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花瑶梦里挑花看醉

来源:www.xysxzl.com时间:2021-04-05 09:27

梦根花旅游

□文朱珊□ 图田超

花瑶,一个非常艳丽的名字。

非遗花瑶梦里挑花看醉

隆回县西北100公里,有一个叫小沙江的地方,再往山里走,是一座虎形山,花瑶古寨便镶嵌其中。

脚扎挑花绑带,下穿挑花统裙,被称为花瑶,腰系五彩花布带,上穿蓝色或白色圆领衣,这里的女子大多头缠五彩斑斓的挑花头巾,虎形山瑶族乡崇木凼村,是一座位于海拔1400多米,仅有700多瑶民的小山村,因其服饰艳丽。

这里的瑶民不知道瑶家鼻祖“盘王”,更不知道什么是“盘王节”,是拥有数百万人口的瑶族大家庭中的一个小小的分支,与瑶族其它分支不同的是,忠实地承袭着先祖遗留下来的古朴与纯真,这是一支“过山瑶”,他们世世代代封闭在这个赖以生存的山寨里,女人们将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挑花手艺发扬光大,她们笑吟吟地为远道而来的客人摆下拦门酒,孜孜不倦地为探访者解说挑花的故事,而男人们则干巴巴地看着眼前这一切活跃的元素,或吧嗒几口自制的土烟,或三五几个假装若无其事地“讲三国”……。

一 有古树的地方就有瑶家。

瑶家人以古树为荣,那些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树每一棵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瑶家汉子回楚佳恨不得将这里的每一棵古树都一一向我们介绍,进寨后。

在瑶寨前的山丘上有一株被瑶家人称为“树王”的古树,也扣住了瑶家人的心,紧紧地扣住了山丘,过往此地都习惯去摸上一摸,这里的所有人都相信是古树庇护着族人,瑶家人敬奉古树,说“这会给大家带来好运”,一棵棵古树像一张张巨大的爪子。

顺着古树庞大的根系,我们在翻过了一座小山丘之后便见着了有着“花瑶第一村”美誉的崇木凼村,古朴的木屋或新或旧,黑褐色的两层。

每颗珍珠都独占着不同的视角,木结构寨居如同被随意洒落的黑珍珠,点缀着山坳,在青山、翠竹、梯田、山泉的环抱 中,不同的景色。

“有古树的地方就有瑶家,”。

沉默中又无时不有着最坚韧的性格——如同这千百年来的古树,瑶族人民都表现出了一种顽强的生命力,这很直接地让人会将这个民族的生命力与古树的生命力联系起来理解,巍然不倒,不厌其烦地告诉我们为什么大堂能有三个支柱、为什么前厅能比一般的瑶家更上一米……瑶家人历来都是很本份的,在寨子里最古老的一间木楼里,无论是瑶族先民与黄帝、炎帝部落的土地争夺,还是封建社会种族制度的步步紧逼,沈老汉指着自家300多年的沈家老屋,然而,任风吹雨打。

二 将民族的情怀穿在身上。

著名作家和历史文物研究专家沈从文先生曾由衷地赞叹花瑶的挑花“是世界第一流的挑花”,挑花已经成为花瑶的一个代名词,现在。

1994年,国家文化部举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中,花瑶挑花荣获铜奖。

2003年,中国首届文物仿制品暨民间工艺品大展上,花瑶的挑花艺术拿下金奖。

瑶族就以挑花作为衣裙上的装饰,十人传百,瑶族妇女也常来此地模仿挑花服饰,传遍了瑶山——于是有了今天的瑶族挑花服饰,瑶族的挑花刺绣艺术源远流长,她们在岩壁上载歌载舞起来,瑶语称这种岩石花为“杯干约”,瑶家的奉小妹们在岩壁上玩耍,一人传十,瑶族奉姓的一支居住在虎形山铜钱坪的山顶上,“杯干约”服饰面世,一朵朵紧贴在石壁上,不断有人前往绘画、观赏,突然发现岩壁上丛生绿色花朵,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就有记载:瑶族祖先“积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而汉代以前,很多的民间瑰宝总会被赋予一些神话,或者传奇,挑花也不例外— 很久很久以前,那里林深壑幽,巨石峭壁,泉水淙淙,一天,风和日暖,煞是可爱,于是,后来,很快,久而久之。

