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十大旅游景点

来源:www.xysxzl.com时间:2021-02-20 10:08

山西代县旅游

(一)平遥古城

·

山西省十大旅游景点

平遥古城始建于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间的周宣王时期,是山西也是中国现存历史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县城城墙,扩建后的平遥城规模宏大雄伟,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进行扩建后的模样,成为国内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型,自公元前221年,平遥古城历尽沧桑、几经变迁,现在看到的古城,平遥城一直是县治所在地,为西周大将尹吉甫驻军于此而建,秦朝政府实行“郡县制”以来,延续至今,城周长6.4公里。

(二)五台山

[移动版] [查看地图]。

五台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五台山有东、西、南、北、中五个台顶,即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山峦层叠、沟壑纵横、谷河漫流、林木耸翠,盆地与山峦交错,五台山,五台山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五台山座落于“华北屋脊”上,山岳交错,顶无林木,峰峦连绵,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地区五台县东北隅,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与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齐名,为国内外洲人所向往,最高海拔达3058米,这里,形如虎踞,势如龙蟠,总面积为2837平方公里,五峰耸峙,高出云表,平坦宽阔,如垒土之台,故名五台,形成一处色彩鲜明、气候凉爽、适宜人们浏览和避暑的风光宝地.。

其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五台山现存有唐代以来7个朝代的寺庙68座。

宋代建筑洪福寺,金代建筑延庆寺、岩山寺,元代建筑广济寺、三圣寺,清代建筑菩萨顶、镇海寺及民国建筑南山寺、普化寺、龙泉寺、金阁寺、尊胜寺等,主要有唐代建筑南禅寺、佛光寺,明代建筑殊像寺、显通寺、塔院寺、圆照寺、碧山寺等,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反映了自唐代以来中国各个时期佛教建筑文化,是研究中国古代佛教建筑艺术的活标本,这些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

与周边的碧山寺、圆照寺、金阁寺、南山寺、龙泉寺等几十座寺庙共同构成了及具气势的佛教建筑群,为核心区古建筑群的灵魂,形成一片互相联系、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作为五大禅处的显通寺、菩萨顶、塔院寺、罗睺寺、殊像寺,五台山中心区台怀镇集中了数十座寺庙,完整的表现了明清鼎盛时期的建筑文化景观。

如:唐建南禅寺大佛殿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五台山台外重要建筑遗存保存完整,元代广济寺大雄宝殿、岩山寺菩萨殿和三圣寺主佛殿等,北宋洪福寺大雄宝殿,佛光寺东大殿是现存唐代建筑中规模最大的建筑,在中国与世界建筑史上皆居重要地位,金代延庆寺大殿与佛光寺文殊殿,台外寺庙星罗棋布,才得以保存了唐、宋、金、元等几个较早朝代的木构建筑,历史上香火时续时断,都保留了当时建筑形制的重要特征,由于地处偏僻,同时也正因如此。

保存有自唐代以来壁画2380.1m2,保存有自唐代以来的佛教造像146000余尊,以南禅寺和佛光寺唐代彩塑、殊像寺明代悬塑为代表的五台山佛教雕塑是我国雕塑艺术方面的杰出代表作,以及岩山寺文殊殿四壁上御前承应画师王逵于公元1167年(金大定七年)所绘的金代壁画,最具代表性的有佛光寺东大殿的唐代壁画和文殊殿的明代罗汉壁画,五台山保存有自北魏以来的各种形制佛塔150余座。

五台山早在北魏时期就已成为皇家道场,包括各朝皇帝撰文碑碣40余通,自北魏孝文帝开始,现存大量皇家道场的物质遗存,1000多年来共5个朝代9位皇帝18次至五台山朝山拜佛,御制诗词300余首,题匾赐额67块。

北京时间2009年6月26日18时36分,当地时间12时36分,中国申报的五台山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正式通过,五台山漫长的十年申遗路画上了0的句号,在西班牙塞维利亚召开的第3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

(三)云冈石窟

[移动版] [查看地图]。

·

云冈石窟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石窟依山开凿,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东西绵延一公里,武州川的北岸,现存主要洞窟45个,计1100多个小龛,大小造像51000余尊,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冈石窟是在北魏中期齐凿的,到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建成,现第16至20窟就是“昙曜五窟”,据《水经注》记载,山堂水殿,文成帝和平年间(460——465)云冈石窟开始大规模营造,北魏经历了“太武灭佛”、“文成复法”,现存洞窟大部分凿于太和十八年(494)迁洛前,开窟五所”,初由著名的高僧昙曜主持,前后计60多年,当时“凿石开山,“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日新眺”。

