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县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来源:www.xysxzl.com时间:2021-01-11 10:19

文化旅游调研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关于全县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抢抓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良好机遇,按照“一廊两园六区”建设规划,完成了《陇西文化艺术中心建设规划》《北麓之辰生态风情线建设规划》等景区规划,一是规划建设稳步推进,并由县政府批准实施,明确提出我县旅游开发必须挖掘和融入全县地方文化,并对文化旅游相关产品、重点项目以及生态环境与文物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规划,正在修编《李家龙宫景区修建性提升规划》,在《李家龙宫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完成了《陇西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16―2025)编制,理清了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发展思路,提出了“一城一带三圈”发展目标。

形成了陇西―西安―鹿邑―福建上杭的陇西李氏文化寻根之旅,积极探索开辟首阳药材地产交易市场―渭河牡丹园―仁寿中医药养生园―华夏李氏文化园―陇原中天中药材萃取精深加工旅游线路,加强同陕西西安、河南鹿邑的联系,联合打造宣传推介陇西李氏文化,开辟了李氏故里一日游旅游路线,中医药产业优势得到有效发挥,整合境内的李家龙宫、仁寿山景区、威远楼等一批文化遗址遗迹和旅游景点,三是特色文化旅游逐步拓展。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对部分文化内涵较深、地域特色较强的文化资源、民俗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等重点文化旅游产品整合开发不够,如中医药文化,全县文化旅游市场尚处于开发阶段,虽然我县素有“中国药都”之称,我县历史悠久,具有打造集名人故里、民俗、农业、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复合型旅游的潜力,但近年来中医药文化形象的塑造却较为滞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一是特色旅游品牌的打造需进一步加强,境内中医药资源丰富,导致全县旅游的品质不足、档次不高,对建设养生休闲胜地有良好的基础,同时,目前已申报省、市的就有34项之多,但由于缺乏包装策划。

县政府在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方面缺少县级层面整体性规划,全县旅游交通没有进行统一规划,二是全县文化旅游编制规划需进一步完善,景区建设单一,存在景区内容重复建设现象,景区停车场、卫生间等基础建设薄弱,对县内历史遗存和自然景观缺乏系统性战略规划和架构设计,缺少文化元素,旅游交通网络体系尚未形成,全县境内丰富的历史遗址、人文景观未得到有效整合,对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开发缺乏应有的力度,旅游配套建设滞后,旅游集散中心尚未建立,发展全域旅游意识淡薄,难以突出自身特色,政府各部门没有形成工作合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统文化资源的采集、保存、保护工作相对滞后,生态文化和生态道德尚未完全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相对滞后,丰富的社会文化形态尚未形成,文物遗址遗迹的保护难以做到系统规范,全县博物馆数量偏少且尚未形成集群效应,致使创建的平台和资源较为缺乏,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工作需进一步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是一项过程长、见效慢但影响深远的工作,城市软实力尚不符合历史文化名城的创建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建工作的推进,虽然我县创建工作已启动实施,但由于创建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

对能体现陇西地域特色、历史文化内涵的可视性旅游商品、民间工艺品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开发,旅游商品开发落后于旅游业的发展需求,对旅游商品开发重视不够,各景区的文化体验设施、场所较为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县旅游产业的发展,四是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载体需进一步拓展,能够让旅游者真正融入其中的参与性、娱乐性、体验性项目不多,对人文资源的挖掘不深,我县自然景观中原有的文化内涵没有得到很好展示,致使悠久历史文化和特色风土人情难以凸显,由于缺乏恰当的手段和方式方法,运作不力。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方面的专业人才缺乏,五是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政策保障需进一步跟进,文化旅游宣传手段单一,虽然省、市出台了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尤其缺乏既熟悉本土文化,文化产业投资主体不明显,政府引导宣传、企业出资宣传、群众广泛宣传的机制没有建立,又懂旅游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县内也有相关配套政策,引导民间投入的办法不多,难以形成从策划、引导、管理层面推动发展的核心力,但由于政策的超前性不足,金融政策与资本市场的支持不够,各类新型高端及主流媒体宣传利用不够,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现已缺乏吸引力。