全身上下色彩火辣抢眼……,彩带垂帘摇曳生姿……对襟的长衫大多是天蓝色或白色,用强烈刺激的色彩诠释整个民族对美的理解,后沿垂挂着几撮串起的亮片彩带,五彩缤纷的腰带将下身黑白的花裙与衣襟隔开,瑶家姑娘的服装讲究“远看颜色近看花”,红黄搭配的头巾裹成了一个罗盘似的帽子,与肩齐平,起俯摇摆间,袖口的衣边都挑绣有精美的花纹,小腿上扎着绣有黑色花边的白绑腿。

每逢瑶族的传统节日如讨念拜、讨僚皈时,姑娘们就会将自己最漂亮的挑花服饰穿戴出来,互相媲美、交流技艺,并且引来青年后生的爱慕与追求。

最见功夫的是花裙黑白之间的民族情怀,古朴拙雅的图案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这个民族曾经的图腾、曾经的历史。

挑花内容中有很多历史和传说,将历史背在身上,花瑶女子用挑花的美丽诠释了一切,过去的杀戮、今天的和谐,将图腾顶在头上,如:乘龙过海,盘王升殿、朗丘(瑶语,即头人)御敌等,都表达着这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同时也彰显着他们的艺术格调。

认为蛇长寿,其中以蛇、虎为甚,瑶族人自古以来都视蛇为灵物,蛇头相聚部分又组合成人的头像,还能变龙……有一种“相交蛇”,在花瑶的挑花裙里,我们看到最多的是飞禽走兽、树木花草、昆虫、几何图形和历史人物等,能飞天,能游水,能上树,能钻地,能耐饿,画面绣两蛇相缠,交媾合欢,且能分公母,这种巧妙、神奇而浪漫的构思,具有明显的楚巫文化特征。

竟绣上了花草和一只更小的老虎!当问到为什么要这样挑绣时,会在动物体内再绣以小动物和花草,还要吃东西,花瑶女子在绣挑动物时,竟得到了这样风趣又朴实的回答—“老虎要怀崽,一幅“双虎图”让我们凝视了很久—在老虎的体内,这样绣出来的才是只活老虎……”。

三 不许在课堂上挑花。

哥哥夜里好想你,挑得马儿往山跑,白天跟在你屁股后面跑,不怕你跑到深山里,哥哥也要追到你,“妹妹挑花挑得好,挑得雀子满山飞,”瑶家没有文字,却有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歌。

经常需要花几个月的时间才能挑出一块裙子,她们挑花不需要放样打草稿,挑花是花瑶姑娘最喜欢的活儿,就会立即从腰间彩带里拿出绣片来绣,完成一片,曾有人认真地数了一块裙子的针数,也不需要剪纸描图,只要有点空闲时间,无论是在田间劳作,还是在古树下闲聊,全凭经验和智慧,按照布的经纬纱路,用“十字针”法——从一处开始铺开,然后曲折返回,而以这样的针法和速度,共有30多万针!。

儿媳妇找出了老人家86岁时挑绣的最后一件挑花裙,16岁时,她从六七岁就开始学挑花,自己也说不清楚到底这一辈子挑了多少件挑花裙,而当时她的嫁妆就是4套挑花服饰,在虎形山瑶族乡崇木凼村百坪组16号,从老人家仅存的记忆中得知,我们寻到了一位瑶家老寿星——93岁的奉义妹,父母将她嫁了出去。

或许是挑花数纱路太伤眼睛的缘故,但当大家仔细端详她的挑花作品时,奉义妹的挑花裙明显厚实很多,眼睛也似乎恢复了当年的神采……,这是一幅典型的“缠树蛇”古典版,与现代挑花不同的是,针法很密,表达的力度也更强,老人家根本无法看清楚我们,她却羞涩地笑了。

从六七岁开始瑶族姑娘家就开始学习挑花,不过现在的孩子都知道学习比挑花更重要,不会挑花的被称做是“嫁不出的傻阿妹”,她们学习挑花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种闲来无事的一种“时尚追求”,而那些挑花挑得好的姑娘家在青年郎看来就是贤良淑德,小姑娘们对挑花都很有兴趣,老人家四代同堂,一代传一代,就绝对不会失传,经常缠着邻家姐姐学手艺——挑花的手艺不需要书本教材,这也让崇木凼村里唯一的一所希望小学为此还明文规定:不许在课堂上挑花,其中最小的也就十一二岁,大家庭中能挑花的就有30多人,到十六七岁出嫁时正好可以为自己准备了四五套嫁妆,在以前,现在,只要有瑶家女子。