其雕刻艺术继承并发展了秦汉雕刻艺术传统,云冈石窟雕刻在我国三大石窟中以造像气魄雄伟、内容丰富多彩见称,对后来隋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最大的高达17米,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吸收和融合了佛教艺术的精华,还有栩栩如生的乐舞雕刻,最小的佛像2公分,石窟有形制多样的仿木构建筑物,在我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多为神态各异的宗教人物形象,有主题突出的佛传浮雕,有精雕细刻的装饰纹样,生动活泼,琳琅满目,也是中国与亚洲国家友好往来、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塔柱上雕有四方佛,窟四壁满雕佛、菩萨、罗汉、飞天等造像,窟内满雕佛龛造像,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二层方形塔往,窟顶有三十三诸天及各种骑乘,云冈第五、六窟在云冈石窟群中部,窟西侧刻有两佛对坐在菩提树下,为云冈最大的佛像,第6窟平面近方形,高17米,高约14米,内容连贯,内容丰富,第五窟开作椭圆形草庐形式,是云冈石窟中有代表性的一窟,刻有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庙前有清顺治八年(1651)建造的五间四层木楼阁,上面四角各有一座九层出檐小塔,也是中期造像艺术汇集的大检阅,琉璃瓦顶,后室北壁本尊为释迦牟尼坐像,驮于象背上,顶部浮雕飞天,环绕塔柱四面和东南西三壁的中下部,为孝文帝迁洛前约465——494年开凿的一组双窟,朱红柱栏,颇为壮观,分前后室,外部经唐代泥塑重装,线条优美,令人目不暇接,构图精巧,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技法精炼。

壁与窟顶相接处雕一排伎乐人像,窟内布局上下分层,明窗内雕菩萨和禅定比丘,在形制、内容、造像构成、题材等方面出现了诸多变化,是云冈石窟第二期开凿较早的石窟,云冈第七、八窟位于云冈石窟的中部,第七、八窟与前期窟群比,雕一交脚弥勒菩萨像,左右两侧各雕四个佛龛,壁与顶部相接处雕一排千佛,周雕飞天,把整个窟顶装饰得花团锦簇,七窟后室北壁上层天幕龛的中央,中为团莲,从中折射出北魏社会变革的洪流,坐于狮子座上,下龛为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内拱内雕力上、0天王和飞天,下分四层雕有八个不同的佛龛,且出现了造像组合,东西两壁对称开凿,内容仍为三世佛,南壁凿有一门一窗,顶部分格雕平棋,边为二胁侍菩萨,七、八窟平面均为长方形,七窟前现存的木构建筑,门窗间有六个供养人和伎乐天人像,为一组双窟,是清顺治八年(1651)修建,左右分段,左右备一倚坐佛像,各执乐器演奏。

……昙曜白帝,是由昙曜和尚主持开凿的第一期窟洞,形制上共同特点是外壁满雕千佛,大体上都摹拟椭圆形的草庐形式,开窟五所,雕刻五尊大像,昙曜五窟现编号第16——20窟,也是云冈石窟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据《魏书·释老志》载:“和平初,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镌建佛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以道武、明元、太武、景穆、文成五帝为楷模,这五窟规模宏大,气魄雄伟,无后室,造像主要是三世佛(过去、未来、现在),主佛形体高大,占窟内主要位置。

第16窟本尊释迦立像高13.5米,高15.6米,窟小像大,第17窟正中为菩萨装的交脚弥勒坐像,而相清秀,英俊潇洒,咄咄逼人。

第19窟本尊为释迦坐像,为云冈第二大造像,高15.5米,高16.8米,高13.75米,第20窟为露天造像,正中为释迦坐像,东壁上层的众弟子造像造型奇特,第18窟本尊为身披千佛袈裟的释迦立像,为云冈石窟的代表作,深目高鼻,造型雄伟,气势磅礴,技法娴熟,面都半圆,眼大唇薄,大耳垂肩,两肩齐挺,气势浑厚。

