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扶贫调研方案参考范文

来源:www.xysxzl.com时间:2021-01-08 10:04

旅游调研方案

旅游扶贫调研方案1

2011年被列为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2002年被列为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一直以来都是湖北省乃至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农业人口53.7万人,总人口66.5万,1986年被确定为全国贫困县,红安县位于大别山南麓,红安地处集中连片开发的大别山区,辖13个乡镇(场、区)、402个行政村(社区),全县版图面积1796平方公里。

旅游扶贫调研方案参考范文

二、旅游扶贫成效显著

我县贫困人口由2010年的15.99万人减少到2014年的10.16万人,减少5.8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0年的30%下降到2014年的18%,实现旅游收入近10亿元,在全县105个贫困村实施旅游扶贫项目,我县共安排专项资金近1500万元,五年来,五年来,2010年到2014年底,整合各类资金达1亿元以上,接待农户年均收入2万余元,在乡村旅游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发展旅游全县带动10%以上贫困人口脱贫,总人数达11200人以上,我县有55个重点贫困村和50个老区村,许多农民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致富路,种植业、养殖业收入增幅分别达到22%和34%;优势农产品、具有乡土特色的手工艺品得到开发,下降了12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道路、饮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得到完善。

又是景区发展的受益者?我们引导村庄和红平旅游公司(对天河漂流经营公司)开展旅游合作,位于天台山管理处的对天河村、夏畈村就是通过旅游扶贫成功脱贫的案例,景区周边的旅游开发最怕的就是村民“一窝蜂”的跟风做旅游生意,每年探险漂流项目接待游客达10万余人,依托对天河漂流项目、天台山风景区深度开发,认为两村庄有自身无与伦比的优势:邻近天台山风景区中心区域,村民可以在这些区域售卖漂流服,景区自驾游客的司机、漂流艇等都是由有货运资质的村民进行转运来增加其收入,对天河村、夏畈村、天台上村等80%以上的农户打旅游牌,如何让村民既是景区发展的缔造者,紧邻对天河探险漂流项目,由漂流公司在漂流起点和终点统一规划旅游服务区和售货长廊,90%以上的农户户平均旅游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由村委会统一管理将上述经营场所和项目免费提供给本村村民经营,周边3个村庄及沿线镇村成功脱贫,村集体年均收入达30万元,村民在周边开办农家乐、酒店的不下40余户,周边村民在景区承担了河道护滩员、安全员、保洁员等大部分工作,一个售卖点一天可收入5-6千元,一是核心景区、龙头项目全要素驱动,漂流鞋,在漂流高峰期,、县政府为对天河村、天台山村、夏畈村寻思路,无序经营最终是砸了景区的招牌,收入不稳定,部分农户种植高山有机茶、发展山野菜加工、养殖黄牛、山羊、土猪、土鸡等用来接待游客,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依靠外出打工赚钱、种植农作物变现、养殖换零花钱、揽临时工补贴家用,吃旅游饭,谋发展,群众有脱贫的愿望,守着这么好的优势资源就是捧着最大的金饭碗,却无致富的出路,这两个村子属于典型的生产条件较差的山区贫困村,“十二五”整村推进扶贫中,粗糙混乱,玩具,食品,小吃,快餐等。

不仅可为红色旅游置换出巨大的发展空间,2011年启动“故居路建设”,红安制订了“以红色旅游为龙头,带动农村产业调整、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重点发展旅游业这个龙头产业,进一步开发红色旅游资源,随着红色旅游升温,每年修缮一处故居,红色旅游的脱贫成效同样显著,红色旅游逐日火热起来,推进旅游产业升级”的长期战略规划,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从2005年开始红安依托61位开国故居,都将建成集新民居、旅游、现代农业等为一体的新农村,统一规划新农村建设,以“打造一处故居,带活一方经济”的发展思路,带动周边村庄依托红色景区脱贫致富,目前已修缮完成并对外开放的秦基伟故居、王近山故居、陈锡联生平事迹展馆等,村民自觉改变散乱破旧的落后村貌,还可彻底改变各村散居、散乱现状,整合全县旅游资源,实现了故居路直通家门口,如秦基伟故居周围的5个村,景区周边村子30%以上的农户直接或间接服务于旅游,二是红色经典、名人故里全领域带动,恢复故居原貌,按照建设规划,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在感觉到发展“瓶颈”的同时,乡镇顺势引导农户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让山里人站在了开放、发展的潮头,修缮完毕了43位开国、3位名人故里总长124.5公里的64条通村线路,致富一方百姓,通过做大做强旅游业,启动县直部门“一对一”帮建工作,村容村貌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村户以前的房屋都是依山就势而建,“十二五”时期,把人流、物流、信息流引到了山区、老区,过上了好日子,遵循修旧守旧原则,吸引了众多各界人士前来瞻仰参观,东一家西一家,开展特色种养殖业,游客在进行观光采摘的同时也提高了农产品的知名度。

