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近代旅游业特点什么

来源:www.xysxzl.com时间:2021-03-16 19:27

国内旅游市场的特点

先说结论:游客的需求是从纯宏观(如跟团参观黄山一颗松)进化到了微观(如必去某处打卡发呆自拍)的时代了。

就算迟到也一定要打卡的地方。

消费它本身就是目的,不是为了什么别的目的,消费者去消费它,什么是“目的地商业”,简单说就是。

就像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说的那句话,不要问我为什么登山,因为“山就在那里”。

我第一次意识到有这样的目的地,是从西藏开始的。

西藏好在哪儿啊,很多人就一定要去,就是要去,说到后来,干脆很焦躁地说,那么遥远的西藏,高原风景好啊,我就问他们啊,刚开始他们还耐着性子跟我解释,什么藏民淳朴啊,什么信仰啊,就是要拔草。

此生比去西藏,去西藏,此生必驾318,连丁真的老家理塘都分不清在四川还是在西藏,也是这群人,所以没有什么为什么,本身就是目的。

为这些“目的地商业”花钱,现在都不是简单的消费了,现在发明一个新的词:打卡。

什么意思,打卡,就是必须要做,哪怕迟到了也要做的事情。

打卡地这几个字现在已经带有了价值判断:在个地方就应该来打卡,它在消费市场上创造了一种巨大共识:这地方是必须要来的。

有一个词叫“种草”,成功“种草”,自己在你心里越长越大的,大家扪心自问,“种草”和“安利”不同:它不是推销的结果,它是别人给你一个种子,这就变成了你自己的事,是你要了断的一段心思,每个人是不是都有一张清单,上面写满了,这辈子一旦有机会一定要去的地方,一定要买的物件。

只要上了这张单子,和这个地方、这个东西具体有什么用,就没有什么关系了,它本身就是目的,这就是“目的地商业”。

你的朋友大概率会叫你去文和友打卡,大概率你要去太古里打卡,有的人就有这样一个本事,设计出这样一个产品或服务,你要去成都,你要去北戴河,这种现象正在成为文旅行业这几年非常主流的一种商业形态,让它本身成为目的,就像你今天要去长沙,是不是得在阿那亚打个卡。

你还没有把它变成需求和消费,你可以现在这笔钱还没有花,对,但是它队列整齐地排在你的生命的未来时间里面,等着你。

还记得我们是在说什么吗,一种全新解决方案。

你发现没有,这种“目的地商业”的供给,完全是排他的,反正你得来,得来打卡,得来拔草,否则你就是心愿未了,就是生命不完整。

你也可能在某个手办爱好者的口中,就像我听一个自驾西藏的狂热爱好者说的那样,他现在是没有钱,我这辈子要是有钱了,所有的进藏线路,我都要走一遍的,但这些消费已经非常清楚地排在他生命时间中,听到类似的话,某个系列,我是一定要买齐的。

你看,这样的“景点”完全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目的地商业”不是赢得竞争,而是不参加竞争。

它在消费者的生命的未来某一个时刻就这么等着,不眠不休,如如不动。

文旅“目的地”商业形态的演化。

以前提起景点,而现在提起景点,我们很容易想到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我们更容易想到的是一个又一个网红打卡地,我们会在各种名胜的标志物旁边拍到此一游的照片。

我要到远方去走走,经常有些人诗意大发,有些人在用人工、用商业手段给你制造一些远方,请问远方有什么呢,远方有山,我要去看看,那些东西确实在远方,世界那么大,我不要近处的苟且,有水,有文化古迹,有别人的生活,但是你发现没有。

你不需要通过它再达成什么别的目的,大概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世博会在伦敦建水晶宫,你去就是目的,到了二十世纪初,直接卖梦境给消费者,在这个梦境里面,更准确的说,然后在巴黎修埃菲尔铁塔,迪士尼乐园开始出现,人工的给你造一个远方,没有任何历史渊源,没有任何文化传说,这就是目的地商业。

给用户创造一个充满戏剧性的大型主题梦境,用户会愿意直接为了体验这个梦境而付费,你肯定至少去过其中一个,我们国内著名品牌有欢乐谷、长隆,它们的特点是,来作为游乐目的地。

请求去参观迪士尼影城,迪士尼的创始人沃尔特·迪士尼最早决定要建设一座主题公园,想要亲自置身那些美好的梦境,专门把梦境提供给影片的观众们,迪士尼本人很清楚,原因之一就是想给迪士尼的影迷们圆梦,电影工厂真要用来接待影迷就没法正常拍片子了,所以他才开始规划建造主题游乐场,当时很多影迷给迪士尼写信,这种模式其实都是在学习迪士尼集团在1955年开设的迪士尼乐园。