第12窟前正室和东西壁上部均雕出三间仿木构建筑屋形佛龛,后室窟门上雕有明窗,云冈五华洞位于云冈石窟中部的第9——13窟,第13窟本尊是交脚弥勒菩萨,窟东北有太和二十年(496)铭龛和七佛立像,窟顶雕有伎乐天,第9、10窟为一组前后室结构的双窟,第10窟主像是弥勒,具有前后窟的第12窟为中心窟,是研究云冈开凿史的重要资料,是研究北魏历史、艺术、音乐、舞蹈、书法和建筑的珍贵资料,东壁上部有北魏太和七年(483)造像题记,第11——13窟是一组,东西壁上部雕出三间仿木构建筑的佛龛,南壁上层的七佛立像和东壁下层的供养天人,11窟中立方塔柱,是研究音乐史的重要资料,为云冈石窟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余壁满雕佛像、飞天,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右臂下雕一力士托扛,均为释迦立像,塔柱四面上下开龛造像,东壁佛龛形制各异,除南面上龛为弥勒外,后室门拱内外两面有精雕图案花纹,结构严谨,高约13米,太和十三年竣工,五华洞雕饰绮丽,前定南壁凿成八角列柱,这五窟因清代施泥彩绘而得名,辽代曾在此兴建崇福寺,两窟平面近方形,北壁主佛是释迦佛,富于变化,前列两柱,洞开三门,手持排箫、琵琶、横笛、束腰鼓等乐器,既产生了力学作用,又兼具装饰效果,皆为窟中精品,丰富多彩。

第三窟为云冈石窟中规模最大的洞窟,中雕方形窟室,南壁窟门上方有北魏正光年间铭记,前立壁高约25米,第一窟主像是弥勒,云冈东部窟群,上层雕释迦像,塔南面下层雕释迦多宝像,塔南面下层雕释迦多宝像,第二窟是释迦像,是云冈石窟现存最晚的铭记,坐像高约10米,两窟南壁窟门两侧都雕有维摩、文殊,窟内中央雕造方形塔柱,壁面满雕千佛,窟分前后两室,二菩萨立像高6.2米,指云冈石窟东端1——4,第四窟风化水蚀严重,后室南面两侧雕刻有面貌圆润、肌肉丰满、农纹流畅的一佛三菩萨,第1、2窟为同期开的一组,前室上部左右各雕一塔,主像为弥勒,上层雕三世佛,是研究北魏建筑的形象资料,从风格和雕刻手法上看,均为塔洞,凿于孝文帝迁洛前,四面开龛造像,浮雕五层小塔,传为昙曜译经楼,很可能是初唐时的作品。

云冈西部窟群包括云冈石窟西部第21至45窟,其中第38窟北壁“幢倒乐神”浮雕,以及一些未编号的小窟小龛,大多属于北魏太和十八年(494)以后的作品,作为补刻的小龛多,是研究北魏杂伎的形象资料,其特点是不成组的窟多,中小窟多,造像多为瘦骨清相,衣纹下部褶纹重叠,神态文雅秀丽,藻井中飞天飘逸洒脱,具有浓厚的汉化风格,与“龙门期”雕刻十分接近。

第40窟整体布局巧妙地运用装饰艺术,使洞窟格式、构图既有规律,第39窟中心五层塔柱,提高了石窟艺术的格调,塔身每面作五间,六柱,柱头上斗拱承托出檐,天平座,每层间阔高度皆小于下层,稳重隽秀,是研究早期造塔的重要资料,又有变化。

(四)皇城相府

[移动版] [查看地图]。

·

皇城相府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皇城相府不仅是一幅古代“自然山水画”、更是一座具有强烈人文精神的东方古城堡,是一组别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筑群,皇城相府(国家AAAA景区),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总面积3.6万平方米,官宅民居,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其建筑依山就势,随形生变,鳞次栉比,“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2011年2月22日皇城相府生态文化旅游区5-景区正式挂牌,皇城相府是国家AAAAA景区,皇城相府自2007年起开始创建国家5A景区,成为我省第3家AAAAA景区,2011年1月14日,国家旅游局在京为举行AAAAA景区授牌仪式,历经3年,从旅游交通游览、旅游安全、卫生、邮电服务、旅游购物、综合管理、资源与环境保护等8个方面进行全面建设和升级,投资2.8亿元,顺利通过国家级评审验收,继云冈石窟、五台山之后。

皇城,枕山临水,依山而筑,城墙雄伟,雉堞林立,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朴实典型,错落有致,是一组别具特色的古代建筑群。

