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政协网站

来源:www.xysxzl.com时间:2021-01-08 10:11

姑苏区旅游

区政协古保委(城乡委)。

为推动姑苏区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全域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全民旅游和自助旅游的大众化旅游时代呼唤全域旅游,区政协古保委开展了专题调研,我国旅游业从传统观光旅游阶段正式进入大众旅游时代,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顺应这种消费需求的变化,并学习借鉴先进城市经验。

姑苏政协网站

(二)旅游产业地位不断提升,市成立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每年2亿的古城保护基金和5000万的古城产业转型升级基金,我区也把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定为重点工作,明确区古城保护委员会作为旅游职能部门,并编写了《“十三五”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姑苏区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重点任务分解表》等,进一步确定保护古城的总体目标、文旅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

初步发展为“园林(老宅)-历史街区-古城”这样的“点-线-面”俱全的全域旅游品牌体系,是古城苏州城市发展的独特资源和文化旅游的特色名片,“姑苏好白相”全域旅游新品牌已形成,平江路、山塘街已逐步成为吴文化的展示窗口和苏式生活的体验地,通过对古建老宅修缮利用重新焕发新的生命力,古城旅游也从原来单一的园林旅游品牌,在今年威尼斯建筑与城市双年展上成为又一风景,(三)旅游品牌体系初步建立,如有熊公寓(精品公寓)、初见书房(文化产业)、荷言旗袍(传统工艺)等。

重点做好拙政园、寒山寺等重点景区周边的旅游秩序维护工作,全面开展了行政综合执法工作,突出抓好旅游黄金周、旅游高峰期和重大节日活动等重点时段旅游的安全监管,(五)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针对东北街区域“非法一日游”及非法拉客现象。

塑造了古城旅游形象,(六)旅游城市形象全面彰显,编印了姑苏《旅游手册》、《旅游导览图》,积极组织相关单位参加南京休闲博览会、中国国际旅交会等旅游交易会,与名城苏州网联合举办了姑苏旅游Logo和宣传语征集大赛,成功举办了“重回姑苏的慢”摄影大赛、四届“姑苏杯”旅游商品设计大赛等,拍摄了宣传微电影《平江之约》。

二、存在的问题

三区合并以来,我区全域旅游得到了长足发展,但还存在一些不足:。

还存在“小马拉大车”的现象,主动融入、协调配合的机制尚待建立,但全域旅游发展的氛围不浓,(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全区上下虽能认识到发展旅游的重要性,按照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构建产业发展模式,旅游管理机构的综合协调职能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文化资源挖掘不够,旅游发展重资源轻内涵的现象比较普遍,缺少与文化旅游资源的互动,常听说吴苏文化内涵很深,由于对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利用不够,也很有特色,大多为依托人文景点的传统观光旅游,同质化、单一化现象严重,不能满足各个消费层次游客的需要,但只有说的,没看的,没买的。

更喜欢绿色生态或体验当地生活的休闲度假游,而古城现有旅游的核心依旧是少数几个知名园林,满足休闲度假游的产品还不多,过去来苏州旅游85%是团队,现在85%是散客,难以形成新的知名旅游点,(三)旅游项目核心品牌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旅游消费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游客主体和旅游需求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加之古城旅游起步晚。

(四)旅游管理体制不适应,平江路和山塘街两个历史街区属姑苏区,但旅游资源分散、管理涉及部门多,如古城内园林、寺庙、博物馆等分属市园林局、宗教局、文广新局等部门,盘门景区和环古城水上游属市文旅集团,古城旅游资源虽然丰富,制约了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管理体制不顺。

旅游公厕亟待改善,如今游客更多的是要体验旅游的过程,(五)旅游配套服务跟不上,古城内旅游标识不够统一,以前的旅游服务体系主要应对以观景为目的的团队游客,如停车场资源匮乏、城内道路狭窄、交通拥挤、旅游大巴不适合进出古城等,受财力和外来人口多等客观因素困扰,古城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推进难度较大。

导游队伍普遍素质不高、管理不规范,缺少专业精通的旅游管理、策划、开发、营销人才等,(六)旅游专业人才缺乏,真正经过培训、懂苏州的不多,90%以上导游来自外地,据了解。

三、几点建议

为进一步推动我区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旅游业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比重,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坚持“一盘棋”思想,不断汇聚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合力。

