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皖西红色文化资源内涵特征传承开发

来源:www.xysxzl.com时间:2021-03-09 10:21

皖西红色旅游

浅析皖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特征及传承开发。

张旭

浅析皖西红色文化资源内涵特征传承开发

一、皖西红色文化资源形成、内涵

红色文化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实践中所形成的的伟大革命精神、优良革命传统及其载体。

1.皖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形成过程。

特殊的地理位置是孕育皖西丰富的红色文化和革命传统的一方沃土,皖西30年红旗不倒,全国十大将军县皖西占有两个,皖西地区位处江淮的分水岭,皖西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组成部分,俗称“皖西”,全省80%以上的党员在皖西,六安被誉为“三大摇篮”,早在1923年皖西就成立了安徽省最早的农村党支部,将军的摇篮之一,这首诗充分解读了皖西地区重要的战略位置,皖西见证了中国革命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伟大转折,鄂豫皖边区三大武装起义中两大起义发生在六安,皖西开创了苏区建设的典范,中国共产党领导皖西人民进行的革命斗争,不仅为皖西的解放和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山环英秀千重秀,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占全省在册烈士5.9万人的44%,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共和国的摇篮之一,即红军的摇篮之一,南北文化交汇融合的地方,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六安在册烈士2.6万人,作为江淮大地上的一块红色热土,皖西是安徽省抗日指挥中心,承东接西,还创造了内容丰富而又灿烂夺目的红色文化,走出了洪学智等108位开国将军,30万英雄捐躯,六安不与别州同,地控江淮四面雄”,是我国的中部地区,更是南北民族,清代有位诗人这样写道:“屏障东南水陆通,为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从五四运动到共和国成立,六安市位于安徽西部,它不仅襟江带淮,大革命失败以前。

2.皖西红色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

皖西地区这些丰富的红色物质文化为我们今天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址遗迹和革命文物及资料,红色物质文化主要体现在革命战争时期用于物质形态生产、利用、开发的各类物质载体,皖西人民始终坚持坚定信仰、不畏强暴、英勇顽强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革命斗争,它包含了红色物质文化和红色精神文化两个层面,皖西地区逐渐形成了以大别山精神为主要代表的红色文化体系,工业物态文化,忠于革命的精神,其次是红色精神文化,它包括农业物态文化,从红色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上看,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经贸物态文化,充分体现了皖西红色精神文化的精髓和内涵,整个皖西地区在红军时期、抗日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斗争都非常激烈、残酷和艰苦,英勇顽强、百折不挠、行动果敢的革命传统,其中至少有30万先烈直接为革命牺牲,直至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大量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精神文化、思想文化以及歌曲、歌谣、曲艺、诗歌、壁画、故事,即战争所需物资的来源和根据地军民吃、穿、用等生活物资的来源,整个地区损失人口100余万,即根据地所设立的银行,即民用工业有榨油、制陶、印染等,面对恶劣的斗争环境,军事工业有兵工厂、被服厂、修配厂、缝纫厂等,主要依赖于农业生产,不畏强暴,主要表现为永远忠于党,贸易组织形式主要有经济公社、合作社和个体商店等,并发行货币,万众一心,由于战略地位的重要。

二、皖西红色文化资源的鲜明地域特色。

因而皖西红色文化在体现红色文化的普遍性精神内涵时,又体现出自己独有的精神内涵和鲜明的地域性,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特殊的文化特质。

1.形成时间较早

皖西地区是安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最早建立党团组织的地区之一,1921年六安籍高语罕编写的《白话书信》是安徽最早、最系统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课本,同年霍山县燕子河也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皖西人民迅速建立了大量的学习研究组织,这些充分证明了皖西红色文化资源在形成时间上在安徽省乃至全国都是比较早的,是安徽省及鄂豫皖边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1920年初朱蕴山等建立了“中国革命小组”,1923年成立的直属中央领导的中共寿县小甸集特别支部,五四运动爆发后。