迪士尼们做主题公园最大的优势就是有故事IP,对主题公园提供的梦境天然就有认同和向往,观众们都被电影教育过了。

但我可以提供某种文化氛围啊,我提供不了IP游乐体验,但我有文化母体啊,有一些没有IP的资本开创了一条新的路径:我没有IP,但后来,这也是在造梦,游客们也是愿意置身其中、为它付费的。

浙江的乌镇、北京的古北水镇就都被开发出来了,这都是人造景观,一个是江南水乡,一个是民国风貌,这个思路一出来,大型主题梦境,直接卖给你远方的诗意。

这种商业模式不断的在往前演化,未来这样的“目的地商业”会演化出越来越多的类型,乌镇、古北水镇,比如长沙的文和友,成都的太古里,北戴河的阿那亚,等等。

“期待”和“幻想”是游客的意识形态。

也都是围绕这种现象才能成为景观的,人对旅游的期待也好,因为旅游的整个过程,其实都不是天然的,都是想象大过真实,并且那些值得看的景观,某种程度上,是游客主动选择了去接受这种梦境,体验也好,而是被构建出来的。

我们在看特定的景观时,会受制于个人的经验和记忆,各种潜在的规则和风格,还有四处流传的影像和文本等等,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就已经偷偷被植入了对这个地方的想象和期待。

与其说是景区,不如说是各种广告和大众媒体上常见的,游客所打卡的,意味着游客打卡时,这种想象,必然会被卷入文本、影像的世界里,那种理想化了的情景。

就算没有去到现场打卡,人们还是能够感受它,在心中看到它,有时候游客去了,发现实景并不如想象的那般美好,但最终盘踞在他们脑海中的依旧是那些完美再现的画面,仿佛那是自己亲眼目睹的一切。

“期待”和“幻想”是现代消费主义的两大要素,人们的满足感其实是来自于内心的期待和幻想,在许多学者看来,光是购买、使用、体验,还无法让消费者满足。

期待和幻想什么呢,幻想自己追求愉悦的这个过程,更多的是人们真正向往的是亲身体验自己幻想中的场景,因为人们旅行消费不全然是因为物质上的需求。

正因为这种令人心驰神往的完美体验在现实生活中极少发生,人们在每一次幻灭之后,就更期待产品和服务能推陈出新,提供新鲜感。

当代消费主义的核心就是这样一场求新求变和永不满足的循环,要将它维持下去,关键就是要不断地创造人们的想象和期待。

游客愿意参与这种想象,参与对景观的建构过程,一切才运转得起来。

它使打卡的力量凌驾于现实之上,商业力量和移动互联网正在合力创造越来越多的新的景观,它们正在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旅游目的地,消费打卡和制造期待成了要紧事,人们通过打卡参与事件,跟它展开更丰富的互动获得更丰富的体验。

我们这一代文旅人的“黄鹤楼”。

提供一个特有的场景,提供聚集的理由和事后的共同话题,现在的商业力量在文旅产业,有点在“造庙”的意思,你想想,制造共同仪式,这不是古代在庙堂里发生的事吗。

上海的城隍庙就是明代的道观,它在漫长历史中,就慢慢演化成了今天的著名景点和商业中心。

几千年以来我们不断在做的事情,今天新的玩家们用商业力量在继续演绎,真的是很奇妙。

商业力量负责景观的供给,商业景观的涌现,移动社交网络负责传播景观,手机摄像头负责发现景观,其实也是手机摄像头、移动社交网络跟商业力量一起合力推动的。

现在我看见一座又漂亮、又有足够人气的打卡地,我都会想,这是不是我们这一代的黄鹤楼(为什么你一定要建成自己的“黄鹤楼”,)呢。

这还真不一定是开玩笑,你想想,文旅人们正在成为全国各地新一代的景观制造者。

上海的城隍庙就是明代的道观,今天就成了著名景点和商业中心啊,我们日常看见的这么多文旅景观建筑,难道不可能冒出三五个500年后的名胜古迹吗。

感恩与各位相识、2021我们继续同舟共济。

  • 适合老年人结伴旅游景点
  • 仁化这里竟然一片花海附上周边景点游玩推荐
  • 韩国全罗道冬游攻略
  • 汕头卫生学校2019招生简章
  • 适合寒假旅游地方国内外寒假旅游胜地了解一下
  • 法国巴黎塞纳河游记
  • 中消协公布旅游乱象典型案例遇到
  • 草原什么衣服好看草原适合什么衣服
  • 泰国好用香皂知道怎么
  • 贵州省周边旅游
  • 精品行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