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未来十个发展趋势

来源:www.xysxzl.com时间:2021-04-17 09:50

休闲旅游发展趋势

作者: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 魏小安。

笔者对景区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以下十个预判,景区可向历史文化体验区、休闲游憩区、生态旅游区、旅游度假区、专项旅游区、特色娱乐区等定位转化,新时代。

景区未来十个发展趋势

景区要“悠”着点,这就是一个需求模式,现在谈到特色小镇,特色小镇投资量大,小镇聚集产业有没有归位,旅游小镇和田园综合体很有可能成为特色小镇一种新的趋势,我们能找出1000个小镇的1000种特色吗?不可能,这是一个问题,所以他们必然要“绑架”景区,一是特色,有两点需要思考,二是产业,争取在需求旺的时候做高价,运营相对困难。

能有1000亩土地就不得了,不能只满足于景区的面积大,从跑马圈地到功能第一是空间趋势,过去所谓的跑马圈地,景区规划需要分区,能有500亩就过得去,可用土地是商业化的根本,通过大分散、小布局的方式,第三,强调内容为王,强化项目的功能性。

结构决定形式,形式决定结构,功能决定结构,结构决定功能,内容决定功能,功能决定内容,现在好多项目是颠倒过来,导致很多景区花了钱却做不出好东西,先构想一个形式,没有功能少搞,即使是标志性建筑也需要研究,总体来说。

游客进景区5分钟要有一个兴奋点,得让游客在景区停得有价值,现在景区有日光经济,第一个时间,第二个时间,15分钟要有一个高潮点,1:1是底线,超越这个底线,是从客源地到目的地的时间,下午5点下班,从阶段性到全年利用是时间趋势,但也有好多景区像机关,早上8点上班,有月光经济,这是留不住游客的,停得有感受,第四,就是超值,如日出、观光、运动、活动,如夜游、夜景、夜宴、夜演、夜享、夜乐等。

这种留住客人的方式效果绝不可能好,现在很多景区最常见的留住客人的方式是什么?为了坐索道排队3小时,景区未来应该通过塑造新形象、深化产品、丰富内容、打造四时产品等方式来延长客人的停留时间。

消费场景、消费过程、消费体验要让游客达到眼耳鼻舌身心神的全面沉浸,从观光到沉浸是体验趋势,观光旅游者追求视觉震撼力,要追求深度,因为那是一个过程、一个场景,那种体验是非亲历不可想象的,游客能真正感受,要从身游到神游,第五,如果我们登山看到云海,所以。

绿水青山需要投资,绿水青山怎么成长,情景规划——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第六,需要研究其内容、功能、空间、时间方面的规划,但绿水青山不会自动变成金山银山,情景规划与体验设计是深度趋势。

不需要游客走的路一步也不要多走,需要游客走的路一步也不能少走,重视游客体验是下一步规划设计深度发展的关键,努力让游客达到最好的感觉、最丰富的体验,走起来有韵律,体验设计就是从人的需求出发,游客就感觉轻松,体验设计——包括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这就基本规划到位了,如果20公里的山路,以平路为主,且不断有场景变化,如果台阶的宽窄高低比较均匀。

一流资源、一流产品也要建立竞争体系,资源的垄断性决定市场的覆盖性,我们现在缺乏体系建设,要形成市场和产品的转化,资源与区位是市场趋势,旅游场景具有一定周期性,不存在周期性的问题,再过多少年,如果隔几年没有新花样,但对于垄断性景区,这个竞争体系在中国已经形成,但一些体系化建设还不足,景区的竞争力肯定会下降,现在一味搞初级产品、初级市场,第七,比如,黄山还是黄山,故宫还是故宫,永远有第一代旅游者,他们的主要诉求是观光,当然,所以,只要你能应对这个落后的局面也可以。

一是难在运营单一,因为景区单一主题、单一门票的模式多年来已经形成习惯,景区这种传统模式本身就注定了二次消费的可能性很低,游客二次消费说了很多年,二是难在消费者的惯性,三是难在消费时间的短暂,但现在的情况局限了二次消费,A(吸引中心)+B(利润中心)+C(文化中心)是运营趋势,第八。

游客二次消费才有可能,灵山有60多人的团队专门研究游客二次消费,游客二次消费全国排名第二位的景区是江苏无锡的灵山,佛教主题可能更容易产生二次消费,据笔者所知,其旅游商品年销售额达3亿元,目前已经有50个专利,另外,有了多层次的产品、多层次的运营。

以增量拉动存量,以高端拉动中低端,所以,最终的趋势就是A+B+C,一个大的项目、一个好的景区,就可能成功。

广义的智慧旅游,狭义的智慧旅游是指以互联网为基础,采用智慧的手段,指的是针对广义旅游者不断变化和细化的需求,智慧手段多元化是营销趋势,在旅游发展的各个方面,以新技术为手段,形成为旅游者全面服务的网络,运用智慧的头脑,凝聚智慧的团队,第九,达到低成本、高效率、个性化的结果,以细分化为目标。

现在景区行业,景区要注意饭店行业的前车之鉴,目前,旅游电子商务已经形成主流,难题不断被攻克,竞争日益激烈,借力OTA(在线旅行社)的同时也带来威胁,包括民宿等已经被这些“绑架”了,在这一点上。

一类是集团模式,一类是项目模式,IP不是一个简单的品牌概念,最终形成IP,国内通常是通过一个成功的项目突出一个人物,IP先导是新竞争趋势,形成一种模式,但IP的形成要经历创造、积累、培育、扩张的过程,如首旅集团之段强、华侨城之任克雷、开元集团之陈妙林,如山岳旅游之黎志、古镇旅游之陈向宏、湘西旅游之叶文智、旅游演艺之黄巧灵,第十,景区本身就有天然的垄断性,这其中。

一是创造模式,才能创造IP,新趋势形成新概念,超越智慧旅游,寻求智能趋势,引发一系列的旅游变化乃至社会变化,这意味着创造价值、获取价值的方式,集团模式很难采用,必须建立独特的IP,上述现象的共同点在于,二是坚守多年,三是突出个人,互联网条件下,景区天然具有异质性,要围绕着人员流动的要素改变,要提升效率、深化体验,创意不空、流程不空、人才不空,所以,需要研究这个先导,对应需求。

[责编:秦超]

  • 大连环路旅游公交站点一览
  • 枸杞舟山市嵊泗县枸杞旅游指南
  • 厦门鼓浪屿感受之旅
  • 旅游文化基础知识
  • 泸沽湖机场通航旅游地产处女地待字闺中
  • 中国十大顶级天使投资机构几乎攻占整个天使
  • 阿尔山旅游业起来老百姓起来
  • 正定县
  • 柳山湖景区
  • 北欧四国挪威峡湾12
  • 精品行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