将极大地宣传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对促进森林文化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3)经济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 直接经济效益

② 间接经济效益

间接经济效益包括水土保持效益、林木储备效益、水储备效益、防护功能效益、保护生物多样性效益、风景旅游效益、碳汇效益、控制生物灾害的效益,目前尚难货币化。

(4)效益总体评价

产生巨大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推动整个绍兴经济社会的快速、全面、可持续发展,构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森林产业体系、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通过十大重点工程的实施,绍兴市将在全省率先实现林业现代化,同时营造一个空气清新、景色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好环境。

第七章保障措施

在政策、投入、科技、组织和人力资源方面全面保障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建设,在全市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建设中,为顺利推进绍兴市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建设进程,政策是核心,投入是基础,科技是动力,组织是保证,必须建立、健全完备、有效的保障体系,实现预期的战略目标,人才是根本。

7.1政策制度保障

以赢得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主动,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在林业生态建设、产业结构优化、新产品开发、龙头企业建设、优质品牌创建、标准化生产等方面,当前,给予有力的政策支持,一要建立健全林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强林业投入保障、生态效益补偿、林业补贴、税费扶持,四要建立健全集体林权流转制度,规范林地承包经营权、林木所有权流转,推进林业适度规模经营,优化林业要素配置,三要建立健全林木采伐管理制度,简化采伐审批程序,推行采伐限额公示制度,实行林木采伐分类管理,绍兴市林业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和严峻的时代挑战,五要建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公益性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业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二要建立健全林业金融、保险支撑制度,加大林业信贷投放,拓宽林业融资渠道,健全林权抵押贷款制度,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

把林业生态建设的成果与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监管服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形成生态建设与农民增收良性互动的局面,正确处理生态建设和农民增收的关系,把产权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调整一批”的办法,按照“稳定一批,促进林业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增强林业发展活力,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继续深化集体林权改革,完善一批,要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思路,稳定农民自留山、责任山的林权,大力发展农家乐等“资源良性循环型”产业和森林食品、竹林经济林、花卉苗木、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等“生态友好型”产业,建立“产权归属清晰,鼓励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参与林业开发,责权划分明确,经营主体到位,利益保障严格,流转规范顺畅。

加强林业行政管理,防止林业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健全林业执法体系,坚决禁止乱批滥占、先占后批、少批多占林地,严厉打击毁林犯罪及乱挖滥猎野生动植物等违法行为,严格依法治林,依法实行林地用途管制,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要大力提升林业主管部门的执法权威和社会公信力度,优化林业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林业公安保护森林资源的主力军作用,按照“把紧源头、放活流通、加强监督”的原则做好山上和山下的管理,坚持林木凭证采伐、凭证运输、凭证经营(加工)制度,确保木竹市场规范有序,始终保持对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

7.2人力资源保障

关键是提高林业人力资源在参与科技创新、运用林业科技的素质与能力,扎实抓好林业行政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营销服务人才、技能型人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现有人力资源的能力建设,全面提高林业人力资源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实现人力资源的共享、交流,为现代林业示范区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林业人才队伍是林业发展的核心力量,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实现林业人力资源共享,着力培养林业科技创新人才,逐步提高林业队伍整体素质,为林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必须提高林业职工的收入水平,要通过岗位培训、继续教育、成人教育等形式不断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公民生态意识,以发挥现有林业人力资源的最大潜能,提高林农掌握和运用林业实用技术的能力,要稳定林业从业人员队伍,鼓励要素参与分配,要针对公众开展生态道德和生态理念教育和宣传,缩小林业职工与其他行业工资水平的差距,建立“按绩取酬”分配制度,创新激励机制,并落实林业职工职称晋升、医疗统筹、养老保险、子女就学等方面的基本保障,每年吸收一批林业专业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充实林业基本队伍,加强交流与合作,更是规划实施的主要力量,保证林业经营的实际效果,真正实现同工同酬,立足现实,放眼长远,同时,此外,坚持“不为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

7.3投入保障

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引导、多渠道融资的社会投入机制,建立健全资金安全运行和绩效评价机制,地方财政对林业投入资金按照平原、半山区、山区以不同比例给予支持,探索碳汇贸易机制、建立新型的林业发展基金、创新义务植树机制,加大公共财政对林业的支持力度,增加资金来源渠道,同时要拓展林业融资渠道,做到“慎用钱”、“用好钱”、“效为先”,不间断地吸引包括外资在内的各种可利用的资金,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发展林业。

7.4科技保障

(2)加快构建林业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技术推广服务,(3)加快构建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技术优势,扎实推进基层林技推广、动植物防疫、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三位一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林业科技含量,组建林业主导产业科技孵化中心,通过信息网络向国内外发布林业建设的有关信息,推进林业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推广,在林业生态建设、标准化生产、资源综合利用、林业产业等方面,(1)加快构建推广体系,深化科技下乡,积极开发、引进和推广应用各类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做好林产品质量安全工作,(5)建立林业信息网络,确保林产品从山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4)进一步完善林业标准化体系,积极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推动社会科技进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及时跟踪世界林业发展趋势,带动产业发展,加强国内外最新林业资料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扩大林业标准的覆盖面,加强对可食林产品生产有关环节的管理,切实抓好示范基地建设,强化中介服务,深化与高校的科研合作,提高绍兴的国际知名度,把培育企业与培育项目紧密结合起来,提出对策措施。

7.5组织保障

要坚持和完善林业建设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分管负责人是林业建设的主要责任人,要充分认识加强林业建设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林业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对林业建设的主要指标,实行任期目标管理,要定期检查,定期通报,工程建设的进展情况,为林业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要坚持规划落实到村、任务分解到村、资金分配到村、责任明确到村的管理制度,也赋予了林业更加丰富的内涵和神圣的历史使命,建设“生态绍兴”和“美丽绍兴”等重大战略决策的确定,精心实施,切实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严格考核、严格奖惩。

  • 西安咸阳T3漫游超人日本wifi租赁
  • 日本北海道旅行什么礼物
  • 马可遇菠萝路上邂逅千亿隐形市场
  • 淅川旅游景点之四渠首景区介绍
  • 昆明市区旅游攻略
  • 泰国游记作文400
  • 苏州好玩地方排行榜苏州旅游景点排名
  • 过年带火本地
  • 迪拜VPN使用须知迪拜旅游
  • 莫干山两日游小记重点徒步下山攻略
  • 精品行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