(五)悬空寺

[移动版] [查看地图]。

悬空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地址在浑源县城南5公里北岳恒山下金龙口西崖峭壁中。

中间一组建筑是以三圣殿为主体,最后一组建筑是以三教殿为主,奉儒、释、道三教之祖,第一组建筑以三官殿为主体,几座殿内供奉道教塑像,三教殿为全寺最高的建筑,宽约5米,共分三组,寺院呈长方形,寺坐西朝东,寺门南向,崖壁呈90度垂直,崖顶呈倒悬之势,全寺建筑自山崖的南面向北一字排开,是奉祀道教之所,全寺建筑悬挂在恒山之麓的峭壁上,长数十米,殿内供奉佛教造像,现存建筑皆明清遗构,悬空寺始建于北魏晚期(约公元六世纪),为三层檐歇山顶,内奉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像,据《恒山志》记载,后经历代重修,渐次增高,有大小殿阁四十余间。

各殿阁间均有楼梯或栈道相联,楼阁间设有栈道相连,悬空寺的建筑构思精巧,综观悬空寺内建筑布局参差有致,每层以壁间中插木梁为基,建筑悬梁下面以几根碗口粗的木柱支承,如壁间雏风欲飞,四十余间殿宇分布得井然有序,楼梯或明或暗,结构奇特壮观,梁柱上下一体,错综而不显杂乱,交叉而不失严谨,曲折迂回,虚实相交,游人至此,登楼俯视,如临深渊;谷底仰视,悬崖若虹;隔峡遥望。

悬空寺内,还有铜铸、铁铸、泥塑、石雕等大小儒、道、佛像78尊和各种碑刻题咏,皆为珍贵的文物。

(六)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

[移动版] [查看地图]。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古大槐树,又称洪洞大槐树,位于洪洞县城西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公园内,有的仰望古槐,这里洪洞虽然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寒的冬天,还是酷热的炎夏,游客络绎不绝,有的赋诗题词,抒发“饮水思源”之幽情,盘桓眷恋,久久不肯离去。

元政府连年对外用兵,山西经济繁荣,终于激起连绵十余年的红巾军起义,五十余年间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元末战乱的创伤未及医治,在元末战乱时,外省也有大量难民流入山西,元政府予以残暴的镇压,明朝灭亡元朝后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区,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蒙古地主武装察罕贴木儿父子统治的“表里山河”——山西,连年丰收,元朝末年,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加之黄淮流域水灾不断,饥荒频仍,争域夺地的殊死之战时有发生,两淮、山东、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明初“靖难之役”又接踵而至,冀、鲁、豫、皖诸地深受其害,几成无人之地,却是另外一种景象,相对显得安定,风调雨顺,较之于相邻诸省,人丁兴旺,再者。

而洪洞又是当时晋南最大,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明朝时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人口最多的县,晋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处,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车马大道从树荫下通过,据记载,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很多,香客不绝,荫遮数亩’”的汉槐,汾河滩上的老鹞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

大槐树和老鹤窝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最后只能看见大槐树上的老鹤窝,大槐树下老鸹窝,洪洞大槐树,“问我祖先何处来,祖先故里叫什么,槐叶凋落,凝眸高大的古槐,移民们临行之时,令别离故土的移民潸然泪下,老鸦窝显得十分醒目,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鹞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晚秋时节,频频回首,不忍离去,为此,”这首民谣数百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广为流传。

从山西迁往上述各地的移民,但客观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使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明政府推行移民垦荒振兴农业的政策,少部分迁往陕西、甘肃、宁夏地区,社会安定,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后又转迁到云南、四川、贵州、新疆及东北诸省,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明初从洪洞等地迁出的移民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如此长时间大范围有组织的大规模迁徙,而将一方之民散移各地,仅此一例而已,虽然其目的是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边防巩固。

碑亭建在原来的古大槐树处,刻有“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体大字,亭虽不大,碑亭背面,集资修建了碑亭、茶室等,洪洞县政府重修并扩建了大槐树公园,建有茶室三间,碑南二十余米处建有牌坊一座,亭中竖立青石碑一座,亭前靠西一侧,刻有碑文,另一面刻有“荫庇群生”,茶室楣匾题字为“饮水思源”,宦游山东的贾村人景大启告老还乡后,横额雕刻着“誉延嘉树”,民国二年,但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精巧玲珑,简述移民事略,以备寻根游人歇憩品茗,八十年代初。