2.跨度延续完整

皖西地区的革命斗争异常艰苦卓绝,革命斗争从未间断,皖西地区30年红旗不倒,仅十年内战中六安地区就损失约50万人,坚持革命斗争信念不动摇,拿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来说,其他苏区和根据地的斗争也没有自始至终坚持下来,红色文化也得以一直延续下来从未间断,皖西地区党组织和地方武装力量始终不渝,其斗争历史也只存在1年零4个月,还是红25军奉命长征后,但无论是在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后,六安境内有很多无人区、“万人塘”、“万人墓”,使革命红旗始终飘扬在大别山上,处于一种完整的文化链状态,这在全国极为少有,也由于作战牺牲、伤病损失和内部错杀,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诞生,由于敌人的疯狂屠杀。

3.分布区域广泛

皖西北苏区是安徽省最大的红色区域,仅在1931年夏秋间皖西北苏区面积就达到23000多平方公里,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大半壁江山,仅就革命遗址一项皖西地区就达到563处之多,广阔的地域上分布了为数众多、形态各异的革命红色文化资源,位居安徽省前茅,其中六安市所辖各县区均为革命老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人口约220万,拥有英山、罗田、商城、霍邱4座县城和16个县级政权,数量之多、等级之高。

4.风土人情浓郁

展示了皖西地区独有的民俗文化,展现了万众一心、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百折不挠的皖西红色精神文化和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皖西文化源远流长,这个时期所产生的文化艺术,成为红军和苏维埃时期的代表性革命歌曲,伴随着如火如荼的革命岁月而产生的红色文化热情高亢,折射出江淮地区和皖西地区劳动人民勇敢、淳朴和热情,位于金寨县古碑镇陈冲村葛氏祠的葛氏祠壁画,如民歌、曲艺、壁画种类繁多,《皖西苏区文化史》中记载的《反国民党歌》、《旧社会的苦》、《红军都是英雄汉》、《送郎当红军》等歌谣,例如诞生在皖西的《八月桂花遍地开》一歌传唱到各地,特色鲜明,形式活泼,独树一帜,以其精美的意识形式和热情洋溢的内容。

三、皖西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体现

“价值是事物的一种有用属性”,独具特色的皖西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一种物质形态和价值形态而存在,它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及社会精神风貌都能产生重要的作用。

1.精神教育价值

具有极强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皖西地区在革命战争的红色岁月里,这些精神资源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也是一笔永不磨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抗日战争时期展现的不畏强敌、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最核心的就是要透过一些资源现状品析和研究其背后所蕴藏的时代精神价值,研究皖西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皖西人民所展现的敢为人先、誓师起义的革命精神,在解放战争时期所展现的反对暴统、热爱民主的解放精神等等,酝酿了一些极具思想性的革命教育素材,红色文化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刻画了一个时代的印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收录了这个地区感人的英雄事迹,震撼我们的内心世界,譬如。

2.历史见证价值

对皖西地区在红色革命过程中所发生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追溯和考查的价值,塑造了皖西人民自尊、自强的社会心理,这里的历史考究价值主要是从人文历史研究的角度出发,皖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见证价值,皖西地区这个革命的摇篮孕育了如寿县小甸集特支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党组织,是皖西地区重要的软实力,发生了如立夏节起义、苏家埠战役、张家店战役等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出现了一大批为革命胜利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仁人志士和为人民解放及新中国建设做出不凡贡献的杰出人才,诞生了14支师以上的人民军队,从五四运动、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一直到人民解放战争,从历史学的角度值得我们深人考查和探究,有利于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它提高了皖西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地位,他们的生长环境、成长背景、个人性格及其光辉业绩。

3.经济发展价值

还能使红色文化蕴藏的巨大精神财富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非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如精神文化、思想文化以及歌曲、歌谣、曲艺、诗歌、绘画、故事、传说等,深入挖掘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不仅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一定的文化总是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也具有着为世人敬仰和神往的内容,皖西地区有大量分布广泛而又内容多样的革命纪念遗迹、事件遗存、建筑遗存、名人旧居、革命文物,红色文化中蕴含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科学思想,它们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团结协作的精神等,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必需的,不怕牺牲、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坚强的信念、坚定的信仰。