三、现阶段主要做法

四、旅游扶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全县呈现贫困人口多、面积大、程度深,全县精准识别贫困户23981户、56798人,农村基础设施不全等诸多现实问题,产业发展根基不牢,贫困发生率11%,今年中央精准扶贫会议后。

将旅游扶贫单纯的等同于旅游开发,这是掣肘旅游扶贫的瓶颈,我县旅游发展季节性和地域性明显,红安作为全市旅游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在旅游扶贫工作中没有将旅游发展与农村扶贫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工作的良好方法,(一)旅游扶贫认识不到位,主题突出,一些党政组织和领导,但是特色不鲜明。

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面貌,(二)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但是水、电、路等设施建设在许多有能力开展旅游扶贫的贫困村组仍未得到根本解决,道路通畅率仅为53.5%,通客车率仅为45%,虽然通过试点村建设和扶贫开发,但是大都基础条件比较落后,具有生态休闲、文化旅游、红色经典等开发前景的村组不在少数,在建档立卡的96个贫困村中。

致使扶贫开发资金投入总量不足,但由于我县贫困山区和贫困人口多,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用于旅游项目发展的资金不多,(三)旅游开发资金投入总量不足,县财政每年拿出专项配套资金实行重点扶持,为解决贫困乡村和贫困户项目资金不足的问题。

突出表现在个别村镇选择项目缺乏科学论证,(四)旅游扶贫缺乏科学指导,导致项目效益不好,而是凭领导主观意志上项目,正确引导,许多干部不注重调动群众从事自主脱贫的积极性,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资金整合力度不足。

五、下一步工作措施

以大项目为载体,加快影视城、东方战场影视基地等影视拍摄外景基地系列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创建十大3星级以上农家乐,(一)抓龙头项目带动扶贫,扩大贫困人口直接从业和间接从业人数,拓宽贫困人口增收渠道,着力推进高桥亮剑军事主题公园国防教育基地、深鸿润红安·中国城、天台山风景区、王近山、陈锡联、秦基伟故居等3旅游扶贫调研方案级以上景区建设,实现旅游扶贫目标,扶持华缘生态农场、和乐源、青鹏苑等十大生态观光农庄,打造八里吴氏祠、华河祝家楼、七里周八家、永佳河喻畈村等20个传统村落。

建成周家冲等10个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点),二是园区示范,持续打造规划布局科学、产业特色鲜明、生产要素聚集、增收效益明显的现代农业园区,以蜂蜜、土鸡、土猪、淡水鱼、野猪驯养繁育为主的特色养殖园(场),积极培育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建设以板栗、葡萄、草莓为主的休闲采摘园,以油菜、食用菌、花卉苗木繁育为主的特色园艺作物园,(四)推进观光农业发展,一是一村一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