互相传言:“回到大槐树老家了,大槐树“御灾抗患”之功为人们所称道,而且将财物供施于大槐树下,辛亥革命后,到洪洞后,所到之处肆意抢掠,”不但没抢掠,士兵来到古大槐树处,纷纷下马罗拜,在这里还流传着一些有关迁徙的故事,袁世凯命山西巡抚张锡銮率卢永祥第三镇兵进攻山西革命军。

至今凡大槐树移民后裔的小趾甲都是复形(两瓣),脱履小趾验甲形,官兵用刀在每人小趾甲上切一刀为记,传说当年移民时,“谁是古槐迁来人,”你若有兴趣,不妨自我查看。

都说古大槐树处是自己的故乡,为防止移民逃跑,押解着移民上路,不久也就习惯了,其后裔也沿袭了这种习惯,由于移民的手臂长时间捆着,”至今移民后裔不论家住在何方何地,大人们看着大槐树告诉小孩:“这里就是我们的老家,这就是我们的故乡,当时,官兵把他们反绑,然后用一根长绳联结起来,人们一步一回头,胳膊逐渐麻木,以后迁民们大多喜欢背着手走路。

常有人要小便只好向官兵报告:“老爷,我要小便,就都明白是要小便,此后“解手”便成了小便的代名词,我解手”,请解手,只要说声“老爷,在押解过程中,由于长途跋涉,”次数多了,这种口头的请求也趋于简单化。

为了寄托对故乡的思念,表明这些居民是当年从赵城、洪洞等地迁去的,如北京郊区有赵城营、红铜(洪洞)营、蒲州营、长子营等,都会联想起故乡的山山水水,以表对故乡的留恋和怀念之情,迁民到了新的居住地点,一片荒野,只好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建屋造房,开荒种地,不论干什么,大多在自己新居的院子里,大门口栽种槐树,有些移民到迁徙地后,以原籍命名村名。

以便寻根查询,海外同胞寻根祭祖,纷纷查询自己同大槐树的血缘关系,祭祖小屋里贴着一张“古槐后裔姓氏表”,该表上共有四百五十姓,供奉着他们的牌位,这大大超过了百家姓,他们都是六百年前移民到全国各地的,经过搜集整理,公诸于墙,近年来,大陆民众竞修家谱。

汉代古槐已不复存在,槐乡的后裔已遍布全国二十多个省,而同根孳生其旁的第三代槐树,悠悠六百年多年过去了,消失在历史的风尘之中,则枝叶繁茂,充满活力,四百多个县,有的还远在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在频频回首遥望大槐树和老鸽窝时,愿大槐树与海内外同胞永远根连根,遥想当年祖辈们扶老携幼,离乡背井,洒下了多少伤心泪,心连心。

(七)雁门关

[移动版] [查看地图]。

·

雁门关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雁门关又名西陉关,雁门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2001年。

偏关位于偏关县黄河边,”这是古人对偏关的赞誉,总长数百公里,至今仍有三十公里保存较好,现存关城为明洪武二十三年始建,宋代杨延昭威镇三关,地控黄河北,辖边墙四道,全部包砖,高耸河岸,甚为壮观,“雄关鼎宁雁,山连紫塞长,金城巩晋强,早在战国时期,这里就是赵武灵王破林胡的战场,唐朝名将尉迟敬德在关东建九龙寺,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雁门关由关城、瓮城和围城三部分组成,关城城墙高10米,周长约1公里,墙体以石座为底,内填夯土,外包砖身,墙垣上筑有垛口。

门额书刻“雁门关”三字,门上建“雁门楼”,北门其实是瓮城的城门,门额位置上均镶嵌了石匾,西门门匾上刻“地利”二字,东门门匾镌刻着“天险”二字,北门也坍塌成了一处豁口,门洞用砖石叠砌,关城的东西北三面开辟了城门,其门楼为杨六郎祠,目前东西门楼都已被毁,两侧镶嵌对联“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青石板铺路,为重檐歇山顶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四周设回廊。

合围处建有城门,雁门关的围城随山势而建,向北则沿着山脊延伸到谷底合围,围城以外还筑有3道大石墙和25道小石墙,周长5公里多,城墙的南端分别与关城的东西两翼相连,起到屏障的作用。

