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旅游概念泛化现象研究

来源:www.xysxzl.com时间:2021-04-03 15:31

美食旅游产品

原标题:“美食旅游”概念泛化现象研究。

存在概念泛化现象,这种概念泛化现象将夸大美食旅游者的数量、高估美食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的贡献、忽视美食旅游者的真正需求,文章提出要从美食是旅游者的主要旅游动机和美食活动在旅游过程中占据中心地位出发,已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得到不少学者的关注,对旅游的类型化发展极为不利,但多方学者对“美食旅游”的界定莫衷一是,厘清“美食旅游”内涵,美食作为旅游中的重要体验部分,以推进小众旅游类型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拓展旅游发展空间。

美食旅游概念泛化现象研究

一、美食旅游概念呈现

沃尔夫和艾瑞克(Wolf & Erik)2002年首先提出了美食旅游(Culinary Tourism)的术语,霍尔和夏泊斯(Hall & Sharpies)(2003)指出,卡屋拉和科洛特(Kivela & Crotts)(2006)提出美食旅游是一种特殊趣味的旅游,在国外,无论是拜访食品的原产地、加工地,或者亲自前往参加美食节、去餐馆或食肆就餐,而不仅是局限于餐饮消费、烹饪技巧、饮食项目的介绍,琅(Long)(2004)将美食旅游定义为经历或者参与过其他区域人民的饮食生活,主要是以品尝异地美食佳肴为动机甚至是唯一动机的新型旅游形式,也是文化旅游的具体形式,美食旅游就是游客对美食的品尝和体验,史密斯(Smith) (2008)认为任何参观、品尝和消费美食资源的旅游体验活动都可以称作美食旅游,其主要目的无非是品尝美食、参与相关活动、体验饮食文化。

在国内,已经有学者对美食旅游的内涵和外延等基础理论提出自己明确的见解。

张源(2008)认为美食旅游是以到异地品尝美食为主要动机,他们认为广义的美食旅游是指在异地旅游过程中被当地美食及饮食文化风俗吸引而产生的各种旅游行为,迟景才(1998)认为以品尝特色美食为主要动机的旅游活动都可以称为美食旅游,王雪莲、吴忠军等(2006)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对美食旅游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周书云(2010)认为美食旅游是人们在对中国饮食文化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并结合当地自然和人文景观来辅助美食旅游的具有文化和休闲等属性的高层次旅游活动,狭义的美食旅游是指旅游者前往异地参加美食节庆活动、体验美食民俗风情或进行美食科学考察而引起的各种关系和现象的总和,吴晓东(2010)认为美食旅游指到异地寻求审美和愉悦经历,属于一种特色旅游,具有休闲和社会属性的旅游活动,翁毅(2004)认为美食旅游是以享受和体验异地美食、寻求审美和愉悦经历为主要原因的,以品尝特色美味食品为主的旅游方式,以享受和体验美食为主,享受和体验美食为主要经历,是人们的一种重要休闲娱乐方式。

二、概念泛化表现

(一)关于美食

一种认为美食包括有形或无形的美食旅游资源――美味佳肴、原料生产地、烹饪技巧、餐厅消费、美食节及当地饮食文化(Hall & Sharpies,美食是美食旅游得以发展的基础,综合而言有二种:一种认为美食即异地美味佳肴(Kivela & Crotts,即任何与食物相关的内容都被列入美食范畴,是可以品尝、参观或消费的实物形式,上述各方观点对这一中心介质界定不一,呈现出外延扩大的趋势,周书云,吴晓东),Long,张源,王雪莲、吴忠军等)。

(二)关于美食旅游

前者以旅游动机为界定标准,后者在范围上包含了前者,后者以旅游行为为界定标准,一种是当美食旅游资源或美食体验成为激发旅游者出游的主要动机,很显然,是对前者范畴的扩充,另一种是只要是在旅游过程中接触、使用或体验了美食或美食相关产品及饮食文化,美食旅游是与美食本身或美食相关资源关联的旅游类型,依据上述关于美食的两种论点,美食及相关体验在旅游中具有中心地位,这种关联以两种形式存在:旅游动机及旅游行为,都被贴上美食旅游标签,这种旅游才称为美食旅游。

(三)关于美食旅游者。

他们会主动去寻找与当地美食相关的信息,但并不会主动地去寻找美食相关信息,他们不排除在未来会享受美食,第三类游客并不热爱美食,但如果有足够的机会,但显然,第四类游客不管在任何情况下,对第二类游客而言,可将游客分为四类:对第一类游客而言,美食是他们旅游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美食在旅游过程中的不同重要性程度,第一类游客才可称为美食旅游者,则这四类游客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美食旅游活动,美食旅游者是美食旅游的发动者,都应归为美食旅游者,体验了美食文化,如品尝了美食产品,参观了美食生产,这四类游客当中对美食缺乏主动性或对美食完全没兴趣的游客是否应归为美食旅游者还有待商榷,虽然他们认可美食的重要性,对美食完全没有兴趣,若依上述以美食动机为界定美食旅游的标准,若依上述以美食行为为界定美食旅游的标准。