从部门抓旅游转变为全区统筹抓旅游,旅游即城市的观念,强化对旅游主导产业的组织领导,进一步推动区内旅游管理责权利不统一问题的解决,用新思维、新理念来引领全域旅游工作,要通过建立具有产业规划、综合监管、政策协调、经济运行监测等职能的全域旅游工作区级领导小组,使之更加适应全域旅游的发展要求,促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把古城作为一个大景区、最美旅游目的地来打造,一是强化理念转变,涉及到方方面面,切实解放思想,处理好区与市的关系以及相关部门间的关系,在全市大旅游的格局下,理念、体制等方面都要与之相适应,二是创新领导体制,发展大旅游产业、提高全域旅游发展水平,始终树立城市即旅游,全区要从提升旅游业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的高度,营造共抓共建共享全域旅游的氛围,更新观念,逐步充实旅游管理部门的工作力量,把全区各项建设与全域景区化建设统筹规划、共同推进、协调发展,进一步强化职能。

(二)坚持多元化融合,不断破解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瓶颈。

三是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有步骤、分批次推进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性开发和活化利用,推进世界文化遗产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是彰显古城旅游魅力的重点表现,将美食与观光、休闲度假、养生等旅游业态串联整合,同时加快古宅、博物馆、艺术馆等历史人文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将城市遗产保护和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复兴相结合,建立旅游文化资源数据库,全面提升姑苏古城文化旅游的吸引力,文化是一个旅游地的灵魂,抓好文化旅游与文学、影视、演艺作品、传媒等产业相链接,开发一些苏式“饮食文化+”旅游项目,通过驳岸修缮、雨污截流 、跨河古桥保护、沿河空间提升等系统工作,编制宜游资源开发目录,打磨重光古城“水棋盘”,力争通过遗址保护、科学修缮、设立标示等工作,将苏式传统文化精品剧目和民俗活动导入游客文化体验旅游活动中,组织专门力量,组织民间艺人和专业团体,探索分类管理,对昆曲、评弹、苏剧、民间音乐等传统艺术进行科学开发,增强“非遗”生命力,实现文旅客源对接,利用各非遗馆、历史街区、非遗工作室等,在发展中实现历史文化遗存的统筹保护,启动实施古建老宅保护修缮、背街水巷整治、古井保护、胥门古城墙和古牌坊维修等一批重点保护项目,继续扩大古胥门元宵灯会、“轧神仙”庙会、吴地端午节的内涵,真正让一条小街、一个小巷、一道苏帮菜、一场昆曲秀、一门苏作工艺等成为展示苏州文化的窗口,搭建线下展示和体验非遗文化平台,四是推动游客与文化资源相互对接,选择历史遗存丰富、保护现状较好、操作性较强的片区(如平江片区)进行试点,继续加快实施平江历史街区、 虎丘综改、桃花坞、渔家村等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改造工程,鼓励文化体验旅行、文化休闲旅行、古城微旅行等形态,展览展示、节庆活动、演艺活动等文化活动进行分类整合和梳理,为古城保护打造样板区和试验田,加大古建老宅等历史文化遗迹故事挖掘力度,体验吴文化、感受江南风土人情,策划非遗表演、手作、国学研习、文化遗迹讲解等互动活动,一是加强文化资源宜游化建设,对区内现有的文化遗迹、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名人故居、文保单位等文化设施,把古城的“文化项链”串起来,在利用中突出历史文化价值,开发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文化节庆活动,二是实施古城保护串起“文化项链”,精心打造好“枫桥夜泊文化节”、“山塘旧梦”等全景式苏州文化互动项目,在历史文化街区内打造一批“分散式”吴文化精品酒店群、旧街坊精品民宿群,充分运用导游网上预约、“苏州好行”、“智慧姑苏”等平台,变单纯的文化展示空间为互动的文化生活空间。