引导、鼓励懂经营、善管理的企业、能人进行开发建设,根据需要吸纳或租赁贫困户的部分果园、鱼塘、山林、土地等生产资源作价参股,能人吸纳或租赁贫困户山林、果园、土地、房产等生产资料、资源合作参股,通过旅游资源入股、投工投劳等运作模式带动创收扶贫,(五)创新旅游扶贫机制,让贫困户成为龙头企业的主人,经营业主返聘贫困户家中劳动力在经济实体中从事管理和生产,鼓励和引导贫困户积极尝试“托管”、“托养”和“集中订购、分散养殖模式,企业或能人牵头,形成利益链接机制,市场化运作,共同建设等形式,采取公司+农户(贫困户)、能人带农户(贫困户),拓宽贫困户增收致富的渠道,由政府规划,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提升旅游扶贫重点村乡村旅游的市场影响力,树立旅游扶贫重点村的品牌形象,发展特色旅游商品,提高乡村旅游在线营销能力,制作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示范户的标识标牌和宣传折页,形成相对统一的品牌形象对外宣传推广和销售,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旅游商品销售,培育旅游商品企业和品牌,纳入乡村旅游扶贫信息综合平台,(六)助力旅游商品开发营销,促进农副产品增产扩销,利用丰富的地理标志农副产品等资源,制订市场宣传推广方案,加强宣传推广,支持高桥镇长丰村等有条件的重点村积极发展智慧乡村游,积极引导扶持开辟佰昌旅游商品电子商务,提升“困难中的困难群体”生存发展质量,做到网店与实体店销售齐头并进,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包装提升红安花生、红苕等绿色食品,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充分整合珍珠花、绿豆粑等特色菜品,充分挖掘我县特有的红色文化和绣活、大布等手工技艺,采用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如,针对身体有缺陷,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不断扩大网上购买的比例,通过微信、微博、微电影、节庆和媒体专栏专题、户外广告牌等多种方式。

加大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提高其参与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重点加大对贫困户、特别是贫困家庭未升学的子女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重点培训家庭经营、就业创业、电子商务、实用技能,不断提升经营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七)加强人才技能培训,通过送教上门、办培训班、结对帮扶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充分利用职高、技校等教学资源。

旅游扶贫调研方案2

增添扶贫攻坚措施,理清扶贫攻坚思路,xxxx县政协第十三界委员会农经界别组赴兴隆考察调研xxxx县乡村旅游扶贫,对我县乡村旅游扶贫现状和问题的分析,通过对三桥滨州移民新村、兴隆玫瑰农庄和卡麂坪传统古村落民居保护的考察调研,已成为各级政府使命崇高的艰巨任务,20xx年x月x日至x日,目前,创新发展成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必然要求,扶贫已进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阶段,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化,旨在探讨乡村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实施新一轮精准扶贫,而乡村旅游扶贫就是扶贫开发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

提升了农村经济的“造血功能”,乡村旅游与扶贫开发的有机结合是资源优势的融合,贫困地区是乡村旅游资源富集区域,乡村旅游扶贫丰富了扶贫开发的形式内容,其本质都是为了提升贫困地区“造血功能”,乡村旅游贴近农村、贴近农民,是促进贫困地区繁荣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自然成为扶贫开发的重要载体,更是扶贫重点投入的地区,是调整农村经济、农业产业、农民收入结构的重要手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助力。