◇记者手记

虎形山的男人

朱珊

这个地方名叫虎形山,并且传闻深山里很久很久以前有老虎之类的猛兽。

这里的人将吃饭说成“狼咽”,让人联想起狼吞虎咽吃饭的壮汉。

男人如山,才有这般如水的挑花,因为有这般如水的女子,才习惯于在头上有规有矩地扎着一盘黑白相间的方格头帕,寨子里的男人们为了图个方便,而水和山却似乎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只有上了年纪的汉子,本以为这里的民风彪悍,着装早已汉化。

与其说是清贫的生活选择了他们,倒不如说是他们选择了宁静的生活,不尚武,不好斗,连说话的声音都显得格外平和,这就是我看到的瑶家男人。

瑶家的婚俗活动中,人称“媒人公”,“媒人公”成为姑娘们攻击的对象,活动中,在瑶家,没有“媒婆”,上门提亲说媒的大多是些能言善道、知识广博而受人尊重的汉子,“打泥巴”、“炒茅壳里”和“打滔”(汉语称“蹾屁股”)成为当地青年男女的疯狂三步曲。

似乎很和谐,又似乎很冲突……,恍惚中,我觉得进入了一个女子的世界,艳丽的阳光、五彩的挑花裙、蜷缩在门槛边吧嗒着旱烟的男子。

挑花姑娘们尽情地在我们的照相机前展示着自己,男子则显得相当沉默,男子们却只用眼睛的余光不时地瞟着我们,展示着挑花,姑娘们红润着脸热情地摆下了拦门酒。

我问:“挑花好看吗?”“养乜(瑶语,好看的意思)”。

又问:“现在的交通也方便了,有没有想过出去闯闯?”。

摇头

再问:“为什么?不愿意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些吗?”。

“说不好……”

瑶族男子出去打工的很少,他们似乎更愿意守护着这里的古树,这里的木屋……。

解说词

讨念拜

瑶民们为了纪念这一事件便有了“讨念拜”节,到三年后的端午节,瑶民坚守抵抗,意译是“月半所过的节”,隆回小沙江瑶民每年家历五月十五至十七日都会在水洞坪举行讨念拜节,传说明神宗遣兵镇压这里的瑶民,瑶民驻守的:“歇官寨”被官兵攻破,过节的这三天,遭受杀害,血流成河,后来,如今,瑶家山寨欢腾得像点燃的鞭炮,男女老少从四面八方聚汇过来欢度传统佳节。

讨僚皈

意译是“逃脱凶恶的菩萨”,此节日分两段。

才吃黄瓜和白瓜,才能吃黄瓜和白瓜,当地瑶民的祖先在江西吉安田卢地带,七月初二,要越过七月初二,这一带的瑶民要过来这个节日,第一次是农历七月初二在茅坳乡举行,遭到当地赵、鲁二督统镇压,才幸免一死,有些孕妇逃到鹅颈大丘的黄瓜和白瓜丛中,传说宋朝末年,哀求饶命,因而起誓:永传后代,违者子孙不昌。

瑶民先后在今大沙江和小沙江奋战后退至麻塘山居险而守,才改名为“大沙江”、“小沙江”,请求清兵镇压,清兵只好议和,瑶民都身着盛装,在小沙江举行,豪绅却谎报瑶民谋反,当时瑶民把战地称作“大杀死”和“小杀光”,第二次是农历七月初八至初十,传说清朝雍正元年(1723),当地豪绅追赶麻洞瑶族四姓七姐妹而引起反抗,以后为求民族团结,如今节日里,到集会地点尽情欢乐,周围汉人也参与同乐,人们赶集聚会,青年男女赛歌对舞,谈情说爱,充满喜庆气氛。

讲三国

花瑶人将围在一起谈天说地、侃大山称为“讲三国”。

  • 关于初二英语日记范文翻译信息
  • 黄许职中旅游学校详细地址中职中专
  • 妈妈旅游APP下载妈妈旅游APP推广
  • 春节日本游客注意可能掏钱
  • 青海旅游哪些攻略值得参考
  • 游客去过曼谷绝美景点重点
  • 安徽宿松
  • 青城山旅游攻略大全
  • 重磅恒大亿拿地638世界正式落户舒城
  • 呼伦贝尔草原几月份旅游景色最好
  • 精品行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