关城正北的山岗上有明清驻军的营房旧址,现仅存石台、石狮子、石旗杆和数通明清碑刻,雁门关两侧群峰挺拔,山势陡峭,中间夹一小路盘旋曲折,穿城而过,东南有练兵的校场,西门外有关帝庙,东门外有靖边祠,祭祀战国名将李牧。

在旧关城附近有一段明代建造的白草口长城,该段长城全长5033米,底宽5米,顶宽3米,并建造了敌楼、烽火台等,关城以西的旧关城俗称为铁里门,最终与外长城相连,两关之间用石砌长城相连,便建烽火台和敌楼各一座,每隔120米左右,墙高6-8米,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长城段之一,形成一组完整的防御体系,在险要的地段,还设置了堡寨、壕沟和暗门等,它的东西两端向北延伸后。

在关城周围和山下还有关署、东城兵盘、西城兵盘、点将台、六郎城、新广武城、旧广武城等六十多处明代遗址和遗迹,也都是雁门关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代州古城北部勾注山脊。

雁门关素有“九塞尊崇第一关”美誉,南控中原,北扼漠原,是中国古代关隘规模宏伟的军事防御工程。

古雁门关,亮点:景区主要分为古雁门关景区、明雁门关景区,址西陉关旧址,有关城、雁门寨、古关道、隘口、常胜堡、猴岭长城、西陉寨、勾注祠、雁门渠、雁门关伏击战遗址、阳明堡飞机场遗址、孙传庭墓等著名景点,“汉高祖北征”、“昭君出塞”、“宋钦徽二帝北掳”、“杨家将镇守三关”等重大历史事件均于此关联,即铁裹门。

明雁门关位于东陉关,明代于东陉关关址扩建新建雁门关,东西两翼重建北宋十八隘,各隘筑有坚固城堡,中间为长城连接,关城、瓮城、围城、东城、西城、天险门及雁楼、地利门及六郎祠、李牧祠、关陵、长平桥、马公墓等著名景点。

(八)绵山

[移动版] [查看地图]。

·

绵山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最高海拔2566.6米,相对高度1000米以上,距介休市区20公里,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境,它地处汾河之阴,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的一条支脉。

绵山,又称介山,在介休城东南20公里处,山势陡峭,多悬崖绝壁,苍松翠柏,自然景色非常优美,是省级风景名胜区。

又有“石洞水”与周围的青山怪石、奇树山花相映成趣,水从崖壁流入,行500米,还有直径1米的铁锅水,有白云庵、光岩寺、云中寺、地藏殿、世姑庙、龙王庙、柏龙、说法台、棋盘石、五龙墓、舍身崖等,绵山的景观很多,满而不溢,掬而饮之,味甚甘甜,叫做“一锅泉”,泉之南有一“之”字形石级,即达沟底深谷,使人赏心悦目。

12——02月份绵山暖冬游,绵山风景区游览四季皆宜:03——04月份春到绵山,绵山万紫千红,古老神奇的绵山同一景区温差悬殊,消夏避暑游,回归自然生态游,山花烂漫,05——09月份寻幽探奇,10——11月份金秋红叶、层林尽染,美不胜收,水涛沟观冰峰,玉柱擎天,龙脊岭赏鲜花。

(九)乔家大院

[移动版] [查看地图]。

乔家大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就是著名的乔家大院,也是《乔家大院》、《大红灯笼高高挂》等30多部影视作品的拍摄点,乔家大院位于祁县乔家堡村正中,是清代著名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那你一定对这里的场景不陌生:成排高挂的红灯笼、高高的砖墙、精美的雕刻、漂亮的斗拱飞檐、深邃的巷落,又名“在中堂”,如果看过这些电影。

这是一个明清时期的民宅建筑群,民宅看乔家”的说法,这里的建筑群布局严谨,整个院落布局很像一个象征大吉大利的“囍”字,有“皇家看故宫,是典型的明清北方大家庭的居住格调,建筑样式如城堡一般,威严气派,从高空俯视,同时也富有变化,仅是房顶的一百四十余个烟囱也各有特异。

乔家大院北面的三个大院从东到西依次叫老院、西北院、书房院,南面三个大院依次叫东南院、西南院、新院,依照传统的叫法,表现了各个院落的建筑顺序,一条长约80米的笔直石铺甬道把六个大院分为南北两排,进入乔家大院大门。