美食旅游的发动者应对美食及相关资源有一定兴趣并愿意主动去体验,美食旅游强调游客通过美食所获得的体验,游客以体验美食或与美食相关的旅游资源为主要旅游动机,旅游者即时产生了对美食资源或美食体验的兴趣,美食旅游的基础是与美食相关的旅游资源或旅游吸引物,对美食旅游资源或美食体验的追求是激发旅游者出游的主要动机,笔者认为美食旅游是当美食(美味佳肴、烹饪技艺、餐厅、旅游目的地饮食文化)成为主要旅游吸引物,或至少在旅游过程中,美食活动为全程主要活动的具有休闲娱乐属性的特殊兴趣旅游类型,本研究中,而不局限于美食本身,这一体验应该是独特的、难忘的,应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并具有文化内涵的,是人们享受生活、放松身心的新型旅游形式,它是从简单低层次“果腹”的生理需求发展而来的,第二,第三,第四。

三、概念泛化影响

美食旅游概念的模糊性和复杂性导致研究结论上潜在的错误,对小众化旅游形式的研究和发展极为不利。

(一)夸大了美食旅游者的数量。

不仅影响美食旅游游客数量的统计,也影响其他类型游客数量的估算,促使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就餐或被动参与美食活动,参与了美食活动等行为为取样标准,这样的取样标准人为地夸大美食旅游者的数量,因为在任何类型的旅游中,如果旅游者是在一个复合型旅游目的地旅游,那么绝大部分游客都是美食旅游者,那他可能被重复统计为美食旅游者、文化旅游者、购物旅游者,必然导致统计结果失真,如果以旅游者接触了美食,忽略旅游者的兴趣和主动性,吃是生理需求,另外。

(二)高估美食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的贡献。

如果美食旅游者数量被放大,旅游目的地的规划和发展以美食旅游者的数量为重要依据,损失投资并延缓发展,将导致旅游目的地高估美食旅游收益,使规划当局对美食旅游的前景估计错误,如把常规的餐饮消费统计为美食旅游收益。

(三)忽视美食旅游者的真正需求。

若以参与美食活动为标准区分美食旅游者与普通旅游者,在此基础上去研究美食旅游者与非美食旅游者的行为和需求差异并无意义,也无法实现戴瑞特(Derrett)所提倡的为美食旅游者提供量身定制的旅游体验,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太大区别。

(四)不利于旅游的类型化发展。

随着旅游市场的成熟,旅游群体需求的个性化,旅游研究领域逐渐从表面深入内核,精确界定美食旅游范畴,美食旅游范围一再扩大并涵盖其他旅游类型,有利于旅游的类型化发展,旅游类型细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或与之交叉、重叠,因此,都是与这种发展趋势背向而行。

四、思考与启示

若将如此广泛的行业面都括入研究美食旅游的研究范畴,这种概念泛化现象容易把研究的重点放偏,在研究美食旅游时,与美食旅游相关的行业数不胜数,美食烹饪中的营养业医学业等,美食旅游者的兴趣程度、消费能力等,如对会展旅游的相关研究大多注重会展业,再来研究美食旅游的形式、营销,在旅游研究中,明确美食资源是否成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真正对会展旅游的研究便不够,概念泛化现象很容易出现,美食活动在整个旅游活动中的是否居于中心地位,美食的内涵、外延,与旅游相关联的行业有很多,避免概念泛化带来的不良影响,该研究将失去意义,将会展业作为研究对象或主要研究对象,这种模式将有利于清楚把握美食旅游这一特殊兴趣旅游,如美食产品生产线前端的种植业养殖业,这些行业与旅游业有交集而已,虽然任何能激发人们旅游行为的事物都可以成为旅游吸引物,但关联不等于包含,要专注从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动机入手去探讨,由于旅游产业依托其他产业的面广而深,但事实上,同样,因此。

素食旅游,面食旅游等,将美食旅游置于特殊兴趣旅游下线,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日益个性化、多样化,拓宽旅游发展空间,传统美食旅游,是对旅游类型的有益补充,深入各细分旅游类型,如细分为珍稀美食旅游,推进美食旅游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研究者更应严谨对待美食旅游的概念泛化现象,另外,找寻合理的划分尺度与标准,将是意义深远的重要命题,鉴于此,返回搜狐,这同时也意味着还可以将美食旅游细分类型,细分旅游类型将满足更多特殊消费群体的需求,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 英国布莱顿博物美术馆参观攻略
  • 牡丹菏泽十大旅游景点去过几个
  • 第一次迪拜旅游的话需要多少攻略介绍
  • 11川藏线沉浸体验直播出新玩法
  • 中国东莞塘厦镇栏目
  • 韩国一日游攻略2020
  • 西藏乡村旅游带富151重点旅游扶贫
  • 清远星辉旅行社
  • 香港旅游如何兑换港币省钱
  • 金秋南岭国家森林公园
  • 精品行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