一、xxxx县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现状。

农户依托景区发展农家乐、提供特色旅游产品商贸和后勤服务,创建乡村旅游品牌、大力培育乡村旅游扶贫支柱产业,三是壮大乡村旅游特色产业,扶持、引导农业产业企业发展,开展乡村旅游景区知识、乡村旅游扶贫营销、农家乐服务规范、农家乐基本厨艺等专项培训30余期,打造乡村旅游服务平台,以乡村旅游产业为龙头,发展“养生休闲”农业特色产业、观光休闲农业园、规模化生态养殖,已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农家乐1000家,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实现产值15亿元;大力发展四季特色小水果15万亩,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大大提高了乡村旅游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四是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支持、引导实施特色效益农业产业项目,近200农户实现年收入超万元;发展脐橙30万亩,一是打造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大力培育餐馆、宾馆、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服务业,打造了聚龙观光园等2个3旅游扶贫调研方案景区、铭阳等3个2旅游扶贫调研方案景区、回龙和杉木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接从业人员1万余人,谋划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布局,立足资源、市场和乡村旅游发展,发展电子商务企业,建设红豆杉生态原料林基地和种苗繁育基地4.1万亩,培育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带动5000余户农户种植红豆杉,户平增收2万元,二是建设乡村旅游配套设施,致力乡村旅游扶贫人才培养,促进产业发展,提升旅游接待服务基地的形象和档次,围绕乡村旅游要素,五是创建乡村旅游品牌,围绕“示范带全域、旅游促产业、产业辅旅游”的思路,建设现代农业观光园,制定出台《xxxx县乡村旅游农家乐补助标准及验收办法》,xxxx县通过实施特色产业融合,繁育红豆杉种苗7000多万株,鑫桥特色种植、云龙牧业生态养殖等龙头企业逐步成长,搭建贫困地区创业协会和小额信贷金融服务平台,增强景区服务功能,深度发掘乡村生活、乡村文化内涵,新建三桥、龙桥、蜀鄂、杉木等扶贫移民旅游新村,建成兴隆扶贫观光园、鹤峰油桃基地、江南脐橙观光园,积极培育壮大巩义美术产业群,搭建电子商务平台,提升服务水平,培训从业人员1.2万人次,油橄榄6万亩,建设电子商务村,以及民风民俗手工制品和民族饰品等旅游产品,带动成片农户致富,鼓励引导发展,其中贫困群众2000余人,通过招商引资、培育本土企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3000余人,新增产值1亿元,保存浓郁川东特色民居和人文景观,与之相应的就业群体、服务团体正在形成,凸显三国文化、诗城文化、移民文化等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与景区景观相辉映,拓展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走上致富之路,开发名优特产品、绿色食品、传统工艺品,目前新建龙桥、长安、太和、云雾民族风情街,采取政策扶持、信贷、借款贴息等方式,实现安居乐业、经济增收,“十二五期间”,板壁房,与绿树花草相映衬,解决资金困难,总床位12000个,餐位15680个,满饱游客眼福和口福。

二、乡村旅游扶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产业发展缺乏共识联动。

主要表现为各级党委、政府对乡村旅游与农村产业发展的关系、乡村旅游与扶贫开发的作用、乡村旅游与巩固农村经济地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对乡村旅游扶贫思路不明确,乡村旅游扶贫是旅游产业与扶贫产业相融合形成的新兴产业形态,引导不给力;乡村旅游扶贫很大程度处于扶贫部门自说自唱的阶段,还没有完全形成产业发展共识,产业联动发展机制还没形成,文化、工商、税务、旅游、卫生、防疫等部门管理服务还没有跟进,理念不清楚,两种完全不同的产业的结合,社会认知度不高,有一个探索完善和发展的过程,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得到凸显;公安特种行业管理,就目前而言,宣传推荐力度不够。

(二)旅游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

天热歇个凉”的低端旅游产品,乡村旅游扶贫形成的多是“几间房,由于受扶贫项目资金投资周期的约束和绩效评估机制不健全,无法形成特色产品和核心竞争力等问题,已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产品缺乏市场分析,季节性强、效益不佳;开发方式粗放,几张床,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的深沉,同质化现象突出,急功近利、模式单一,文化内涵单薄。

(三)发展环境急需改善提升。

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必须改善和提升道路等级、用电保障、饮水安全、环境整治等环境条件,往往是对外交通条件是最差的地区,贫困村多处边远高寒地区,基础设施相对滞后,要发展乡村旅游扶贫。

(四)服务管理缺乏规章规范。

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制度,乡、村、户处理纠纷的能力已很不适应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的需要,在实际的乡村旅游扶贫操作中,一是制度不健全,二是纠纷处理机制不健全,三是人员素质低,管理人员一般由村干部或当地农民担任,在经营过程中,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主顾摩擦、食物中毒等大小纠纷都有可能发生,乡村旅游扶贫由于跨多种行业,从业人员基本上都是本土农民,管理服务职责模糊不清,就有纠纷发生的可能性,综合素质相对偏低,有经营行为,缺乏法律法规支撑,由于条件限制。

(五)乡村旅游扶贫“扶强不扶弱”。

由于乡村旅游投入大,所以乡村旅游扶贫的扶贫性也在一定程度饱受社会争议和质疑,贫困户大多和旅游扶贫政策沾不上边,点多面广,住房条件、个人能力、经济收入大多不符合参与乡村旅游扶贫所必备的要素,由于贫困户多数是经济、能力、条件多种致贫原因叠加的结果。