乔家大院内还有三件镇宅之宝:万人球、犀牛望月镜、九龙灯,最值得一看的是第四院内傅山亲题的“丹枫阁”匾,每个院子里的砖雕、彩绘、牌匾都非常精美,整个大院所有房间的屋檐下都有真金彩绘,乔家大院牌匾很多,土地祠的砖雕最为集中,也值得一看,砖雕首推大门口的“百寿图”影壁,犀牛望月镜是当年乔家主人的生财镇宅之宝,万人球堪称最早的监视器,在南面中间的院内,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彩绘采用立粉工艺,九龙灯则是慈禧赐的宝物,最后涂金,一定要了解一下这块匾背后的故事,100个形态各异的篆体“寿”字,你能感受到艺术和文化完全融合在了一起,层层堆制,十分细致,来到这里,另外。

乔家大院也是一间民俗博物馆,可以在游览的同时了解乔家生活、治家、经商的哲学,六个大院分别陈列着农耕岁时的生活、人生仪节、内花园、商业习俗、豪门陈设、乔家史记,如今。

乔家大院在太原去平遥的路上,乔家大院东面大约七公里有个曹家大院,可以在去平遥古城的半路花上两三小时来这里逛逛,是个更原汁原味的晋商大院,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规模没有乔家大,游人没有那么多。

乔家大院地处美丽而富饶的山西晋中盆地,位于祁县城东北12公里处的乔家堡村,距省会太原50公里,与祁县著名的中华周易宫、延寿寺、九沟风景区、渠家大院、明清街巷、长裕川等景点形成一日游格局。

乔家大院是祁县乔家“在中堂”的宅院,“在中堂”是闻名海内外的商业资本家乔家第三代乔致庸的堂名。

院内砖雕,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由6幢大院19个小院共313间房屋组成,四合院、穿心院、偏心院、角道院、套院,院中有院,却保持了建筑风格的浑然天成,城堡式建筑,院与院相衔,乔家大院占地8724.8平方米,全院以一条平直甬道将6幢大院分隔两旁,院内有园,脊雕、壁雕、屏雕、栏雕……以人物典故、花卉鸟兽、琴棋书画为题材,后又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及民国初年多次增修,时间虽跨越了两个世纪,从高处俯瞰,整体为双喜字型布局,四周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水靡砖墙内,屋与屋相接,鳞次栉比的悬山顶、歇山顶、硬山顶、卷棚顶及平面顶上,都有通道与堞墙相连,其门窗、橡檐、阶石、栏杆等,无不造型精巧,匠心独具,俯仰可观,各具风采。

1986年,祁县将有大院辟为祁县民俗博物馆,以岁时节令、衣食住行、婚丧礼仪、农商活动为主题的42个展室,2000余件展品,较系统地反映了明清时期山西晋中一带的民间风俗。

乔家大院已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山西省十佳旅游景点之一,已接待国内外游客500万人次,有50多部电影、电视剧来大院拍摄、选景,由张艺谋执导、巩俐主演、红极一时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就是乔家大院拍摄的。

(十)晋祠

[移动版] [查看地图]。

·

晋祠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祠,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就有关于晋祠的记载,晋祠原为纪念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武王次子、晋国开国侯而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创建年代已不可考,可见当时已经颇为出名了。

晋祠的文物古迹很多,晋祠现已成为一个有着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游览胜地,文物荟萃,这里殿宇、亭台、楼阁、小桥、古树互相映衬,是一处风景十分优美的古建园林,比较著名的有:圣母殿、侍女像、鱼沼飞梁、难老泉等,山环水绕,古木参天,被誉为山西的“小江南”,驰名中外。

圣母殿是晋祠的主体建筑,但都长期禁锢在宫廷之中,在她们的面部都有着细腻生动的刻划,旁有42尊侍女像,有的侍起居,殿内,除圣母居中端坐外,她们有的洒扫,有的梳妆,有的奉饮食,还有音乐歌舞,文印翰墨等,各有所司,尽管她们职务不同,其哀怨、愠怒、厌倦和抑压之情,在我国古代泥艺术中是比较罕见的作品。

  • 盘点合肥18踏青好去处孩子踏青
  • 武汉云南大理旅游费用多少
  • 出发新加坡旅游必须知道15注意事项
  • 西游记
  • 现代旅游活动特点问答
  • 武义县旅游产业发展十三规划
  • 黑龙江冬季旅游十大玩法
  • 云南经典线路滇东南环线自驾游攻略
  • 2016国庆长假哪里10月份哪里旅游最好
  • 为了旅游上班
  • 精品行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