四、皖西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发展

传播文化理念,弘扬文化精神,皖西红色文化才能重塑辉煌,发掘文化价值,借力时代发展背景,发挥其更大的价值。

1.增强保护意识

深入调查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利用现状,认真贯彻对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基本方针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基本方针,整合资源,合理投入财政、人力等资源,为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后续传承及现实利用准备必要的前提,皖西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独特性和历史性,明确红色文化遗产类型及空间分布情况,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坚持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等法规或文件精神,它是革命前辈用生命和鲜血为我们留下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愈益显得稀缺和弥足珍贵,具有重要的品牌价值,统筹规划。

2.加大宣传力度

使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感染到红色资源的精神价值,要把红色资源教育与民众生活实践相结合,坚持把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重点放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上,各基层单位、各社区组织可以利用红色资源积极开展各种道德实践活动和群众性创建活动,为群众提供寓教于乐的各类文化服务,把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渗透到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追求,各类学校以及各种文化机构如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群艺馆、影剧院等应当发挥直接面向群众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红色文化艺术活动,从而不断凝聚实现美丽中国梦的强大合力,提高民众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识。

3.发展文化产业

要大力发展红色文化产业链,又具有产业属性,皖西地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只有通过大规模的文化产业运作,才能满足日益个性化、专业化的旅游市场需求,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才越来越能得到实现,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红色文化产业链,发挥皖西红色文化资源的整体效益,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文化既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兼及皖西古色、绿色、白色、金色资源的开发,把分散的红色资源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唯有色彩斑斓的旅游产品组合,才能有效向外传播和扩散,对红色文化资源本身进行整合,努力将红色文化融入到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音像制品、旅游娱乐、教育信息、网络服务、策划展览、体育竞技等行业之中,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在突出红色主题的同时。

4.强化保障措施

只有把其作为品牌来保护开发,要树立大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的思想,着力做好红色文化遗址遗迹的修缮和保护,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树立发展红色文化是发展皖西软实力的思想,采取政府主动,民间推动的方法,通过定向委托培养、在岗脱产培训、集中学习等多种形式,才能发挥其历史见证价值,使其成为全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经典、重要基地,打破地区部门分割,造就一大批红色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实用型人才,以大力宣传和弘扬兴皖西革命历史,皖西地区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把皖西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推向市场,提高红色文化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在政策、项目、规划上给予优先安排,对皖西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集中力量把皖西红色文化精心打造好、充分彰显好,合理安排红色文化专项扶持资金,实现皖西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和软实力,要依托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把发展红色文化作为一项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和经济工程来抓,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全方位推进红色文化史料征集、红色文化史馆建设、红色创作策划等各项工作,优先把红色文化建设纳入文化发展规划中统一考虑,进一步加强对红色文化建设的领导和支持,要成立红色文化建设领导协调机构。

参考文献:

[1]中共六安地委党史工作党史工作委员会.皖西革命史[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

[2]中共六安市委党史研究室.红色六安[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

[3]《大别山民歌精选》编辑委员会.大别山民歌精选[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

[4]马强.德育视角下的红色文化内涵与价值利用—以皖西红色文化为主体透视[J].皖西学院学报,2008,24(6):66-68。

[5]聂勇.皖西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8(9):80-81。

[6]万生更.陕西红色文化资源价值探析[J].理论导刊,2010(4):(79-81)。

  • 适合老年人结伴旅游景点
  • 仁化这里竟然一片花海附上周边景点游玩推荐
  • 韩国全罗道冬游攻略
  • 汕头卫生学校2019招生简章
  • 适合寒假旅游地方国内外寒假旅游胜地了解一下
  • 法国巴黎塞纳河游记
  • 中消协公布旅游乱象典型案例遇到
  • 草原什么衣服好看草原适合什么衣服
  • 泰国好用香皂知道怎么
  • 贵州省周边旅游
  • 精品行程推荐