三、乡村旅游扶贫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认识,形成乡村旅游扶贫共识。

各级党委政府要努力形成乡村旅游扶贫是国家扶贫战略的共同意识,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旅游扶贫是推进扶贫开发、创新扶贫模式及方式的探索与实践;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区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抓手;是推动旅游发展方式转变、建设旅游品牌的重要途径”这一重大意义。

(二)科学规划,强化规划操作性严肃性。

(三)突出主题,打造乡村旅游扶贫品牌。

加强对乡村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的保护,开拓乡村旅游扶贫市场,宣传推介乡村旅游扶贫目的地,要以“保护资源环境、荫泽子孙后代”主题,重点突出“生态休闲、健康人生”主题,设立乡村旅游扶贫宣传推介窗口,提升乡村旅游扶贫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加快乡村旅游扶贫管理系统建设,利用水利、农业、林业、交通及新农村建设项目等优势资源,提高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的信息化水平,积极开展网络营销,网络预定等旅游在线服务,指导乡村旅游扶贫专业合作社、扶贫示范户建立网上预订系统,乡村旅游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立足生态涵养发展,按照不同区位优势和客源市场,有选择地保留、有重点地保护、有计划地修缮古村寨、古民居和文物古迹,在重点旅游线路和景区(点),利用花卉观赏、瓜果采摘等节庆媒介,开发避暑、健身、漂流、农事体验等旅游产品,形成比较全面的产业布局,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主导作用。

(四)整合资源,夯实乡村旅游扶贫基础。

采取独资、合资、合作、联营、购买、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乡村旅游扶贫开发,二是拓宽乡村旅游扶贫开发融资渠道,三是鼓励和支持项目区农民以房屋、宅基地、土地承包使用权、资金、技术等资源,设置乡村旅游扶贫专项资金,整合农民新村建设、民族发展、道路通畅、饮水安全、用电保障、环境整治等行业部门资金,重点向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户倾斜;按照渠道顺畅、方向不变、统筹安排的原则,提高乡村旅游扶贫的组织化程度,采取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培育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富有活力的旅游服务经济实体,创新“公司+农户”、“公司+协会”等扶贫开发方式,鼓励县内外各类企业、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和民间资本,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一是加大财政扶贫的引导性投入力度。

(五)规范管理,提升乡村旅游产品质量。

一是建立健全乡村旅游扶贫管理体系,把乡村旅游扶贫纳入农村扶贫开发法律法规管理体系,建立扶贫、旅游、工商、卫生等相关部门管理服务联席制度,二是建立和完善乡村旅游扶贫项目资金申报审批、管理使用、检查验收等制度,明确乡村旅游扶贫资金支持的对象和范围,以村为单位成立乡村旅游扶贫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示范户”的模式,三是走专业合作化道路,实现乡村旅游扶贫“粗放式管理”向“依法扶贫”规范管理转变升级,实行标识标牌、星级评定、收费标准、客源分配等“四统一”规范运行管理,逐步提高乡村旅游人才的整体素质,开展经营管理、食宿服务、接待礼仪、传统技艺、导游解说、文艺表演、市场营销等技能培训,四是强化从业人员培训,整合旅游、人力资源、教育、文化等培训资源,发挥其在市场开拓、质量管理、教育培训、价格管理、投诉处理、利益分配等方面的作用。

(六)创新机制,实现扶贫效益最大化。

对贫困户发展农家乐,实现循环使用、滚动发展,政府给予相关扶持政策时,收购贫困户生产的农副产品,门票收入提成用于贫困户扶危济困、社保扶贫补助、经济发展扶持等扶贫义务,企业必须履行优先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可以享受d级危房改造、宅基地复垦、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地灾救助、三峡库区移民等政策的叠加扶持,还可以享受扶贫的信贷贴息、低息和无息借款等特殊政策;由企业开发的旅游景区,在享受乡村旅游普惠政策的同时,将扶贫责任捆绑给企业,坚持乡村旅游扶贫资源集体所有、村民共享,一是创新乡村旅游扶贫方式,发挥扶贫项目效益,使乡村旅游扶贫成果真正惠及贫困农户,加强扶贫项目后续管护指导工作,建立乡村旅游扶贫互助组织,探索无偿扶贫资金有偿使用机制,通过制定村规民约、乡村旅游扶贫互助组织等方式明确并公示扶贫项目资金使用、利润分配、项目受益农户等重大事项,三是建立扶贫项目成果巩固机制,二是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建立“谁所有、谁管护、谁受益”的管护机制。