(三)坚持品牌化培育,不断打造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亮点。

依托世界遗产、历史街区、风貌街巷以及非物质文化资源等载体,在拙政园、虎丘、留园景点(区)及山塘街、平江历史街区周边地段探索“社区旅游”试验区,兴建一些以“名人”、“文化建筑”、“桥梁河浜”、“神话传说”等为主题的历史街巷民居生活体验休闲街区,构建古城街巷旅游廊道系统,对辖区内闲置老厂房、老校舍等资源进行景观打造,赋予文化内涵,完善旅游元素,把厂区校园变成景区,增强游客创意旅游体验,通过对区内博物馆、园林、古建老宅、古城墙等旅游景点的串联,开发社区旅游综合体等参与性强的场景式综合文化体验旅游项目,二是打造社区体验游,向街巷开发旅游新天地,重点推动古城历史街区(平江路、山塘街)业态提升试点工作,鼓励区内文化创意产业园优化园区规划布局,将社会资源有效转化为旅游产品,积极开发创意衍生产品和活动,一是打造街巷休闲游,鼓励建设一些苏式生活休闲街巷,将园林与周边的资源有效整合,加快推进开发各类“旅游+”产品,吸引更多中外游客来古城休闲度假,增加相对园林核心景点的缓冲面积,融合民宿、博物馆、遗产景点、精品酒店、文创空间、养老居所等多种旅游业态,三是打造工旅融合游,挖掘一些红色旅游资源,打造成叫的响、有魅力、有品味的旅游核心区,以及融合快行系统、慢行系统、水上系统和三轮车特色交通,策划“桃花坞大街―西北街―东北街―平江路―官太尉河―十全街―书院巷―侍其巷―吉庆街―学士街―吴趋坊―阊门西街”的旅游街环线,让游客从“参观者”变为“参与者”,依托国家级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和导览服务等配套,策划古城内水上游,形成“一巷一品、一街一品”,利用上海迪斯尼乐园的辐射作用和溢出效应,多开辟有效的以步行为主要方式的游览区域,恢复水系河道。

(四)坚持全方位保障,不断增添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活力。

二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要从景点景区拓展到全域,五是推动旅游产品体系建设,大力完善地下车库、园林式公共厕所等景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环古城文化遗产点、文化旅游体验区的指引标识系统,三是加强智慧旅游体系建设,鼓励在民宿、景区、城市客厅等休闲社交场所设置游客体验与文创产品展售区域,推动有实力的民企和社会资本参与古城旅游发展,加大对旅游公共基础设施投入,鼓励并扶持区内有条件的企业与各大国际知名品牌饭店、大型出境旅行社、国内大型旅游在线网络、重点旅游协会开展合作,实现游客“一部手机游遍古城”的便捷式消费体验,为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和旅游发展决策提供准确无误的数据支撑,才能满足游客更加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旅游服务的需求,一是加快交通体系建设,着力推进古城“轨道交通+公交巴士+公共自行车+慢行”的综合交通系统建设,精心创作、推出一批融入姑苏特色元素的旅游纪念品和特色产品,鼓励古城的餐饮设施配套和完善外文菜单,不断扩大古城旅游宣传力度,打通苏州传统手工艺、文创产品在全域旅游中的销售“经络”,四是促进社会化参与体系建设,推动“苏州好行”与“环古城健身步道”的衔接,开发一些3D旅游动漫、设计代表古城特色的吉祥物及古城旅游+游戏(电玩)、举办一些手机摄影大赛等,改造一批精品酒店、姑苏院子、城市客栈等,拓宽姑苏旅游营销的国内外受众群体,打造覆盖苏州“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板块为一体的“智慧姑苏”手机APP应用,通过大数据平台,进一步规范和净化旅游产品销售市场,结合星级酒店和A级景区复核、星级旅行社评定等工作,充分利用苏州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老字号”企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对游客结构、涉旅消费进行采集,继续在全区旅游行业开展标准化宣传、培训工作,培育一些旅游龙头企业,引进一些国际品牌的精品酒店,探索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资金为主体的投融资结构,建成东汇路大型游客集散中心,大力实施旅游二维码遍及工程,最大程度满足各类旅游者购物需求,在东北街开通短驳服务,通过贷款、基金、PPP等举措搭建融资平台,利用其丰富的营销渠道和巨大的影响力,逐步限制景区周边私家车禁行,把苏绣、玉雕、苏扇、木刻年画、仿古铜器等“苏作”工艺和纪念品开发相结合,积极争取上级支持。

(五)坚持多样化引才,不断强化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支撑。

返回

  • 关于美国旅游一些建议
  • 海龙金鼎山旅游观光公路开建
  • 涉密人员出国需要审批
  • 北京旅游有感
  • 济宁市文化旅游局主题活动邹城中华母亲文化节
  • 平顺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 厦门哪些好吃小吃厦门旅游必吃十大地道小吃
  • 香港旅行中元节看看香港怎么
  • 香港旅游多少看看准备钱够
  • 法国里尔旅游哪些景点
  • 精品行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