三、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建议

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调研组提出如下工作建议:。

全方位推进古城文化、李氏文化、民俗文化、养生文化、新型业态文化、生态景观的深度融合,历史文化保护区,中医药文化作为“重要支撑”,中医药文化养生园,加强核心文化品牌建设,商业文化体验区,(一)以深挖特色文化资源为抓手,李氏文化产业园,把古城历史文化作为“立身之本”,搭建旅游与文化共生的平台,聚力打造文化旅游品牌,陇西李氏文化作为“金字招牌”,以文化塑造旅游发展优势,深入挖掘古城历史文化、李氏文化、中医药文化资源禀赋,以旅游发展彰显文化内涵,重点以“一廊两园六区”(渭水文化生态风情长廊,立足我县实际,提升陇西海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休闲养生度假区,生态影视游乐区,逐步呈现郡望陇西、古城陇西、药都陇西的特色文化旅游内涵,现代农业观光区)的布局,打造“祭祖圣地?人文陇西”、“历史名城?古郡陇西”、“中国药都?养生陇西”三大文化旅游品牌,李氏寻根祭祖区。

对全域旅游发展新空间进行全域布局和优化配置,将3-5年内创建旅游示范城市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规划“一廊两园六区”文化旅游发展格局,着力构建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系,带动旅游、餐饮、住宿、购物等相关行业快速发展,打造集寻根祭祖、旅游观光、美食购物、康体养生、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旅游服务功能区,形成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合力,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建设全县旅游集散中心,由单一景区模式向综合服务景区模式转变,(二)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陇东南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创新区建设为平台,结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和《陇西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小镇建设,按照全县“十三五”发展规划和《陇西县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总体方案》确定的总体发展目标,制定全县旅游交通建设规划,积极申报国家、省、市旅游示范城市。

为历史文化名城创建提供助推剂,推动红色文化、廉政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乡土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建设,(三)以丰富历史文化遗存为依托,积极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积极向上争取文化保护资金,全力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工作,加快培育积极健康、多姿多彩的社会文化形态,进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展示城市文化品位、塑造城市良好形象,为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提供平台和资源,建立文物遗址遗迹数据库,强化城市软实力支撑,对全县各类馆藏文物进行造册统计、整合展示,建设宜居宜业美好环境,加大文物遗址遗迹的保护开发利用力度,编制重点历史建筑保护方案,推进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荐申报成立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行业博物馆、专题博物馆、民办博物馆和“乡村记忆”博物馆等各类博物馆,全面贯彻实施《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统文化资源的采集、保存、保护工作。

发展“旅游+商品开发”,发展“旅游+文化”,发展“旅游+养生”,把产品融合发展作为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路径抓牢抓实,突出旅游餐饮文化特色,(四)以推进“旅游+”发展为突破,引导发展度假式养老产业,全面开发以养生、保健为主题的药膳、药茶、药酒等陇西中医特色商品,积极开发多层次、多样化的老年人休闲养生度假产品,积极编排创意观赏性强、艺术水平高、文化体验深的文化演艺精品,围绕“旅游+”发展主线,依托陇西中医药文化底蕴,依托我县历史文化传奇故事,开发旅游演艺项目,开发陇西名人剪纸、重要节会民俗产品等旅游纪念品,创新文化演艺精品表现形式,推进旅游业与养老服务业、医疗服务业互动发展,积极培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新业态,以景区+旅游演艺、主题公园+旅游演艺等商业运作模式,深挖城市文化内涵,发挥产业特色优势,突出传统文化,满足游客文化娱乐需求,开发便于携带的“陇原三绝”名特小吃,依托“一园一谷一馆”建设。

逐步加大文化旅游事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投入,积极争取文化旅游产业建设补助政策,培养本土文化旅游专业人才,拓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融资渠道,着力解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建立文化旅游专业人才库,在定西工贸中专设立文化旅游专业,积极完善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模式,以世界李氏文化宣传为中心,顺应市场规律,(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探索低成本、高性价比的“微营销”模式,不断夯实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保障基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力度,认真落实省、市、县制定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和措施,充分发挥网站、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兴媒体的作用,努力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旅游工作队伍,按规定享受减免税政策,积极与央视和省卫视等主流媒体合作,对列入鼓励类目录的文化企业和转企改制文化企业,推动全县旅游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强城市整体宣传,适时推出系列旅游专栏、专题节目,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

  • 济南市10汽车客运站一览
  • 俄罗斯海参崴自由四日游延边世纪国际旅行社
  • 沙湾世界宣传口号
  • 澳洲个人旅游签证拒签请求大家帮助
  • 精品奥修谈女人男人
  • 热腾腾海口春节亲子攻略出炉查收
  • 日本旅游ppt英文下载
  • 境内旅游保险应该怎么
  • 第一次三亚旅游哪个好玩
  • 黎平侗乡风景区
  • 精品行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