xxxx乡村旅游扶贫要立足生态涵养区发展“三步走”战略,发展乡村旅游特色产业,走特色化、规范化、品牌化和可持续一体化的道路,以发挥乡村自然生态优势和人文资源优势为重点,总之,以“建设长江三峡国际休闲度假中心”总体目标,以白帝城—瞿塘峡景区和天坑地缝景区为依托,以产业化拓展为平台。

旅游扶贫调研方案3

人均增收0.81万元,我区参与旅游接待农牧民群众已累计达2.6万户、10.3万人,实现旅游收入8.3亿元,全区重点培育的“拉萨人家”、“日喀则藏餐”、林芝“仁青家庭旅馆”、“巴青农庄”等一大批乡村旅游藏家乐品牌已闻名区内外,乡村旅游扶贫初显成效,今年1-6月,较去年同期增长30%以上,其中。

强化规划引领,全方位高标准谋划旅游精准脱贫。

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充实旅游精准脱贫领导机构。

强化分步推进,坚持专题调研与精准施策相结合。

石玉辉副主任带队委规划处人员先后深入拉萨市城关区夺底乡维巴村和堆龙德庆区桑木村开展旅游扶贫试点示范村摸底调研,认真听取旅游扶贫工作进展,稳步推进旅游产业精准扶贫工作,为充分发挥“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示范带动”的旅游扶贫试点示范作用,我委领导先后4次带领相关处室人员深入相关地(市)、县(区)和重点旅游扶贫村开展调研,努力实现措施制定与旅游脱贫的精准结合,委党组还坚持做到每月召开一次旅游扶贫专题会议,研究破解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准确掌握脱贫乡村当地资源禀赋、扶贫对象致贫原因,为科学实施“一村一方案、一户一策、一人一法”的帮扶措施搜集资料、建立档案,为切实摸清底数,其中,8月23日—25日,同时。

强化动态管理,突出做好旅游扶贫建档立卡工作。

我们组织各地(市)、县(区)全面开展了旅游产业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切实将目标任务落实到地(市)、到县(区)、到乡(镇)、到村组,精准建立人有名、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薄、县有电子档案、地市有平台、自治区有数据库的扶贫信息管理平台的旅游产业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一手动态管理数据,为便于动态管理,落实到户、到具体人头,结合旅游脱贫攻坚任务部署。

强化项目支撑,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

已安排2113万元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专项资金,我们还积极向国家呼吁将纳入国家发改委、旅游局扶贫的151个重点村扶持资金由100万元增加到500万元,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积极通过项目拉动、资金安排、政策扶持、人员培训、品牌建设、宣传推介等撬动社会资源和资本投入,大力开展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创建工作,重点建设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引导实施一批“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并会同区发改委协调落实2016年乡村旅游及旅游扶贫建设项目14个,总投资达1400万元,通过实施贫困村“六小工程”、贫困户“三改一整”等工程,找准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结合点,切实做好30个试点村旅游扶贫相关工作,力求精准施策、务实高效,通过“输血”与“造血”型产业扶持,目前,同时,鼓励广大金融机构开展旅游贷款和扶贫融资,引导广大农牧民群众参与旅游服务、实现旅游脱贫。

猜你喜欢:

  • 盘点合肥18踏青好去处孩子踏青
  • 武汉云南大理旅游费用多少
  • 出发新加坡旅游必须知道15注意事项
  • 西游记
  • 现代旅游活动特点问答
  • 武义县旅游产业发展十三规划
  • 黑龙江冬季旅游十大玩法
  • 云南经典线路滇东南环线自驾游攻略
  • 2016国庆长假哪里10月份哪里旅游最好
  • 为了旅游上班
  • 精品行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